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装置及投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5485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装置及投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光调制装置的光学装置及具备该光学装置的投影机。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已知有具备根据图像信息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的光调制装置 和对由光调制装置所调制的光束进行放大投影的投影光学装置的投影机。光调制装置例如 由在1对基板间密封封入有液晶的有源矩阵驱动方式的液晶面板构成,其由框架进行保持 而构成为光学装置。液晶面板有可能由于由液晶层、各种布线及黑矩阵等吸收来自光源的光束而发 热、劣化。因此,提出了向光学装置吹送空气而对液晶面板进行冷却的技术(例如,参照专 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投影机具备光学装置(液晶显示元件)及向光学装置吹送空 气的风扇,该光学装置具有透射型的液晶面板和框架。框架以保持液晶面板的外周的方式 构成,在其端部形成有倾斜部。而且,液晶面板构成为,通过从风扇供给、沿着倾斜部流动的 空气顺畅地被弓I导至其表面而冷却。专利文献1特开2002-107698号公报可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虽然说通过在框架上设置倾斜部,将空气引导至 液晶面板的表面,但是液晶面板的表面因为其外周被框架所覆盖并且与框架的表面存在高 低差,所以空气不能被引导至其表面整体,从而液晶面板有可能不会被充分冷却。此外,若 为了使液晶面板充分冷却而提高风扇的转速,则噪音会增加,有可能对观看从投影机投影 的图像光的观看者造成不愉快感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的,其可以作为以下的方式或 应用例而实现。[应用例1]本应用例的光学装置具备光调制装置,其具有元件基板及对置基板, 并根据图像信息对光束进行调制,所述元件基板具有像素电极及与前述像素电极连接的开 关元件,所述对置基板与前述元件基板相对地配设;框架,其对前述光调制装置进行保持; 以及入射侧防尘玻璃,其紧密附着地配置于前述对置基板的前述光束所入射的入射侧端 面;其中,前述入射侧防尘玻璃其平面尺寸形成得比前述对置基板的平面尺寸大,并配置于 前述框架的光路前级侧。根据该结构,因为入射侧防尘玻璃紧密附着地配置于对置基板的入射侧端面,所 以能够防止尘埃附着于入射侧端面。此外,入射侧防尘玻璃其平面尺寸形成得比对置基板 的平面尺寸大,并配置于框架的光束入射的一侧。也就是说,入射侧防尘玻璃配置为,其外 周端部从对置基板的外周端部突出,光束入射侧的整面露出。由此,与入射侧防尘玻璃52 其平面尺寸形成为与对置基板的平面尺寸基本相等、配置于框架的内部的情况相比,露出
3于外部空气的表面积构成得较大。因而,可以实现入射侧防尘玻璃的有效的散热,可以实现 伴随着所入射的光束而发热的光调制装置的有效的冷却。从而,可以抑制光调制装置的温 度升高,稳定地对所入射的光束进行调制。[应用例2]在上述应用例的光学装置中,优选前述框架具备气流调整部,所述气 流调整部与前述入射侧防尘玻璃的端面相邻,将从沿着前述入射侧防尘玻璃的前述光束所 入射的第1面的方向朝向该光学装置供给的空气引导至前述第1面。根据该结构,从沿着第1面的方向朝向光学装置供给的空气,由于通过气流调整 部被引导至第1面,所以可抑制其被从对置基板突出的入射侧防尘玻璃的外周端部所遮挡 的情况,使其高效地在第1面上流通。由此,入射侧防尘玻璃的散热性有所提高,可以实现 光调制装置的进一步有效的冷却。[应用例3]在上述应用例的光学装置中,优选在前述框架与前述入射侧防尘玻 璃之间,设置有使沿着前述入射侧防尘玻璃的前述光束所入射的第1面的方向的空气进行 流通的间隙。根据该结构,因为在框架与入射侧防尘玻璃之间设置有使沿着第1面的方向的空 气进行流通的间隙,所以能够使空气在形成该间隙的与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及框架 的与第2面相对的部位上流通。因此,能够使入射侧防尘玻璃从两面散热,并且可以使框架 的散热性有所提高,实现光调制装置的进一步有效的冷却。