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驱动单元和具备该驱动单元的光拾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弯曲位移(bending displacement)部的驱动单元、以 及具备该驱动单元的光拾取装置,该弯曲位移部的一端被固定,其另一端通过 电控制发生弯曲位移。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BD (Blu-ray Disc:采用蓝色激光技术的光盘)等光记录介质 进行光学信息的记录、重放的光记录重放装置中,设置有能够对激光束扫过光 记录介质的记录面时所发生的球面像差进行校正的光学头。关于上述现有技 术,例如在专利文献l (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3-45068号公报;2003年2 月14日公开)中有揭示。
在使用上述光学头的球面像差校正技术中,其诸特征性结构的核心在于具 有能够沿光轴进行移动的中继透镜组。以下具体说明该中继透镜组的驱动。艮口, 该中继透镜组由透镜保持器所保持,上述透镜保持器与传送螺杆的旋转动作相 联动并沿着导引轨道进行驱动,其中,上述传送螺杆与步进马达相连接。
另外,关于此光学领域的驱动技术,在专利文献2 (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 特开平4-69070号公报;1992年3月4日公开)中揭示了一种驱动单元。
专利文献2的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压电元件和驱动方向转换部的驱动单元, 该压电元件能够在镜筒的驱动方向(光轴方向)上进行伸縮,该驱动方向转换 部与该压电元件的一端相连接。图10是上述专利文献2中所揭示的驱动单元的 结构图。如图10所示,专利文献2的驱动单元具有压电元件301、棒状的驱动方 向转换部302、镜筒(被驱动体)304、透镜3011、 CCD等摄像元件3012、以及 电路基板3013,该些部件被收纳于筐体306中。驱动方向转换部302的一端与压 电元件301相连接,镜筒(被驱动体)304与驱动方向转换部302摩擦卡合。另 外,镜筒304中嵌入有透镜3011,镜筒304的下方配置有摄像元件3012。摄像元 件3012通过焊接等被固定于电路基板3013上。根据专利文献2,由于驱动方向转换部302与镜筒(被驱动体)304摩擦卡合,所以,当与驱动方向转换部302 相连接的压电元件301沿着光轴方向进行伸縮时,驱动方向转换部302与镜筒 304之间便产生摩擦力,镜筒304借助于该摩擦力而沿着光轴方向进行驱动。
在图10所示的驱动单元中,由于压电元件301在箭头方向上伸縮,所以, 驱动方向转换部302沿光轴方向被驱动。其结果,与驱动方向转换部302摩擦卡 合的镜筒304沿着光轴方向进行驱动。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l所揭示的现有技术中,很难在维持高级别的中继透镜组
校正功能的同时实现装置的薄小化。其理由在于,若为了实现装置的薄小化而
縮短传送螺杆的长度时,便会导致上述中继透镜组的校正范围縮小。换而言之,
在现有技术中,中继透镜组的校正功能最终由传送螺杆的长度所限定,所以很
难实现光学头装置的薄小化。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现有技术中,压电元件301的伸縮方向与
镜筒304的驱动方向相一致,所以很难实现薄小化。此外,要实现小型化就必 须縮小由压电元件301以及驱动方向转换部302所构成的驱动单元。但若縮小压 电元件301,便会导致压电元件的位移量、推力的减小,驱动速度也会降低。 另外,若縮小驱动方向转换部302,便会导致驱动冲程的减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幵发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实现薄小化 又能够实现长冲程驱动的驱动单元。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驱动单元具有用以驱动被驱动体的驱动机构, 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机构具有弯曲位移部,其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电控 制发生弯曲位移;驱动方向转换部,将上述弯曲位移部的弯曲位移的方向转换 成驱动上述被驱动体的驱动方向,该驱动方向与上述弯曲位移的方向正交;接 触部,与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摩擦卡合以驱动上述被驱动体;预压部,被安装 在上述被驱动体上,用于朝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预压上述接触部。
