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联式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3391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级联式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多个感光构件的级联式图像形成设备。0003
背景技术
0004诸如打印机、复印机之类的图像形成设备都包含感光构件和显影装置。鉴于感 光构件和显影装置耐用极限或者使用寿命各不相同,感光构件和显影单元各自以可拆卸的 方式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上,从而使使用者能将旧的感光构件或显影单元换成新的。
0005日本特愿公开第2004-94151号披露了一种彩色打印机,该打印机龟含多个感光 构件、多个显影装置和一个转印带单元。所述多个感光构件从打印机上部装入,安置于转 印带的框上,与相应的显影装置相对。当一个或多个显影装置被更新时,转印带单元被绕 轴上提从而感光构件与显影装置分开,然后,显影装置被移除。
0006然而,采用日本特愿公开第2004-94151号所披露的结构,则在感光构件从显影 装置分开以后,感光构件的各部几乎全部外露。因此,在更换感光构件时须小心,不能触 摸感光构件。而且,感光构件在与显影装置分离以后仍然处于与转印带单元的接触状态。 因此,感光构件的更换操作切不能损坏感光构件和转印带单元。

发明内容
0007考虑到前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设备在更 换感光构件和/或显影装置时可操作性得以改进。
0008为实现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含 主体外壳、带单元、感光构件单元以及显影装置单元。带单元由主体外壳支撑,并包含环 形带和多个转印构件。感光构件单元包含与多个转印构件一一对应布置的多个感光构件。各感光构件上能够形成静电潜像。所述多个感光构件沿垂直于感光构件轴向延伸的直线排 列。感光构件单元装载在所述主体外壳中。显影装置单元包含与多个转印构件一一对应布 置的多个显影装置。每个显影装置包含用于将色粉供至相应的感光构件的显影构件,从而 使形成在感光构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并生成色粉图像,色粉图像由相应的转印构件转印到 环形带上。当色粉图像被转印到环形带上时,感光构件单元保持与环形带的接触。显影装 置单元装载在主体外壳中。带单元和感光构件单元两者均被设置成能够移向显影单元和离 开显影单元,当感光构件单元与显影装置单元分开时,带单元与多个感光构件也彼此分开。


0009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优点以及其它目的将显而易见, 其中
0010图1是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范例的彩色多功能外围设备的横截面图;0011图2A显示的是从彩色多功能外围设备的内侧看去时的带支撑框;0012图2B显示的是支撑在彩色多功能外围设备车身主体外壳上的带支撑框;0013图3A是显示感光构件单元结构的放大0014图3B是显示感光构件与中间转印带彼此接触时支撑突起与引导槽之间关系的说 明性示意0015图4是显示用于推压感光构件单元的推压构件的放大0016图5A显示的是各感光构件与相应的显影构件彼此接触时显影装置单元内部的排 布情况;
0017图5B显示的是各感光构件与相应的显影构件彼此接触时显影装置单元外部的排 布情况;
0018图6A显示的是各感光构件与相应的显影构件彼此分开时显影装置单元内部的排 布情况
0019图6B显示的是各感光构件与相应的显影构件彼此分开时显影装置单元外部的排 布情况;
0020图7显示的是当最靠前的感光构件与相应的显影构件彼此接触时显影装置的外 部排布情况;
0Q21图8A是显示上盖绕轴上移时的横截面图;0022图8B显示的是沿竖直延伸槽移动的支撑突起;0023图9是显示感光单元被向外抽出状态下的彩色多功能外围设备的横截面图;0024图10是显示显影装置单元被向外抽出状态下的彩色多功能外围设备的横截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
0025以下将参照图1至10描述作为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的彩色多功能外围设备(下文 简称"彩色MFP"或"MFP")。在下文描述中,将在通篇描述中使用的"上"、"下"、"前"、"后"、 "右"、"左"以及类似用语是假定所述彩色MFP处于预定使用状态下时的朝向为基准的。更 具体地说,词语"前"是指图1中彩色MFP的右侧,词语"后"是指图1中彩色MFP的左侦ij。 而且,图1中的远侧将被指代为"右",而图1中的近侧将被指代为"左"。此外,图1中的 上方将被指代为"上",图1中的下方将被指代为"下"。
