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有驱动传递装置的成像设备,所述驱动传递装置用于将驱动 力传递给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设备主组件上的单元。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诸如打印机、复印机等电子照相型成像设备中,始终期望着更加小型化 和提高可操作性。从提高成像设备的可操作性的观点来看,已使用了处理盒系统,其中感光件、充电 装置、显影装置、清洁装置等一体组装成盒且该盒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成像设备主 组件。藉此盒系统,所述可操作性进一步得到提高,从而由使用者自己轻松完成对诸如显影 装置之类的上述处理装置的维护成为可能。类似地,成像设备主组件的中间转印件等部件也构造成一单元,且所述单元能够 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成像设备主组件,以提高可操作性和维护性。此外,已经使用通过如图26所示的凸部XX和对应的凹部YY的组合进行的联接来 作为用于向这些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成像设备主组件上的单元可靠稳定地传 递驱动力的驱动传递装置。在日本公开特许专利申请(特开)2005-157112中,公开了这样一种构造联接 器对与可开启盖子或类似部件关联,且通过盖子的开启操作,设备主组件侧联接器从单元 侧联接器上回缩,以使所述联接器对脱离,从而允许安装和拆卸所述单元。然而,为了使联接器与所述盖子的开合相关联地进行脱离与接合,除了需设置盖 子的开合机构部分之外,还需设置用于使联接器脱离和接合的机构。通过采用所述机构,损 害了所述盖子开合的可操作性,且最终的机构变得复杂,从而引起成本的增加。例如,在盖子上设置用于使联接器接合和脱离的连杆机构的情况下,联接器每次 脱离和接合时的打开和关闭负荷由盖子承受。所述负荷(例如使联接器脱离和接合所需的 阻力)倾向于添加到开合盖子的操作力上。特别地,在设置有四个处理盒的彩色成像设备 中,所述用于使联接器脱离和接合的负荷变大,而且出于该原因,盖子开合的可操作性被损 害。此外,所述连杆机构被要求具有高的刚度。另外,还需增加连杆机构自身尺寸以及 增加盖子的刚度,由此导致设备体积与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依据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设备主组件;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设备主组件上的单元;第一联接器,其设置于所述设备主组件上,用于通过来自于驱动源的动力而转动; 以及
第二联接器,其设置于所述单元上,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一联接器接合而转动;其中,所述第一联接器和所述第二联接器中的任一个联接器具有凹形形状而另一 个联接器具有凸形形状,具有凸形形状的所述联接器的外周部分与具有凹形形状的所述联 接器的内周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斜面; 其中,所述第一联接器和所述第二联接器中的至少一个联接器能够沿着平行于其 转轴的方向回缩;以及其中,所述成像设备的结构使得当所述单元从所述设备主组件上沿与所述第一 联接器的转轴相垂直的方向被拉出时,通过沿所述单元的脱离方向上施加的力,所述第二 联接器的转轴相对于所述第一联接器的转轴能够在所述单元脱离方向上移动,且通过所述 转轴的移动,所述第一联接器和所述第二联接器中的至少一个沿着所述斜面在平行于转轴 的方向上回缩。在结合随附附图研究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下列说明中,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 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晰明了。
