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228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相关技术,特别是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及其结 合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由于具有薄型化、重量轻、低耗电及低辐射等优点,已广泛 用于现今的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器主要包括液晶面板及背光模块,利用背光 模块提供液晶面板的光源,且以电子信号控制液晶分子的方向,以显示图像。
图1绘示传统的显示装置10,其包括一显示面板11、 一设于显示面板11
下方的导光单元13、设于导光单元13以及显示面板11之间的扩散片14及棱 镜片15、 一设于导光单元13下方的反射片16以及一背框17。导光单元13 是将光线均匀地传导至扩散片14。扩散片14将通过的光线进一步散射,以提 供显示面板11较均匀分散的光线。棱镜片15主要的作用在增加显示装置10 的亮度,且进一步修正照光强度的差异,而得到较均匀的照光强度分布。反 射片16是将导光单元13底部射出的光线反射回导光单元13中,以提高光利 用率。
前述显示面板ll、扩散片14、棱镜片15、导光单元13、反射片16是以 类似层迭结构的方式构成,且以背框17加以固定。背框17是包覆上述层迭 结构的底面及侧边,且于层迭结构的顶部向内弯折延伸。所述延伸的部位即 对应于边框部位。因背框17有向内延伸的部分,不利边框窄化。
但随着便携式移动装置的蓬勃发展,其搭载面板为求美观及小型化,需 将显示面板的边框窄化,尤其对中小尺寸面板而言,当边框要求越来越窄时,
5上述的组装方式不利边缘窄化,且无法提供足够的结合强度。因此,如何进 行显示面板的窄化,并同时兼顾结合强度,实乃业界急欲突破的技术障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结合方法,可有效解决 边框窄化时遭遇操作不便及结合强度不足的问题,且可避免溢胶的情况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揭露一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显示面板及一导光 单元。所述导光单元包括一主体部以及一支撑部,所述主体部具有靠近所述 显示面板的一出光面,而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上,用以支撑所述显 示面板。所述支撑部具一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与所述显示面板间形成至少 一沟槽,以容纳粘胶而结合所述显示面板及导光单元。此外,粘胶除形成于 沟槽外,另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背框与导光单元间的缝隙。而主体部及支 撑部可为一体成形。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揭露一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首先,提供一显 示面板及一导光单元,其中所述导光单元包括一主体部以及一支撑部,所述 主体部具有一出光面,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上,且所述支撑部具一 倾斜面。其次,将所述支撑部承靠所述显示面板,以组装所述显示面板及所 述导光单元,此时所述支撑部的所述倾斜面与所述显示面板间形成至少一沟 槽,所述沟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导光单元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之后,将粘 胶注入所述沟槽中,以结合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导光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揭露另一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首先提供一导 光单元及一设于所述导光单元外围的背框,其中所述导光单元包括一主体部 以及一支撑部,所述主体部具有一出光面,所述支撑部是设置于所述出光面 上,且所述支撑部具朝外的一倾斜面。其次,将粘胶涂布于所述背框靠近所 述倾斜面的表面。之后,将一显示面板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以结合所述导 光单元及所述显示面板。所述倾斜面与所述显示面板间形成至少一沟槽,且
6所述沟槽的开口朝向所述背框,使至少部分涂布于所述背框上的粘胶沿所述 倾斜面导入所述沟槽。
本发明利用将导光单元的支撑部制作倾斜面,而与显示面板形成沟槽, 以容纳结合显示面板及导光单元的粘胶。如此一来,可增加粘胶的容纳量以 增加结合强度,且因沟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导光单元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 可有效避免显示区溢胶的情况发生。
图1绘示已知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至图4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作过程。 图5及图6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作过程。 图7及图8绘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支撑部倾斜面的实施例。
附图标号
10显示装置11显示面板
13导光单元14扩散片
15棱镜片16反射片
17背框50显示装置
20显示装置21导光单元
22 显示面板23主体部
24支撑部25出光面
26倾斜面27背框
28 沟槽29开口
30引线孔31粘胶
32涂布装置33照光机