0026如图1所示,彩色MFP 1包含主体外壳2、置于主体外壳2上方的平头扫描器3、 供纸部4、以及图像形成部5。供纸部4和图像形成部5设置在主体外壳2的内部。供纸 部4供应纸张(以下简称为"纸张P"),图像形成部5在从供纸部4供至的纸张P上形成 图像。
0027前盖21设置在主体外壳2的前侧,上盖22设置在主体外壳2的上部。前盖21 能够绕其下端在前后方向上转动。上盖22在其后端具有枢轴22A,因而能够在上下方向上 绕枢轴22A转动。排出盘22形成在上盖22的上表面。从主体外壳2排出的纸张P就堆叠 在排出盘22B中。
0028所述平头扫描器3是一种己知的传统图像扫描装置。平头扫描器3通过光照纸 张P来扫描纸张P上的图像,从而依据扫描到的图像生成图像数据。平头扫描器3设置在 上盖22 (主体外壳2)的上方,两者之间隔有空间S。纸张P首先从主体外壳2排入空间 S内,然后堆叠在排出盘22B上。
0029供纸部4设置在主体外壳2的底部。供纸部4包含供纸盒41、拾取辊42、分离 辊43、供纸辊44和45。供纸盒41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主体外壳2中,纸张P以叠置 的方式容纳于其中。拾取辊42在主体外壳2中位于供纸食41的后上方。拾取辊42将叠 置在供纸盒41中的纸张P输送至分离辊43。分离辊43将输送来的纸张P逐一分离。然后, 供纸辊44和45将各纸张P向上传送,经过中间转印带91和二级转印构件93两者之间。
0030图像形成部5包含曝光单元6、感光构件单元7、显影装置单元8、带单元9和
定影单元io。0031曝光单元6布置在供纸部4的上方。曝光单元6包含传统的激光发生部、光学 多面镜、多个透镜以及多个反射镜,这些都未在图中示出。在曝光单元6中,激光发生部 生成对应于黄色、青色、绛红以及黑色的激光束。所述激光束经反光镜反射以后,经光学 多面镜扫出,最终照射在设置在感光构件单元7中的相关感光构件71 (以后描述)的表面 上。
0032感光构件单元7设置在曝光单元6的上方,位于显影装置单元8与带单元9之 间。感光构件单元7包含鼓支撑框70、四个感光构件71、以及四个充电器72。鼓支撑框 70限定出感光构件单元7的轮廓,感光构件71在鼓支撑框70内并列设置。感光构件71 在前后方向上并列设置,即沿着垂直于感光构件71纵轴方向的直线延伸。各充电器72的 设置分别与各感光构件71相对应。鼓支撑框70的详细构造将在以后描述。
0033显影装置单元8设置在曝光单元6和感光构件单元7之间。显影装置单元8包 含显影装置支撑框80、四个显影装置81和四个显影装置支座82。显影装置支撑框80 构成显影装置单元8的外框。各显影装置81与各感光元件71相对应布置,且能够以可拆 卸的方式装配在各显影装置支座82内。显影装置单元8的详细情况将在以后描述。
0034每个显影构件81都包含显影构件81A、供给辊81B、色粉容纳室81C、以及搅 拌器81D。显影构件81A被设置成与相应的感光构件71相对。供给辊81B将色粉(显影 剂)供至显影构件81A。色粉容纳室81C内部容纳有色粉,搅拌器81D设置在色粉容纳室 81C内,可旋转,用于搅动色粉。在各显影装置81中,搅拌器81D被驱动,以将容纳在 色粉容纳室81C中的色粉供至供给辊81B。色粉随后被供至显影构件81A,因而被携带在 显影构件81A的表面上。
0035带单元9被设置感光构件单元7的上方。带单元9包含中间转印带91、四个一 级转印构件92、 二级转印构件93、驱动辊94、从动辊95、以及清洁部96。
0036中间转印带91采用环形带的形式。驱动辊94和从动辊95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间 隔分开。中间转印带91绕驱动辊94和从动辊95被拉伸绷紧,从而具有外圆周表面。各 感光构件71在中间转印带91的底部与中间转印带91的外圆周表面相对且接触。二级转 印构件93在中间转印带91的后侧与中间转印带91的外圆周表面相对并接触。
0037各一级转印构件92设置在中间转印带91所成环形的内部,并与中间转印带91 的内圆周表面接触。各一级转印构件92同时还与相应的感光构件71相对,使一级转印构 件92和相应的感光构件71两者将中间转印带91夹于其间。二级转印构件93与驱动辊94 相对,从而将中间转印带91夹于两者之间。在转印操作过程中,转印偏压被施加到一级转印构件92和二级转印构件93上。
0038清洁单元96在中间转印带91的前侧设置在中间转印带91上方。清洁单元96 包含清洁辊96A和色粉贮藏部96B。清洁辊96A清除残留在中间转印带91上的色粉,而 色粉贮藏部96B则储存这些被清除的色粉。需要注意的是,P通过当开启设置在上盖22 上的第二前盖22C时所形成的开口 (未示出),清洁单元96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 彩色MFP 1中。
0039定影单元10设置在二级转印构件93和驱动辊94的上方。定影单元10包含加 热辊11和与加热辊11相对的加压辊12。加压辊12对加热辊11施以压力。
