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等离子显示器的光学层压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209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等离子显示器的光学层压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光扩散粘着剂层3的雾度优选为5-60%,更优选为15-25%。光扩散粘着剂层3的雾度为5%以上时,可以使光扩散到能改善干涉条纹现象的程度;光扩散粘着剂层3的雾度为60%以下时,可以确保为了用作等离子显示器的过滤器而必须的光透过性,从这一观点来看,优选光扩散粘着剂层3的雾度为5-60%。
此外,光扩散粘着剂层的厚度优选为1-100μm,更优选为5-60μm。光扩散粘着剂层的厚度为1μm以上时,能得到充分的光扩散效果以及粘接力;光扩散粘着剂层的厚度为100μm以下时,可以恰好地防止压敏粘接剂组合物从滤光器端部露出或渗出。
本发明涉及的对比度提高薄膜2用于向滤光器赋予对比度提高作用。对比度提高薄膜2可举出例如,如专利文献2公开的那样,包括透镜部和光吸收部的对比度提高薄膜。
光吸收部的楔形状的剖面形状在对比度提高薄膜2的平面内的例如水平方向上延伸,该光吸收部在与该水平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以例如间距为100μm呈多个平行地排列。
在光吸收部中填充有例如在透明的粘合剂树脂中添加了光吸收粒子的材料。
另一方面,作为透镜部的形成方法,可以使用例如将加热后的模具推压到热塑性树脂中的热压法、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注入模具内使其固化的浇铸法、注塑成形法、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注入到成形模具内使其紫外线固化的UV法等以往公知的方法,但是在这些方法中,更优选批量生产率优良的UV法。UV法可以使用辊状的模具,供给连续的片,同时对透镜单元进行连续地模压而生产。例如,透镜部由具有电离放射线固化性的环氧丙烯酸酯等的材料而形成。作为电离放射线,优选紫外线、电子射线等。
如上所述,形成透镜部的同时,形成楔形的沟。在该楔形的沟中,填充光吸收粒子、和含有起粘合剂树脂的作用的透明粘合剂树脂的墨,通过固化形成光吸收部。光吸收粒子具有光吸收作用,因此,入射到光吸收部的内部的光被该光吸收粒子所吸收,不能出射到光吸收部的外侧。
作为成为光吸收部的透明粘合剂树脂的材料,优选使用具有电离放射线固化性的树脂等的材料。构成光吸收部的光吸收粒子可以使用市售的着色粒子,可以将其分散在作为粘合剂树脂的透明粘合剂树脂中墨化来使用。
为了提高制备上的容易性,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的墨中适当添加少量的消泡剂或流平剂等的添加剂。
作为着色粒子,可以使用作为黑色粒子的碳黑等的黑色颜料或将树脂粒子例如丙烯酸等的透明粒子在所述碳黑等的黑色颜料中进行染色后的物质等。此外,也可以使用将上述黑色着色材料混合分散在除黑色颜料以外的蓝色、紫色、黄色、红色的各种颜料和/或染料的混合、或者蓝色、紫色、黄色、红色着色材料中,实质上形成为黑色的材料。作为蓝色颜料,可以使用铜酞菁等;作为紫色颜料,可以使用二噁嗪紫等;作为黄色颜料,可以使用双偶氮黄等;作为红色颜料,可以使用色素酞酸红乙酸酯纤维(クロモフタルレツドタイペル)等,但是并不限于此,除颜料外,还可以使用染料。此外,也可以是用混合分散蓝色、紫色、黄色、红色、黑色颜料或染料后的着色颜色或染料,对树脂粒子例如丙烯酸等的透明粒子进行着色后的着色粒子。
在上述着色粒子中,黑色粒子的光吸收性更高,因此优选。
优选本发明涉及的对比度提高薄膜2中的光吸收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μm以上、光吸收部的上底面的宽度的一半以下。光吸收粒子的大小过于小时,不能得到充分的光吸收效果。另一方面,光吸收粒子的大小超过光吸收部的上底面的宽度的一半而过大时,在制备中,难以在楔形的沟中填充墨,填充率差,同时在单位楔形的沟之间的填充率参差不齐,产生光斑,不优选。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对比度提高薄膜2中的光吸收粒子,优选为光吸收部的全体的体积的10-50体积%。通过维持该比率,可以保证充分的光吸收效果、赋予容易的制备条件。
作为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例如具有规定的折射率的透明的树脂,具有电离放射线固化作用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或电子射线固化型树脂等。也有直接用电离放射线进行固化反应的粘合剂树脂,但是通常为通过称为催化剂或引发剂用于激发反应的物质,来引发固化反应。为了发生在波长为300-400nm的紫外线下的固化反应,通常将称为光引发剂的用于激发紫外区域的反应的物质以数%进行混合。作为光引发剂,有酮系或苯乙酮系的光引发剂,已知的有サンドレ-1000、Darocure1163、Darocure1173、Irgacure183、Irgacure184、Irgacure651等,可以根据用于固化的电离放射线的种类(波长特性)来适当选择。作为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可以适当选择反应性低聚物[环氧丙烯酸酯系(例如,环氧乙烷改性双酚A二丙烯酸酯等)、聚氨酯丙烯酸酯系、聚醚丙烯酸酯系、聚酯丙烯酸酯系、聚硫醇系等]、反应性的单体(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四氢糠酯、丙烯酸对枯烯基苯氧基乙酯(p-クミルフエノキシエチルアクリレ—ト)等)。对于固化前的电离放射线固化型光吸收材料的流动性的调节,适当变更反应性的低聚物的种类或粘度较低的低分子量的反应性单体的组成比即可。此外,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合适的粘接性提高剂。作为粘接性提高剂,可举出例如2-丙烯酰氧乙基琥珀酸(2-アクリロイロキシエチルコハク酸)等。
用三辊分散法等将上述适当选择的材料均匀分散(混合)墨化而使用。该墨的组成比,通过评价其由电离放射线引起的固化性、固化后的各个物理性质来适当决定即可,优选在墨固体成分中,着色剂为10-50质量%、粘合剂树脂为50-90质量%、光引发剂为1-10质量%。用摩擦接触法等的方法将墨填充到楔形的沟中后,利用紫外线等的电离放射线进行固化、固定。
在本发明涉及的对比度提高薄膜2中,也可以使用在上述楔形的沟的下底面上设有黑色条纹(ブラツクストライプ)的形态。从观察者侧入射到黑色条纹上的外面的光线被黑色条纹吸收了,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比度。
将具有上述的对比度提高薄膜2的用于等离子显示器的光学层压体设置于等离子显示器上而使用时,即使为外面的光线照射到显示面上的环境,也难以引起等离子显示器的对比度的降低。