根据上述结构,当通过电控制来激起上述弯曲位移部的弯曲位移时,连接 于弯曲位移部的驱动方向转换部也发生弯曲,从而发生扭转或曲折等形状位 移。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发生了扭转或曲折等形状位移后,因形状 原而致使其沿着与上述弯曲位移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运动。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的上述 形状复原运动所产生的驱动力通过接触部被传递至被驱动体,然后被驱动体沿 着不同于上述弯曲位移方向的方向进行驱动。g卩,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将弯曲 位移部的弯曲位移所发生的驱动力传递给被驱动体,同时发挥了作为驱动方向 转换装置的作用。
在现有的驱动单元中,由于作为驱动源的压电元件的伸縮方向与被驱动体 的驱动方向相同,所以,在决定驱动单元的、在驱动方向上的尺寸时,需要综 合考虑被驱动体在驱动方向上的尺寸以及压电元件在驱动方向上的尺寸。因 此,现有的驱动单元很难实现驱动机构的薄小化。即使实现了薄小化,压电元 件的位移量以及推力也会减小,驱动速度也会降低,或驱动冲程发生减少等, 所以无法避免驱动性能的下降。
然而,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却不会导致出现上述问题。s卩,根据本发明, 由于弯曲位移部的弯曲位移而发生的驱动力的方向被驱动方向转换部所改变, 因此,被驱动体沿着不同于弯曲位移部的弯曲位移方向的方向进行驱动。由于 被驱动体的驱动方向与作为驱动源的弯曲位移部的弯曲位移方向相异,所以, 在设定驱动单元的、在驱动方向上的尺寸时,只要考虑在弯曲位移部在驱动方 向上的尺寸便可。因此,根据上述结构,比起现有的驱动单元,能够减小驱动 单元在驱动方向上的尺寸,所以能够实现驱动单元的薄小化。另外,由于驱动 方向转换部以及设置于被驱动体的预压部都与接触部相接触,所以,能够在驱 动前后以及驱动中均等进行预压,从而能够在实现薄小化的同时又实现长冲程 的驱动。
本发明的驱动单元具有驱动方向转换部,将上述弯曲位移部的弯曲位移 方向转换成驱动上述被驱动体时的驱动方向,其中,该驱动方向与上述弯曲位 移部的弯曲位移方向正交;接触部,与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相摩擦卡合,以驱 动上述被驱动体;预压部,用以将上述接触部压向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由于 驱动方向转换部以及设置于被驱动体的预压部都与接触部相接触,所以能够在 驱动前后以及驱动中均等地进行预压,从而能够在实现薄小化的同时又实现长 冲程的驱动。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在以下的描述中会变得十分明了。此外, 以下参照附图来明确本发明的优点。
图l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结构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从上述驱动单元中除去接触部和预压部后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3 (a)至图3 (c)是表示设置于上述驱动单元的双压电晶片结构的压电
元件的结构图。图3 (a)为平面图,图3 (b)为侧面图,图3 (c)表示了压电
元件的弯曲位移状态。
图4是用于说明设置于上述驱动单元的驱动方向转换部的结构的图。
图5 (a)和图5 (b)是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的底面图。图5 (a)表示了一
例具有凹字形底面的驱动方向转换部,图5 (b)表示了一例具有L字形底面的
驱动方向转换部。
图6 (a)至图6 (c)是表示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的动作的图。图6 (a)表 示了当弯曲位移部朝驱动方向转换部一侧的方向进行弯曲位移时的、驱动方向 转换部的动作方向以及状态。图6 (b)表示了弯曲位移部处于中立位置时的驱 动方向转换部的状态。图6 (c)表示了当弯曲位移部朝与驱动方向转换部侧相 反的方向进行弯曲位移时的、驱动方向转换部的动作方向以及状态。
图7 (a)和图7 (b)是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以及接触部的动作说明图。图7 (a)表示了具有曲面的驱动方向转换部的动作以及接触部的动作,其中,上述 曲面仅相对单轴方向具有曲率。图7 (b)表示了具有半球面状曲面的驱动方向 转换部的动作以及接触部的动作。
图8 (a)和图8 (b)是表示施加于上述弯曲位移部的驱动电压的波形例的 图。图8 (a)表示了模拟波形,图8 (b)表示了脉冲波形。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的变形例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10是现有驱动单元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1至9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驱动单元具有弯曲位移部以及对上述弯曲位移部的弯曲位移进 行电控制的控制装置。即,在驱动单元中,通过电控制装置的控制,上述弯曲 位移部的弯曲位移被激发,由弯曲位移所产生的驱动力成为驱动单元的动力 源。另外,上述"控制装置"具备了后述的驱动电路8以及该驱动电路8的上位控制电路。