0040在具有上述构造的图像形成部5中,各感光构件71的表面首先被相应的充电器 72均匀充电,然后被从曝光单元6射出的激光束曝光。被所述激光束曝光的区域具有较低 的电位,从而基于图像数据在各感光构件7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0041显影构件81A表面所携带的色粉被供至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构件71的表面 上。按照这种方式,色粉被选择性地携带在感光构件71的表面,从而使该表面上的潜像 被显影成视觉可见的色粉图像。
0042携带在感光构件71表面上的色粉图像随后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91的表面上, 以便借助施加到一级转印构件92上的转印偏压顺次叠印。中间转印构件91表面上的全彩 色色粉图像(full-CQlor toner images)随后被转印到途经中间转印带91和被施以转印偏压 的二级转印构件93之间的纸张P上。
0043转印有全彩色色粉图像的纸张P随后被输送到定影单元IO。随后,在纸张P经 过加热辊11和加压辊12之间时,色粉图像被以加热的方式固着在纸张P上。纸张P随后 被排出辊23从主体外壳2排入空间S内,并最终堆叠在排出盘22B上。
0044接下来,将详细描述带单元9、感光单元7和显影装置单元8。
0045带单元的结构
0046如图2A所示,除了中间转印带91、 一级转印构件92、 二级转印二级转印构件 93、主动辊94、从动辊95以外,带单元9还包含一对带支撑框90。应当注意,图2A仅 显示了成对的带支撑框9Q中的一副。
0047该对带支撑框90设置在中间转印带91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彼此面对。所述 带支撑框卯面对的方向与左右方向或者感光构件71的轴向相一致。这对带支撑框90支 撑一级转印构件92、主动辊94、从动辊95和清洁清洁部96 (图2A和2B中未示出)。 从图28可以看出,主动辊94转轴94A的两端从带支承框90向外突出。具体而言,转轴94A的右端从右侧支承框90向右伸出,转轴94A的左端从左侧支承框90向左伸出。与转 轴94A类似,从动辊95转轴95A的两端也从带支承框90向外突伸。
0048各带支承框90的内表面均形成有第一、第二引导槽97和98,该第一和第二引 导槽均从带支承框90的最前端沿感光构件71的排布方向向后延伸。换句话说,第一和第 二引导槽97、 98沿中间转印带9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引导槽97具有U形横截面,并 形成在比中间转印带91低的位置上。第一引导槽97由水平延伸部97A和从水平延伸部97A 的最后端竖直向上延伸的竖直延伸部97B构成,因此形成L形。水平延伸部97A沿水平 延伸,或者说,沿前后方向从带支承框90的最前端向靠近其最后端的部分延伸。竖直延 伸部97B形成在水平延伸部97A的后端,并且面向中间转印带91向上弯折。
0049与第一引导槽97类似,第二引导槽98也具有U形横截面。第二引导槽98形成 在带支承框90的前部,位于第一引导槽97的下方。第二引导槽98也大致呈L形,具有 水平延伸部98A和竖直延伸部98B。水平延伸部98A沿水平延伸,或者说,从带支承框 90的最前端沿前后方向延伸。水平延伸部98A没有第一引导槽97相应的延伸部97A那么 长。/竖直延伸部98B形成在水平延伸部98A的后端,并且面向中间转印带91向上弯折。
0050如图2B中所示,带支承框90通过转轴94A、 95A支承在主体外壳2上。具体 而言,附着在上盖22前部的支承板22中形成有长孔22E,转轴95A穿入该长孔22E。带 支撑框90 (带单元9)因此与上盖22具有连动关系,能够随上盖22的竖直移动而绕后侧 的转轴94A转动(见图8A)。
0051感光构件单元的结构
0052如图3A所示,感光构件单元7包含沿前后方向排列的四个感光构件71、分别 与各相关感光构件71 —一对应排布的四个充电装置72、以及用于支撑感光构件71和充电 装置72的鼓支撑框70。鼓支撑框70在设计上源于一对彼此相向设置的侧板(图3A中仅 显示了其中的一副侧板)。所述侧板面对的方向与左右方向相一致。第一支撑突起73从 鼓支撑框70的各侧板向外突伸。具体而言,其中一个第一支撑突起73从所述左侧侧板向 左突伸,另外一个第一支撑突起0054第二支撑突起74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鼓支撑框70的中央,位置处于鼓支撑框 70的前部,并与形成在带支撑框90中的第二引导槽98接合。具体而言, 一个第二支撑突 起74穿过第二引导槽98从左侧带支撑框90向左突出,另外一个第二支撑突起74穿过第 二引导槽98从右侧带支撑框90向右突出。第二支撑突起74突出的长度比第一支撑突起 73长。与第一突起73类似,当感光构件71与中间转印带91接触时,第二突起74位于第 二引导槽98的竖直延伸部98B的上端内。
