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耦合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3877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纤耦合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耦合连接器。
背景技术
USB数据传输技术已得以广泛应用,不同技术标准的USB耦合连接器具有不同数据传输速率。目前市场主流的USB2. 0产品,其传输速率大约为500MB/Sec,下一代产品 USB3.0的传输速率达到3 5G/Sec。这两种产品的传输介质皆为金属线传输。为了达到更高速率的传输要求,具有更高数据传输速率的光纤耦合连接器应运而生。现有的光纤耦合连接器包括有相互配合的光纤插头及插座端,光纤插头及插座端内都各自设置有光纤以及与该光线耦合的透镜,光信号由光纤插头内的光纤射出并经由耦合透镜入射到插座端内的耦合透镜上,光信号经过该耦合透镜的会聚后进入插座端内的光纤中继续进行传输。然而上述光纤耦合连接器在使用中对光纤插头内的透镜与插座端内的透镜的耦合精度要求非常高,如果在生产、组装或者使用时任何一方面的误差,都将严重影响光纤耦合连接器的耦合精度,进而影响光传输装置的传输效率,并且目前所使用的光纤耦合连接器一般都采用盲孔来收容固定光纤,这就需要很好的控制盲孔的直径大小,以避免较大的盲孔直径使光纤在盲孔内发生不稳定位移,从而影响到光纤的正位度及传输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耦合精度高并且光传输效率优良的光纤耦合连接器实为必要。一种光纤耦合连接器其包括光纤插头,其具有一壳体,该壳体上设置有通孔,该通孔用来收容光纤;插座,其与该光纤插头相配合,该插座包括一耦合连接部、光学部和透镜,该耦合连接部具有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该第一插槽用来与该光纤插头相配合,该光学部设置在该第一插槽与第二插槽之间,在该光学部中面向该第一插槽的一面为光入射面, 面向该第二插槽的一面为光出射面,该透镜设置在该光学部的光出射面上且与该光纤光学耦合;光电信号转换部,其容纳在该第二插槽内,该光电信号转换部包括光电信号转换器及导线,该光电信号转化器与该透镜相耦合用来将通过该透镜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该导线与该光电信号转换器电连接以用来传输该电信号。更进一步的,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光纤耦合连接器中,其光纤插头采用“V”型槽与“T”型凸出部相结合的结构来对光纤进行夹持固定,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盲孔直径与光纤直径不匹配所造成的光纤在盲孔中发生不稳定位移的情况,使得光纤能够牢牢固定在光纤插头中,以此来提高光纤的正位度及传输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光纤耦合连接器的光纤插头端省略了光学透镜,使光纤所传输的光信号直接进入插座,在插座端设置有与该光纤光学耦合的光学透镜以及光电信号转换器,光纤所传输的光信号进入插座发散后经过插座内的光学透镜的一次 会聚直接由光电信号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传播,通过上述结构使得本发明所 提供的该光纤稱合连接器的稱合精度大大提高。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纤稱合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的II-II的剖面图。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纤稱合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光纤稱合连接器光纤端的正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光纤稱合连接器100,300光纤插头10,310壳体11通孔12插座20,320稱合连接部21第一插槽211第二插槽212光学部213光入射面2131光出射面2132透镜2133导线214柔性高折射率膜片215光电信号转换部22本体221光电信号转换器222承载体311盖体312“V” 型槽3111“T” 型凸出部312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一并參见图1及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纤稱合连接器100,其包括 光纤插头10以及插座20,该光纤插头10与插座20相互配合以实现信号传输。该光纤插头10具有一大致呈方形的壳体11,在该壳体11上开设有若干平行排列 的通孔12,锋一个通孔12中都收容有一条光纤200。该插座20具有一親合连接部21及光电信号转换部22。该光纤插头10通过该華禹合连接部21与该光电信号转换部22相互耦合连接。该耦合连接部21具有一第一插槽211以及第二插槽212,该第一插槽211用来与该光纤插头10相互配合,该第二插槽212用来收容该光电信号转换部22。在该耦合连接部21上还设置有一个光学部213,该光学部213位于该第一插槽 211与第二插槽212之间。由该光纤插头10内的光纤200所射出的光线通过该光学部213 射入第二插槽212。该光学部213具有一光入射面2131以及一光出射面2132,其中该光入射面2131位于第一插槽211 —侧,该光出射面2132位于第二插槽212 —侧。其中,在该光出射面2132上设置有若干透镜2133,该透镜2133与该光纤200 —一对应并且光学耦合,其用来会聚由光纤200射出后发散的光线。该光电信号转换部22具有一大致呈方形的本体221,该本体221收容于该第二插槽212内。在该本体221与该光出射面2132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该透镜2133 —一对应的光电信号转换器222,该光电信号转换器222用来将该透镜2133会聚射出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每一个光电信号转换器222都连接有一条导线214,该导线214用来传输该光电信号转换器222所转换的电信号。