接着,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电磁波屏蔽薄膜4。作为本发明涉及的电磁波屏蔽薄膜4,例如,如特开2007-246879中公开的那样,优选具有在透明薄膜的一个表面上设置的粘接剂层的表面上形成的网状金属箔的层压薄膜。作为透明薄膜,可以使用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纤维素系树脂、聚砜树脂、或者聚氯乙烯树脂等的薄膜。通常,优选使用机械强度优良、透明性高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等的聚酯树脂的薄膜。透明薄膜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从具有机械强度、对弯曲的抵抗性大这一点考虑,优选为50μm-200μm。
作为形成电磁波屏蔽薄膜4的金属网的方法,可举出例如在透明薄膜的一个表面上经由粘接剂设置金属箔、进行蚀刻处理的方法。作为金属箔,可以使用铜、铁、镍、或者铬等的金属,或者这些金属的合金,或者以这些金属中的一种以上为主体的合金的箔;没有特别的限定,其中,从电磁波屏蔽性高、容易蚀刻、容易操作等方面考虑,优选使用铜箔。
作为金属箔的厚度,优选为1μm-100μm,更优选为5μm-20μm。金属箔的厚度不足1μm时,电磁波屏蔽性不够充分;金属箔的厚度超过100μm时,不能无视侧面蚀刻的进行,因此通过蚀刻难以形成规定的精度的开口部。
此外,金属箔也可以为在透明薄膜侧具有进行黑化处理后的黑化层的金属箔,可以赋予防锈效果以及防止反射性能。作为在黑化层上的防锈处理,也可以进行铬酸盐处理。不使用预先进行黑化处理的金属箔时,在以后的适当的工序中,也可以进行黑化处理。此外,黑化层的形成可以通过使用着色成黑色的组合物形成能成为保护层的感光性树脂层,在蚀刻结束以后,不除去保护层而使保护层残留,从而形成黑化层,也可以使用赋予黑色系的覆盖膜的电镀法。
此外,作为形成电磁波屏蔽薄膜4的金属网的其它的方法,可举出例如在透明薄膜上将导电墨印刷成图形状,在该导电墨层上进行金属电镀的方法(例如,参考特开2000-13088号公报);使用具有规定的格子状(网状)的图形的印网掩模,将含有钯胶体的浆糊印刷到近红外线屏蔽层上,并将其浸渍于无电解铜电镀液中,进行无电解铜电镀,接着进行电解铜电镀,再进行Ni-Sn合金的电解电镀的方法(例如,参考特开2007-096049号公报);通过粘接剂将透明薄膜和金属箔层叠后,用光刻法使金属箔成为网状的方法(例如,参照特开平11-145678号公报);在透明薄膜的一个面上形成导电处理层,在其上准备通过电解电镀形成有作为金属电镀层的金属层的透明薄膜,用光刻法使该金属电镀后的透明薄膜的金属电镀层以及导电处理层成为网状的方法(例如,参照特开2003-86991号公报)等。
作为透明薄膜,单独使用热熔合性高的乙烯-乙酸乙酯共聚物树脂或者离子键聚合物树脂等的热融合性树脂的薄膜、或者与其它的树脂薄膜层压使用时,透明薄膜和金属箔的层压也可以不设置粘接剂层,但是,通常,通过使用了粘接剂层的干式叠层法等来进行层压。作为构成粘接剂层的粘接剂,可举出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树脂、或者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树脂等的粘接剂,此外,也可以使用热固性树脂或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电子射线固化性树脂等)。
优选构成本发明的光学层压体1的光扩散粘着剂层3的压敏粘接剂组合物含有(A)分子内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B)交联剂、以及(C)相对于该(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的折射率的差为0.03以上且平均粒径为1-15μm的有机微粒子。
作为在构成本发明涉及的光扩散粘着剂层3的压敏粘接剂组合物中使用的(A)成分的分子内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优选可举出酯部分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酯、分子内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与根据需要使用的其它的单体的共聚物。
在此,酯部分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酯的例子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酸酯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此外,所谓(甲基)丙烯酸包括丙烯酸以及甲基丙烯酸两者。
此外,分子内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其官能团,优选含有羟基、羧基、氨基、酰胺基中的至少一种,具体例子可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的(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酰胺、N-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的(甲基)丙烯酰胺类;(甲基)丙烯酸单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单乙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单甲基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单乙基氨基丙酯等的(甲基)丙烯酸单烷基氨基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马来酸、衣康酸、柠康酸等的乙烯性不饱和羧酸等。这些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此外,作为根据需要使用的其它的单体,只要是使用的分子内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和可共聚的化合物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举出例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乙烯基安息香酸等的苯乙烯系单体;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的腈系单体;丁二烯、异戊二烯等的二烯系单体;乙烯基苄基甲基醚、乙烯基缩水甘油醚等的乙烯基醚系单体;1-乙烯基-2-吡咯烷酮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用作(A)成分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对于其共聚方式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为无规、嵌段、接枝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此外,作为分子量,优选以重均分子量计为50万以上。该重均分子量为50万以上时,与被粘物的粘附性和粘接耐久性充分,不易产生起皮或脱落等。考虑到粘附性以及粘接耐久性时,该重均分子量优选为60万-220万,特别优选为70万-200万。