0055当第一和第二突起73、 74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引导槽97、 98接合时,所述支撑 框70 (感光构件单元7)相对于带支撑框90 (带单元9)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仅在有限的 范围内才可能进行,而且棊本上受到限制。如图8A所示,与上盖22在竖裒方向上的移动 相联锁,鼓支撑框70 (感光构件单元7)与带单元9一起能够绕转轴94A进行竖直摆动。
0056按照上述构造,与感光构件单元和带单元各自独立移动的情形相比,移动感光 构件单元7和带单元9的操作执行起来简便易行。而且,与感光构件单元和带单元在竖直 方向上的滑动移动方式相比,感光构件单元7和带单元9在竖直方向上的摆动设计因使结 构简化、操作易行而具有优势。
0057各鼓支撑框7Q侧板的内表面都形成有四个槽75,用于导引感光构件单元7的移 动,同时用于显影装置81相对于相应的感光构件71的定位。在鼓支撑框70的后下部内 形成有凹部70A。
0058接下来将描述感光构件单元7相对于主体外壳2的定 位设置。对这种设置的操 作将在以后描述。
0059如图2B所示, 一对侧框24 (图中仅显示了其中的一个)设置在主体外壳2内, 彼此面对。所述侧框24面对的方向与左右方向相一致。杆形构件25跨接于所述一对侧框 24之间,位置处在带支承框90的后下部。感光构件单元推压单元26设置在各侧框24前 部,用于推压感光构件单元7,使其维持与装载的状态相同的状态。
0060如图4所示,推压单元26设置在图像形式部5 (感光构件单元7和带单元9) 与侧框24之间。推压单元26包含推压臂26A和巻簧26B。推压臂26A能够相对于主体 外壳2在前后方向上绕轴转动。支撑轴26C在左右方向上(朝图4的纸张的正面)延伸, 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侧框24上(图4中未示出)。因此,下端接合在支撑轴26C上的 推压臂26A相对于主体外壳2能在前后方向上绕轴转动。巻簧26B的一端接合推压臂26A 前侧的下部,另一端接合在左右方向上从侧框24向内突出的弹簧支承部24A的后侧。
0061显影装置单元的构造0062如图5A和5B所示,显影装置单元8包含显影单元支撑框80、显影装置81、显 影装置支座82、巻簧83和操作杆84。
0063显影装置支撑框80大致呈盒形,形成有上部开口的表面。显影装置支撑框80 沿前后方向具有彼此相对的侧壁。即所述侧壁的设置方向垂直于显影构件81A的轴向。各 侧壁上均形成有多个透孔80A,各透孔80A均具有细长的形状。显影装置支撑框80的底 部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开口,以便从曝光单元6射出的激光束能够从这些开口中穿过。
0064各侧壁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一对引导部80B和80C,该引导部80B和80C在侧壁 的底部沿前后方向延伸。辊80D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引导部80B和80C的后端。主体 外壳2中设有引导装置27、止档28和辊29。导向装置27设置成位于引导部80C的上方, 并沿引导部80C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止档28形成在引导装置27的后端,用于阻止辊80D 进一步地后移。辊29设置在引导装置27前端的上方。
0065各显影装置支座82都具有支撑轴82A。显影装置支座82以绕轴可动的方式支撑 在显影装置支撑框80的侧壁上,以便显影装置支座82能够相对于显影装置支撑框80绕 支撑轴82A可动。各显影装置支座82都形成有操作部82B。该操作部82B沿左右方向从 显影装置支座82向外突伸,并穿过形成在显影装置支撑框80侧壁上的透孔80A。各操作 部82B能够随显影装置支座82的绕轴移动而在透孔80A中大致竖直地滑动。显影装置支 撑框80的底部表面与各显影装置支座82之间设有巻簧83,从而使显影装置支座82分别 被压向各感光构件71。
0066操作杆84可动地设置在显影装置支撑框80各侧壁的外表面上。操作杆84相对 于显影装置支撑框80在前后方向,即显影构件81A排列的方向,上可动。操作杆84上形 成有四个第一凹陷84A和一个第二凹陷84B。第一凹陷84A能与操作部82B接合。第一 凹陷84A在前后方向上等距间隔以与操作部82B的排列相对应。第二凹陷84B在设计上 仅能与最前端的操作部82B相接合。
0067操作杆84在其后部的底端形成有齿条部84G。传动齿轮80G设置在每个侧壁外 表面的后端,与齿条部84G相啮合。借助从传动齿轮80G传来的驱动力,操作杆84在前 后方向上移动。传动齿轮80G同时还与设在主体外壳2中的驱动齿轮2G啮合。驱动齿轮 2CJ被控制部(未示出)所驱动。传动齿轮80G跟随驱动齿轮2G转动,从而将驱动力传输 至齿条部84G。