图1为剖视图,示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成像设备的主要部分。图2为立体图,示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单元的安装和拆卸方向。图3为俯视图,示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单元的安装和拆卸方向。图4为立体图,示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驱动传递装置的主要部分。图5(a)至图5(d)为立体图和俯视图,示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联接器。图6(a)至图6(c)为示意图,示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驱动盒和从动盒在中间 转印单元开始脱离之前的状态。图7(a)至图7(c)为示意图,示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 部之间的接触被消除的状态。图8(a)至图8(c)为示意图,示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驱动盒的转轴和从动盒 的转轴之间的距离。图9为示意立体图,示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初级转印(件)间隔装置(G相 位)。图10为示意立体图,示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初级转印间隔装置(H相位)。图11(a)至图11(c)为立体图,示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其它联接器。图12(a)和图12(b)为俯视图,示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联接器的其它相位。图13(a)至图13(c)为立体图,示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联接器。图14(a)至图14(c)为示意图,示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驱动盒和从动盒在中 间转印单元开始脱离之前的状态。图15(a)至图15(c)为示意图,示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 合部之间的接触被消除的状态。图16(a)至图16(c)为示意图,示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驱动盒的转轴与从动 盒的转轴之间的距离。图17(a)至图17(c)为立体图,示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其它联接器。
图18(a)至图18(c)为立体图,示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联接器。图19(a)至图19(c)为示意图,示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驱动盒和从动盒在中间转印单元开始脱离之前的状态。图20(a)至图20(c)为示意图,示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 合部之间的接触被消除的状态。图21(a)至图21(c)为示意图,示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驱动盒的转轴与从动 盒的转轴之间的距离。图22(a)至图22(c)为示意图,示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其它联接器。图23包括剖视图和立体图,示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联接器。图24为立体图,示出处理盒的安装和拆卸方向。图25为俯视图,示出处理盒的安装和拆卸方向。图26为立体图,示出背景技术中的驱动传递装置的主要部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将采用电子照相型的四鼓式彩色成像设备作为设备主组件、且采用中间 转印单元作为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的单元来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从设 备主组件传递驱动力,以将中间转印单元的初级转印辊从相应的感光鼓上移开,采用了驱 动传递装置。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驱动传递装置包括第一联接器和通过与第一联接器的接 合而转动的第二联接器。