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准直光源装置及采用该装置投影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源装置及该装置的应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 输出光为准直光的准直光源装置及采用该光源装置的投影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投影系统中,有些投影系统采用准直光源,这种投影系统对光 线的平行度有较高要求。为了提高输出光的平行度,这种投影系统的准直光 源在发光装置的输出口处安装一个光线准直装置,通过光线准直装置将输出 光的发射角减小。目前的光线准直装置通常为角锥形导光构件,该导光构件 具有导光入口与导光出口,导光构件的侧面为镜面反射面并围合成导光通 道,导光入口的尺寸小于导光出口尺寸,导光入口与发光装置的出光口相对 接。目前采用这种结构的准直光源中,光线准直装置通常有两种安装模式, 第一种安装模式是导光构件的导光入口尺寸与发光装置的出光口尺寸匹配, 导光出口的尺寸大于发光装置出光口尺寸。采用该种模式设计安装光线准直 装置,必然导致经过光线准直后整个光源装置的出光面的面积扩大。第二种 模式是不扩大导光出口的尺寸,但縮小导光入口的尺寸,使导光入口尺寸小 于发光装置出光口尺寸。采用该种模式设计安装光线准直装置虽然可使整个 光源装置出光面积不增大,但必然由于发光装置的出光口尺寸与光线准直装置的入光口尺寸失配而致使发光装置的光线导出率大幅降低,从而降低整个 光源装置的光效率和产光量。因此,目前这种采用角锥形导光构件作光线准 直装置不能同时做到不增大光源出光面面积和不降低光导出率。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准直光源装置,该光源装 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并且准直装置同时满足不增大出光面面积和不降 低光导出率的条件。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准直光源装置的 投影系统。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准直光源装 置,包括中空的六面体光学构件、发光组件,所述光学构件的前端面上设置 有出光口,所述光学构件内设有第一折光棱镜,所述第一折光棱镜为楔形棱 镜,其底面朝向光学构件上的出光口,在光学构件与第一折光棱镜斜面相对 的侧面上设置有入光口,所述发光组件设置在入光口处,除出光口、入光口 外的光学构件的内壁面上设有反射件。在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在入光口的发 光组件所发出的光从第一折光棱镜的一个侧面进入到第一折光棱镜中并发 生折射,进入第一折光棱镜中的光线中大部分照射在第一折光棱镜的另一侧 面上,当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时则发生全反射,使光线从第一折光棱镜 的底面射出再从光学构件的出光口输出,而从第一折光棱镜底面射出的光线 与光学构件出光口法线的夹角相对小,使从出光口输出的光线为平行度较好 的准直光。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光学构件内部设置第一折光棱镜对光线 进行准直,不会导致光学构件出光口面积的增大,从而以不增加光输出面积
实现光线的准直,另外,从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的大部分都能进入第一折光棱 镜,经由第一折光棱镜进行光线准直后从出光口输出,可使光线准直装置具 有较高的光导出率。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折光棱镜可以是对称型楔形棱镜,也可以是非对 称型楔形棱镜,在光学构件上,可以在与第一折光棱镜两个斜面相对的侧面 上分别设置入光口和设置发光组件,也可以仅在与第一折光棱镜的一个斜面 相对的侧面上设置入光口和设置发光组件。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准直光源装置中,所述光学构件内还设置有第二折 光棱镜,所述第二折光棱镜为楔形棱镜且底面与第一折光棱镜的底面相匹配 对接。第二折光棱镜的设置可进一步提高准直效果。当光线从第二棱镜的底 面进入后,光线在第二折光棱镜的一侧面发生全反射而照射到另一侧面上, 光线从第二折光棱镜的一侧面反射到另一侧面上时,每经历一次全反射,其 入射角相应地减小第二折光棱镜两斜面所成的夹角所对应的值,向在第二折 光棱镜侧面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靠近,当光线在第二折光棱镜侧面的入射 角小于临界角时,则在第二折光棱镜的侧面发生折射而"逃"出,折射出的 光线与出光口法线的方向的夹角较小,从而起到更好的准直效果。