图l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l的结构的斜视图。图2是表示从驱动单 元1中去除接触部5和预压部6后的结构的斜视图。驱动单元1具有驱动机构2, 驱动机构2使被驱动体9沿滑动轴18进行驱动。驱动机构2具有弯曲位移部3,弯 曲位移部3的一端被固定,其另一端通过电控制而发生弯曲位移。
弯曲位移部3例如可以为图3 (a)至图3 (c)中所示的双压电晶片结构的压 电元件。以下,根据图3 (a)至图3 (c),具体说明弯曲位移部3在通过电控制 时所激起的弯曲位移。
图3 (a)至图3 (c)是表示用于构成弯曲位移部3的、双压电晶片结构压电 元件的结构图。图3 (a)为平面图,图3 (b)为侧面图,图3 (c)表示了压电 元件的弯曲位移的状态。
图3 (a)至图3 (c)所示的压电元件(弯曲位移部3)具有两个压电材料层 22X、 22Y、以及由金属构成的垫片12。两个压电材料层22X、 22Y之间夹有垫 片12,并使压电元件成为压接的3层结构。该3层结构被两个电极20X、 20Y所夹 持。两个电极20X、 20Y分别与控制装置(无图示)相连接。垫片12或两个压电 材料层22X、 22Y的一端通过固定点19被固定支撑。在图3 (a)至图3 (c)中, 将由压电材料层22X、 22Y以及垫片12所构成的3层结构的层叠方向作为厚度方 向,将平视图3 (a)时的压电元件的长边方向作为长度方向。此外,在厚度方 向上,将压电材料层22X的一侧作为X侧,将压电材料层22Y的一侧作为Y侧。
在图3 (a)至图3 (b)所示的压电元件中,当从控制装置向电极20X、 20Y 施加电压时,压电元件便在厚度方向上发生弯曲位移。
例如,对压电材料层22X进行极化,S卩当电极20X与垫片12之间的电压为 正时,压电材料层22X便縮小,当电极20X与垫片12之间的电压为负时,压电材 料层22X便伸长。另外,对压电材料层22Y进行极化,艮卩当电极20Y与垫片12 之间的电压为正时,压电材料层22Y便伸长,当电极20Y与垫片12之间的电压为 负时,压电材料层22Y便縮小。
以下,对控制装置向上述极化的压电材料层22X、 22Y施加电压时的情况进 行说明。如图3 (c)所示,控制装置向电极20X、 20Y与垫片12之间(图3 (c) 中A至B之间)施加正电压。两个压电材料层22X、 22Y被黑三角形箭头所示的固定点19所固定。此时,如图3 (c)所示,压电元件在厚度方向上朝X侧发生 弯曲位移。另一方面,虽然无图示,但当控制装置向A至B之间施加负电压时, 压电元件在厚度方向上朝Y侧发生弯曲位移。
如此,图3 (a)至图3 (c)所示的压电元件通过控制装置所施加的电压而 发生弯曲位移。本发明的驱动装置中的弯曲位移部并不限定为图3 (a)至图3 (c)所示的压电元件,其只要是能够通过电控制来控制弯曲位移的部件便可。 例如,弯曲位移部可由l个压电材料层以及垫片所构成的单压电晶片结构的压 电元件。单压电晶片结构的压电元件的动作原理和双压电晶片结构压电元件相 同,所以能够通过电控制发生弯曲位移。
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中的弯曲位移部是指,能够通过电控制(例如施加 电压)而产生弯曲位移的部件,其结构并不受厚度、长度、宽度等尺寸或形状 的限定。
为便于说明,以下将通过电控制被激起弯曲位移的弯曲位移部简称为"弯 曲位移部"。
驱动机构2中设置有驱动方向转换部4。驱动方向转换部4将弯曲位移部3的 弯曲位移方向转换成用于驱动被驱动体9的驱动方向(X方向),该驱动方向与 弯曲位移部3的弯曲位移方向正交,且与滑动轴18平行。
图4是驱动方向转换部4的结构说明图。图5 (a)和图5 (b)是上述驱动方 向转换部的底面图。图5 (a)表示了一例具有凹字形底面的驱动方向转换部, 图5 (b)表示了一例具有L字形底面的驱动方向转换部。
驱动方向转换部4具有底部和相对于该底部垂直设置的大致圆柱状的凸部, 其中,该底部的底面呈图5 (a)所示的凹字形。上述凸部的前端呈半球状。在 本驱动单元l中,驱动方向转换部4的底部被粘结固定于弯曲位移部3的侧面(负 Z方向侧)。
驱动机构2中设置有接触部5。接触部5与驱动方向转换部4的大致圆柱状的 凸部进行摩擦卡合,并驱动被驱动体9。另外,接触部5被嵌入被驱动体9中。
驱动机构2还具有预压部6。预压部6使接触部5压向驱动方向转换部4。设置 于被驱动体9的预压部6与接触部5相接触。另外,驱动方向转换部4的前端与接 触部5相接触,通过该两者相接触部分的摩擦,被驱动体9沿滑动轴18被驱动。如图3 (c)所示,弯曲位移部3是双压电晶片结构的压电元件,在弯曲位移 部3中,上述两个压电材料层22X、 22Y之间夹有垫片12,从而使弯曲位移部3 成为压接的3层结构。弯曲位移部3的一端被固定部(无图示)所固定。另外, 驱动方向转换部4被粘结固定于弯曲位移部3。当驱动方向转换部4与弯曲位移 部3之间的固定部分中包括可使弯曲位移部3的位移量为最大的点时,驱动方向 转换部4的位移量就可以为最大。