35光学膜片40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讨论本发明目前较佳实施例的制作和使用。不过,应当理解, 本发明提供许多可应用的装置或方法,其可在各种各样的具体情况下实施。 所述讨论的具体实施例仅说明了制作和使用所述发明的具体方式,并没有限 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2至图4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流程。参照图2,首 先提供显示面板22及导光单元21 ,其中导光单元21包括主体部23以及支撑 部24。主体部23具有出光面25,支撑部24设置于出光面25上,且支撑部 24具倾斜面26。其中,主体部23及支撑部24较佳为一体成形。将支撑部24 承靠显示面板22,以组装显示面板22及导光单元21。支撑部24的倾斜面26 与显示面板22间形成沟槽28。沟槽28的开口 29朝向导光单元21与显示面 板22的外侧。另外,例如扩散片或棱镜片等至少一光学膜片35是位于显示 面板22、支撑部24以及出光面25之间。本实施例中,作为固定装置的背框 27是设于显示面板22及导光单元23的周缘外侧,背框27对应于所述开口 29处是开设多个引线孔30以供后续粘胶填入。
参照图3,涂布装置(例如点胶机)32以例如点胶的方式将粘胶31透过引 线孔30注入沟槽28中,以结合显示面板22及导光单元21。之后,利用照光 机33对粘胶31进行照光,以固化粘胶31,而形成显示装置20,如图4所示, 然,本发明固化粘胶的方式并不限于以照光固化粘胶,例如,亦可直接待粘 胶31自然固化而无需使用照光固化,固化方式端视选用粘胶31的特性而定。
图5至图6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流程。参照图5,首 先提供导光单元21及设于导光单元21外围的背框27。导光单元21包括主体 部23以及支撑部24,主体部23具有出光面25,所述支撑部24是设置于出 光面25上,且支撑部24具朝外的倾斜面26。其中,主体部23及支撑部24 较佳为一体成形。光学膜片35是位于支撑部24以及出光面25之间。涂布装 置32(例如点胶机)可以例如点胶的方式将粘胶31涂布于背框27靠近倾斜面 26的表面。粘胶31的涂布位置以高于或等于倾斜面26的位置为佳。参照图6,将显示面板22放置于支撑部24上,以结合导光单元21及显 示面板22。如此一来,倾斜面26与显示面板22间形成沟槽28,且沟槽28 的开口 29朝向背框27,使至少部分涂布于背框27上的粘胶31沿倾斜面26 导入沟槽28。结合导光单元21及显示面板22后,背框27、显示面板22及 导光单元21间或留有缝隙40,使得部分的粘胶31仍存在于背框27、显示面 板22与导光单元21间的缝隙40。之后,如所述可利用自然固化或照光等方 式固化粘胶31,而形成本发明的显示装置50。
综言之,以上述方式结合的显示装置20、 30是包括显示面板22及导光 单元21。导光单元21包括主体部23以及支撑部24,主体部23具有靠近显 示面板22的出光面25,而支撑部24设置于出光面25上,用以支撑显示面板 22。其中,主体部23及支撑部24较佳为一体成形。 一实施例中,支撑部24 是呈条状,且设置于出光面25上的至少二边,例如,支撑部24可连续或者 不连续地设于出光面25的相邻三边(图未示),或者,支撑部24可连续或者不 连续地设于出光面25的相对两边(图未示),于此,并不限制支撑部24的形式, 只要其能达到支撑显示面板22的效果即可。支撑部24的顶部(靠近显示面板 22)具倾斜面26,且倾斜面26与显示面板22间形成沟槽28,沟槽28的开口 29是朝向显示面板22以及导光单元21的外侧,以容纳粘胶31而结合显示面 板22及导光单元21。背框27设于显示面板22及导光单元21的周缘外侧, 且沟槽28的开口 29朝向背框27。光学膜片35是位于显示面板22、支撑部 24以及出光面25之间。
一实施例中,倾斜面26与显示面板22的夹角实质介于5度~85度。倾斜 面26并不限制为平面,而亦可呈阶梯状或曲面状,如图7及图8所示。支撑 部24的宽度D实质介于0.1 mm 10mm。
依所述第一实施例,背框27具有多个引线孔30对应于所述沟槽28的开 口29,供所述粘胶31透过引线孔30注入于沟槽28中。另外,粘胶31除形 成于沟槽28夕卜,另可能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22及背框27间或导光单元21及背框27间的缝隙40,如前第二实施例所述。
本发明利用将导光单元的支撑部制作倾斜面,而与显示面板形成沟槽, 以容纳结合显示面板及导光单元的粘胶。如此一来,可增加粘合的粘胶容量 而增加结合强度,且因沟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导光单元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 可有效避免显示区溢胶的情况发生。
经显示装置的角落剥离测试,传统的口字胶带的结合方法在3.9N时产生 剥离现象,而利用本发明的结合方式则至6N仍未发生剥离现象。显然本发明 可有效增进显示面板及导光单元间的结合强度。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项技术的技术人 员仍可能基于本发明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替换及修 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 本发明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一导光单元,其中所述导光单元包括一主体部以及一支撑部,所述主体部具有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出光面,而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上,用以支撑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支撑部具一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与所述显示面板间形成至少一沟槽,以容纳粘胶而结合所述显示面板及导光单元。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的开口是朝向所 述显示面板以及所述导光单元的外侧。