0068这里将描述使显影构件81A与感光构件接触或者分离的操作。
0069如图5A和5B所示,在形成彩色图像的操作过程中,各操作部82B与相应的第一凹陷84A接合,于是所有的显影装置支座82 (显影装置81)被巻簧83压向相应的感光 构件71。通过这种方式,所有的显影构件81A触及相应的感光构件71。0070当MFP处于待机状态时,或者当感光构件71和/或中间转印带91被清洁时,或 者当感光构件单元7和/或显影装置单元8被更换时,操作杆84借助驱动齿轮2G和传动 齿轮80G的转动被驱动从图5B所示位置向后移动。结果,如图6A和6B所示,各操作部 82B与相应的第一凹陷84A之间的接合被解除,于是所有的操作部82B被操作杆84向下 推。通过这种方式,所有的显影装置支座82 (显影装置81)也被逆着巻簧83的推力向下 推,于是全部的显影构件81A与相应的感光构件71分离。
0071随着操作杆84借助驱动齿轮2G和传动齿轮80G的转动从图6B所示的位置向 前移动,如果各操作部82B与相应的第一凹陷84A彼此接合,则所有的显影构件81A和 感光构件71又将再次彼此接触。
0072当驱动齿轮2G和传动齿轮80G旋转、驱动操作杆84从图5B所示位置向前移 动时,所有的操作部82B,如图7所示,均从相应的第一凹陷84A中脱离,只是最前端的 操作部82B与第二凹陷84B接合。此时,只有最前端的显影构件81A与相应的感光构件 71接触,从而能以最前端的显影装置81和最前端的感光构件71的组合来执行形成图像的 操作。余下的三个显影构件81A被操作杆84逆着巻簧83的推力被下压,从而与相应的感 光构件71分离。通过这种方式,MFP1可在这种状态下执行单色的印刷。
0073在本实施例中,显影装置81的位置能够借助操作杆84的移动而轻易改变。显 影构件81A和感光构件71因此能够容易地彼此接触或分离。
0074显影装置81的位置借助各显影装置支座82得以改变,因此显影装置支撑框80 的刚性得以提高。更具体地说,如果显影装置本身形成有自显影装置支撑框的侧壁向外突 伸的操作部,则有必要在各侧壁上形成有自侧壁上端大致延伸向下的槽,用于拆卸显影装 置。因为显影装置支撑框80的各侧壁形成有通孔80A,而非所述的槽,所以根据本实施例 的上述结构获得了比后一种情况更高的刚性。
0075请注意,在根据目前的实施例的MFP1中,比方说,除了显影构件81A在形成 图像的操作过程中向感光构件71供应色粉时,显影构件81A和感光构件71被控制为彼此 分离。同时请注意,上述操作是在感光构件单元7和显影装置单元8被安装在主体外壳2 中并且上盖22闭合的条件下被控制执行的。
0076彩色MFP的操作
0077以下将结合附图8A、 8B、 9和10描述按上述方式排布的彩色MFP 1中的感光构件单元7和/或显影装置单元8的更换操作。
0078如图8A所示,上盖22的上移使带单元9和感光构件单元7两者均绕转轴94A 向上地运动。结果,带单元9和感光构件单元7与显影装置单元8分开。
0079此时,支承突起73、 74,如图8B所示,沿第一和第二引导槽97、 98的竖直延 伸部97B、 98B向下移动,并到达水平延伸部97A、 98A最靠后的端部。通过支承突起73、 74的这种下移,整个感光构件单元7向下移动,从而如图8A所示,使感光构件71与中间 转印带91分离。
0080当带单元9绕轴向上移动从而与显影装置单元8分开时,带单元9的前部进入 空间S。换句话说,带单元9被构造成其移动停止在空间S内。按照这种方式,带单元9 和感光构件单元7的移动距离小,从而使带单元9和感光构件单元7绕轴移动的操作得以 简便易行。此外,带单元9和感光构件单元7得以紧凑制造。另外,当带单元9和感光构 件单元7绕轴移动时,也没必要移动或者撤走平头扫描器3,从而使主体外壳2和平头扫 描器3的结构简单。
0081如图9所示,当感光构件单元7被更换时,设在鼓支撑框70最靠前端的手柄70H 被向前拖曳,使各支撑突起73、 73沿第一和第二引导槽97、 98相应的水平延伸部97A、 98A发生移动。然后,感光构件单元7得以沿着感光构件71的排布方向被从主体外壳2 中移走或者抽出。之后,通过相反的操作,新的感光构件单元7可以被安装到主体外壳2 中。
0082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彩色MFP 1,中间转印带91和感光构件71的 分离可以通过带单元9和感光构件单元7的绕轴移动使带单元9和感光构件单元7两者均 从显影装置单元8分离而实现,因此,包含多个感光构件71的感光构件单元9能够被从 主体外壳2上抽出。感光构件71的更换可以仅通过绕轴向上移动带单元9和感光构件单 元7就得以实现。因此,更换感光构件时的可操作性被大幅提高。