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图12按照成像设备、中间转印单元、以及驱动传递装置的顺 序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成像设备]首先,对设备主组件100的构造予以说明。图1为剖视图,示出依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实施例。(1)调色剂图像形成过程调色剂图像的形成是通过作为感光件的感光鼓1、作为充电单元的充电辊2、曝光 单元3、显影单元4等来完成。设备主组件100包括四个感光鼓la、lb、Ic和Id。在每个感 光鼓1的周围、沿其转动方向依次布置有充电辊2(2a、2b、2c、2d)和曝光单元3,其中,充电 辊2用于对感光鼓1的表面均勻地充电,曝光单元3用于基于图像信息利用激光照射感光 鼓1的表面而在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此外,设置有显影单元4(4a、4b、4c、4d)和转印 装置12a、12b、12c或12d,其中,显影单元4用于通过将调色剂沉积在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 像上来使静电潜像显影(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而转印装置12a、12b、12c或12d用于将 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上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e上。此外,设置有清洁装置8(8a、8b、8c、 8d),用于将转印完成后仍残留在感光鼓1表面上的残余调色剂去除。感光鼓1、充电辊2、显影单元4、以及清洁装置8(8a、8b、8c、8d) —体组装到盒中, 以制备处理盒7(7a、7b、7c、7d)。每个如此制备的处理盒都构造成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 于设备主组件100。这四个处理盒7a、7b、7c和7d具有相同的结构,区别在于它们通过使用 分别黄色⑴调色剂、品红(M)调色剂、青色(C)调色剂、以及黑色(Bk)调色剂而形成不同的彩色图像。处理盒7a、7b、7c和7d由显影单元4a、4b、4c和4d以及清洁单元5a、5b、5c和5d 组成。这些单元中,显影单元4a、4b、4c和4d包括显影辊24a、24b、24c和24d、显影剂施加 辊25a、25b、25c和25d、以及调色剂容器。清洁单元5a、5b、5c和5d包括感光鼓la、lb、Ic 和Id、充电辊2a、2b、2c和2d、清洁装置8a、8b、8c和8d、以及转印残余调色剂容器。
感光鼓la、IbUc和Id通过在铝筒外周表面上施加有机光电导体(OPC)层来构 成、且由其两端部处的法兰可转动地支撑。通过将来自驱动马达(未示出)的驱动力传递 至每个部分la、lb、lc和Id的一个端部,各感光鼓按图1中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被旋转 驱动。充电辊2a、2b、2c和2d形成为辊状的导电辊。当由电源电路(未示出)施加充电 电压于所述充电辊上时,使这些充电辊与感光鼓la、IbUc和Id接触,从而感光鼓la、IbUc 和Id的表面被均勻地充电。在竖直方向上,显影单元3布置于处理盒7(7a、7b、7c、7d)之 下,并使感光鼓la、lb、Ic和Id曝光于基于图像信号的光之下。在所述调色剂容器中,分别装有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k)调色 剂。显影辊24a、24b、24c和24d设置成分别与感光鼓la、lb、Ic和Id的表面相邻。这 些显影辊被驱动部(未示出)旋转驱动、且被加载上电压,由此将感光鼓la、lb、lc和Id的 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通过上述的结构,在感光鼓la、lb、Ic和Id的表面形成Y(黄色)、M(品红色)、 C (青色)和Bk (黑色)的调色剂图像。在感光鼓la、lb、Ic和Id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 像相继地初级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e的表面上。此后,残留于感光鼓la、lb、lc和Id表面 上的调色剂由清洁装置8a、8b、8c和8d来清除,以收集于清洁单元5a、5b、5c和5d中的转 印残余调色剂容器中。(2)向转印材料上的转印及定影处理在次级转印部15处进行调色剂图像向转印材料S上的转印,转印材料S已由片材 进给装置13供给到次级转印部15。