[应用例4]在上述应用例的光学装置中,优选前述框架具有气流调整部,所述气 流调整部与前述入射侧防尘玻璃的第1端面相邻,将从沿着前述入射侧防尘玻璃的前述光 束所入射的第1面的方向朝向该光学装置供给的空气引导至前述第1面,并且在前述入射 侧防尘玻璃的端部与前述框架之间,设置有使沿着前述第1面的方向的空气进行流通的间 隙,所述入射侧防尘玻璃的端部包括与前述第1端面交叉的第2端面。根据该结构,框架具有与第1端面相邻的气流调整部,并在入射侧防尘玻璃的包 括与第1端面交叉的第2端面的端部与框架之间,设置有间隙。由此,能够通过气流调整部 使从沿着第1面的方向供给的空气损失较少地在第1面上流通,并且能够使空气在形成间 隙的与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及框架的与第2面相对的部位上流通。因而,可以实现 入射侧防尘玻璃的第1面侧的有效的散热,并且可以实现从第2面及框架的与第2面相对 的部位的散热。从而,入射侧防尘玻璃及框架的散热性进一步提高,可以实现光调制装置的 进一步有效的冷却。[应用例5]在上述应用例的光学装置中,优选前述元件基板经由粘接剂固定在 前述框架上。根据该结构,因为元件基板经由粘接剂固定在框架上,所以可以使伴随着入射的 光束而发热的光调制装置的热高效地传导至框架。因而,通过使框架散热,可以实现光调制 装置的有效的冷却。[应用例6]本应用例的投影机具备光源;对从前述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的 上面所述的光学装置;以及投影光学装置,其对由前述光学装置调制后的光束进行投影。根据该结构,投影机因为具备上述的光学装置,所以可以实现光调制装置的有效 的冷却,可以长时间地投影品质优良的图像光。因而,可实现投影机的长寿命化。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机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将第1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进行了分解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的图,(a)为剖面图,(b)为正视图。图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的图,(a)为剖面图,(b)为正视图。图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的图,(a)为剖面图,(b)为正视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变形例的光学装置的立体图。符号说明1...投影机,2...光学单元,3...冷却风扇,5、50、500、510...光学装置,6、60、 600,610...框架,25...电光装置,26...投影透镜,51...液晶面板,52...入射侧防尘玻 璃,52B...第1端面,52C...第2端面,52N...第1面,52S...第2面,53...射出侧防 尘玻璃,60G、600G...间隙,63、601、611...气流调整部,211...光源,511...元件基板, 511S...射出侧端面,512...对置基板,512N...入射侧端面,521...端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1实施方式)以下,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机,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根 据图像信息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而形成图像光,并将该图像光放大投影在屏幕等 上。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投影机1具备光学单元2、冷却风扇3、外包装壳体4和电源装置等, 其中,光学单元2具有光源211并形成为大致L字状,冷却风扇3对光学单元2进行冷却, 外包装壳体4构成外包装,电源装置对未图示的控制部及光源211和/或控制部等供给电 力。控制部具备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和 / 或 ROM (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等,其作为计算机 而起作用,进行投影机1的工作的控制、例如与图像的投影有关的控制等。