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的光学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10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块的光学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背光模块的光学组件。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产业规模随着消费者的需求和国际大厂间的激烈竟争 而曰益扩大,因此相关零组件的研发也日益重要;由于LCD不是自发光性的显 示装置,必须借助外部光源达到显示效果,因此一般的LCD几乎釆用背光模块。
而背光模块主要提供液晶面板均匀、高亮度的光线来源,且背光模块基本 原理为将常用的点或线光源,通过简洁有效光机构转化成高亮度且均一辉度的 面光源产品;近年随着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的提高,在大尺寸及低价格的趋势 下,背光模块需考虑轻量化、薄型化、低耗电、高亮度及降低成本的巿场要求。
一般而言,背光模块主要可分为(l)侧光式结构、及(2)直下型结构; 在侧光式结构中,发光源为摆在侧边的单支光源,导光板例如釆用射出成型无 印刷式设计,从侧边入射的光源设计,拥有轻量、薄型、低耗电的特色,也作 为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计算机等产品的光源。
参见图l,为公知背光模块200的分解示意图,该背光模块200可应用于液晶 单元(Liquid Crystal Cell) 26 ,且主要包含下述单元。
(一) 发光源28
须具备亮度高及寿命长等特色,目前有冷阴极荧光管及热阴极荧光管、发 光二极管(LED)及电激发光片(EL)等。
(二) 导光板(LGP, Light Guiding Plate) 20
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块,是影响光效率的重要组件。导光板20可用射出成 型的方法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制成表面光滑的板块,然后用具有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材料,在导光板底面用网版印刷印上圆形或方形的扩散点21, 当光线在底面碰到扩散点21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破坏全反射条件而 自导光板正面射出,使导光板正面均匀发光。
(三) 反射板(图中未示出)
一般侧光式背光模块的反射板放置在导光板底部,将自导光板20底面漏出 的光反射回去。
(四) 扩散板22
扩散板的功能是为液晶显示器提供 一 个均匀的面光源。
(五) 棱镜片(又称增亮膜)24
光自扩散板22射出后其光的指向性较差,因此必须利用棱镜片24来修正光
的方向,其原理为借由光的折射与反射来达到凝聚光线、提高正面辉度的目的, 以增加光线自扩散板22射出后的使用效率。棱镜片24可用聚脂(Polyester)或 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为材料制成厚度约为150 230mm的薄片,在薄片的 表面形成预定间距(Pitch)及顶角的长条状棱镜阵列(PrismArray),使其具有 聚光的作用。
如图2所示,当光源由导光板20导入后,会借由光学棱镜片24、 24',使其 增亮及均匀后到达液晶单元26。若光的行进在到达液晶单元26时发生干涉,则 会在最终的液晶面板上产生干扰波紋(Morie)现象。为解决该问题,最常使用 的方式为将两张棱镜片24、 24'做适当旋转,以破坏光路径的规则性,予以改善。 然而该解决方法的缺点为1、两张棱镜片24、 24'会增加成本;2、组装工时增 加及组装公差累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及简化组装的背光 模块的光学组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的光学组件包含为矩形板体的增 光导光板,及位于该增光导光板上的棱镜片;该增光导光板在其表面上具有多数第一棱镜单元,且该第一棱镜单元的棱线与所述增光导光板的边线呈非为0 度的预定夹角,所述棱镜片包含多数的第二棱镜单元,该第二棱镜单元的棱线 与所述第一棱镜单元的棱线不平行。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的光学组件,增光导光 板上已制作有该多数第一棱镜单元,且棱镜片位于该增光导光板之上,该第一 棱镜单元的棱线延伸方向与该第二棱镜单元棱线延伸方向不平行。因此本实用 新型的背光模块的光学组件等效提供两个互相在棱线上错开的棱镜片,借此可以在简化组装的制造工艺下消除干扰波紋(Morie)现象,还可达到降低成本、 简化组装的效果。图说明


图1为公知背光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另 一 个公知背光模块的部分光学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的光学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的光学组件中的增光导光板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背光模块200导光板 20扩散点 21棱镜片 24、 24' 光学组件100 增光导光板IO棱镜片 12液晶单元 16第一方向 Sl预定夹角 A发光源 扩散板 液晶单元28 22 26第一棱镜单元ll 第二棱镜单元13第二方向 S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3,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的光学组件的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光学组件100用于背光源(图中未示出)上,以提供液晶单元16的面光 源,该光学组件100包含增光导光板10及安置于其上的棱镜片12。该增光导光板 IO为矩形板体,该增光导光板lO在其表面上具有多数第一棱镜单元ll,这些第一棱镜单元ll彼此互相平行且具有预定的间距及顶角。请参见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的光学组件中的增光导光板10的局部 放大图。每一个第一棱镜单元11的棱线沿着第一方向S1延伸,且该第一方向S1 与该增光导光板10的一边呈非0度的预定夹角A (也即不平行也不垂直增光导光 板10的任何一边),其中该预定夹角A为1 89度。续参见图3,该棱镜片12位于该增光导光板10之上且包含多数第二棱镜单元 13;再者为了消除干扰波紋(Morie)现象,这些第二棱镜单元13的棱线延伸方 向(第二方向S2)与这些第一棱镜单元ll的棱线延伸方向(第一方向S1)不平 行。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的光学组件中,增光导光板10上已制作有该多数 第一棱镜单元ll,且棱镜片12位于该增光导光板10之上;而该第一棱镜单元ll 的棱线延伸方向与该第二棱镜单元13棱线延伸方向不平行。因此本实用新型的 背光模块的光学组件等效提供两个互相在棱线上错开的棱镜片,借此可以在简 化组装的制造工艺下消除干扰波紋(Morie)现象。上述光学组件中的增光导光板10例如可用射出成型的方法将聚甲基丙烯 酸甲酯(PMMA)制成,而棱镜片12可用聚脂(Polyester)或聚碳酸脂 (Polycarbonate)为材料制成,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并不限于上述特定 材质。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块的光学组件,与发光源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该光学组件包含增光导光板,为矩形板体且包含在其表面上的多数第一棱镜单元,该第一棱镜单元的棱线与所述增光导光板的边线呈非0度的预定夹角;及棱镜片,位于该增光导光板之上且包含多数的第二棱镜单元,该第二棱镜单元的棱线与所述第一棱镜单元的棱线不平行。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背光模块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夹 角为1~89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块的光学组件,与发光源配合使用,其中,该背光模块的光学组件包含为矩形增光导光板,及设在该增光导光板上的棱镜片;所述增光导光板在表面上具有多数第一棱镜单元,且该第一棱镜单元的棱线与所述增光导光板的边线呈非0度的预定夹角,而所述棱镜片包含多数的第二棱镜单元,该第二棱镜单元的多数棱线则与所述第一棱镜单元的棱线相互不平行。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的光学组件经由所述棱镜片与所述第一棱镜单元相互错开的棱线,借此消除液晶面板在应用时的干扰波纹(Morie)现象。
文档编号G02F1/13GK201222148SQ20082011792
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9日
发明者张政衍, 赖辉龙, 陈圣伟 申请人:奇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