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692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镜头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镜头在光轴方向上变位、使被拍摄物体成像的镜头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装设有摄像头的带摄像头移动电话机的普及,使用该移动电话机拍 摄各种被拍摄物体的机会增加了。例如,拍摄朋友、风景等一定程度远离照相机镜头的被拍 摄物体(普通摄影),或拍摄公共汽车的时刻表、花瓣等位于与照相机镜头接近位置的被拍 摄物体(近接摄影)。在近接摄影(低倍摄影)时,需要照相机的镜头位置位于比普通摄影时的镜头位 置略靠近被拍摄物体侧的位置。因此,在这种摄影镜头系列中,具有驱动镜头在光轴方向上 变位的驱动机构,通过开关的切换驱动该驱动机构,从而能使镜头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例 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镜头驱动装置包括移动镜头体;使移动镜头体在光轴方 向上移动的驱动机构;将移动镜头体支承成可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固定体(轭部);以及限 制移动镜头体移动的限制装置(板簧)。此外,驱动机构具有磁体和线圈。在这种结构中, 向线圈供给电流,使其产生电磁力,另一方面,利用限制装置产生与电磁力相对的限制力, 通过调整两者的大小,能使移动镜头体在所期望的位置停止。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7-94364号公报发明的公开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过,在组装上述轭部、板簧时,需要光轴方向及径向的定位。具体来说,例如使用 底座上立有与镜筒(或镜头)大致相同直径的圆柱的夹具进行组装。需要使用该夹具对例 如盖板、轭部、板簧、磁体等进行光轴方向及径向的定位,并将这些依次固定。这样,在制造 镜头驱动装置的工序中,由于这些零件精度、粘接、焊接固定等对组装精度造成影响,需要 多次定位作业,因此,不能说作业效率良好。特别地,由于决定外形尺寸的轭部以往通过弯 曲加工成形,不易减小尺寸公差(尺寸容许偏差),因此,在径向上容易产生松动,在组装时 需要一边进行径向定位一边固定。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定位作业的次数,并可 提高作业效率的镜头驱动装置。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结构的装置。(1)镜头驱动装置,包括保持镜头并可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移动体;以及通过弹 簧构件支承上述移动体的支承体,该驱动装置驱动镜头在光轴方向上变位,使被拍摄物体 成像,其特征是,上述支承体包括具有供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反射光进入镜头的射入窗的盖 板部;以及覆盖上述移动体外周的壳体部,上述盖板部和上述壳体部形成一体。
本发明中,镜头驱动装置具有移动体和支承体,驱动镜头在光轴方向上变位,使被 拍摄物体成像,该支承体包括具有供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反射光进入镜头的射入窗的盖板 部;以及覆盖移动体外周的壳体部,这些盖板部和壳体部形成一体。 因此,例如在将弹簧构件、移动体等收纳于由盖板部及壳体部形成的大致箱型的 构件时,能利用盖板部进行光轴方向的定位。此外,能利用壳体部进行径向(与光轴方向垂 直的方向)的定位。其结果是,不需要使用以往那样的定位用夹具。这样,通过在进行收纳 作业的同时进行定位作业,能减少定位作业的次数,进而能提高作业效率。(2)镜头驱动装置的特征是,上述盖板部及上述壳体部是由通过拉深加工形成的 一个构件所形成的。本发明中,由于盖板部及壳体部是由通过拉深加工形成的一个构件所形成的,因 此,与以往的弯曲加工相比,能将尺寸容许偏差抑制的较小,能容易地形成加工精度高的盖 板部及壳体部。(3)镜头驱动装置的特征是,在上述盖板部的内侧,将用于安装上述弹簧构件的隔 板、上述弹簧构件、固定于上述壳体部的磁体,从靠近盖板部的一侧起依次重叠配置。