0083为更换安装在显影装置单元8上的任意一个或者全部显影装置,前盖21首先被 向前移动,随后,如图IO所示,设置在显影装置支撑框80最前端的手柄80H被向前拖曳。 向前拖曳手柄80H使辊80D沿引导部27移动。当辊29通过引导部80B移动时,显影装 置支撑框80沿显影构件81A的排列方向移动,从而使显影装置单元8被从主体外壳2中 拉出。需要更换的显影装置81被显影装置支座82上拆下,新的显影装置81被安装在显 影装置支座82上。其后,显影装置支撑支座80被向后推,从而使显影装置单元8安装在 主体外壳2内。0084接下来将描述感光构件71与相应显影装置81的定位。在感光构件71和/或显 影装置81被更换并且感光构件单元7和显影装置单元8均被安装到主体外壳2内以后, 前盖21被关闭,随后,上盖22被下移。通过这些操作,带单元9和感光构件单元7均绕 转轴94A下转,移至靠近显影装置单元8的位置处(见图6)。
0085此时,如图6B所示,显影构件81A从显影装置81的框向外(向左和向右)延 伸的转轴81E与感光构件单元7的槽部75接合。该接合能使显影装置81相对于相应的感 光构件71定位。应该注意,槽部75同时还作为导向装置用于引导感光构件单元7自身的 移动。
0086如图2B所示,鼓支撑框70抵住杆形构件25。更具体地说,形成在鼓支撑框70 上的凹部70A与杆形构件25接合,从而使鼓支撑框70能够相对于主体外壳2定位,该定 位使支撑在鼓支撑框70上的感光构件71也能够定位。
0087进一步而言,如图4所示,形成在鼓支撑框70上且穿过形成在带支撑框卯上 的第二引导槽98并从带支撑框90向外(向右和向左)突伸的第二支撑突起74被推压臂 26A和巻簧26B向后推压。通过这种方式,鼓支撑框70被推压抵住杆形构件25,从而使 感光构件71 (鼓支撑框70)相对于主体外壳2可精确定位。
0088尽管本发明是以具体实施例的方式加以描述的,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能够 理解,本发明还可以进行各种变化而不超出其发明范围。
0089比方说,上述实施例是以中间转印带91作为带的一个具体范例,但适用本发明 的带并不局限于中间转印带,而是本发明都能适用于诸如纸张输送带之类的任何其它类型 的带。
0090在上述实施例中,用于使感光构件71移向和离开中间转印带91的设计是在引 导槽97、 98的端部连续形成有竖直延伸部97B、 98B,用于使支撑突起73、 73沿其移动。 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如这样的一种设计。在带单元和感光构件单元与显影装置单元分 离的条件下,感光构件从带单元的分离可以通过改变带单元和感光构件单元的运动距离或 者绕轴转角的方式来实现。
0091上述实施例显示的范例是杆形构件25设置在感光构件单元7的后侧。然而,本 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一种范例。杆形构件25也可以设置在感光构件单元7的前侧或者中 部。而且,各种类型的己知的设计也可以被采用来代替所述的杆形构件,用于定位感光构 件71。
0092当杆形构件设置在感光构件单元7的前侧时,用于推压感光构件单元的推压构件如果设置在杆形构件的相对后侧则为理想。对于杆形构件设置在感光构件单元的中部且 杆形构件与形成在鼓支撑框下部的凹部相接合的情形,感光构件单元被推压的方向如果适 当取决于用于推压感光构件单元的推压构件的所处位置则较为理想。
0093在上述实施例展示的范例中,两引导槽97、 98分别形成在两副带支撑框90中。 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一种范例。比方说,引导槽的数目也可以为一个或者三个。 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在鼓支撑框中的支撑突起的数目则须适当取决于引导槽的数目。
0094上述实施例展示的范例是引导槽97、 98形成在带支撑框90上,而支撑突起73、 74则形成在鼓支撑框70上。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范例。比方说, 一种用于将 感光构件单元从主体外壳2中抽出的设计可以是,支撑突起形成在带支撑框上,而引导槽 则形成在鼓支撑框上。
0095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凹陷84A和第二凹陷84B形成在操作杆84上,且两者中 的每一个在设计上均能与各操作部82B相接合。随着操作杆84的移动,当操作部82B与 第一凹陷84A和第二凹陷84B相接合时,显影构件81A和感光构件71彼此靠近,而当操 作部82B从第一凹陷84A和第二凹陷84B中脱离时,显影构件81A和感光构件71彼此分 离。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比方说,操作杆的底部表面上也可以形成有突 起。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操作杆的移动,当所述的突起下压操作部时,显影构件和感光构 件在设计上就彼此远离;而当操作部由于推压构件的推压力不再与所述突起接合时,显影 构件和感光构件在设计上就彼此靠近。请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彩色MFP能够执行 印制,显影构件未必非与感光构件直接接触不可,而是显影构件的位置也可以稍微离开感 光构件。