如图5 (a)和图5 (b)所示,驱动方向转换部4由金属、陶瓷或树脂等弹性 相对较低的材料构成,其底部呈图5 (a)所示的凹字形或图5 (b)所示的L字 形。通过该形状,驱动方向转换部4能够对弯曲位移部3的驱动方向进行转换。
图6 (a)至图6 (c)是表示驱动方向转换部4的动作的图。图6 (a)表示了 弯曲位移部3朝负Z方向进行弯曲位移时的、驱动方向转换部4的动作方向以及 状态。图6 (b)表示了弯曲位移部3处于中立位置时的驱动方向转换部4的状态。 图6 (c)表示了弯曲位移部3朝正Z方向进行弯曲位移时的、驱动方向转换部4 的动作方向以及状态。
由于驱动方向转换部4与接触部5相接触(摩擦卡合),所以,被驱动体9 沿光轴方向移动。即,如图6 (a)至图6 (c)所示,弯曲位移部3沿Z方向的位 移被转换成驱动方向转换部4沿X方向的位移。也就是说,如图6 (c)所示,在 驱动方向转换部4的一端没有被固定的情况下,若弯曲位移部3朝正Z方向位移, 驱动方向转换部4便朝正X方向发生位移。如图6 (a)所示,若弯曲位移部3朝 负Z方向位移,驱动方向转换部4便朝负X方向位移。另外,在驱动方向转换部4 中,圆柱部前端的、与接触部5相接触的接触部分的材料也可以不同于其他部 分的材料。与接触部5相接触的接触部分的材料例如可以是金属、陶瓷、树脂、 碳质等,其根据与接触部5之间的目标摩擦系数而定。
图7 (a)和图7 (b)是驱动方向转换部4以及接触部5的动作说明图。图7 (a)表示了具有曲面的驱动方向转换部4的动作以及接触部5的动作,其中,上 述曲面仅相对单轴方向具有曲率。图7 (b)表示了具有半球面状曲面的驱动方 向转换部4a的动作以及接触部5的动作。
图7 (a)和图7 (b)分别表示了接触部5与驱动方向转换部4、 4a之间的接 触状况。图7 (a)中的驱动方向转换部4的前端接触部分为曲面,图7 (b)中的驱动方向转换部4a的前端接触部分呈半球面状。接触部5与驱动方向转换部4、 4a相接触的部分以粗虚线表示。
在图7 (a)中,例如在驱动方向转换部4的前端曲面相对Y轴具有曲率的情 况下,若使接触部5与驱动方向转换部4的接触成为由接触线14a所表示的线接 触,那么接触线14a便与XY面相平行。另外,若使预压部6沿接触线14b与接触 部5进行线接触的话,便能够在Z方向上规定接触部5的位置,此外还能够防止 接触部5发生旋转。根据该结构,能够在驱动前后以及驱动中均等地进行预压, 因此能够实现长冲程的驱动。
在图7 (b)中,在驱动方向转换部4a的前端接触部分呈半球面状的情况下, 若使接触部5与驱动方向转换部4a的接触成为由接触点21所表示的点接触时,便 能够利用面15a所示的、预压部6与接触部5之间的面接触,在Z方向上规定接触 部5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在驱动前后以及驱动中均等地进行预压,因此 能够实现长冲程的驱动。
在本驱动单元1中设置有用以引导被驱动体9在光轴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滑动 轴18。被驱动体9上设有用以插入滑动轴18的开口部。滑动轴18是沿着光轴方 向上延伸的棒状体,其被固定于基架(无图示)上。滑动轴18起着支撑被驱动 体9的作用,并使被驱动体9处于驱动方向转换部4与接触部5能够发生接触(摩 擦卡合)的位置。在本驱动单元l中,由于驱动方向转换部4与接触部5发生摩 擦卡合,所以接触部5以及被驱动体9能够沿滑动轴18在光轴方向上进行移动。 在本驱动单元l中,并不限定于被驱动体9与用以插入滑动轴18的开口部形成为 一体,也可以另外将具有开口部的开口部件连接在被驱动体9上。另外,被驱 动体9被嵌入有透镜10等光学部件。
弯曲位移部3与驱动电路8相连接。驱动电路8通过向弯曲位移部3施加电压 等来激起弯曲位移部3的弯曲位移。驱动电路8由上位控制电路(无图示)所控 制,其对弯曲位移部3施加其波形为图8 (a)、图8 (b)所示电压波形17a、 17b 的电压。电压波形也可以为长方形的矩形波形或脉状的脉冲波形。
另外,控制装置对弯曲位移部3的弯曲位移所进行的电控制并不限定于电压 控制。例如,使用双金属片或形状记忆合金作为弯曲位移部3,当通过热来激 起弯曲位移时,可通过电流的增减来对弯曲位移部3的弯曲位移进行电控制。此时,通过流入弯曲位移部3的电流的增减来控制弯曲位移部3的一部分所发出 的热,从而控制弯曲位移部3的温度。或着,将镍铬合金线或坎塔尔(Kanthal) 合金线等电热线所构成的热发生装置设置于弯曲位移部3的附近,根据流入热 发生装置的电流的增减来控制热发生装置所产生的热,从而控制弯曲位移部3 的温度。另外,例如使用磁致伸縮元件作为弯曲位移部3,当通过磁场来激起 弯曲位移时,可设置电磁石等、通过电流流入而产生磁场的磁场发生装置,然 后通过控制电流的增减来控制要施加于弯曲位移部3的磁场。
另外,还可以如图9所示,设置用以调整预压的结构。例如,通过螺钉32 将预压保持部31固定于被驱动体9,通过调整螺钉32来调整由压縮弹簧6a所形成 的预压部的压力。预压保持部31以及螺钉32构成了预压调整机构7。通过上述 结构,预压力被施加至接触部5,从而使驱动方向转换部4的前端始终与接触部 5相接触。
在本驱动单元l中,弯曲位移部3是双压电晶片结构的压电元件,在弯曲位 移部3中,上述两个压电材料层22X、 22Y之间夹有垫片12,并使弯曲位移部3 成为压接的3层结构。但弯曲位移部3也可以是由2层相互压接的压电材料层所 构成的两层结构压电元件。即,本驱动机构2中的弯曲位移部3也可以由经除去 了垫片后的、两层压电材料层构成,即、弯曲位移部3也可以由无缝双压电晶 片结构的压电元件构成。另外,弯曲位移部3也可以由己层叠有压电材料层的 单个压电层所构成。