中间转印单元12承载着初级转印处理形成的调色剂图 像并将调色剂图像向次级转印部15输送。定影装置14位于次级转印部15的下游侧,并将 已转印在转印材料S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转印材料S上。片材进给装置13主要由片材进给盒11、片材进给辊9、分离装置23、以及用于夹 持-传送转印材料S的对齐辊对10组成。定影装置14由定影膜14a、按压辊14b、加热元 件14c、以及片材排出辊对20组成。片材进给盒11可以沿着设备主组件100的向前的方向(图1中的设备主组件的 向左的方向)被拉出。使用者将片材进给盒11从设备主组件100中拉出,随后将转印材料 S放置在片材进给盒11中、并再将片材进给盒11插入到设备主组件100中,从而就实现了 转印材料S的供给。片材进给辊9按压接触容纳于片材进给盒11中的转印材料S,并以预 设的定时通过它的转动来进给转印材料S,从而转印材料S被分离装置23分离且被一张接 一张地进给。此后,由对齐辊对10将转印材料S向次级转印部15传送。在次级转印部15处,对次级转印装置16施以偏压,从而中间转印带12e上的调色 剂图像被转印到已传送到次级转印部15的转印材料S上。
定影膜14a是环状柱形带、且其外周表面设置在转印材料S的调色剂图像表面侧 上。加热元件14c设置在定影膜14a内部,按压辊14b在按压-接触定影膜14a的同时隔 着定影膜14a与加热元件14c相对。按压辊14b被驱动装置(未示出)旋转驱动,以使定 影膜14a相应转动,从而定影膜14a被加热元件14c加热。从次级转印部15传送的转印材 料15在定影膜14a和按压辊14b之间被夹持-传送,从而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于转印材料 S上。调色剂图像被定影于其上的转印材料S接着由片材排出辊对20夹持-传送、并被排 出到片材排出盘上。[中间转印单元]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转印单元12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设备主组件100。如 图2所示,中间转印单元12构造成可沿双向箭头所示的方向A而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设 备主组件100。中间转印单元12主要由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件)12e、驱动辊12f、从动辊12g、 初级转印辊12a、12b、12c和12d、清洁装置22、以及初级转印(件)间隔装置30组成。中 间转印带12e绷紧于驱动辊12f和从动辊12g周围。通过推压机构按图1中箭头所示的E 方向推压从动辊12g,以对中间转印带12e施以预定张力。驱动辊12f由马达(未示出)等旋转驱动,从而中间转印带12e以预定速度沿图 1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初级转印辊12a、12b、12c和12d各自均布置于中间转印带12e的内侧,以与各自 相关的感光鼓la、lb、lc和Id相对,并由推压件31向感光鼓1推压。通过给初级转印辊 12a、12b、12c和12d施加电压,在各感光鼓la、IbUc和Id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初级转印到 中间转印带12e上。在中间转印带12e上,四色调色剂图像重叠转印,并随后被传送至次级 转印部15。次级转印后,中间转印带12e上的残余调色剂由清洁装置22去除、并经由转印残 余调色剂传送路径(未示出)收集于设备主组件100中设置的调色剂收集容器(未示出) 中。中间转印带12具有用于与Y(黄色)、M(品红色)和C(青色)对应的初级转印辊 的间隔式构造,在彩色图像形成过程中,初级转印辊与中间转印带12e接触的同时与感光 鼓1的相关鼓相对。这种间隔构造的采用是为了抑制在感光鼓1上的滑动(这在单色成像 过程中不采用),而且是为了延长感光鼓1的使用寿命。图9和图10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初级转印间隔装置30的实例。初级转印间隔装置30主要由凸轮轴32、可滑动件33a和33b、以及凸轮件34a和 34b组成。在凸轮轴32的两端,设置有形状对称的凸轮件34a和34b。可滑动件33a和33b 设置于初级转印辊12a、12b和12c的两端。可滑动件33a和33b左右移动,从而初级转印 辊12a、12b和12c相对于相应感光鼓la、lb和Ic的位置可被改变。在彩色图像形成过程中,凸轮件34a和34b处于图9所示的G相位的状态,而可滑 动件33a和33b则保持在J位置的状态。