本发明中,由于在上述盖板部的内侧,将用于安装弹簧构件的隔板、弹簧构件、固 定于壳体部的磁体,从靠近盖板部一侧起依次重叠配置,因此,可利用盖板部和磁体进行隔 板和弹簧构件在光轴方向上的定位,进而能提高作业效率。(4)镜头驱动装置的特征是,上述隔板通过与上述壳体部的内表面抵接,能确定在 与上述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置,此外,通过上述隔板的上述盖板部侧的面与上述盖 板部的内表面抵接,能确定上述隔板在上述光轴方向上的位置。本发明中,由于上述隔板通过与上述壳体部的内表面抵接,能确定在与上述光轴 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置,此外,通过上述隔板的上述盖板部侧的面与上述盖板部的内表 面抵接,能确定上述隔板在上述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其结果是,不需要使用以往那样的定位 用夹具。这样,通过在进行收纳作业的同时进行定位作业,能减少定位作业的次数,进而能 提高作业效率。(5)镜头驱动装置的特征是,包括用于使上述移动体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磁体、线 圈和固定上述磁体的轭部,上述盖板部及上述壳体部是通过拉深加工而形成的上述轭部。本发明中,由于包括用于使上述移动体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磁体、线圈和固定上 述磁体的轭部,且上述盖板部及上述壳体部是通过拉深加工而形成的上述轭部,其结果是, 能提高上述作业效率以外,并能防止来自磁体的磁通泄漏到盖板部及壳体部的外侧,由于 能构成磁路的一部分,因此能减小磁阻,进而能有助于提高可动体的推力。(6)镜头驱动装置的特征是,上述盖板部中,上述射入窗附近朝光轴方向外侧突 出,且在上述射入窗附近形成有台阶部。0本发明中,由于在上述盖板部中,射入窗附近朝光轴方向外侧突出,且在所述射入 窗附近形成有台阶部,因此,由该台阶部构成的空间例如能起到厚度比弹簧构件的移动量 大的隔板的作用。因此,在该情形下,能将隔板除去,进而能实现镜头驱动装置的薄型化及 轻量化。发明效果利用本发明所涉及的镜头驱动装置能减少定位作业的次数,进而能提高作业效率。此外,由于盖板部和壳体部通过加工精度比以往的弯曲加工精度高的拉深加工形成一 体,因此能提高作业效率。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镜头驱动装置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镜头驱动装置的机械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镜头驱动装置中只将轭部取出时的立体图。图4是用于说明镜头驱动装置的概略组装步骤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将隔板装载于图3所示的轭部时的形态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将隔板和第一板簧装载于图3所示的轭部时的形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将隔板和第一板簧装载于图3所示的轭部,然后安装磁体时的形态的 立体图。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镜头驱动装置的轭部的说明图。(符号说明)1镜头驱动装置11 轭部Ila盖板部lib壳体部12 隔板13移动体(套筒)14第一板簧15第二板簧16 线簧17 磁体I8 线圈19保持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机械结构]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镜头驱动装置1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镜头驱动装置1的机械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及图2中,镜头驱动装置1包括轭部11、隔板12、套筒13、第一板簧14、第二 板簧15、线簧16、磁体17、线圈18 (第一线圈181及第二线圈182)和保持件19,该镜头驱 动装置1驱动镜头在镜头的光轴L方向上变位,使被拍摄物体成像。