如以上所述,本驱动单元1具有弯曲位移部3以及驱动方向转换部4,弯曲位 移部3的一端被固定,通过电控制可激起弯曲位移,驱动方向转换部4被固定于 弯曲位移部3。由于驱动方向转换部4以及设置于被驱动体9的预压部6都与接触 部5相接触,所以,能够在驱动前后以及驱动中均等地进行预压,从而能够在 实现薄小化的同时又实现长冲程的驱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驱动单元中,优选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具有与上述接触 部相摩擦卡合的曲面。
根据上述结构,在驱动前后以及驱动中,驱动方向转换部与接触部始终发 生接触,所以驱动装置更为安定。
在本发明的驱动单元中,优选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的曲面仅相对单轴方向具有曲率;上述预压部与上述接触部发生线接触。
根据上述结构,驱动方向转换部与接触部的接触、以及预压部与接触部的 接触都为线接触,因此能够规定被驱动体的位置以及防止被驱动体的旋转。另 外,能够在驱动中进行均等预压。
在本发明的驱动单元中,优选上述单轴方向与驱动上述被驱动体时的驱动 方向正交。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驱动中进行均等预压。
在本发明的驱动单元中,优选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的曲面呈半球面状;上 述预压部与上述接触部发生面接触。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驱动方向转换部与接触部的点接触、以及预压部与接 触部的面接触,能够规定被驱动体的位置或防止被驱动体的旋转。另外,能够 在驱动中进行均等预压。
在本发明的驱动单元中,优选进一步具有用以调整上述预压部的预压力的 预压调整机构。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一边调整预压一边进行安装,另外能够通过调整预压 来对驱动条件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的驱动单元中,优选在将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固定于上述弯曲位 移部的固定部分中,含有使上述弯曲位移部的位移量为最大的点。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驱动方向转换部的位移量为最大。
在本发明的驱动单元中,优选在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中,与上述接触部相 接触的接触部分的材料与其他部分的材料相同。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
在本发明的驱动单元中,优选在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中,与上述接触部相 接触的接触部分的材料不同于其他部分的材料。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分别选择适于实现与弯曲位移部相连接的材料、或适 于实现与接触部相连接的材料。
在本发明的驱动单元中,优选进一步具有向上述弯曲位移部提供电压来控 制上述弯曲位移部的弯曲位移的驱动电路;上述驱动电路所提供的驱动电压的 波形为矩形波形或脉冲波形。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控制被驱动体的驱动方向。
在本发明的驱动单元中,优选上述弯曲位移部具有压电材料层以及垫片。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从驱动单元发出的磁场。
在本发明的驱动单元中,优选上述弯曲位移部具有2个层叠的压电材料层。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增加与施加电压相对应的弯曲位移量。
在本发明的驱动单元中,优选上述被驱动体包括透镜。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实现薄小化的透镜驱动机构。
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的特征在于搭载有本发明的驱动单元。
根据该特征,因弯曲位移部的弯曲位移而发生的驱动力的方向被驱动方向 转换部所改变,因此被驱动体沿着不同于弯曲位移部的弯曲位移方向的方向进 行驱动。由于被驱动体的驱动方向与作为驱动源的弯曲位移部的弯曲位移方向 相异,所以,在设定驱动单元的、在驱动方向上的尺寸时,只要考虑在弯曲位 移部在驱动方向上的尺寸便可。因此,根据上述结构,比起现有的驱动单元, 能够减小驱动单元在驱动方向上的尺寸,所以能够实现驱动单元的薄小化。另 外,由于驱动方向转换部以及设置于被驱动体的预压部都与接触部相接触,所 以能够在驱动前后以及驱动中均等地进行预压,从而能够在实现薄小化的同时 又实现长冲程的驱动。