结果是,初级转印辊12a、12b、12c和12d与中间 转印带12e接触,从而分别与感光鼓la、lb、Ic和Id相对。如图10所示,凸轮轴32通过驱动传递装置(随后说明)接收动力,以使凸轮件34a和34b按箭头C方向转动,从而可滑动件33a和33b按箭头D方向移动。在单色图像形成过程,凸轮件34a和34b处于图10所示的H相位的状态,从而可滑动件33a和33b保持在 位置K的状态。通过可滑动件33a和33b,与Y(黄色)、M(品红色)和C(青色)对应的初 级转印辊沿与推压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至并保持在回缩位置,在该回缩位置处,初级转印 辊从感光鼓la、lb和Ic回缩,如此就与感光鼓la、lb和Ic隔开。当凸轮件34a和34b沿 方向C进一步被旋转时,它们就返回到G相位的状态,且可滑动件33a和33b亦返回到J位 置状态。[驱动传递装置]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传递装置40包括作为第一联接器的驱动盒41、以及作为第 二联接器的从动盒42,以下将予以说明。第一联接器设置于设备主组件100上,并被驱动源 提供的动力转动。第二联接器设置于中间转印单元12上,并与所述第一连联接器接合而转 动。图3至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驱动传递装置40的实例。在下文中,对驱动传递 装置40的构造予以说明。设备主组件100上设置有作为第一联接器的驱动盒41、驱动马达43、传动齿轮 44a、以及导向件46。作为第一联接器的驱动盒41由驱动马达43提供的动力而转动。中间 转印单元12上设置有从动盒42、推压件45、以及传动齿轮组44b。如图4所示,推压件45 为弹簧且沿箭头所示的B方向(即朝向设备主组件侧)推压从动盒42。在中间转印单元 12安装于设备主组件100的状态下,从动盒42置于与驱动盒41相对的位置。作为第二联 接器的从动盒42通过与作为第一联接件的驱动盒41的接合而转动。导向件46设置于设备主组件100中,从而它在中间转印单元12的安装和拆卸过 程中接触从动盒42。此外,在中间转印单元12安装于设备主组件100中时的入口侧设置有 斜面46a,斜面46a用于使从动盒沿箭头示出的M方向回缩。如图4所示,传动齿轮44a设置成连接驱动马达43和驱动盒41,且传动齿轮组44b 设置成连接从动盒42与凸轮轴32。如图5(a)和图5(c)所示,驱动盒41设置于设备主组件100上。此外,如图5(a) 和图5(b)所示,从动盒42具有可与凹形形状相接合的凸形形状。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以 上所说明的结构,也可采用这样的结构,即驱动盒41和从动盒42的其中之一具有凹形形状 而另一(联接器)具有凸形形状。驱动盒41包括T形的第一接合部41b。此外,凹形驱动盒41在其内周表面部分处 具有斜面41e。凸形从动盒42具有作为凸起的第二接合部42a。当驱动盒41和从动盒42 处于彼此相接合的状态时,从动盒42的第二接合部42a与驱动盒41的内表面41a相对。类 似地,当驱动盒41和从动盒42处于彼此相接合的状态时,驱动盒41的第一接合部41b与 从动盒42的内表面42b相对。此外,驱动盒41和从动盒42彼此以单一相位接合,从而驱动力可以被传递。驱动盒41的斜面41e设置在驱动盒41的内周部分处,且在中间转印单元12安装 到设备主组件100的状态下与从动盒42的第二接合部42a接触。从动盒42由推压件45 沿B方向(大体垂直于方向A,A向即图3所示的中间转印单元12脱离的方向)向驱动盒 41侧被推压。方向B平行于两个联接器的转动轴(旋转轴线)。驱动马达43基于控制信号而被旋转驱动,从而使驱动盒41沿箭头所示L方向转动。如图5 (d)所示,通过驱动盒41的转动,第一接合部41b的接触面41c与第二接合部42a 的接触面42c接合。就是说,驱动盒41的第一接合部41b的接触面41c (来自驱动马达43 的驱动力将被传递至此)推压从动盒42的第二接合部42a的接触面42c。结果,旋转力由 驱动盒41被传递到从动盒42,从而从动盒42按所示的L方向转动。此时,相互之间传递 转动驱动力的接触面41c和42c具有沿所述旋转方向来传递驱动力的形状。接触面41c和 42c沿基本垂直于转动方向L的轴线来接合,从而在转动过程中,不会产生与作为推压方向 的B向相反的、向着转动轴的方向推压从动盒42的力。