关于组装有镜头的镜头圆筒(镜筒),省略其图示。镜头驱动装置1使圆筒形状 的套筒13沿光轴L方向,朝接近被拍摄物体(摄像对象)的A方向(前侧)和接近与被拍 摄物体相反一侧(成像侧)的B方向(后侧)这两个方向移动(参照图1)。此外,对组装 有一个或多个镜头的镜头圆筒(如上所述未图示)进行保持的套筒13采用可与线簧16等一起在光轴L方向上移动的结构,相当于“移动体”的一例。此外,轭部11、隔板12、保持件 19等相当于通过第一板簧14及第二板簧15将套筒13等支承成可在光轴L方向上移动的 “支承体”的一例。此外,套筒13等在光轴L方向上被线圈18、磁体17驱动。轭部11在镜头驱动装置1的前表面及侧面露出,其中央形成有盖板部11a,该盖板 部Ila具有用于将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反射光引入镜头的圆形的射入窗111 (参照图2)。此 夕卜,轭部11具有覆盖套筒13的外周的壳体部lib (参照图2)。这些盖板部Ila和壳体部 lib形成一体。若使用上述轭部11,则能容易地进行隔板12、第一板簧14的定位。关于定 位的具体情况,在后述的[利用轭部进行定位]中有说明。隔板12安装于轭部11,其中央形成有圆形的射入窗121,该射入窗121用于将来 自被拍摄体的反射光引入镜头。保持件19是在成像侧保持摄像元件(未图示)的构件。线圈18由第一线圈181及第二线圈182构成,第一线圈181及第二线圈182在光 轴L方向上配置成2段,且都呈圆环状。此外,第一线圈181及第二线圈182以规定的间隔 卷绕于套筒13的外周面。如图2等所示,8个磁体17在光轴方向上重叠配置成2段,各段 磁体17中,前侧的磁体17与第一线圈181在外周侧相对,后侧的磁体17与第二线圈182 在外周侧相对,且被固定于外形大致呈四边形的轭部11的内周面中4个角落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磁体17的内表面和外表面都被磁化成不同的磁极。例如,配 置于前侧的4个磁体17中,其内表面被磁化成N极,外表面被磁化成S极,配置于后侧的4 个磁体17中,其内表面被磁化成S极,外表面被磁化成N极。第一板簧14及第二板簧15都由金属制的薄板形成,且在光轴L方向上的厚度相 同。此外,如图2所示,第一板簧14安装于套筒13的光轴方向上的前端面,第二板簧15安 装于套筒13的光轴方向上的后端面。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簧14和第二板 簧15上具有没有标注符号的、分别呈圆弧状的套筒侧安装部、用于安装于隔板12的隔板侧 安装部、形成于套筒侧安装部与隔板侧安装部之间并对套筒13在光轴方向上的移动进行 限制(施力)的臂部,各安装部通过焊接、粘接或同时使用焊接和粘接固定于隔板12及保 持件19。此外,第二板簧15由电断开的2个弹簧片构成,是将来自外部电源的电流供给到 线圈18时的介质,线圈18的卷绕起始端与一个弹簧片电连接,卷绕结束端与另一个弹簧片 电连接。由于轭部11的壳体部lib在配置有第一线圈181及第二线圈182的区域的光轴 方向上的尺寸比磁体17的光轴方向上的尺寸大,因此,能减少从前侧的形成于磁体17与第 一线圈181之间的磁路、及后侧的形成于磁体17与第二线圈182之间的磁路泄漏的磁通, 其结果是,能提高套筒13的移动量与在第一线圈181及第二线圈182中流通的电流之间的 线性度。镜头驱动装置1具有圆环状的线簧16。线簧16利用作用于线簧16与磁体17之 间的磁吸引力对套筒13施加光轴L方向的作用力。因此,能防止移动体(套筒13等)在 线圈不通电时由于自重产生的变位,进而能使移动体(套筒13等)维持所期望的姿势。此 夕卜,还提高了其耐冲击性。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镜头驱动装置1中,轭部11的形状具有特征,从而能利用轭部11对隔板12、第一板簧14进行定位。以下,参照图3 图7对该轭部11及利用轭部11进行定位进行详细叙述。[利用轭部进行定位]图3是从镜头驱动装置1中只将轭部11取出时的立体图。其中,图3(a)是从前 侧观察轭部11时的立体图,图3(b)是从后侧观察轭部11时的立体图。如图3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轭部11由具有射入窗111的盖板部11a、相当于 侧面的覆盖套筒13 (或磁体17)的外周的壳体部lib构成。这些盖板部Ila和壳体部lib 例如由钢板等强磁性板(磁性体)等材质经过拉深加工而形成。由此,能提高加工容易性。 