本发明适用于具有弯曲位移部的驱动单元、以及具备该驱动单元的光拾取 装置,其中,该弯曲位移部的一端被固定,其另一端通过电控制发生弯曲位移。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或实施例仅仅是揭 示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的示例,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具体示例,不应对本发明进 行狭义的解释,可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来进行实 施。
权利要求
1.一种驱动单元,具有用以驱动被驱动体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机构具有弯曲位移部,其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电控制发生弯曲位移;驱动方向转换部,将上述弯曲位移部的弯曲位移方向转换成驱动上述被驱动体时的驱动方向,该驱动方向与上述弯曲位移方向正交;接触部,与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摩擦卡合以驱动上述被驱动体;预压部,被安装在上述被驱动体上,用于朝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预压上述接触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具有与上述接触部摩擦卡合的曲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的曲面仅相对于单轴方向具有曲率;上述预压部与上述接触部发生线接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单轴方向与驱动上述被驱动体时的驱动方向正交。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的曲面呈半球面状;上述预压部与上述接触部发生面接触。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用以调整上述预压部的预压的预压调整机构。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固定于上述弯曲位移部的固定部分中,含有使上 述弯曲位移部的位移量为最大的点。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中,与上述接触部相接触的接触部分的材料与其他 部分的材料相同。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中,与上述接触部相接触的接触部分的材料不同于 其他部分的材料。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向上述弯曲位移部提供电压来控制上述弯曲位移部的弯曲位 移的驱动电路上述驱动电路所提供的驱动电压的波形为矩形波形或脉冲波形。
11.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弯曲位移部具有压电材料层和垫片。
1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弯曲位移部具有2个层叠的压电材料层。
1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驱动体包括透镜。
14. 一种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搭载有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单元。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单元和具备该驱动单元的光拾取装置,在实现驱动单元的薄小化的同时又实现长冲程驱动。该驱动单元具有用于驱动被驱动体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具有弯曲位移部,其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电控制发生弯曲位移;驱动方向转换部,将上述弯曲位移部的弯曲位移的方向转换成驱动上述被驱动体时的驱动方向,该驱动方向与上述弯曲位移的方向正交;接触部,与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摩擦卡合以驱动上述被驱动体;预压部,用于朝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预压上述接触部。
文档编号G02B7/02GK101639560SQ20091016079
公开日2010年2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日
发明者江川智浩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