第二折光 棱镜两侧面所成夹角越小,准直的效果就越好,因为光线在第二折光棱镜侧 面进行全反射时入射角是以第二折光棱镜两侧面所成的夹角所对应的值递 减,光线在第二折光棱镜侧面发生折射时,入射角越接近临界角,则折射角 越大,即折射光线与出光口法线方向上的夹角就越小,准直效果越好。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准直光源装置中,所述第二折光棱镜与第一折光棱 镜为一体结构。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准直光源装置中,所述光学构件内还设置有折光棱
镜组,所述折光棱镜组包括至少由两个楔形棱镜平行无间隙排列组成且底面 与所述折光棱镜的底面相匹配对接。用折光棱镜组与用单个的折光棱镜相 比,构成折光棱镜组的各楔形棱镜对光线准直的原理与折光棱镜相同,具有 相同的准直效果,但构成折光棱镜组的每个棱镜的高度(从顶部棱边到底面 的高度)大大减小,从而可縮短光学构件前后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准直光源装置中,构成折光棱镜组的楔形棱镜与第 一折光棱镜为一体结构,构成折光棱镜组的楔形棱镜可以是对称型楔形棱 镜,也可以是非对称型楔形棱镜。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准直光源装置中,构成折光棱镜组的楔形棱镜经过 顶部棱边的截面为直角梯形,其顶部的宽度小于底部的宽度,构成折光棱镜 组的两相邻楔形棱镜的顶部在垂直棱镜顶部棱边的方向上相互错开。采用该 结构,可减小从楔形棱镜侧面折射出的光线进入到相邻楔形棱镜中,经反复 折射而增大光线从出光口的出射角度的那一部分光量,从而减少其对光线准 直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准直光源装置中,两块第一折光棱镜在光学构件前 后方向上依次安装且顶部均指向光学构件后部,该两棱镜的顶部棱边相互垂 直,光学构件相邻侧面上的入光口在光学构件的前后方向上相互交错设置。 采用此结构,在光学构件的多个侧面上都安装发光组件,使可设置的发光组 件有效发光面积成倍增加,从而保证光源装置具有更大的产光量。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准直光源装置中,所述光学构件的后壁面是向光学 构件外部突出而形成的"〉"字形反射面,构成"〉"字形反射面的两个斜面 相交的棱边与靠近光学构件后壁面的第一折光棱镜顶部棱边相平行。">"字 形反射面能够将照射到其反射面上的光线反射到相应折光棱镜的侧面上,从 而提高光线的输出与准直效果。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准直光源装置中,发光组件包括发光板、导光棱镜, 发光板大小与入光口匹配一致,发光板的发光面与导光棱镜底面匹配安装。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准直光源装置中,导光棱镜为条状楔形棱镜,二个 以上的导光棱镜平行无间隙组成导光棱镜阵列板,导光棱镜阵列板与入光口 大小匹配。使用导光棱镜阵列板可减导光棱镜的尺寸及重量。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准直光源装置中,导光棱镜为非对称棱镜,与底面 夹角较大的导光棱镜的侧面朝向光学构件的出光口,采用该结构可使发光板 所发出的光线更好地被射向折光棱镜,从而使光线更好的输出与准直。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准直光源装置的 投影系统,该投影系统采用上述的准直光源装置。采用上述准直光源装置的 投影系统,由于进行光线准直的过程中没有增加光束的输出面积且具有较高 的光导出效率,在光源出光口与投影成像系统光学匹配的条件下,光学构件 可以容纳的发光组件的有效发光芯片面积大幅度增加,从而可以大幅提高光 源的产光量,从而可以构成高亮度投影系统。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准直光源装置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 本实用新型中的准直光源装置在不扩大出光口的面积前提下,将发 光元件所发出的光以较高的光导出率输出,将该光源装置作为投影系统光源 时,可大幅度提高了投影系统的光学性能,可构成高亮度投影系统。2、 本实用新型中的准直光源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实施例1中准直光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中准直光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3中准直光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a是实施例3中准直光源装置另一种结构的俯视图。