0096在上述实施例中,显影装置支座82以可绕轴转动的方式支撑在显影装置支撑框 80上。然而,作为一种变化,显影装置也可以设置成相对于显影装置支撑框80作滑动移 动。或者,显影装置单元也可以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即显影装置不采用显影装置支座,而 是直接支撑在支撑框上。
0097在上述实施例中,巻簧83作为推压构件推压显影装置支座82,但板簧(leaf spring)或者拉伸弹簧(extensionspring)也可以用于替代所述的巻簧83。在上述实施例中, 感光构件单元7和显影装置单元8在前后方向上是从机身2的前侧被拉出的。然而,感光 构件单元7和显影装置单元8在设计上也可以从MFP 1的机身2的左侧或者右侧中的任意 一侧取出。
0098彩色MFP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具体范例被加以描述。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复印机以及不设平头扫描器(图像扫描装置)的打印机。尽管在上述实 施例中,曝光单元6采用激光作为光源,然而,LEP、场致发光元件(electroluminescence dements)以及荧光物质(florescent materials)也可以采用来使感光构件71被曝光。0099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是一种接触式显影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显影构 件81A与感光构件71彼此接触时,显影构件81A表面上携带的色粉被供至感光构件71 的表面。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也适用于非接触型的图像形成装置, 即,当感光构件与显影构件彼此靠近但并不直接接触时,显影构件上携带的显影剂被供应 到感光构件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带单元,该带单元由所述主壳体支撑并且包含环形带和多个转印构件;感光构件单元,该感光构件单元包含与所述多个转印构件一一对应布置的多个感光构件,每个感光构件上可形成静电潜像,每个感光构件具有轴,所述多个感光构件沿在垂直于感光构件轴向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排列,所述感光构件单元装载在所述主壳体中;和显影装置单元,该显影装置单元包含多个与所述多个感光构件一一对应布置的显影装置,每个显影装置包含显影构件,该显影构件将色粉供应至相应的感光构件以使形成在感光构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并得到色粉图像,所述色粉图像被相应的转印构件转印到所述环形带上,当所述色粉图像被转印到所述环形带上时,所述感光构件单元与所述环形带保持接触,所述显影装置单元装载在所述主壳体中,其中,所述带单元和所述感光构件单元两者均构造成能够移向所述显影单元和从所述显影单元移开,当所述感光构件单元与所述显影装置单元分离时,所述带单元与所述多个感光构件也彼此分离。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构件单元由所述带单元 支撑,并且被构造成能够随所述带单元的移动而移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单元和所述感光构件单元 被构造成能够绕支点迸行转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单元和所述感光构件单元 被构造成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大致竖直地移动,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是使所述带 单元和所述感光构件单元位于距离所述显影装置单元最远处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使所 述带单元和感光构件单元位于距离所述显影装置单元最近处的位置,其中,所述感光构件 单元被构造成在所述带单元和所述感光构件单元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能够沿所述多个感 光构件排列的方向被抽出,从而从所述主壳体中拆除所述感光构件单元。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装置单元被构造成在所 述带单元和所述感光构件单元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能够沿所述多个显影装置排列的方向被抽出,从而从所述主壳体中拆除所述显影装置单元。