此外,与以往的弯曲加工相比,拉深加工能提高加工精度。以一例而言,弯曲加工的精度能 对尺寸容许偏差(或公差)以1/10的等级进行加工,而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拉深加工中, 能对尺寸容许偏差(或公差)以1/100的等级进行加工。此外,由于盖板部Ila是磁性体, 因此,能构成磁路的一部分,能减小磁阻,进而能有助于提高套筒13的推力。本发明并不限 定于此,对材质、加工方法不做要求。 对使用这种轭部11组装镜头驱动装置1的步骤进行说明。图4是用于说明镜头 驱动装置1的概略组装步骤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将隔板12装载于图3所示的轭部11时 的形态的立体图(图4的步骤S2)。图6是表示将隔板12和第一板簧14装载于图3所示 的轭部11时的形态的立体图(图4的步骤S3)。图7是表示将隔板12和第一板簧14装载 于图3所示的轭部11、然后安装磁体17时的形态的立体图(图4的步骤S4)。对于图4所 示的组装步骤,能机械化进行,也能手工进行。图4中,首先,将后侧朝上的轭部11装载于工作台(步骤Si)。具体来说,如图 3(b)所示,使盖板部Ila的光轴方向的上表面(前侧面)成为底面地倒置。接着,将隔板 12装载于轭部11的内部(步骤S2)。具体情况如图5所示。此时也可不使用粘接剂。此 夕卜,利用轭部11的壳体部lib对光轴L的径向的定位与装载同时进行。除此之外,利用轭 部11的盖板部Ila对光轴方向的定位与装载同时进行。此处,将图2中与光轴方向垂直的 2方向X方向、Y方向定义为图中记载的2方向。a面、a’面、b面、b’面是位于隔板12的 四角的侧端面,设定从a面到a’面的X方向上的长度及从b面到b’面的X方向上的长度 与从图3(b)所示的A面到A’面的X方向上的长度相等,A面和A’面是轭部11的壳体部 lib的内表面。同样地,由于设定从c面到C’面的Y方向上的长度及从d面到d’面的Y方 向上的长度分别与从图3所示的C面到C’面的Y方向上的长度及从D面到D’面的Y方向 上的长度相等,其中,c面、C’面、d面、d’面是位于隔板12的四角的侧端面,C面、C’面、D 面、D’面是轭部11的壳体部lib的内表面,因此,当将隔板12装载于轭部11的内部时,能 将隔板12相对于轭部11定位。即,能使隔板12相对于光轴L进行径向的定位。此外,隔 板12的靠近盖板部Ila —侧的面、即上表面12Z面与轭部11的盖板部Ila的下表面没有 间隙地抵接,在装载到盖板部Ila的下表面时确定了光轴方向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通 过配置于隔板12的四角的侧端面和轭部11的壳体部lib的内表面确定隔板12的位置,另 一方面,例如也可在中央部对上述2零件进行定位。接着,从隔板12的上方安装第一板簧14 (步骤S3)。具体情况如图6所示,利用设 于隔板12的规定位置的销12P,通过粘接剂将第一板簧14的隔板侧安装部安装于隔板12。 艮口,在步骤S3中,相对于轭部11,对隔板12的径向进行定位,然后,以设于隔板12的规定位 置的销12P为基准,固定板簧14,此外,由于销12P分别设于隔板12的四角位置,因此,板簧14的相对于光轴L的径向的定位也与安装同时进行。在本例中,轭部11与板簧14通过设 于隔板14的销12P进行定位,但也可与隔板12相对于轭部11的定位相同,使板簧14相对 于轭部11定位。
接着,从第一板簧14的上方安装磁体17 (步骤S4)。具体情况如图7所示。此时, 利用轭部11的壳体部11b,使径向的定位与安装同时进行。S卩,磁体17的侧面17X面与轭 部11的壳体部lib的内侧面Α’抵接,侧面17Y面与轭部11的内侧面D面抵接。由于磁体 17的侧面17X与17Y之间夹着角部17S面,因此,即便轭部11内部的四角不是直角,而是与 角部17S面不接触的R部,磁体17的上述侧面17X、17Y的2面也与轭部内表面抵接,能可 靠地进行径向的定位。在此,仅对配置在四角上下的磁体中、与线圈181相对的、被拍摄物 体一侧(前侧)的磁体中的一个进行了说明,位于其他位置的磁体也同样与轭部11的内表 面抵接。这样,由于在步骤Sl 步骤S4的一连串工序中,利用轭部11的盖板部11a、壳体 部lib进行光轴方向及径向的定位,因此是作业效率高的制造工序。另一方面,将线圈18卷绕到套筒13(步骤S5),将第二板簧15的套筒侧安装部安 装于套筒13的后侧端面(步骤S6),以夹住第二板簧15的方式将保持件19安装于套筒 13(步骤S7),其结果是,完成了套筒组(步骤S8)。将该套筒组从轭部11的后侧插入(步 骤 S9)。