图4b是图4a中准直光源装置的正视图。图5是实施例4中准直光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5中准直光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5中第二种准直光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6中三片式LCOS投影成像系统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6中单片式LC0S投影成像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准直光源装置包括中空的六面体光学构件 10、发光组件30,在光学构件10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出光口 11,在光学构件 内设有第一折光棱镜20,第一折光棱镜20为对称型楔形棱镜,其底面朝向 光学构件上的出光口 11,第一折光棱镜20上与顶部棱边相平行的两条底面 棱边分别与光学构件20的上侧面与下侧面紧密配合。在光学构件10与第一 折光棱镜20两个斜面相对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入光口 ,发光组件30设置在 入光口处,除出光口 11、入光口外的光学构件的内壁面上设有反射件。在本 实用新型中,安装在入光口的发光组件30所发出的光从第一折光棱镜20的 一个侧面经过折射进入到第一折光棱镜20中,进入第一折光棱镜20中的光
线会照射到第一折光棱镜20的另一侧面上,当光线的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 界角时则发生全反射,如光线91,反射后从第一折光棱镜20的底面射出再 从光学构件10的出光口 11输出。由于第一折光棱镜20侧面与出光口法线 成一定夹角,光线在第一折光棱镜20侧面上发生全反射后从第一折光棱镜 底面射出,可减小射出光线与出光口法线所成夹角,从而起到对光线进行准 直的作用。而对于少部分进入到第一折光棱镜的光线,在照射到第一折光棱 镜20的另一侧面上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而发生折射"逃"出第一折光棱镜 20,如光线92,从第一折光棱镜中折射出后经过光学构件10的内壁进行反 射后再次进入到第一折光棱镜中,经第一折光棱镜的侧面全反射后从底面射 出。光线经第一折光棱镜侧面全反射射出后,输出的光线总体上与出光口法 线的夹角相对较小,为平行度较好的准直光。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光学构 件10内部设置第一折光棱镜20对光线进行准直,与现有采用角锥形准直装 置相比,在不增大光源装置出光口面积的前提下,可保证发光组件所产生的 光以较高的导出率输出。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准直光源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 本低的优点。在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30包括发光板31、导光棱镜32,发光板31 大小与入光口匹配一致,发光板31的发光面与导光棱镜32底面匹配安装。 发光板由热沉、封装在热沉上密集排布的发光芯片构成。导光棱镜2为条状 楔形棱镜,多个导光棱镜平行无间隙组成导光棱镜阵列板,导光棱镜阵列板 与入光口大小匹配。使用导光棱镜阵列板可减导光棱镜的尺寸及重量。导光 棱镜32为非对称棱镜,与底面夹角较大的导光棱镜的侧面朝向光学构件的 出光口,采用该结构可使发光板所发出的光线更好地被射向折光棱镜,从而 使光线更好的输出与准直。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仅在光学构件与第一折光棱镜20 —斜面对应的侧 壁上设置入光口与安装发光组件,第一折光棱镜也可以是非称型楔形棱镜。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中的准直光源装置的不同点在于在光学构件 中设有第二折光棱镜21,如图2所示,第二折光棱镜21为对称型楔形棱镜, 其顶部指向出光口 11且顶部棱边与第一折光棱镜20的顶部棱边相平行,第 二折光棱镜21的底面与第一折光棱镜的底面相匹配对接。