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2456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携带式电子装置如移动电话,应用日益广泛,同时也日渐趋向于 轻巧、美观和多功能化,其中照相功能是近年流行的移动电话的附加功能。应用于移动电话 的成像装置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照相性能,其还须满足轻薄短小的要求。而镜头模组的体积是 决定成像装置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改善镜头模组的结构将有利于使成像装置小型化
现有技术中, 一般采用音圈马达的驱动对镜头模组调焦。镜头模组包括一镜筒及设置于 镜筒内的镜片。该音圈马达包括一固定部及可相对固定部运动的可动部。所述镜筒套设于音 圈马达的可动部,音圈马达的可动部相对固定部轴向上下移动以带动镜筒相对固定部轴向上 下移动,因此,镜筒内的镜片相对成像装置的影像感测器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调焦。然而, 现有的镜头模组的镜筒采用直筒式结构,而直筒式的结构其最大外径受限于接近影像感测器 的镜片的外径,当音圈马达套设在直筒式的镜筒上,造成整体成像装置的体积变得庞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小型化的成像装置。
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一个基板、 一个影像感测器、 一个镜座、 一个镜头及一个致动器 。所述基板包括一承载面,所述影像感测器承载于所述承载面上且与所述基板电性连接。所 述镜座包括一底面及与底面相对的顶面。所述镜座的底面固定于所述基板的承载面上。所述 镜头包括一个镜头顶部及与镜头顶部相贯穿的镜头底部。所述镜头顶部的外径小于所述镜头 底部的外径。所述镜头顶部套设于所述致动器内。所述致动器固设于镜座的顶面,所述致动 器用于驱动所述镜头向远离或靠近所述影像感测器的方向运动。
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镜头包括一个镜头顶部及与镜头顶部相贯穿的镜头底部,所述镜 头顶部的外径小于所述镜头底部的外径,所述致动器套设于外径相对较小的镜头顶部上驱动 所述镜头向远离或靠近所述影像感测器的方向运动。因此,可减小成像装置的体积。


图l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II部分放大图3是图1中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的致动器的立体示意图4是图1中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的致动器的立体分解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的镜座与致动器的立体分解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的镜座与致动器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成像装置100包括一个影像感测器10、 一 个基板20、 一个镜头30、 一个镜座33、 一个致动器40及一个透光元件50。
所述影像感测器10可为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组件传感器)或CMOS (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性金属氧化物传感器),其用于将影像光 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所述基板20可以由玻璃纤维、强化塑料或陶瓷等材质所制成,该基板20包括一个承载面 22。所述影像感测器10承载于所述基板20的承载面22的中心位置上。所述影像感测器10可采 用覆晶形式、内引脚贴合、自动载带贴合、倒贴封装或热压合连接方式机械性及电性连接于 基板2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影像感测器10采用覆晶形式连接至所述基板20。
所述镜头30具有一镜头顶部312及一镜头底部314。所述镜头顶部312与所述镜头底部 314相贯通且该镜头顶部312的外径小于所述镜头底部314的外径。若所述镜头顶部312与镜头 底部314为圆柱状时,外径是指沿过圆心的二个外侧壁的之间长度,若所述镜头顶部312与镜 头底部314为非圆柱状时,所述外径是指二个相对外侧壁的直线长度。本实施方式中,所述 镜头顶部312与镜头底部314为圆柱状。所述镜头顶部312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3121。可以 理解,所述镜头30也可直接包括一镜筒31及一透镜组32,而镜头顶部312与镜头底部314均设 置于所述镜筒31上,即镜筒31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对应为镜头顶部312与镜头底部314。所述透 镜组32收容于该镜筒31内。
所述透镜组32包括二组透镜,即第一透镜322及第二透镜324。所述第一透镜322固设于 所述镜头顶部312内,所述第二透镜324固设于镜头底部314内。
所述镜座33是对应于致动器40的结构,以本实施方式而言,致动器40为一方形结构,故 镜座33也为方形结构。该镜座包括一底面332及与底面332相对的顶面334。所述镜座的底面 332承载于所述基板20的承载面22的边缘上。所述镜座33的外径大于所述镜头底部314的外径 。所述镜头底部314可收容于所述镜座33内。所述镜座33的顶面334高于镜头底部314的顶面,所述镜头底部314收容于镜座33内。所述镜座33的顶面334开设有一个容置部,本实施方式 中,所述容置部为至少一个容置孔336。本实施方式中,镜座33的顶面334环绕所述容置孔 336的周缘开设有一第一容置槽337。所述镜座33的内侧壁333沿垂直该内侧壁333方向延伸有 一凸缘338。所述凸缘338包括远离所述影像感测器10的第一表面3381及靠近所述影像感测器 10的第二表面3382。该第一表面3381上开设有一凹槽3383。