光学单元2在借助控制部进行的控制下,在光学上对从光源211射出的光束进行 处理,并形成与图像信息相应的图像光而进行投影。如图1所示,光学单元2具备光源装置21、照明光学装置22、色分离光学装置23、 中继光学装置24、电光装置25、作为投影光学装置的投影透镜26及将这些光学部件配置于 预定位置的光学部件用壳体27。光源装置21具备由超高压水银灯和/或金属卤化物灯等构成的放电型的光源211 及反射器212。而且,光源装置21通过反射器212使从光源211射出的光束的射出方向相 一致,朝向照明光学装置22而射出。照明光学装置22具备第1透镜阵列221、第2透镜阵列222、偏振变换元件223及 重叠透镜224。第1透镜阵列221从光源211所射出的光束的光轴L方向看具有小透镜矩阵状地 排列而成的结构,其将从光源装置21射出的光束分割为多个部分光束,其中所述小透镜具222具有与第1透镜阵列221基本相同的结构,其与重 叠透镜224 —起,使部分光束基本重叠于后述的液晶面板51的表面。偏振变换元件223具 有使从第2透镜阵列222射出的无规则偏振光一致为可以由液晶面板51利用的基本1种 类型的偏振光的功能。色分离光学装置23具备2块分色镜231、232及反射镜233,其具有将从照明光学 装置22射出的光束分离为红色光(以下称为“R光”)、绿色光(以下称为“G光”)、蓝色光 (以下称为“B光”)这3种色光的功能。中继光学装置24具备入射侧透镜241、中继透镜243及反射镜242、244,其具有将 由色分离光学装置23分离的B光引导至B光用的液晶面板51B的功能。还有,光学单元2 的中继光学装置24虽然形成为引导B光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引导 R光的结构。电光装置25具备入射侧偏振板251、光学装置5、射出侧偏振板254、作为色合成光 学装置的十字分色棱镜255,其根据图像信息对由色分离光学装置23分离的各色光进行调 制,形成图像光。入射侧偏振板251按3色的色光的每一种而具备,其使由色分离光学装置23分离 的各色光之中由偏振变换元件223所一致了的偏振光透射,吸收与该偏振光不同的偏振光 而射出至光学装置5。光学装置5按3色的色光的每一种而具备,其具备作为光调制元件的液晶面板 51 (设定R光用的液晶面板为51R、G光用的液晶面板为51G、B光用的液晶面板为51B),对 从入射侧偏振板251射出的偏振光束的偏振方向进行调制。关于光学装置5,在后面详细地 进行说明。射出侧偏振板254具有与入射侧偏振板251基本相同的功能,使从液晶面板51射 出的光束之中一定方向的偏振光透射,吸收其他的光束。十字分色棱镜255呈使4个直角棱镜相贴合而成的俯视基本正方形形状,在使直 角棱镜彼此间相贴合的界面,形成有2个电介质多层膜。电介质多层膜使从液晶面板51R、 51B射出且经由射出侧偏振板254射出的色光反射,并使从液晶面板51G射出且经由射出侧 偏振板254射出的色光透射。这样,十字分色棱镜255对由各液晶面板51R、51G、51B调制 后的各色光进行合成而形成图像光。投影透镜26构成为使多块透镜相组合而成的组透镜,其将由电光装置25形成的 图像光放大投影在屏幕上。冷却风扇3由西罗科(〉α 7 二)风扇构成,其将所排出的空气经由未图示的风 管吹向光学装置5而对光学装置5进行冷却。在此,关于光学装置5详细地进行说明。图2是将光学装置5进行了分解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光学装置5的图,(a)为 剖面图,(b)为从光束入射的一侧看到的正视图。还有,图2、图3是为了使各构成要件成为 在附图上可辨识的程度的大小而使各构成要件的尺寸和/或比例与实际适宜不同的图。光学装置5,如图2、图3所示,除了液晶面板51之外,还具备入射侧防尘玻璃52、 射出侧防尘玻璃53、柔性印制基板54及框架6。液晶面板51,如图2、图3所示,具有在由玻璃等构成的矩形状的元件基板511及