当光线从第二棱 镜21的底面进入后,光线在第二折光棱镜的一侧面发生全反射而被反射到 另一侧面上,每经历一次反射,其入射角相应地减小第二折光棱镜两侧面所 成的夹角所对应的值,逐渐向在第二折光棱镜侧面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靠 近,当光线在第二折光棱镜侧面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时,则从第二折光棱镜 的侧面折射射出,折射出的光线与出光口法线的方向的夹角较小,从而起到 更好的准直效果。第二折光棱镜两侧面所成夹角越小,准直的效果就越好, 因为光线在第二折光棱镜侧面进行全反射时入射角是以第二折光棱镜两侧 面所成的夹角所对应的值递减,光线在第二折光棱镜侧面发生折射时,入射 角越接近临界角,则折射角越大,即折射光线与出光口法线方向上的夹角就 越小,准直效果越好,第二折光棱镜两侧面所成的夹角越小能够使光线在第 二折光棱镜侧面发生折射时入射角越接近临界角,折射出的光线与出光口法 线方向的夹角越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光棱镜20与第二折光棱镜21的底面间的配合间 隙中填充折射率匹配剂,在具体实施时,第一折光棱镜20与第二折光棱镜 21还可加工成一体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折光棱镜还可以是非称型楔形棱镜,且棱镜顶部的 棱边也可于第一折光棱镜顶部棱边相垂直。实施例3与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中采用折光棱镜组替换实施例2中的第二折 光棱镜,构成折光棱镜组的各棱镜22为对称型楔形棱镜,如图3所示,各 棱镜22对光线的准直原理与实施例2中的第二折光棱镜相同,本实施例中 构成折光棱镜组的各棱镜的高度可大大减小,从而可縮小光学构件10的尺 寸,使准直光源装置小型化。在本实施例中,各棱镜22可制成一体的结构, 折光棱镜组也可与第一折光棱镜20为一体结构。各对称楔形棱镜22间的间隙距离往往有限, 一部分光线从棱镜的侧面 折射出后可能进入到与其相邻的棱镜上,再经若干次折射后射出,如同光线 93,这将导致增加光线(相对于出光口法线方向)的散射角而降低对光线的 准直效果,为避免该情况的发生,折光棱镜组可采用如图4a中所示的结构。 如图4a所示,构成折光棱镜组的各棱镜22为直角梯形棱镜,且各棱镜顶部 的宽度小于棱镜底部的宽度,两相邻对称楔形棱镜的顶部在垂直棱镜顶部棱 边的方向上相互错开。采用该结构,如图4b所示,可减小从对称楔形棱镜 侧面折射出的光线进入到相邻对称楔形棱镜中光量,如光线94,从而减少其 对光线准直造成的影响。实施例4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块第一折光棱镜20、 23在光学构件前 后方向上依次安装且顶部均指向光学构件10后部,该两棱镜的顶部棱边相
互正交,光学构件10相邻侧面上的入光口在光学构件的前后方向上相互交 错设置,分别位于光学构件10相对侧面上的两入光口相正对且与对应的对 称楔形棱镜的两斜面相对应,如图5所示,位于光学构件10上下两侧面上 的发光组件30分别与第一折光棱镜20的两个侧面相对,位于光学构件10 左右两侧面上的发光组件31分别与第一折光棱镜23的两个侧面相对。采用 此结构,在光学构件的四个侧面上都安装发光组件,从而保证光源装置具有 足够大的产光量。在本实施例中,将光学构件的后壁面12设计成向光学构件外部突出而 形成的"〉"字形反射面,构成"〉"字形反射面的两个斜面相交的棱边与靠 近光学构件后壁面12的第一折光棱镜20顶部棱边相平行,采用该结构,有 助于照射在光学构件后壁面上的光线反射到第一折光棱镜上。在本实施例中还可设置第二折光棱镜或折光棱镜组,第二折光棱镜或折 光棱镜组的底面与靠近光学构件出光口的第一折光棱镜的底面匹配对接。实施例5对于采用透射式液晶或反射式液晶作为投影系统的成像器件而使用 时,因为器件的偏光特性,只有一个方向的偏振光能够被利用,因此,在一 般的情况下,要求投影光源所提供的光为极化光(偏振光),否则整个投影 系统的光利用效率将大幅下降。本实施例中,出光口前方对应设置的偏光转 换装置30可将非极化光转换为极化光提供给液晶式的投影成像器件,提高 投影系统的光利用效率。如图6所示,偏光转换装置40由在光线前进方向 依次安装的入/4波片41、反射式偏振片42构成。使用此种结构的偏光转换 装置时,从出光口输出的光为非极化光,穿越入/4波片后照射到反射式偏振
片,其中所需的特定振动方向的偏振(例如P光)分量光透过反射式偏振片 42输出;另一部分与所需特定振动方向正交的偏振(例如S光)分量光被反射式偏振片42反射后再次穿越入/4波片41转换成为圆极化光,射回到光学 构件10内,经过折光棱镜20折射及光学构件10的内壁面反射后,再次从 光学构件的出光口射出,并又一次穿越A /4波片41转换成为特定振动方向 的偏振(P光)分量光,再次照射到反射式偏振片42上,并透过反射式偏振 片42输出,以此实现将非极化光向特定方向的偏振光的转换。反射偏振片 可采用线栅型偏振片。