此外,上述重均分子量是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的值。
再者,在该分子内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中,分子内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单元的含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优选为0.01-10质量%的范围。该含量为0.01质量%以上时,通过与后述的交联剂的反应,交联充分,耐久性良好。另一方面,该含量为10质量%以下时,不会由交联性变得过高而引起与被粘物的粘贴适应性降低,因此优选。考虑到耐久性和与被粘物的粘贴适应性等,该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单元的更优选的含量为0.05-8.0质量%,特别优选为0.2-8.0质量%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该(A)成分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起来使用。
将由上述的酯部分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分子内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和根据需要使用的其它单体所组成的聚合性单体进行聚合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举出例如阴离子聚合法、阳离子聚合法以及自由基聚合法等。其中,从能以简便的操作、收率良好地得到目标产物(A)成分即分子内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方面考虑,优选自由基聚合法。
作为将上述聚合性单体用自由基聚合法进行聚合,得到目标产物即分子内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的具体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将聚合性单体以及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加到溶剂中,在用于聚合的反应器中,在60-120℃下搅拌8-24小时而得到。
作为上述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举出例如过氧化氢、异丁基过氧化物、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辛酰、过氧化癸酰、过氧化十二烷酰、过氧化苯甲酰、过硫酸钾、过硫酸铵、过硫酸钠等的过氧化物;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二(2-环丙基丙腈)、2,2′-偶氮二(2-甲基丙腈)、2,2’-偶氮二(2-甲基丁腈)等的偶氮化合物;过氧化氢-抗坏血酸、过氧化氢-氯化铁、过硫酸盐-亚硫酸氢钠等的氧化还原引发剂等。在上述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内,优选偶氮二异丁腈等的偶氮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添加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使用的聚合性单体,通常为0.05-1质量份,优选为0.1-0.8质量份。
作为将聚合性单体进行聚合时使用的溶剂,只要为不妨碍聚合反应的溶剂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举出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乳酸甲酯等的酯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二乙基酮、环己酮等的酮类;二乙醚、二异丙基醚、二丁基醚、1,2-二甲氧基乙烷、四氢呋喃、1,4-二噁烷等的醚类;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六甲基磷酰胺(ヘキサメチルリン酸ホスホロアミド)、N-甲基吡咯烷酮等的酰胺类;ε-己内酰胺等的内酰胺类;г-内酯、δ-内酯等的内酯类;二甲基亚砜、二乙基亚砜等的亚砜类;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等的脂肪族烃类;环戊烷、环己烷、环辛烷等的脂环式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的芳香族烃类;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氯苯等的卤代烃类;以及由这些中的两种以上形成的混合溶剂等。其中,优选使用酯类、酮类、芳香族烃类、或者由这些中的两种以上形成的混合溶剂。
在将聚合性单体进行聚合时,相对于聚合性单体和溶剂的合计量,聚合性单体的浓度优选为1-60质量%的范围。
在构成本发明涉及的光扩散粘着剂层3的压敏粘接剂组合物中,除作为(A)成分的分子内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以外,根据需要,也可以配合粘着性赋予剂。对于粘着性赋予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从以往的粘着剂中作为粘着性赋予剂而惯用的粘着剂中适当选择使用。作为该粘着性赋予剂,可举出松香系树脂(生松香、氢化松香、松香酯系)、二甲苯树脂、萜烯-苯酚树脂、石油树脂、香豆酮-茚树脂、萜烯树脂、苯乙烯树脂、乙烯/乙酸乙烯树脂、还有苯乙烯-丁二烯嵌段聚合物、苯乙烯-异丙烯嵌段聚合物、乙烯-异丙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氯乙烯/乙酸乙烯系聚合物、丙烯酸系橡胶等的弹性体等。