最后,将线簧16从盖板部Ila的射入窗111 (前侧)放入轭部11内。因此,在本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镜头驱动装置1中,射入窗111(及隔板12的射入窗121)的直径比线簧 16的直径大。因此,能在组装步骤的最后阶段将线簧16放入(参照图4),进而能提高作业 自由度。此外,由于线簧16能穿过盖板部Ila的射入窗111容易地进入,因此,即便(根据 顾客的需要等)有突然的设计变更,也能迅速地应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增加射入窗111的 直径,以使线簧16进入,但由于厚度比第一板簧14的移动量大的隔板12(即、其厚度比可 动体(套筒13)在光轴方向上的移动量大)配置在盖板部Ila与板簧之间,因此,即便可动 体最大幅度地移动,也能避免从盖板部Ila飞出。此外,在假设不需要放入线簧16的情形 下,也能缩小射入窗111的直径,通过装载厚度比第一板簧14的移动量大的隔板12,即便可 动体(套筒13)最大幅度地移动,也能防止其与盖板部Ila的接触。这样,在组装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镜头驱动装置1时,在轭部11的盖板部Ila的 内侧,将厚度比第一板簧的移动量大的隔板12、第一板簧14、固定于壳体部lib的磁体17, 从靠近盖板部Ila—侧依次重叠配置。因此,隔板12、第一板簧14通过壳体部lib而定位, 从而能提高作业效率。换言之,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盖板部Ila和壳体部lib —体形成的 轭部11通过拉深加工而形成,因此能以比以往精度高的精度成形。因此,通过使隔板12、第 一板簧14、磁体17沿壳体部lib的内周面依次进入,能保证径向的位置精度。同样地,通过 使上述构成要素以盖板部Ila为基准面重叠,能比以往容易地进行光轴方向的定位。[基本动作]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镜头驱动装置1中,移动体通常(第一线圈181及第二线 圈182的线圈不通电时)位于摄像元件一侧(成像侧)。此时,线簧16利用作用于线簧16 与磁体17之间的磁吸引力限制移动体的变位。不过,由于对线簧16与磁体17之间保持一 定程度的距离,因此,线簧16与磁体17的磁吸引力不会变得过强。藉此,能防止移动体的中心轴偏移,进而能防止倾斜特性变差。在这种状态下,当第一线圈181及第二线圈182中流过电流时,第一线圈181及第 二线圈182分别受到朝上(前侧)的电磁力。藉此,第一线圈181及第二线圈182、以及套 筒13开始朝被拍摄物体侧(前侧)移动。此时,在第一板簧14与套筒13的前端之间、以及第二板簧15与套筒13的后端之 间分别产生限制套筒13移动的弹力。因此,在欲使套筒13朝前侧移动的电磁力与限制套 筒13移动的弹力平衡时,套筒13停止。此外,当第一线圈181及第二线圈182中流过反方 向电流时,第一线圈181及第二线圈182分别受到朝下(后侧)的电磁力。
此时,通过调整在第一线圈181及第二线圈182中流过的电流量、第一板簧14及 第二板簧15作用于套筒13的弹力,能使套筒13(移动体)在所期望的位置停止。与使构 件彼此接触来与卡定部等卡定的情形不同,通过利用电磁力与弹力的平衡使套筒13停止, 能防止碰撞声的产生。[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镜头驱动装置1中,轭部11形成使盖板部Ila与壳体部lib 形成一体的大致箱型形状(参照图3),在将隔板12、第一板簧14、磁体17等收纳于该轭部 11时,利用盖板部Ila进行光轴方向的定位。此外,利用壳体部lib进行径向的定位。因 此,即便不使用以往那样的定位用夹具等,也能使隔板12、第一板簧14等各构成要素定位, 其结果是,能减少定位作业的次数,进而能提高作业效率。此外,由于轭部11是由通过拉深加工形成的一个构件所形成的,因此,与以往的 弯曲加工相比,能将尺寸容许偏差抑制的较小,能容易地形成加工精度高的构件。此外,由于处于利用盖板部Ila和磁体17夹住隔板12和第一板簧14的状态(参 照图7),因此,可进行隔板12和第一板簧14的光轴方向的定位,进而能提高作业效率。[变形例]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镜头驱动装置1的轭部11的说明图。图 8(a)及图8(b)是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图。