所述透光元件50为一红外滤光片,用于对光线进行过滤。该透光元件50固设于所述凹槽 3383内。该透光元件50形成对所述影像感测器10无尘密封封装,用于保护所述影像感测器 10。实际应用中,该透光元件50也可为玻璃或其它透光材料,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3至图4,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100的致动器4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 致动器40为一音圈马达,其包括一壳体41、 一固定组件44、 一可相对固定组件44运动的可动 组件42,该可动组件42与固定组件44相对设置、 一承载件43及二个弹片47。该壳体41与承载 件43配合形成一容腔412。所述固定组件44与可动组件42均设置于该容腔412内。
优选地,所述壳体41可以通过镍铁合金、导电塑料、表面导电材材料、导电玻璃等磁屏 蔽材料制成。请一并参阅图2与图4,所述致动器40包括一被承载于镜座33的顶面334上的下 表面432。该下表面432上设置有一个定位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部为至少一个定位柱 434。所述定位柱434通过过盈配合卡制于镜座33的顶面334的容置孔336内,以使所述致动器 40固设于所述镜座33的顶面334上。所述致动器40的下表面432环绕所述定位柱434的周缘开 设有第二容置槽438,该第二容置槽438与所述镜座33的顶面334上的第一容置槽337相贯通。 所述成像装置100进一步包括一胶体439,所述胶体439分别涂布于所述第一容置槽337与致动 器40的第二容置槽438内。可加强所述致动器40与镜座33的顶面334的固持强度。
实际应用中,也可所述镜座33的顶面334周缘开设至少一个容置槽,所述致动器40通过 胶体439固设于该容置槽上。以使所述致动器40固设于所述镜座33的顶面334上。并不限于本 实施方式。
所述固定组件44固定于所述容腔412内。该固定组件44包括一个固定架442及四块套设于 固定架442中的永久磁铁444。该固定架442是一个呈方体筒状的架体。该固定架442的四个方 形侧壁445围成一个第一容置腔443,该第一容置腔443用来收容可动组件42。每一方形侧壁 445上开设有一个置磁部447,用来容置永久磁铁444。本实施方式中,该固定架442中的上端 面与下端面的四角位置分别延伸形成有一个凸起446,该凸起446用来将固定架442与弹片47 定位。
所述可动组件42套设于固定组件44的第一容置腔443中。该可动组件42具有一个装筒421及绕于该装筒421外壁的线圈424。所述线圈424与所述永久磁铁444正对设置。该装筒421 包括一个具有大致呈圆柱形的第二容置腔426。所述第二容置腔426的内侧壁上对应镜头顶部 312的外螺纹3121设有内螺纹425。所述镜头顶部312的外螺纹3121与可动组件42的内螺纹 425配合螺合于所述第二容置腔426内。实际应用中,所述镜头顶部312可也通过胶合的方式 与所述可动组件42固接,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所述二个弹片47均设置于所述容腔412内,且所述固定组件44与可动组件42设置于该二 个弹片47之间。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片47为方形结构,其四角位置分别对应所述固定架 442的凸起446位置开设有通孔472。所述通孔472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套设于所述凸起446上 以使所述二个弹片47固设于所述固定架442之间。
实际应用中,只要凸起446与通孔472相配合将二个弹片47与固定架442定位并固定即可 。可以理解,该凸起446的个数也可以为两个、三个或更多个,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4组装时,先将所述致动器40的第二容置腔426内的内螺纹425与所述 镜头顶部312的外螺纹3121相螺合,以使所述致动器40与所述镜筒31连为一体。所述镜座33 固定于所述基板20的承载面22上,再将致动器40固定于镜座33的顶面334上。
使用时,给所述线圈424通电,使得线圈424与永久磁铁444之间产生洛伦兹力(Lorentz force),推动所述可动组件42相对所述固定组件44做轴向上下运动。由于所述镜头顶部 312套设于可动组件42的第二容置腔426内,因此,可动组件42相对所述固定组件44做轴向上 下运动,使所述镜头30内的透镜组32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影像感测器10的方向运动,达到调焦 的目的。断电后,所述二个弹片47恢复形变,使所述可动组件42复位。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200的示意图。所述第二实施方式成像模组200的 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100的结构大体相同,主要差异在于所述定位部为至少一 个定位片62,其分别由致动器60的下表面61二相对的侧边沿垂直所述下表面61方向延伸形成 ,所述容置部为所述镜座70的顶面71对应所述定位片62位置开设的至少一个收容槽72。所述 定位片62通过过盈配合卡制于所述收容槽72内,以使所述致动器60与所述镜座70固持。实际 应用中,也可所述致动器60的下表面61的各侧边均分别沿垂直所述下表面61方向延伸有一个 定位片62,所述镜座70的顶面71对应所述定位片62位置开设有至少一个收容槽72,所述定位 片62通过过盈配合卡制于所述收容槽72内,以使所述致动器60与所述镜座70固持,并不限于 本实施方式。
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300的示意图。所述第三实施方式成像模组300的 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200的结构大体相同,主要差异在于所述定位部为一环形的定位片82,其由致动器80的下表面81沿垂直所述下表面81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容置部为一 环形收容槽92,其由所述镜座90的顶面91对应所述定位片82位置开设。所述定位片82通过过 盈配合卡制于镜座90的顶面91的环形收容槽92内,以使所述致动器80固设于所述镜座90的顶 面91上。