接下来,对中间转印单元12从设备主组件100上拉出(脱离)的情形予以说明。 当驱动盒41和从动盒42彼此接合时,从动盒42的第二接合部42a与驱动盒41的斜面41e 接触。由于此原因,当沿中间转印带12的脱离方向施加力(拉出力)时,沿与推压方向B 相反的所示的M方向移动从动盒42的力经由斜面41e而作用于从动盒42上。如此,从动 盒42沿所示的M方向从驱动盒41临时回缩。结果,驱动盒41盒与从动盒42脱离。进一 步地,从动盒42接触到导向件46,并沿与推动方向B相反的所示的M方向持续地回缩。因 此,就可将中间转印单元12从设备主组件100中拉出。此过程可以参考图6(a)至图6(c)以及图7(a)至图7(c)更具体地予以说明。图 6(a)至6(c)示出了驱动盒和从动盒在中间转印单元开始脱离之前的状态,而图7(a)至 7 (c)示出了第一接合部41b和第二接合部42a脱离时的状态。图6 (a)和图7(a)为立体图,示出了驱动盒41和从动盒42的状态;图6 (b)和图 7(b)为示意图,示出了从垂直于转动轴方向看的驱动盒41和从动盒42的状态;图6(c)和 图7 (c)为示意图,示出了从平行于转动轴方向看的驱动盒41和从动盒42的状态。在中间转印单元脱离之前,如图6 (c)所示,从动盒的第二接合部42中存在如下的 第二接合部(在图6(c)中由42f表示;下文称为“第二接合部42f”),其相对于中间转印单 元脱离方向位于最上游侧,且驱动盒的第一接合部41b的接触面41c被构造成相对于转动 方向在第二接合部42f与接触面41c之间产生足够的间隙。当通过沿中间转印单元脱离方 向施加的力将中间转印单元沿与驱动盒41的转轴相垂直的方向从设备主组件中拉出时, 从动盒42转动,从而从动盒42接近接触面41c。此时,从动盒42绕着旋转运动中心位于如 下位置处该位置不同于驱动盒41的转动轴位置,且在此位置驱动盒41和从动盒42相互 接触。如图6(c)和图7(c)所示,位于第二接合部42f和第一位接合部41b之间的此第二 接合部由42h表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合部42h和接触面41c彼此接触的位置k称为 旋转运动的中心k。当从动盒42围绕位置k开始旋转移动时,第二接合部42f接近第一接合部的接触 面41c,从而第二接合部42f与接触面41c之间的间隙减小。当从动盒42旋转移动时,从动 盒的第二接合部42a中的相对于中间转印单元脱离方向位于最下游侧的该第二接合部—— 在图7(c)中由42g表示(下文中称为“第二接合部42g”)——沿驱动盒的斜面41e在中间 转印单元脱离的方向上移动。当第二接合部42g沿斜面41e被移动时,从动盒42沿图7 (a) 和图7(b)中的方向M回缩。结果,如图7(a)和图7(b)所示,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之间 的接合被解除。就是说,第二接合部的接触面42c与第一接合部的接触面41c间隔开。如 图7(b)和图7(c)所示,直至第二接合部42a与第一接合部41b脱离,从动盒42的转轴相 对于驱动盒41的转轴在所述中间转印单元脱离方向上被移动的距离为β。
接下来,将说明的这样的结构,即当沿与驱动盒的转轴相垂直的方向将中间转印 单元从设备主组件中拉出时,通过在所述中间转印单元脱离方向上施加的力,从动盒42的 转轴相对于驱动盒41的转轴能够在所述单元脱离方向上移动。如已由图5(a)至图5(d) 所能理解的那样,从动盒42设置有足够的使驱动盒41与之相接合的面积。就是说,在驱动 盒41和从动盒42彼此接合且被转动的情况下,二者之间形成间隙。如图8(a)至图8(c)所示,从动盒42的转轴相对于驱动盒41的转轴沿单元脱离 方向上的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a。在本实施例中,α构造成大于β,从而当从动盒42围 绕位置k旋转移动时,从动盒42沿M方向的回缩就可在第二接合部42f接触到第一接合部 41b之前完成。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联结器构造中,从动盒42和驱动盒41之间的接合仅在将 中间转印单元12从设备主组件100中拉出时才脱开,从而第一接合部41b和第二接合部 42a脱离。与以上相反,在中间转印单元12安装于图像成形设备主组件100的情形中,从动 盒42接触设备主组件100上的导向件46,从而从动盒42按所示的M方向回缩。结果,从动 盒42可以平稳地移至与驱动盒41接合的位置。此外,在从动盒42的转轴(旋转轴线)与 转轴(旋转轴线)彼此基本重合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当联结器的旋转相位彼此协调的情况 下,所述联结器彼此接合,从而就完成了中间转印单元12在设备主组件100中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单一相位下的接合 ,能够将驱动力从驱动盒41传递到从动 盒42。结果,基于驱动马达43的旋转量,可控制从动盒的相位(即本实施例中的凸轮轴32 的相位)。此外,本实施例可以只具有这样一种结构,S卩,凸形联接器的外周部分和凹形联接 器的内周部分的其中之一具有斜面41e。