6对置基板512间密闭封入有作为电光物质的液晶的结构。元件基板511是用于驱动液晶的驱动基板,其具有互相平行地排列形成的多条 数据线;在与多条数据线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的多条扫描线;与扫描线及数据线的交叉处对 应地排列形成为矩阵状的像素电极;与数据线、扫描线及像素电极电连接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或者MIM(Metal Insulator Metal,金属绝缘体金属)等开关元 件。此外,在元件基板511的一个端部,形成有用于与控制部的电连接的连接端子。对置基板512是相对于元件基板511具有预定间隔并相对地配设的基板,其具有 被施加预定的电压的共用电极、黑矩阵等。对置基板512其平面尺寸形成得比元件基板511 的平面尺寸小,从而形成为元件基板511的连接端子露出、与连接端子部相对的一侧从对 置基板512突出。而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形成有连接端子的一侧记载为上侧,将图 3(b)的图面看的右侧记载为右侧。此外,将从对置基板512突出并与对置基板512相对的 一侧的元件基板511的面称为突出面。柔性印制基板54其一端电连接固定于元件基板511的连接端子部,另一端可以装 拆地连接于控制部。液晶面板51经由该柔性印制基板54从控制部被输入驱动信号,在预定的像素电 极与共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然后,液晶面板51控制介于像素电极与共用电极间的液晶的 取向状态,对从入射侧偏振板251射出的偏振光束的偏振方向进行调制。入射侧防尘玻璃52由石英玻璃等使光束透射的板材,形成为平面尺寸比对置基 板512的平面尺寸大的矩形状。入射侧防尘玻璃52,如图3所示,其4边分别从对置基板 512突出,并经由硅类等的粘接剂紧密附着地固定于对置基板512的光束所入射的入射侧 端面512N。入射侧防尘玻璃52具有防止灰尘附着于入射侧端面512N,并使由于吸收来自光 源的光束而发热的液晶面板51的热进行散热的功能。此外,在入射侧防尘玻璃52上,在光 束所入射的第1面52N的相反侧的第2面52S,设置有通过蒸镀等形成的反射膜52A。反射 膜52A,如图3 (b)所示,形成于液晶面板51的图像形成区域51A的外侧的区域,使射出至光 学装置5且对图像光的形成不起作用的光束反射。射出侧防尘玻璃53与入射侧防尘玻璃52同样,由石英玻璃等使光束透射的板材 形成。射出侧防尘玻璃53,如图3(a)所示,其平面尺寸形成为与元件基板511的平面尺寸 基本相同的尺寸,且其经由硅类等的粘接剂紧密附着地固定于元件基板511的光束所射出 的射出侧端面511S。射出侧防尘玻璃53具有防止灰尘附着于射出侧端面511S,并使发热 的液晶面板51的热进行散热的功能。通过入射侧防尘玻璃52及射出侧防尘玻璃53,液晶面板51可防止灰尘附着于入 射侧端面512N及射出侧端面511S。而且,因为即使灰尘附着于入射侧防尘玻璃52的第1 面52N及射出侧防尘玻璃53的射出光束侧的面也是偏离焦点的位置,所以可抑制所投影的 图像的显示阴影等的图像劣化。还有,入射侧防尘玻璃52及射出侧防尘玻璃53并不限于 石英玻璃,而例如也可以由蓝宝石、水晶等构成。框架6以对液晶面板51进行保持的方式形成,其经由设置用的销针安装在十字分 色棱镜255上。框架6由镁合金制成且其外形形成为基本长方体状,具有收置部61、开口部62、气流调整部63、辅助气流调整部64、切口部65及设置用孔66。此外,框架6,如图3 (a)所示, 其下端部及上端部的光束入射侧的角部分别具有进行倒角而成的斜面6A及斜面6B。收置部61是收置元件基板511及射出侧防尘玻璃53的凹部,其形成为俯视矩形 状,具有底面61A。开口部62设置于底面61A,从入射侧偏振板251射出的色光在其中通过。开口部 62形成为比对置基板512的外形尺寸大的尺寸,其边缘部67的厚度、具体地光束入射侧的 外表面6C与底面61A的尺寸形成得比对置基板512的板厚度要薄。液晶面板51,如图3(a)所示,其对置基板512插进开口部62,元件基板511的突 出面之中除了连接端子之外的部位粘接于底面61A而被保持于框架6上。此外,液晶面板 51其对置基板512的入射侧端面512N从外表面6C突出而配置于框架6上。而且,入射侧 防尘玻璃52粘接在对置基板512的从框架6的外表面6C突出的入射侧端面512N上而配 置于框架6的光路前级侧。而且,使液晶面板51与框架6组合时的定位的基准,为元件基板511的粘接于底 面61A的突出面之中的至少一个面和对置基板512的与该面相邻的侧面。此外,在将入射 侧防尘玻璃52粘接在对置基板512的入射侧端面512N上时,以框架6为定位的基准。通 过这样确定基准,能够使对置基板512与入射侧防尘玻璃52的位置、尤其是对置基板512 的黑矩阵与入射侧防尘玻璃52的反射膜52A的位置高精度地对准。气流调整部63从外表面6C突出,其以使从冷却风扇3排出的空气高效地在入射 侧防尘玻璃52的第1面52N上流通的方式形成。具体地,气流调整部63,如图3(a)所示, 形成为与入射侧防尘玻璃52的下侧的端面(第1端面52B)相邻地设置,其前端具有比入 射侧防尘玻璃52的第1面52N稍低的高度,并且下侧的面效仿斜面6A。