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反射式偏振片42反射到光学构件内部的光如光 线95能够更好地经第一折光棱镜的侧面进入到第一折光棱镜内,将光学构 件的后壁面12设计成向光学构件外部突出而形成的"〉"字形反射面,构成 "〉"字形反射面的两个斜面相交的棱边与靠近光学构件后壁面12的第一折 光棱镜20顶部棱边相平行。"〉"字形反射面的反射面有助于照射到光学构 件后壁面上的光线射向第一折光棱镜。在本实施例中,偏光转换装置40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形式,偏光转换 装置可以由PBS棱镜51、反射棱镜52、人/2波片构成53,如图7所示。PBS 棱镜51、反射棱镜52在垂直出光口法线方向上并列安装设置,入/2波片53 与出光口法线方向垂直并位于PBS棱镜51的出光面的前方。反射棱镜52为 三角棱镜,包括一斜面521和一底面522,斜面521与底面522均为镜面反 射面,其中斜面521平行于PBS棱镜51的反射面,底面522与出光口法线 相垂直。采用此种结构形式时,从出光口输出的光线为非极化光,其中一部 分光照射到PBS棱镜51的的PBS膜511上,此光中的特定振动方向的偏振 分量光(例如P光)透过PBS膜从PBS棱镜射进入A /2波片53,透过入/2 波片53的特定振动方向的偏振分量光(例如P光)被转换成为与其正交振 动方向的偏振光(例如S光)输出,而与特定振动方向正交的偏振分量光(例 如S光)则被倾斜设置的PBS膜511反射而进入反射棱镜52中,由反射棱 镜的斜面521反射后输出,是光透过偏光转换装置后以S光输出。而照射在 反射棱镜垂直面522上的光线经此面反射后返回到光线准直构件10的空间 内,再经其内部反射面反射后再次照射到PBS棱镜的PBS膜511上,重复以 上过程,以此实现将非极化光转换成特定方向的偏振光而射出。采用此种方 式,偏光转换装置包含一个由PBS棱镜51、反射棱镜52、 X /2波片53构成 的组合,该组合后的尺寸与出光口的尺寸相对应;偏光转换装置也可以包含 多个由PBS棱镜、反射棱镜、入/2波片构成的组合,多个组合都在平行出光 口的平面并排安装。实施例6如图8为三片式LC0S投影成像系统示意图,采用分别发出红、绿、蓝三 基色光的三基色LED光源分别作用于各自的反射式液晶基色光调制成像器 件。实施例1 5中的任意一种准直光源装置都可用于本实施例的投影系统 中作为投影光源,其中以选实施例5中在出光口设有偏振光转换器的准直光 源装置为最优的方案,如图8所示,三个准直光源装置的发光芯片分别发 出红、绿、蓝光,分别形成红光LED光源63、绿光LED光源62、蓝光LED 光源61,其中红光LED光源63发出的红基色光直接作用于红基色光调制成 像器中的PBS棱镜631,绿光LED光源62和蓝光LED光源61所发出的绿基 色光和蓝基色光则分别经双面反射镜65反射后作用于各自的基色光调制成 像组件中的PBS棱镜621、 611,其基色光调制成像组件和X合色棱镜64的 工作原理已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图9为单片式LC0S投影成像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光源部分采用实施例 4中的准直光源装置,并在出光口设有偏振光转换器,并使准直光源装置的 出光口尺寸直接与反射式液晶基色光调制成像器件的光接口匹配,该准直光 源装置的发光芯片能够分时控制发出红、绿、蓝三种基色光。准直光源装置 71直接与PBS棱镜72和反射式液晶光阀73组成的偏光调制器件进行光耦 合。系统工作时,由电子电路同步控制三种基色的面发光体和反射式液晶光 阀的分时驱动,以实现三种基色图像的分时显示并经投影镜头透射成像于投 影屏幕,实现彩色图像的时间混色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准直光源装置还可以用于其它投影成像系统如三片式LCD 投影成像系统、单片式LCD投影成像系统以及DLP成像系统等。
权利要求1、一种准直光源装置,包括中空的六面体光学构件、发光组件,所述光学构件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出光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构件内设有第一折光棱镜,所述第一折光棱镜为楔形棱镜,其底面朝向光学构件上的出光口,在光学构件与第一折光棱镜斜面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入光口,所述发光组件设置在入光口处,除出光口、入光口外的光学构件的内壁面上设有反射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直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构件 内还设置有第二折光棱镜,所述第二折光棱镜为楔形棱镜且底面与第一折光 