作为上述粘着性赋予剂的市售的具体例子有パインクリスタルKE-359[荒川化学工业社制]、ス—パ—エステルA-75[荒川化学工业社制]、ス—パ—エステルA-100[荒川化学工业社制]、ス—パ—エステルA-125[荒川化学工业社制]等的松香酯,ペンセルD125[荒川化学工业社制]、ペンセルD160[荒川化学工业社制]、リカタツクPCJ[理化フアインテツク社制]等的聚合松香酯,ニカノ—ルHP-100[三菱瓦斯化学社制]、ニカノ—ルHP-150[三菱瓦斯化学社制]、ニカノ—ルH-80等的二甲苯树脂,YSポリスタ—T-115[ヤスハラケミカル社制]、マイテツクG125[ヤスハラケミカル社制]等的萜烯-苯酚树脂,FTR-6120[三井化学社制]、FTR-6100[三井化学社制]等的石油树脂等。
这些粘着性赋予剂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起来使用,但是,其中,从粘着性赋予效果等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松香酯系。
在本发明的压敏粘接剂组合物中根据需要添加的粘着性赋予剂的含量没有限制,为了得到希望的粘着力,适当调节含量即可,但是,相对于由(A)成分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以及粘着性赋予剂组成的粘着性树脂成分的合计量,粘着性赋予剂的含量优选为0-80质量%(固体成分的量)的范围,更优选为0-40质量%(固体成分的量)的范围。
然后,对构成本发明涉及的光扩散粘着剂层3的压敏粘接剂组合物中所含的(B)成分即交联剂进行说明。(B)成分的交联剂,可举出例如聚异氰酸酯化合物、金属螯合物、聚环氧化合物、聚亚胺化合物、三聚氰胺树脂、尿素树脂、二醛类、羟甲基聚合物、乙撑亚胺系化合物、金属醇盐、金属盐等,但是优选为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或金属螯合物。
在此,作为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例子,可举出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1,3-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1,4-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等的芳香族聚异氰酸酯;六甲撑二异氰酸酯等的脂肪族聚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的脂环式聚异氰酸酯等;以及它们的缩二脲体、异氰脲酸酯体,还有与乙二醇、丙二醇、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蓖麻油等的低分子含活性氢化合物的反应物即加合体(例如,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系三官能团加合体)等。
此外,作为金属螯合物,可举出三乙酰乙酸乙酯铝、乙酰乙酸乙酯二异丙氧基铝、三乙酰丙酮铝等的多价金属的配位化合物等。
作为聚环氧化合物,可举出双酚A型环氧化合物、双酚F型环氧化合物、1,3-双(N,N-二缩水甘油基氨甲基)苯、1,3-双(N,N-二缩水甘油基氨甲基)甲苯、N,N,N’,N’-四缩水甘油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等。
作为聚亚胺化合物,可举出N,N’-二苯基甲烷-4,4’-双(1-氮丙啶酰胺)[N,N’-ジフエニルメタン-4,4’-ビス(1-アジリジンカルボキシアミド)]、三(β-氮丙啶基丙酸)三羟甲基丙烷酯、三(β-氮丙啶基丙酸)四羟甲基甲烷酯、N,N’-甲苯-2,4-双(1-氮丙啶酰胺)三亚乙基三聚氰胺等。
在本发明中,上述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起来使用。此外,其使用量与交联剂的种类有关,但是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作为(A)成分的分子内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一般选定为0.01-20质量份、优选为0.1-10质量份的范围。
构成本发明涉及的光扩散粘着剂层3的压敏粘接剂组合物中所含的作为(C)成分的有机微粒子,相对于(A)成分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的折射率的差为0.03以上,优选为0.05以上,更优选为0.07以上。折射率的差不足0.03时,光扩散效果降低,难以防止干涉条纹现象。此外,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与有机微粒子的折射率的差一般为0.2以下。
再者,作为(C)成分的有机微粒子与(A)成分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的比重的差优选为不足0.5,更优选为不足0.3,特别优选为不足0.2。所述比重的差也可以为0。通过将所述比重的差变小,可以使压敏粘接剂组合物中的有机微粒子的分散状态均匀化,其结果,能够得到发挥优良的防止干涉条纹现象的效果的用于等离子显示器的压敏粘接剂组合物。
此外,作为(C)成分的有机微粒子,优选为单分散性的微粒子。单分散性的微粒子能够使光均匀地扩散。
此外,有机微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15μm,更优选为2-10μm,特别优选为3-5μm。平均粒径不足1μm时,有时会发生有机微粒子的二次凝集;超过15μm时,在粘贴时,有时得不到充分的粘附性。
此外,平均粒径为用离心沉降透过法测定的值。测定使用离心式自动粒度分布测定装置(堀场制作所制,商品名“CAPA-700”),将由1.2g的有机微粒子和98.8g的异丙醇形成的液体充分搅拌后作为测定用试样。
作为(C)成分的有机微粒子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由(A)成分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以及根据需要添加的粘着性赋予剂组成的粘着性树脂成分,优选为0.1-3.0质量份,更优选为0.1-2.0质量份的范围。为0.1质量份以上时,可以发挥防止干涉条纹现象的效果;为3.0质量份以下时,不会使全光线透过率降低,因此优选。
作为(C)成分的有机微粒子,可举出例如聚乙烯粒子、聚丙烯粒子等的聚烯烃系树脂粒子,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粒子、聚苯乙烯粒子、丙烯酸系树脂粒子等的高分子粒子,也可以为交联后的交联高分子粒子,例如交联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粒子、交联丙烯酸系树脂粒子等。还可以为由选自乙烯、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代三聚氰胺、甲醛、三聚氰胺、丁二烯等中的两种以上进行共聚形成的共聚物形成的粒子。
上述(C)成分的有机微粒子中,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粒子(也含有交联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粒子)因透明性高、且可得到良好的光扩散性而优选。