此外,图8(a)及图8(b)是从图2中的粗线箭头X 方向观察时的侧视图。如图8 (c)所示,轭部11的盖板部1 Ia中,射入窗111附近朝光轴L方向外侧突出, 且在射入窗111附近通过上台阶面11a’和下台阶面11a”形成有台阶部。这样,只要通过 上台阶面11a’和下台阶面11a”确保空间,如图8(b)所示,就能发挥作为隔板12的作用。 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由于上台阶面11a’和下台阶面11a”的台阶部通过拉深加工而成形, 因此,加工容易,此外也提高了加工精度。因此,只要轭部11的盖板部Ila如图8(c)所示地由上台阶面11a’和下台阶面 11a”构成,就能将隔板12除去,进而能实现镜头驱动装置1的薄型化及轻量化。在使用隔板12的情形下,隔板12的形状可以为任何形状。例如,可以是板状,也 可以是配置于四角的零件状。与板状的隔板12相比,后者的情形能实现镜头驱动装置1的 轻量化。此外,镜头驱动装置1除了能安装在带摄像头的移动电话机上以外,还可安装在 各种电子设备上。例如,可用于PHS、PDA、条形码阅读器、薄型的数码照相机、监视照相机、 确认车背后用的照相机、具有光学认证功能的门等。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镜头驱动装置作为提高与定位相关的作业效率的装置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
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包括保持镜头并可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移动体;以及通过弹簧构件支承所述移动体的支承体,该驱动装置驱动镜头在光轴方向上变位,使被拍摄物体成像,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包括具有供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反射光进入镜头的射入窗的盖板部;以及覆盖所述移动体外周的壳体部,所述盖板部和所述壳体部形成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部及所述壳体部是由通 过拉深加工形成的一个构件所形成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部的内侧,将用于 安装所述弹簧构件的隔板、所述弹簧构件、固定于所述壳体部的磁体,从靠近所述盖板部的 一侧起依次重叠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通过与所述壳体部的内 表面抵接,能确定在与所述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置,此外,通过所述隔板的所述盖板 部侧的面与所述盖板部的内表面抵接,能确定所述隔板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使所述移动体在光轴方 向上移动的磁体、线圈和固定所述磁体的轭部,所述盖板部及所述壳体部是通过拉深加工 而形成的所述轭部。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部中,所述 射入窗附近朝光轴方向外侧突出,且在所述射入窗附近形成有台阶部。
全文摘要
一种可减少定位作业,可提高作业效率的镜头驱动装置。包括保持镜头并可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移动体(套筒13等);以及通过弹簧构件支承移动体的支承体(保持件19等),该镜头驱动装置驱动镜头在光轴方向上变位,使被拍摄物体成像,在该镜头驱动装置(1)中,支承体包括具有供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反射光进入镜头的射入窗(111)的盖板部(11a);以及覆盖移动体外周的壳体部(11b),盖板部(11a)和壳体部(11b)形成一体。
文档编号G02B7/02GK101842729SQ200880114549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4日
发明者樋口大辅, 武居勇一, 须江猛 申请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