背光模组及其扩散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2248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及其扩散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扩散板。
背景技术
:请参见图l,所示为一种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100,其包括框架ll与设置在该框架ll内部的多个光源12、及设置在光源12上方并盖住框架11的扩散板13。使用时,由多个光源12产生的光线进入扩散板13后可被扩散。然而,在经扩散板13扩散后,光线从扩散板13的出射角度变得较为杂乱,使得其在特定视角范围内的亮度不高;并且由于光源12朝其正上方传输的光线较多,扩散板13还是常常难以直接将来自光源12光线扩散均匀,使得从扩散板13出射的光线容易产生光源残影,即出现光强强弱不同的区域。为提高背光模组100在特定视角范围内的亮度,以及避免光源残影的产生从而提高背光模组100出射光的均匀性,通常在扩散板13还需依次设置一棱镜片10及一上扩散片14。如图2所示,棱镜片10包括透明基板101及形成于透明基板101上的棱镜层103。棱镜层103上具有多个长条形V型凸起105。棱镜片10的长条形V型凸起105可使出射光线发生一定程度的聚集,从而提高背光模组100在特定视角范围内的亮度。扩散片14可对从棱镜片10出射的光线作进一步扩散,从而避免光源残影的产生。然而,光线在棱镜片10与上扩散片14中传输时,部分光线会被吸收而造成光线损失;并且在棱镜片10与上扩散片14之间有空气层,其会增加光线在传输过程中的界面数量,增加光线传输的界面损失,降低光线利用率。
发明内容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提高光线利用率、出光均匀的背光模组及其扩散板。一种扩散板,其通过注塑成型形成,该扩散板包括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一表面具有多个长条状弧形凹槽,该第二表面为平面。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框架、光源及扩散板,该光源位于该框架内,该扩散板位于该光源一侧,该扩散板其通过注塑成型形成,其包括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一表面具有多个长条状弧形凹槽,该第二表面为平面。上述背光模组的扩散板的由于第一表面上具有多个长条状弧形凹槽,该长条状弧形凹槽变化的曲面结构,使射入扩散板的光线可发生特定的折射、反射与衍射等光学作用,从而可使从扩散板出射的光线发生特定的扩散,以在提高出射光线在特定视角范围内的亮度的同时减弱甚至避免光源残影,提高背光模组的出光均匀性,进而避免采用上扩散板而产生的界面损失,提升光线利用率。图1是一种现有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的棱镜片的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背光模组的第二扩散板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未设置扩散板等光学板的背光源的光强测试图。图6是图2所示棱镜片设置于图5所示背光源上方的光强测试图。图7是图4所示第二扩散板设置于图5所示背光源上方的光强测试图。图8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二的第二扩散板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三的第二扩散板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扩散板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见图3,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的背光模组200,其包括第二扩散板20和设置于第二扩散板20—侧的第一扩散板21、多个光源22及用于容纳多个光源22的框架23,光源22之间的间距较大,其发出的光线直接或通过框架23反射进入第一扩散板21,通过第一扩散板21扩散后进入第二扩散板20。其中第二扩散板20是通过注塑成型形成。请参见图4,第二扩散板20包括第一表面201及与第一表面201相对的第二表面203。第一表面201靠近光源22面向第一扩散板21,且第一表面201具有多个长条状弧形凹槽202。第二表面203背向光源22,且第二表面203为平面。第一表面201的多个长条状弧形凹槽202之间相互平行。每个长条状弧形凹槽202沿垂直方向的截面为半圆形。将长条状弧形凹槽202中圆弧的半径记为&,相邻长条状弧形凹槽202的中心间距记为Ph每一长条状弧形凹槽202的最大深度记为Hh贝収hPi及&满足以下关系式0.025mm《P!《1.5mm,Pi/4《&《2P1;0.01mm《&《&。长条状弧形凹槽202与第二扩散板20侧边的夹角可为零度至90度。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长条状弧形凹槽202之间的中心间距P!为0.275mm,每一长条状弧形凹槽202的半径&为0.1375mm,每一长条状弧形凹槽202的最大深度&为0.llmm,长条状弧形凹槽202与第二扩散板20侧边的夹角为45度。第二扩散板20可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材料注塑成型而成。制备过程中需在模具上设置与长条状弧形凹槽202相应的凸起结构,以便使第二扩散板20可在单次注塑过程中成型。