棱镜的底面相匹配对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准直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光棱镜与第一折光棱镜为一体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直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构件 内还设置有折光棱镜组,所述折光棱镜组包括至少由两个楔形棱镜无间隙排 列组成且底面与所述折光棱镜的底面相匹配对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准直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折光棱镜 组的楔形棱镜与第一折光棱镜为一体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准直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折光 棱镜组的楔形棱镜经过顶部棱边的截面为梯形,其顶部的宽度小于底部的宽 度,构成折光棱镜组的两相邻楔形棱镜的顶部在垂直棱镜顶部棱边的方向上 相互错开。
7、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准直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两 块第一折光棱镜在光学构件前后方向上依次安装且顶部均指向光学构件后 部,该两棱镜的顶部棱边相互正交,光学构件相邻侧面上的入光口在光学构 件的前后方向上相互交错设置。
8、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准直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光学构件的后壁面是向光学构件外部突出而形成的"〉"字形反射面,构 成"〉"字形反射面的两个斜面相交的棱边与靠近光学构件后壁面的第一折 光棱镜顶部棱边相平行。
9、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准直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发 光组件包括发光板、导光棱镜,发光板大小与入光口匹配一致,发光板的发 光面与导光棱镜底面匹配安装。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准直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光棱镜为条 状楔形棱镜,二个以上的导光棱镜平行无间隙组成导光棱镜阵列板,导光棱 镜阵列板与入光口大小匹配。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准直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光棱镜为 非对称棱镜,与底面夹角较大的导光棱镜的侧面朝向光学构件的出光口。
12、 一种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系统的光源为权利要求l-ll 中任一项所述的准直光源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准直光源装置及采用该光源装置的投影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准直光源装置,包括中空的六面体光学构件、发光组件,所述光学构件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出光口,所述光学构件内设有第一折光棱镜,所述第一折光棱镜为楔形棱镜,其底面朝向光学构件上的出光口,在光学构件与第一折光棱镜斜面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入光口,所述发光组件设置在入光口处,除出光口、入光口外的光学构件的内壁面上设有反射件。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投影系统,该投影系统的光源采用上述的准直光源装置。本实用新型中的准直光源装置在不扩大出光口的面积的前提下,将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进行准直并以较高的导出率输出,同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文档编号G03B21/20GK201215283SQ20082009529
公开日2009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4日
发明者曹嘉灿 申请人:曹嘉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