辅助气流调整部64形成为与气流调整部63基本对称的形状,其与入射侧防尘玻 璃52的上侧的端面相邻地设置。具体地,辅助气流调整部64,如图3(a)所示,形成为其 前端具有比入射侧防尘玻璃52的第1面52N稍低的高度,并且上侧的面效仿斜面6B。这样,框架6形成为,在斜面6A与第1面52N之间及第1面52N与斜面6B之间, 几乎不存在遮挡空气的流动的遮蔽部。切口部65是配置柔性印制基板54的部位,其从收置部61朝向上方切口。设置用 孔66是被插入设置用的销针的贯通孔,如图3(b)所示,其形成于框架6的四角。还有,框 架6并不限于镁合金制成,而也可以用其他金属材料和/或合成树脂而形成。在此,关于吹向光学装置5的空气流进行说明。冷却风扇3如前所述,将所排出的空气经由风管吹向光学装置5而对光学装置5 进行冷却。具体地,冷却风扇3及风管构成为,从冷却风扇3排出的空气从光学装置5的下 方、即连接着柔性印制基板54的一侧的相反侧吹向光学装置5。更具体地,冷却风扇3及风 管从沿着入射侧防尘玻璃52的第1面52N的方向朝向光学装置5供给空气。如图3(a)所示,从冷却风扇3排出、被风管所引导而吹向光学装置5的空气(气 流Fl)直接吹向第1面52N,并吹向框架6。吹向框架6的空气在从斜面6A沿着气流调整 部63流动之后,沿着第1面52N顺畅地流动(气流F2)。直接吹向第1面52N的空气及气 流F2的空气遍及第1面52N的基本整面而流通,吸收伴随着液晶面板51的发热而温度升 高了的入射侧防尘玻璃52的热而流向上方(气流F3)。流向入射侧防尘玻璃52的上方的
8空气的一部分沿着辅助气流调整部64及斜面6B流动(气流F4)。这样,从冷却风扇3向光学装置5排出的空气、即从沿着第1面52N的方向朝向光 学装置5供给的空气,通过气流调整部63而其风量和/或风速的损失较少地顺畅地在第1 面52N上流通而使入射侧防尘玻璃52散热。然后,液晶面板51通过入射侧防尘玻璃52的 散热而被冷却。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1,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1)入射侧防尘玻璃52其平面尺寸形成得比对置基板512的平面尺寸大,第1面 52N露出地配置。由此,与入射侧防尘玻璃52其平面尺寸形成为与对置基板512的平面尺 寸基本相等、配置于框架6的内部的情况相比,露出于外部空气的表面积构成得较大。因 而,可以实现入射侧防尘玻璃52的有效的散热,可以实现伴随着所入射的光束而发热的液 晶面板51的有效的冷却。从而,可以抑制液晶面板51的温度升高,稳定地对所入射的光束 进行调制。(2)从冷却风扇3排出的空气,因为通过气流调整部3被引导至第1面52N,所以 可抑制其被从对置基板512突出的入射侧防尘玻璃52的外周端部所遮挡的情况,使其高效 地在第1面52N上流通。由此,入射侧防尘玻璃52的散热性有所提高,进一步抑制液晶面 板51的温度升高。此外,因为从冷却风扇3排出的空气高效地被引导至第1面52N,所以可 以降低冷却风扇3的转速,实现低噪音化。(3)因为在框架6上设置有辅助气流调整部64,所以空气可从光学装置5顺畅地 流向上方,从而可以抑制由紊流引起的风噪音,实现低噪音化。(4)因为元件基板511经由粘接剂固定在框架6上,所以可以使发热的液晶面板 51的热高效地传导至框架6。因而,通过借助从冷却风扇3排出的空气进行的框架6的散 热,可以实现液晶面板51的有效的冷却。(5)因为入射侧防尘玻璃52其平面尺寸形成得较大,能够广阔地形成反射膜52A, 所以能够使照射至框架6的光量减少。因而,可以实现框架6的发热的减轻,实现液晶面板 51的温度升高的抑制。(6)投影机1因为具备上述的光学装置5,所以可以实现液晶面板51的有效的冷 却,可以长时间地投影品质优良的图像光。因而,可实现投影机1的长寿命化。(第2实施方式)接下来,关于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机1,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及相同的部件,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或简略化其详细的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1具备光学装置50,该光学装置50具有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 的框架6不同的框架60。