所述镜头包括一个镜头顶部及与镜头顶部相贯穿的镜头底部,所述镜头顶部的外径小于 所述镜头底部的外径,所述致动器套设于外径相对较小的镜头顶部上驱动所述镜头向远离或 靠近所述影像感测器的方向运动。因此,可减小成像装置的体积。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 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一个基板、一个影像感测器、一个镜座、一个镜头及一个致动器,所述基板包括一承载面,所述影像感测器承载于所述承载面上且与所述基板电性连接,所述镜座包括一底面及与底面相对的顶面,所述镜座的底面固定于所述基板的承载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包括一个镜头顶部及与镜头顶部相贯穿的镜头底部,所述镜头顶部的外径小于所述镜头底部的外径,所述镜头顶部套设于所述致动器内,所述致动器固设于镜座的顶面,所述致动器用于驱动所述镜头向远离或靠近所述影像感测器的方向运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底部收容于所述镜座内。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包括一被承载于镜座的顶面上的下表面,该致动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一个定位部,所述镜座的顶面开设有一个容置部,所述定位部通过过盈配合卡制于所述容置部内,以使所述致动器与所述镜座固持。
4 如权 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至少一个定位柱,所述容置部为至少一个容置孔。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至少一个定位片,所述容置部为至少一个收容槽。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座的顶面环绕所述容置部的周缘开设有一第一容置槽,所述致动器的下表面环绕所述定位部的周缘开设有第二容置槽,该第二容置槽与所述镜座的顶面上的第一容置槽相贯通,所述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胶体,所述胶体分别涂布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内。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座的顶面上开设至少一个容置槽,所述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胶体,所述致动器通过所述胶体固持于所述容置槽内。
8.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包括一壳体、 一固定组件、 一可相对固定组件运动的可动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一个固定架及四块套设于固定架中的永久磁铁,所述固定架是一个呈方体筒状的架体,该固定架的四个方形侧壁围成一个第一容置腔,每一侧壁上开设有一个置磁部,用来容置永久磁铁,所述可动组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中,所述可动组件包括一个装筒及绕于该装筒外壁的线圈,所述永久磁铁与所述线圈正对设置,所述装筒包括一个圆柱形的第二容置腔,所述镜头顶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内侧壁上对应外螺纹设有内螺纹,所述镜头的外螺纹与可动组件的内螺纹配合螺合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9.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座包括一内侧壁,该内侧壁沿垂直该内侧壁方向延伸有一凸缘,所述凸缘包括一远离影像感测器的第一表面及靠近所述影像感测器的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上开设有一凹槽,所述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一透光元件,该透光元件固设于所述凹槽内。
10.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包括一镜筒与透镜组,所述镜头顶部与镜头底部均设置于镜筒上,所述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固设于所述镜头顶部内,所述第二透镜固设于镜头底部内。
全文摘要
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一个基板、一个影像感测器、一个镜座、一个镜头及一个致动器。所述基板包括一承载面,所述影像感测器承载于所述承载面上且与所述基板电性连接。所述镜座包括一底面及与底面相对的顶面。所述镜座的底面固定于所述基板的承载面上。所述镜头包括一个镜头顶部及与镜头顶部相贯穿的镜头底部。所述镜头顶部的外径小于所述镜头底部的外径。所述镜头顶部套设于所述致动器内。所述致动器固设于镜座的顶面,所述致动器用于驱动所述镜头向远离或靠近所述影像感测器的方向运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镜头顶部的外径小于所述镜头底部的外径,所述致动器套设于外径相对较小的镜头顶部,因此,可减小成像装置的体积。
文档编号G02B7/02GK101644811SQ200810303600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8日
发明者侯昇宏, 赖文清, 黄富民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