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与所述显示面 板的夹角实质介于5度 85度。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呈阶梯状。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呈曲面状。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另包括一背 框,设于所述显示面板及导光单元的周缘外侧,且所述沟槽的开口朝向所述 背框。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框具有多个引线孔 对应于所述沟槽的开口,供所述粘胶透过所述引线孔注入于所述沟槽中。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胶另延伸至所述显 示面板、所述背框及所述导光单元间的缝隙。
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及所述支撑部 为一体成形。
10.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宽度实质 介于O.l mm 10mm。
11.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是呈条状,且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上的至少二边。
1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更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其是位于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支撑部以及所述出光面之间。
13. —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显示面板及一导光单元,其中所述导光单元包括一主体部以及一支撑部,所述主体部具有一出光面,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上,且所述支撑部具一倾斜面;将所述支撑部承靠所述显示面板,以组装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导光单元, 其中,所述支撑部的所述倾斜面与所述显示面板间形成至少一沟槽,所述沟 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导光单元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以及将粘胶注入所述沟槽中,以结合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导光单元。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更 包括提供一背框,并将所述背框设于所述显示面板及导光单元的周缘外侧, 所述背框具有对应于所述开口的多个引线孔,将粘胶透过所述引线孔注入所 述沟槽中,以结合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导光单元。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胶是 利用点胶方式注入所述沟槽中。
16. —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导光单元及一设于所述导光单元外围的背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单元包括一主体部以及一支撑部,所述主体部具有一出光面,所述支撑 部是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上,且所述支撑部具朝外的一倾斜面;将粘胶涂布于所述背框靠近所述倾斜面的表面;以及将一显示面板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单元及所述 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倾斜面与所述显示面板间形成至少一沟槽,且所述沟 槽的开口朝向所述背框,使至少部分涂布于所述背框上的粘胶沿所述倾斜面 导入所述沟槽。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胶的涂布位置高于或等于所述倾斜面的位置。
18.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所述导 光单元及显示面板后,部分的所述粘胶存在于所述显示面板、所述背框及所 述导光单元间的缝隙。
19.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胶是 利用点胶方式涂布于所述背框靠近所述倾斜面的表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一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及一导光单元。所述导光单元包括一主体部以及一支撑部,所述主体部具有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出光面,而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上,用以支撑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支撑部具一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与所述显示面板间形成至少一沟槽,以容纳粘胶而结合所述显示面板及导光单元。此外,粘胶除形成于沟槽外,另延伸至显示面板、背框及导光单元间的缝隙。
文档编号G02F1/1333GK101515085SQ200910128369
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7日
发明者徐旭升, 许家郎, 陈志伟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