框架21可由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或塑料制成,或涂布有高反射率涂层的金属或塑料制成光源22可为线光源或点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与冷阴极荧光灯,本实施例中为发光二极管。上述背光模组200在使用时,由于第一表面201上多个长条状弧形凹槽202具有变化的曲面结构,让射入第二扩散板20的光线可发生特定的折射、反射与衍射等光学作用,从而可使从第二扩散板20出射的光线发生特定的扩散,以在提高出射光线在特定视角范围内的亮度的同时还可减弱甚至避免光源残影,提高背光模组200的出光均匀性,进而避免同时采用棱镜片与上第二扩散板而产生的界面损失,提升光线利用率。为验证第二扩散板20可对入射其中的光线起特定的扩散作用,特选取如表l所列的样品进行对比测试,其结果如图5至图7所示。表l测试样品<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由图5至图7可以看出,从棱镜片10中出射的光线是将背光源22中的每个点光源分散成两个两个亮点;而第二扩散板20可将背光源22中的多个点光源散射为多个线状亮带。由此可见,从第二扩散板20出射的光线的均匀性得到改善。因此在背光模组200中,由于第二扩散板20的作用,光源残影容易被减弱甚至避免,因此可使背光模组200获得较均匀的出射光,从而减少现有背光模组中上扩散片的使用,提升光线利用率。第二扩散板20的长条状弧形结构可利用刀具在模具表面进行长条状弧形凸起加工,在注塑成型时将模具上的长条状弧形凸起转印在第二扩散板20表面。由于第二扩散板20是采用注塑成型方式制成,因此其上长条状弧形凹槽202和第二扩散板20的其他部分一起形成,可使得长条状弧形凹槽202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同时还能提升长条状弧形凹槽202和第二扩散板20其他部分的结合力,因此可避免或减少长条状弧形凹槽202在使用中被损坏的危险。请参阅图8,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二的第二扩散板30。第二扩散板30与实施例一的第二扩散板20相似,其第一表面301上具有多个长条状弧形凹槽302,其不同在于长条状弧形凹槽302的垂直截面的轮廓曲线为抛物线。请参阅图9,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三的第二扩散板40。第二扩散板40与实施例一的第二扩散板20相似,其不同在于第二扩散板40中分散有光散射粒子405。由于扩散板40包含有光散射粒子405,因此还可进一步扩散射入其中的光线。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例如在背光模组200中,第二扩散板20的第一表面201可用于背向光源22;长条状弧形凹槽202的垂直截面的轮廓曲线还可为椭圆弧线;以及若背光模组200中光源之间的间距较小或背光模组200采用第二扩散板40,还可省略第一扩散板21的使用。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扩散板,其通过注塑成型形成,该扩散板包括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具有多个长条状弧形凹槽,该第二表面为平面。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长条状弧形凹槽之间相互平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长条状弧形凹槽与该扩散板侧边的夹角为45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相邻长条状弧形凹槽之间的间距为O.025mm至l.5mm。5.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每个长条状弧形凹槽垂直截面的轮廓曲线为圆弧线、抛物线或椭圆弧线。6.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该扩散板中还分散有光散射粒子。7.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该扩散板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材料构成。8.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框架、光源及扩散板,该光源位于该框架内,该扩散板位于该光源一侧,该扩散板通过注塑成型形成,其包括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具有多个长条状弧形凹槽,该第二表面为平面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源与该扩散板之间还包括一第一扩散板。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多个长条状弧形凹槽之间相互平行。全文摘要一种扩散板,其通过注塑成型形成,该扩散板包括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一表面具有多个长条状弧形凹槽,该第二表面为平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扩散板的背光模组。上述背光模组具有提高光线利用率、出光均匀的优点。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1598822SQ20081030202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申请日期2008年6月4日优先权日2008年6月4日发明者章绍汉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