图4是表示光学装置50的图,(a)为剖面图,(b)为从光束入射的一侧看到的正 视图。还有,图4是为了使各构成要件成为在附图上可辨识的程度的大小而使各构成要件 的尺寸和/或比例与实际适宜不同的图。如图4所示,框架60与第1实施方式的框架6同 样,具有收置液晶面板51的收置部161、光束所通过的开口部162、配置柔性印制基板54的 切口部165及被插入设置用的销针的设置用孔166。如图4(a)所示,开口部162的边缘部167的厚度形成得比第1实施方式的框架6 的边缘部67薄,在框架60的光束入射侧的外表面60A与入射侧防尘玻璃52的第2面52S之间,设置有空气可以流通的间隙60G。更具体地,间隙60G分别设置在外表面60A与从对 置基板512突出的第2面52S的左右两端部之间,从而从沿着第1面52N的方向所供给的空 气可以流通。也就是说,间隙60G形成为,使得从冷却风扇3排出的空气进行流通。此外, 框架60,如图4(a)所示,其下端部及上端部的光束入射侧的角部分别具有进行倒角而成的 斜面60B及斜面60C。在此,关于吹向光学装置50的空气流进行说明。如图4(a)所示,从冷却风扇3排出、被风管所引导而吹向光学装置50的空气(气 流Fl)直接吹向第1面52N,并吹向框架60。吹向框架60的空气其一部分(两端侧)在 沿着斜面60B流动之后,流入间隙60G (气流Fll),其他较多的空气流向第1面52N(气流 F12)。直接吹向第1面52N的空气及气流F12的空气遍及第1面52N的基本整面而流 通,从入射侧防尘玻璃52的第1面52N吸收热而流向上方(气流F13)。另一方面,流入间 隙60G的空气从形成间隙60G的入射侧防尘玻璃52的第2面52S及框架60的外表面60A 吸取热而流向上方(气流F14)。气流F14的空气的一部分沿着斜面60C流动(气流F15)。这样,从冷却风扇3向光学装置50排出的空气,使入射侧防尘玻璃52从两面散热 而对液晶面板51进行冷却。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1,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1)、 ⑷ (6)之外,还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1)因为在框架60与入射侧防尘玻璃52之间设置有使从冷却风扇3排出的空气 进行流通的间隙60G,所以能够使入射侧防尘玻璃52从两面散热,并且使框架60的散热性 有所提高。因而,可以实现液晶面板51的进一步有效的冷却。(第3实施方式)接下来,关于第3实施方式的投影机1,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及相同的部件,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或简略化其详细的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1具备光学装置500,该光学装置500具有形状与第1实施方 式的框架6不同的框架600。图5是表示光学装置500的图,(a)为剖面图,(b)为从光束入射的一侧看到的正 视图。还有,图5是为了使各构成要件成为在附图上可辨识的程度的大小而使各构成要件 的尺寸和/或比例与实际适宜不同的图。如图5所示,框架600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框 架6,具有其光束入射侧的外表面的左右端部被切掉而成的形状。具体地,框架600,如图5所示,具有左右端部的外表面600A,并在该外表面600A 与入射侧防尘玻璃52的左右两侧的端部521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隙600G,该左右两侧的端部 521包括与第1端面52B交叉的第2端面52C。间隙600G与第2实施方式的间隙60G同样 形成为,使得沿着第1面52N的方向的空气、即从冷却风扇3排出的空气进行流通。在左右 外表面600A的下方及上方,如图5 (a)所示,分别形成有以前端的厚度尺寸变小的方式倾斜 的斜面 600B、600C。此外,框架600,如图5所示,具有与入射侧防尘玻璃52的第1端面52B相邻而形成 的气流调整部601、与入射侧防尘玻璃52的上侧的端面相邻而形成的辅助气流调整部602、 下侧的斜面600D及上侧的斜面600E。气流调整部601设置于从对置基板512的沿左侧的缘端的部位开始至沿右侧的缘端的部位之间,其剖面形状形成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框架6 的气流调整部63相同的尺寸。