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构件单元进一步包含用 于支撑所述多个感光构件的感光构件支撑框,所述感光构件支撑框形成有至少一对支撑突 起,所述支撑突起沿所述轴向延伸并且从所述感光构件支撑框向外突出,其中所述带单元 进一步包含一对在所述轴向上彼此相向设置的带支撑框,每个带支撑框都形成有沿所述直 线延伸的第一引导件,所述一对支撑突起中的一个与该第一引导件接合,其中,当所述感 光构件单元与所述显影装置单元分离时,所述一对突起沿形成在所述一对带支撑框上的第一引导件的移动被构造成能将所述感光构件单元从所述主壳体中抽出。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引导件均由第一部分和 第二部分构成,其中,所述多个感光构件根据所述一对突起沿所述第一部分的移动而移向 所述环形带和从所述环形带移开。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构件单元根据所述一对 突起沿所述第二部分的移动而被从所述主壳体中抽出。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每含在所述轴向上彼此相 对设置的一对侧框和跨接在该对侧框之间的杆形构件,其中通过将所述感光构件单元移向 所述显影装置单元并且使所述感光构件支撑框抵住所述杆形构件来实现所述多个感光构 件相对于所述主壳体的定位。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光构件支撑框形成有能与所述杆形构件接合的接合部; 每个带支撑框进一步形成有第二引导件;所述至少一对支撑突起包含第一对支撑突起和第二对支撑突起,所述第一对支撑突起 能与形成在所述一对带支撑框中的所述第一引导件接合,所述第二对支撑突起穿入所述第 二引导件并且沿所述轴向从所述一对带支撑框向外突出;并且所述主壳体进一歩包含推压构件,所述推压构件推压所述第二对中的每一个支撑突起的突出部分,从而使所述感光构件单元维持在装载状态。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装置单元进一步包含 显影装置支撑框;多个显影装置支座,这些显影装置支座可移动地支撑在所述显影装置支撑框上并且独 立支撑所述多个显影装置中各自的显影装置;多个支座推压构件,所述多个支座推压构件独立地将所述多个显影装置支座中各自的 显影装置支座推压成抵靠相应的感光构件;以及操作杆,该操作杆被构造成能在所述多个显影装置的排列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显影装置 支撑框移动,其中所述显影装置支撑框形成有与所述多个显影装置支座一一对应的多个通孔; 所述多个显影装置支座中的每一个都设有操作部,该操作部穿入相应的通孔并从所述显影装置支撑框向外突出;并且所述操作杆形成有阶梯部,并且能根据所述操作杆的移动而移向所述多个感光构件和从所述多个感光构件移开。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构件单元形成有槽, 用于引导所述感光构件单元的移动,并且还用于相对于相应的感光构件定位所述多个显影装置。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原始文件读取单元, 该读取单元设置在所述主壳体的上方,两者之间隔有预定的空间,其中,当所述带单元从所述显影装置单元分离时,所述带单元至少部分进入所述预定的空间。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单元进一步包含驱动构 件和第二转印构件,所述驱动构件用于驱动所述环形带,所述第二转印构件可转动地与所 述驱动构件相对布置,其中,所述多个转印构件被设置成独立地面对所述多个感光构件中 各自的感光构件并且顺次将形成在所述多个感光构件中的每一个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所 述环形带上以在所述环形带上形成叠置图像,所述第二转印构件将所述环形带上的叠置图 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全文摘要
为方便图像形成设备中感光构件和/或显影装置的更换,包含多个感光构件的感光构件单元装载在主体外壳中。包含多个显影装置的显影装置单元也装载在主体外壳中。中间转印带和感光构件单元两者均被设置成能够移向和远离显影装置单元。并且,当感光构件单元与显影装置单元分离时,中间转印带与多个感光构件也彼此分离。
文档编号G03G15/01GK101614982SQ20091015134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4日
发明者佐藤正吾, 石川悟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