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粒子,有市售的,可以适当使用例如综研化学(株)制的商品名“SX-350H”等。
构成本发明涉及的光扩散粘着剂层3的压敏粘接剂组合物,根据需要,也可以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防氧化剂等的各种添加剂。
本发明涉及的压敏粘接剂组合物是将上述(A)成分、(B)成分、(C)成分等的配合物进行混合搅拌后,使用刮板涂布机、辊式刮刀涂布机、逆转辊涂敷机、凹版涂布机、金属型涂料机等的公知的涂布装置,在对比度提高薄膜2的面上涂布希望的厚度,干燥后,层压电磁波屏蔽薄膜4,或者在电磁波屏蔽薄膜4的面上涂布希望的厚度,干燥后,层压对比度提高薄膜2,由此得到

图1所示的光学层压体1。
图2或3所示的光学层压体1,同样地在对比度提高薄膜2或电磁波屏蔽薄膜4的面上涂布上述压敏粘接剂组合物即可。
本发明涉及的压敏粘接剂组合物,如上所述,也可以直接涂布在对比度提高薄膜2、电磁波屏蔽薄膜4等上,但是也可以预先通过在支持体或剥离片上涂布希望的厚度,得到成形为片状的光扩散粘着剂层3后,在对比度提高薄膜2、电磁波屏蔽薄膜4等上进行层压等。
此外,作为得到成形为片状的光扩散粘着剂层3时使用的支持体,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例如聚乙烯醇、三醋酸纤维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砜系树脂、聚降冰片烯系树脂等的各种光学部件中使用的片状塑料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氯乙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聚氨酯、聚苯乙烯、聚酰亚胺等的树脂薄膜;优质纸、艺术纸、层压纸等的纸;金属箔;纺布;无纺布;或者它们的层压体。这样的支持体的厚度一般为6-300μm,优选为12-200μm。
此外,在本发明涉及的成形为片状的光扩散粘着剂层3的设置有支持体的相反侧的面上,一般层压有用于保护压敏粘接剂组合物的剥离片。作为剥离片,例如可以使用在从上述的支持体中选择的片材料上进行硅树脂等的剥离处理后的剥离片。而且本发明涉及的光扩散粘着剂层3,也可以为不使用上述支持体的形状。在该情况下,本发明涉及的光扩散粘着剂层3为,以在其两面上用剥离片进行保护的形状而使用。作为剥离片,根据需要,可以适当使用轻剥离型剥离薄膜和/或重剥离型剥离薄膜。
本发明的光学层压体1中根据需要所用的粘接层5,只要是具有粘着性、能牢固地粘接薄膜之间或者薄膜和透明基板的粘接剂,任何粘接剂均可。例如,可以使用从在光扩散粘着剂层3上使用的压敏粘接剂组合物中除去有机微粒子后的压敏粘接剂组合物。
在上述得到的本发明的光学层压体1上,还可以层压透明基板、补色过滤器、防止反射过滤器、近红外线吸收过滤器、氖光吸收过滤器、紫外线吸收过滤器等,形成滤光器。
作为滤光器的构成,例如,通过粘接层5在透明基板的面上层压图1的光学层压体1的对比度提高薄膜2或电磁波屏蔽薄膜4,根据需要通过粘接层5依次分别在透明基板的相反侧的面上层压补色过滤器以及防止反射过滤器而得到。防止反射过滤器一般配置在看等离子显示器的视听者侧的最外部。补色过滤器虽然也可以配置在防止反射过滤器和透明基板之间,但是也可以配置在光学层压体1和透明基板之间或者光学层压体1的更内侧(等离子显示器面板侧)。
上述透明基板,在可见光波长区域透明即可,可举出玻璃、石英等的无机化合物成型物和透明的有机高分子成型物。作为有机高分子成型物,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砜、聚醚砜(PES)、聚苯乙烯(PS)、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芳酯、聚醚醚酮(PEEK)、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酰亚胺、三醋酸纤维素(TA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其中从价格、耐热性、透明性方面考虑,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补色过滤器是为了改善从等离子显示器面板发光的色纯度和色再现范围、电源关闭时的显示器颜色等而用于调节滤光器的颜色的。例如,可以将调色色素分散到粘合剂树脂后的组合物制备成膜,或者将其涂布在透明基板或其它的功能性过滤器上,根据需要经干燥、固化处理等而形成。
作为补色过滤器的调色色素,可以从在可见光区域即380-780nm具有最大吸收波长的公知的色素,根据需要将色素任意组合起来使用。作为可以用作调色色素的公知的色素,可以适当使用特开2000-275432号公报、特开2001-188121号公报、特开2001-350013号公报、特开2002-131530号公报等中公开的色素。而且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吸收黄色光、红色光、蓝色光等的可见光的蒽醌系、萘系、偶氮系、酞菁系、甲撑吡咯系、四氮杂卟啉系、方酸菁系、菁系等的色素。
作为补色过滤器的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等的树脂。此外,作为粘合剂树脂的干燥、固化的方式,可以适当使用将来自溶液(或者乳液)的溶剂(或者分散剂)干燥的干燥固化方式,利用由热、紫外线、电子射线等的热量的聚合、交联反应的固化方式,或者利用树脂中的羟基、环氧基等的官能团与固化剂中的异氰酸酯基等的交联、聚合等的反应的固化方式等。
作为近红外线吸收过滤器,使用具有近红外线吸收剂的市售薄膜(例如,东洋纺绩社制、商品名为No2832),或者将在粘合剂树脂中含有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组合物制备成膜,或者也可以将组合物涂布并层压在透明基材上。作为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可以使用能够吸收在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前面使用滤光器的情况下、由等离子显示器面板放出的因氙气放电而产生的近红外线区域、即800nm-1100nm的波长区域的近红外线吸收色素。优选该区域的近红外线的透过率为2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同时,近红外线吸收过滤器,优选在可见光区域、即380nm-780nm的波长区域具有充分的光线透过率。