可以理解的,该光电信号转换部22与该耦合连接部21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更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在该光纤插头10插入该第一插槽211内后该光纤插头10 的光纤出光面与光学部213的光入射面2131之间存在的空气间隙所引起的光信号的损失, 优选的,在该第一插槽211内设置柔性高折射率膜片215,该柔性高折射率膜片215与该光学部213的光入射面2131紧密贴合,这样当该光纤插头10插入该第一插槽211内后,该光纤插头10会对该柔性高折射率膜片215进行挤压以此来减少该光纤插头10的光纤出光面与光学部213的光入射面2131之间的空气间隙,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光信号的损失。如图3及图4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纤耦合连接器300,该光纤耦合连接器300包括光纤插头310及插座320,其中该插座320的结构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该插座20的结构相同。该光纤插头310包括承载体311及盖体312,该承载体311用来承载光纤,该盖体 312与该承载体311相盖合以固定光纤。该承载体311上开设有若干平行排列的“V”型槽3111,该“V”型槽3111用来收容光纤。该盖体312上开设有与该“V”型槽3111 —一对应的“T”型凸出部3121,该“T”型凸出部3121与该“V”型槽3111相互配合以对收容在该“V”型槽3111内的光纤进行夹持固定。可以理解的,该“V”型槽3111也可以开设在该盖体312上,该“T”型凸出部开设在盖体312上。当然,在本发明中,该光纤插头310还可以采用其它的结构来收容固定光纤,例如还可以采用“V”型槽与通孔相结合的方式来收容固定光纤,优选的,沿光纤传输的方向,该通孔位于“V”型槽的末端。更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该承载体311以及盖体312上所开设的相互对应配合的结构不限于“V”型槽及“T”型凸出部,还可以是其它形状的相互配合凹槽与凸出部,只要能够对光纤起到良好固定作用的配合结构都可以运用到本发明中来。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于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等用于本发明的设计,只要其不偏离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均可。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纤耦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耦合连接器包括光纤插头,其具有一壳体,该壳体上设置有通孔,该通孔用来收容光纤;插座,其与该光纤插头相配合,该插座包括一耦合连接部、光学部和透镜,该耦合连接部具有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该第一插槽用来与该光纤插头相配合,该光学部设置在该第一插槽与第二插槽之间,在该光学部中面向该第一插槽的一面为光入射面,面向该第二插槽的一面为光出射面,该透镜设置在该光学部的光出射面上且与该光纤光学耦合;光电信号转换部,其容纳在该第二插槽内,该光电信号转换部包括光电信号转换器及导线,该光电信号转化器与该透镜相耦合用来将通过该透镜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该导线与该光电信号转换器电连接以用来传输该电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耦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光学部的光入射面与光纤的出光面之间还设置有一柔性高折射率膜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耦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光纤插头包括承载体及盖体,该盖体与该承载体相盖合以形成该光纤插头的壳体,在该承载体上设置有若干平行排列的“V”型槽,该“V”型槽内收容有光纤,在该盖体上与该“V”型槽一一对应的设置有 “T”型凸出部,该“T”型凸出部与该“V”型槽相配合以对收容在该“V”型槽内的光纤进行夹持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耦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耦合连接部与该光电信号转换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耦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承载体上,沿着光纤的延伸方向还设置有与该“V”型槽相连通的通孔,该承载体通过“V”型槽与通孔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光纤进行收容固定。
全文摘要
一种光纤耦合连接器,其包括光纤插头及与该光纤插头相配合的插座,其中该光纤插头用来收容光纤,该插座端设置有与该光纤光学耦合的光学透镜以及光电信号转换器,光纤信号进入插座后在经过光学透镜的一次会聚后直接由光电信号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传输。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光纤插头与插座相结合的结构使得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光纤耦合连接器的耦合精度大大提高。
文档编号G02B6/42GK102236135SQ20101015195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1日
发明者林奕村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