此外,如图11(a)至图11(c)所示,还可采用这样 一种结构,即,从动盒42的第二接合部42a亦有斜面,即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凸形联接器的 外周部分和凹形联接器的内周部分两者都具有斜面。当驱动盒41和从动盒42两者都配置 有斜面时,从动盒42可更平稳地沿与推压方向B相反的M方向回缩。附带说明一下,在图 12(a)所示的相位的情况下,从动盒42围绕着图12(a)所示的位置k被旋转移动,从而从 动盒42可沿所述斜面在M方向上回缩。此外,在图12(b)所示的相位的情形下,通过沿中 间转印单元脱离方向作用的力,从动盒42可沿斜面在M方向上回缩,而不围绕第二接合部 42a和第一接合部41b之间的接触位置旋转移动。(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将说明如下的驱动传递装置,其中驱动盒51和从动盒52彼此在多 个相位处接合。除了驱动传递装置,所有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在无需由设置于主组件侧的马达来控制目标单元侧上的相位的情况下,类似效果 也可在图13(a)至图13(c)所示的联接器结构中获得。例如,一种用于使旋转单元侧的辊 等在预定方向上转动的驱动传递装置等对应于所述结构。在图13(a)至图13(c)中,附图标记51表示与实施例1中的驱动盒4相对应的驱 动盒,附图标记52表示与实施例1中的从动盒42相对应的从动盒。本实施例中的联接器与实施例1的联接器类似,只不过驱动盒51和从动盒52的 接合部在形状上与实施例1中的接合部不同。
如图14(a)至图14(c)及图15(a)至图15(c)所示,与实施例1类似,从动盒52 的转轴相对于驱动盒51的转轴在单元脱离方向上移动直至第二接合部52a和第一接合部 51b脱离时的移动距离为β。 此外,如图16 (a)至图16 (c)所示,与实施例1类似,从动盒52的转轴相对于驱动 盒51的转轴在单元脱离方向上可被移动的最大距离为α。α大于β,从而当从动盒52围 绕位置k被旋转移动时,在第二接合部52f与第一接合部51b接触之前,从动盒52完成沿 M方向的回缩。此外,如图17(a)至图17(c)所示,从动盒52的第二接合部52a也可以具有斜面 51e。当驱动盒51和从动盒52两者都设置有斜面时,从动盒52可以更平稳地沿着与推压 方向B相反的M方向回缩。(实施例3)在本实施例中将对如下的驱动传递装置予以说明,其中驱动盒61和从动盒62彼 此在多相位处接合。除了驱动传递装置,所有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与实施例2中的类似,驱动传递装置可以用在无需由设置在主组件侧上的驱动马 达来控制目标单元侧的相位的情形。在图18(a)至图18(c)中,附图标记61表示与实施例1中的驱动盒4相对应的驱 动盒。附图标记62表示与实施例1中的从动盒42相对应的从动盒。本实施例中的联接器与实施例1中的联接器类似,只是驱动盒61和从动盒62的 接合部在形状上与实施例1中的接合部不同。如图19(a)至图19(c)以及20 (a)至图20 (c)所示,与实施例1中类似,从动盒62 的转轴相对于驱动盒61的转轴在单元脱离方向上移动直至第二接合部62a和第一接合部 61b脱离时的移动距离为β。此外,如图21(a)至图21(c)所示,与实施例1中类似,从动盒62的转轴相对于驱 动盒61的转轴沿单元脱离方向可被移动的最大距离为α。α大于β,从而从动盒62可从 驱动盒61上平稳回缩。此外,如图21(a)至图21 (c)所示,从动盒62的第二接合部62a也可以具有斜面 61e。当驱动盒61和从动盒62两者都设置有斜面时,从动盒62可更平稳地向与推压方向 相反的M向回缩。(实施例4)在本实施例中,将参照图23(a)至图23(c)对如下情形下的功能予以说明,其中 驱动盒51具有弧形表面42i,且所述弧形表面抵靠并接触实施例1中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 中的驱动盒41。图23(a)至图23(c)中的附图标记或符号与实施例1中的一致。通过推压件45,从动盒42被推向驱动盒41侧,且弧形表面42i构造成与驱动盒 41的斜面41e接触,以确定从动盒42的轴向位置。在此,通过应用本实施例中的构造,在安装好的中间转印单元12的位置相对于设 备主组件100具有偏差范围内的偏差时,甚至在因位置偏差导致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心时, 旋转力仍可以被传递。