作为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具体地说,可以使用聚甲炔系化合物、菁系化合物、酞菁系化合物、萘酞菁系化合物、萘醌系化合物、蒽醌系化合物、二硫酚系化合物、亚胺系化合物、二亚胺系化合物、胺鎓系化合物、吡喃鎓系化合物、噻里无木(セリリウム)系化合物、方酸菁系化合物、酮配位化合物类、镍配位化合物类、二硫酚系金属配位化合物类的有机系近红外线吸收色素,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镁、氧化钛、氧化铬、氧化锆、氧化镍、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铁、氧化锑、氧化铅、氧化铋、氧化镧、含铯的氧化钨等的无机系近红外线吸收色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此外,作为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在上述补色过滤器中列举的树脂。
氖光吸收过滤器是为了在滤光器用于等离子显示器时,能够吸收从等离子显示器面板放射的氖光、即氖原子的发光光谱而被设置。由于氖光的发光光谱区域为波长550-640nm,优选设置得使氖光吸收过滤器的分光透过率在550-640nm处为50%以下。氖光吸收过滤器可以将作为至少在550-640nm的波长区域内具有最大吸收的色素的以往利用的色素,分散在上述补色过滤器中列举的粘合剂树脂中而形成。
作为该色素的具体例子,可举出菁系、氧醇(オキソノ—ル)系、甲川系、亚酞菁或者卟啉系等。
此外,作为紫外线吸收过滤器,例如可以将紫外线吸收剂分散在粘合剂树脂中而形成。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可举出由苯并三唑、二苯甲酮等的有机系化合物,由微粒子状的氧化锌、氧化铈等组成的无机系化合物形成的物质等。作为该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在上述补色过滤器中列举的树脂。
再者,作为防止反射(AR)过滤器,例如,一般为将低折射率层和高折射率层交替层压后的多层结构,也可以利用蒸镀或溅射等的干式法、或者涂布等的湿式法来形成。此外,低折射率层使用硅氧化物、氟化镁、含氟树脂等,高折射率层使用氧化钛、硫化锌、氧化锆、氧化铌等。
此外,为了防止滤光器的表面或滤光器的各层的表面擦伤、污染,根据需要也可以层压保护膜。作为保护膜,可举出硬质涂层(HC层)、防污层等。
实施例 然后,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详细的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子。
此外,光学层压体的全光线透过率(%)以及干涉条纹试验、光扩散粘着剂层的雾度以及厚度、有机微粒子的折射率以及(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的折射率,根据下述的方法来评价。
<光学层压体的全光线透过率(%)> 对于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光学层压体,根据JIS K7105-1981,用积分球式光线透过率测定装置(日本电色社制、商品名为“NDH-2000”)来测定全光线透过率(%)。
<光学层压体的干涉条纹试验> 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光学层压体,用剪断装置(萩野精机制作所制、“ス—パ—カツタ—PN1-600”),调节成233mm×309mm的尺寸,将铜网薄膜侧面向荧光灯,并设置在距离该荧光灯30cm处,从相反侧目测确认干涉条纹。
干涉条纹的测定由5个被实验者来进行,5人全部判断为未产生干涉条纹的情况下记为◎,5人中4人判断为未产生干涉条纹的情况下记为○,5人中1-3人判断为未产生干涉条纹的情况下记为△,5人全部判断为产生干涉条纹的情况下记为×。
<光扩散粘着剂层的雾度> 将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得到的、两面用剥离薄膜覆盖的用于光学层压体的光扩散粘着剂层的两面的剥离薄膜剥离除去,根据JIS K7105-1981,用积分球式光线透过率测定装置(日本电子工业(株)制、商品名为“NDH-2000”),测定扩散透过率{Hd(%)}和全光线透过率{Ht(%)},用下述式计算出光扩散粘着剂层的雾度。
雾度=(Hd/Ht)×100 <光扩散粘着剂层的厚度> 用テクロツク社制的恒压厚度测定机、商品名为“PG02”(测定子径为5mm)进行测定。此外,通过将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得到的、两面用剥离薄膜覆盖的用于光学层压体的光扩散粘着剂层的两面的剥离薄膜剥离除去,重叠10片进行测定,然后将测定值除以10而计算出光扩散粘着剂层的厚度。
<有机微粒子的折射率> 将有机微粒子载到载玻片上,在有机微粒子上滴加折射率标准液,盖上盖玻片,制成试样。在显微镜下观察该试样,最难看到有机微粒子的轮廓的折射率标准液的折射率为有机微粒子的折射率。
<(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的折射率> 根据JIS K7142-1996,用(株)アタゴ制阿贝折射率计(Na光源、波长为589nm)进行测定。
此外,实施例1-3以及比较例1中使用的电磁波屏蔽薄膜以及对比度提高薄膜,如下所述。
1、电磁波屏蔽薄膜 准备厚度为1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东洋纺绩(株)制“コスモシヤインA4100”)、和单面进行了黑化处理的厚度为10μm的铜箔(古河サ—キツトフオイル(株)制、商品编号为BW-S)。用由聚氨酯树脂构成的粘接剂(武田药品工业(株)制、以タケラツクA310(主剂)/タケラツクA10(固化剂)/乙酸乙酯=12/1/21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将与所述铜箔的黑化处理面相反侧的表面和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粘贴起来,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粘接剂层/铜箔的结构的层压体。
然后,在得到的层压体的铜箔侧,涂布以酪蛋白为主要成分的抗蚀剂溶液,干燥得到感光性树脂层,使用形成有图形的掩模进行紫外线的贴紧曝光,曝光后用水进行显影,进行固化处理后,在100℃的温度下进行烘烤,形成抗蚀剂图形。作为掩模的图形,使用间距为300μm、线宽为10μm的图形。在形成有抗蚀剂图形的上述层压体上,从抗蚀剂图形侧,喷射氯化亚铁溶液(波美度为42、温度为30℃)进行蚀刻后,进行水洗,然后用碱溶液进行抗蚀剂剥离,剥离后进行洗涤以及干燥,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粘接剂层/铜网的结构的电磁波屏蔽薄膜(铜网层压薄膜)。铜网的开口率为80%、厚度为10μm。
2、对比度提高薄膜 50质量份的作为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成分的丙烯酸对枯烯基苯氧基乙酯(新中村化学工业社制、商品名为“NKエステルACMP-1E”、固体成分浓度为100质量%、单官能团)、50质量份的环氧乙烷改性双酚A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工业社制、商品名为“NKエステルABE-300”、固体成分浓度为100质量%、二官能团)、3质量份的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1-羟基环己基苯甲酮(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ケミカルズ社制、イルガキユア184、固体成分浓度为100质量%)、0.1质量份的作为粘接性提高剂的2-丙烯酰氧乙基琥珀酸(新中村化学工业社制、商品名为“NKエステルA-SA”、固体成分浓度为100质量%)进行混合,得到电离放射线固化性组合物。
使用刮板涂布机将得到的电离放射线固化性组合物涂布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透明的基材(东レ(株)制、商品名为“ルミラ—T60”、厚度为50μm、表面粗糙度(Ra)为0.001μm(以下称为“PET薄膜”))上,使得电离放射线固化性层(半固化状态)的膜厚(目标膜厚)为100μm,以涂布的所述电离放射线固化性组合物夹在形成为翻转形状的辊模具和所述PET薄膜之间的状态,照射紫外线(使用熔融H灯泡、照度为400mW/cm2、光量为300mJ/m2),形成如图5所示的透镜部21。
将在所述电离放射线固化型组合物中分散有作为光吸收粒子的碳黑的材料,填充到由上述工序形成的透镜部21之间,通过照射紫外线(使用熔融H灯泡、照度为400mW/cm2、光量为300mJ/m2),形成黑色条纹,制成图5所示的具有透镜部21和光吸收部22的对比度提高薄膜2。
在此,本实施例中的对比度提高薄膜2的规格如下所述。此外,开口率表示从PDP的发光层侧观察对比度提高层时,相对于全面积的除去黑色条纹的光透过的面积的比率;梯形锥角表示剖面形状的梯形的斜面部分同对比度提高层与PET薄膜的边界面(出光面)的法线所成的角度。
开口率75% 透镜部21的并列间距100μm 透镜部21的原料的折射率1.56 透明树脂的折射率1.55 光吸收部22的上底面宽度6μm 梯形锥角5° 光吸收粒子的粒径5μm 光吸收粒子的浓度25% 实施例1 将77质量份的丙烯酸丁酯、20质量份的丙烯酸乙酯、3质量份的丙烯酸以及0.3质量份的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偶氮二异丁腈加到200质量份的乙酸乙酯中,在65℃下搅拌17小时,得到含有折射率为1.47、比重为1.20、重均分子量为80万的丙烯酸酯共聚物(A1)的溶液,该溶液的固体成分浓度为29质量%。
将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A1)为0.187质量份的由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形成的有机微粒子(单分散性的交联粒子、平均粒径为3.5μm、折射率为1.59、比重为1.05、综研化学(株)制SX-350H)、4质量份的铝螯合物(アルミキレ—ト)系交联剂(综研化学(株)M-5A)、30质量份的甲基乙基酮、以及5质量份的甲苯,在搅拌下,依次添加到上述丙烯酸酯共聚物(A1)的溶液中,得到用于光扩散粘着剂层的压敏粘接剂组合物。
然后,用刮板涂布机将所述用于光扩散粘着剂层的压敏粘接剂组合物涂布到作为重剥离型剥离薄膜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リンテツク(株)制、商品名“SP-PET38T103-1”)的剥离处理面侧。之后,在90℃下进行干燥处理1分钟,在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得到厚度为25μm的光扩散粘着剂层。而且,在该光扩散粘着剂层的露出的粘着面上,覆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轻剥离型剥离薄膜(リンテツク(株)制、商品名“SP-PET381031H(AF)”)。
然后,剥离两面用剥离薄膜覆盖的用于光学层压体的光扩散粘着剂层的所述轻剥离型剥离薄膜(リンテツク(株)制、商品名“SP-PET381031H(AF)”),将粘着面粘贴到与电磁波屏蔽薄膜的铜网面相反的面上。然后,将覆盖用于等离子显示器的粘着片的另一面的重剥离型剥离片(リンテツク(株)制、商品名“SP-PET38T1O3-1”)剥离,粘贴到对比度提高薄膜上,得到如图1所示的层结构的光学层压体。得到的光学层压体的全光线透过率(%)以及干涉条纹试验以及光扩散粘着剂层的雾度根据上述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如第1表所示。
实施例2 除光扩散粘着剂层的厚度为10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如图1所示的层结构的光学层压体。得到的光学层压体的全光线透过率(%)以及干涉条纹试验以及光扩散粘着剂层的雾度根据上述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如第1表所示。
实施例3 除光扩散粘着剂层的厚度为50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如图1所示的层结构的光学层压体。得到的光学层压体的全光线透过率(%)以及干涉条纹试验以及光扩散粘着剂层的雾度根据上述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如第1表所示。
实施例4 将68.5质量份的丙烯酸丁酯、30质量份的丙烯酸甲酯、1质量份的丙烯酸-2-羟基乙酯、0.5质量份的丙烯酸酰胺、以及0.3质量份的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偶氮二异丁腈加到200质量份的乙酸乙酯中,在65℃下搅拌17小时,得到含有折射率为1.48、比重为1.22、重均分子量为80万的丙烯酸酯共聚物(A2)的溶液,该溶液的固体成分浓度为29质量%。
将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A2)为0.0435质量份的由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形成的有机微粒子(单分散性的交联粒子、平均粒径为3.5μm、折射率为1.59、比重为1.05、综研化学(株)制SX-350H)、0.45质量份的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系三官能团加合体(综研化学(株)制TD-75)、0.06质量份的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信越化学工业(株)制KBM403)、30质量份的甲基乙基酮以及5质量份的甲苯,在搅拌下,依次添加到上述丙烯酸酯共聚物(A2)的溶液中,得到用于光扩散粘着剂层的压敏粘接剂组合物。