(其它实施例)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中,所用的其中联接器被用作作为单元的中间转印单元12和设备主组件之间的驱动传递装置的实例是说明性的,然而,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其它类 单元与联接器上。例如,本发明可适用于在显影单元(盒)和主组件设备之间的联接器、以 及在实施例1中的处理盒7和设备主组件之间的联接器。如图24和25所示,也可采用处 理盒7具有从动盒42的结构。此外,附图标记41表示的形状被图示为用于驱动盒,而附图 标记42表示的形状被图示为用于从动盒,但是当这些形状之间的关系对换时,仍可实现本 发明。此外,甚至在任一联接器被回缩的结构(例如,当单元安装在设备主组件上时)中, 都可实现驱动盒41和从动盒42的接合功能。[工业应用性]依据本发明,设备主组件上的驱动传动联接器与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的单元 的接合与脱离可随着单元的安装与拆卸而自动进行。尽管已参照在此公开的结构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阐述的这些细节, 且此应用意在覆盖这种修改或变化,因为将落入在所述修改的目的或者落入在随附权利要 求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设备主组件;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设备主组件上的单元;第一联接器,其设置于所述设备主组件上,用于通过来自于驱动源的动力而转动;以及第二联接器,其设置于所述单元上,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一联接器接合而转动;其中,所述第一联接器和所述第二联接器中的任一个联接器具有凹形形状而另一个联接器具有凸形形状,具有凸形形状的所述联接器的外周部分与具有凹形形状的所述联接器的内周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斜面;其中,所述第一联接器和所述第二联接器中的至少一个联接器能够沿着平行于其转轴的方向回缩;以及其中,所述成像设备的结构使得当所述单元从所述设备主组件上沿与所述第一联接器的转轴相垂直的方向被拉出时,通过沿所述单元的脱离方向上施加的力,所述第二联接器的转轴相对于所述第一联接器的转轴能够在所述单元脱离方向上移动,且通过所述转轴的移动,所述第一联接器和所述第二联接器中的至少一个沿着所述斜面在平行于转轴的方向上回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当所述单元从所述设备主组件上沿与所述 第一联接器的转轴相垂直的方向被拉出时,通过在所述脱离方向上施加的力,所述第二联 接器围绕一位置旋转移动,该位置不同于所述第一联接器的转轴的位置,而且在所述第二 联接器围绕其旋转移动的该位置处,所述第一联接器和所述第二联接器彼此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距离α大于距离β,其中,所述距离α是 所述第二联接器围绕所述与所述第一联接器的转轴的位置不同、且使所述第一联接器和所 述第二联接器彼此接触的位置旋转移动时,所述第二联接器的转轴相对于所述第一联接器 的转轴在所述脱离方向上能够移动的距离中的最大距离;而所述距离β是所述第一联接 器和所述第二联接器中的至少一个联接器沿所述斜面在与所述转轴平行的方向上回缩、直 到具有凸形形状的所述联接器能够移离具有凹形形状的所述联接器时,所述第二联接器的 转轴相对于所述第一联接器的转轴在所述脱离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全文摘要
一种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设备主组件上的单元,所述单元设置有联接器,所述联接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设备主组件的旋转驱动力。所述设备主组件还设置有与所述单元的联接器接合的联接器。这些联接器中的至少一个联接器可在平行于转轴的方向被推动,且所述联接器中的一个联接器设置有斜面。在安装和拆卸所述单元的过程中,经由所述斜面推挤将所述联接器中的一个联接器推入,所述联接器之间的接合被解除。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842748SQ20088011446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30日
发明者宫本严恭, 川岛知道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