然后,用刮板涂布机将所述用于光扩散粘着剂层的压敏粘接剂组合物涂布到作为重剥离型剥离薄膜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リンテツク(株)制、商品名“SP-PET38T103-1”)的剥离处理面侧。之后,在90℃下进行干燥处理1分钟,在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得到厚度为25μm的光扩散粘着剂层。而且,在该光扩散粘着剂层的露出的粘着面上,覆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轻剥离型剥离薄膜(リンテツク(株)制、商品名“SP-PET381031H(AF)”)。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如图1所示的层结构的光学层压体。得到的光学层压体的全光线透过率(%)以及干涉条纹试验以及光扩散粘着剂层的雾度根据上述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如第1表所示。
实施例5 使用实施例4得到的丙烯酸酯共聚物(A2)的溶液,除将所述有机微粒子(综研化学(株)制SX-350H)的添加量从0.0435质量份变到0.87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得到用于光扩散粘着剂层的压敏粘接剂组合物。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如图1所示的层结构的光学层压体。得到的光学层压体的全光线透过率(%)以及干涉条纹试验以及光扩散粘着剂层的雾度根据上述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如第1表所示。
实施例6 除如图2所示的层结构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6的光学层压体。得到光学层压体的全光线透过率(%)以及干涉条纹试验以及光扩散粘着剂层的雾度根据上述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如第1表所示。
实施例7 除如图3所示的层结构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7的光学层压体。得到光学层压体的全光线透过率(%)以及干涉条纹试验以及光扩散粘着剂层的雾度根据上述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如第1表所示。
比较例1 使用实施例1得到的丙烯酸酯共聚物(A1)的溶液,除不含所述有机微粒子(综研化学(株)制SX-350H)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压敏粘接剂组合物。
然后,使用得到的压敏粘接剂组合物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如图1所示的层结构的层压体。在该层压体的对比度提高薄膜2的面上,通过得到的压敏粘接剂组合物(厚度为25μm)层压防眩薄膜(リンテツク(株)制、商品名“AGPET100×5”),得到如图4所示的层结构的比较例1的光学层压体。得到的光学层压体的全光线透过率(%)以及干涉条纹试验以及光扩散粘着剂层的雾度根据上述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如第1表所示。
如第1表所示,使用具有规定的雾度以及层的厚度的扩散粘接剂层的光学层压体的实施例1、6以及7均能发挥与比较例1同等程度的全光线透过率以及干涉条纹现象的防止效果,本发明的光学层压体作为比较例1的代替品有效。此外,实施例2以及4的光学层压体的全光线透过率与实施例1、6以及7相当,也能发挥防止干涉条纹现象的效果,而且,虽然实施例3以及5的光学层压体的全光线透过率较低,但是,也能发挥与实施例1、6以及7相当的防止干涉条纹现象的效果。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光学层压体,适合用作等离子显示器的用于滤光器的光学层压体。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等离子显示器的光学层压体,该光学层压体包括具有金属网的电磁波屏蔽薄膜以及对比度提高薄膜,用于等离子显示器的滤光器中,其特征在于,在该电磁波屏蔽薄膜以及/或者该对比度提高薄膜的面上配置有含有有机微粒子的光扩散粘着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等离子显示器的光学层压体,其中,所述光扩散粘着剂层的雾度为5-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等离子显示器的光学层压体,其中,所述光扩散粘着剂层的厚度为1-1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等离子显示器的光学层压体,其中,构成所述光扩散粘着剂层的压敏粘接剂组合物含有(A)分子内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B)交联剂、以及(C)相对于该(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的折射率的差为0.03以上且平均粒径为1-15μm的有机微粒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等离子显示器的光学层压体,其中,所述(B)成分的交联剂为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或金属螯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等离子显示器的光学层压体,其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含有(A)成分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的粘着性树脂,所述压敏粘接剂组合物含有0.1-3.0质量份的(C)成分的有机微粒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等离子显示器的光学层压体,其中,所述(C)成分的有机微粒子含有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等离子显示器的光学层压体,该光学层压体可以减小等离子显示器的滤光器的厚度,且能提高滤光器的生产率,降低成本,即使不配置防眩薄膜等也能防止干涉条纹现象。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等离子显示器的光学层压体包括具有金属网的电磁波屏蔽薄膜以及对比度提高薄膜,用于等离子显示器的滤光器中,其特征在于,在该电磁波屏蔽薄膜以及/或者该对比度提高薄膜的面上配置有含有有机微粒子的光扩散粘着剂层。
文档编号G02B5/20GK101546005SQ20091011936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8日
发明者村山健一, 所司悟 申请人:琳得科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