同样,辅助气流调整部601设置于从对置基板512的沿左侧 的缘端的部位开始至沿右侧的缘端的部位之间,其剖面形状形成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框架 6的辅助气流调整部64相同的尺寸。在此,关于吹向光学装置500的空气流进行说明。如图5(a)所示,从冷却风扇3排出、被风管所引导而吹向光学装置500的空气(气 流Fl)直接吹向第1面52N,并吹向框架600。吹向框架600的空气其一部分在沿着左右的 斜面600B流动之后,流入间隙600G (气流F21),其他较多的空气从斜面600D沿气流调整部 601顺畅地流向第1面52N(气流F22)。直接吹向第1面52N的空气及气流F22的空气遍及第1面52N的基本整面而流 通,从入射侧防尘玻璃52的第1面52N吸收热而流向上方(气流F23)。此外,气流F23的 空气的一部分沿斜面600E流动(气流F24)。另一方面,流入间隙600G的空气从形成间隙 600G的入射侧防尘玻璃52的第2面52S及框架600的外表面600A吸取热而流向上方(气 流F25),气流F25的空气的一部分沿着斜面600C流动(气流F26)。这样,从冷却风扇3向光学装置500排出的空气,通过气流调整部601而其风量和 /或风速的损失较少地顺畅地在第1面52N上流通,并且通过间隙600G而使入射侧防尘玻 璃52的第2面52S侧及框架600散热而对液晶面板51进行冷却。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1,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⑴ (6)之外,还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1)在框架600上,形成将从冷却风扇3排出的空气引导至第1面52N的气流调整 部601,在框架600与入射侧防尘玻璃52之间,设置有使从冷却风扇3排出的空气进行流通 的间隙600G。由此,可以从入射侧防尘玻璃52的第1面52N有效地散热,并且可以实现从 形成间隙600G的第2面52S及框架600的外表面600A的散热。从而,入射侧防尘玻璃52 及框架600的散热性进一步提高,可以实现液晶面板51的进一步有效的冷却。(变形例)还有,前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那样进行变形。前述实施方式的投影机1作为前投影型的投影机1而应用,但是也能够应用于一 体地具有作为投影对象面的屏幕的背投影型的投影机。光源211并不限于放电型的灯,而也可以用其他方式的灯和/或发光二极管等固 体光源构成。前述实施方式构成为,从冷却风扇2排出的空气从光学装置5、50、500的下方吹 出,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使空气从其他方向、例如光学装置的左方或者右方吹出,以应对来自 该方向的空气的方式构成光学装置。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变形例的光学装置510的立体图。 如图6所示,光学装置510以应对从左方吹出的空气的方式构成,在框架610的左右端部, 分别形成有气流调整部611、辅助气流调整部612。而且,从光学装置510的左方吹出的空 气在沿着气流调整部611流动之后,遍及第1面52N的基本整面流通,并沿着辅助气流调整 部612流向右方。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与前述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50、500同样,也 可以构成为,在框架610与入射侧防尘玻璃52之间,设置使左右方向的空气进行流通的间 隙。
1权利要求
一种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光调制装置,其具有元件基板及对置基板,并根据图像信息对光束进行调制,所述元件基板具有像素电极及与前述像素电极连接的开关元件,所述对置基板与前述元件基板相对地配设;框架,其对前述光调制装置进行保持;以及入射侧防尘玻璃,其紧密附着地配置于前述对置基板的前述光束所入射的入射侧端面;其中,前述入射侧防尘玻璃其平面尺寸形成得比前述对置基板的平面尺寸大,并配置于前述框架的光路前级侧。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框架具备气流调整部,所述气流调整部与前述入射侧防尘玻璃的端面相邻,将从 沿着前述入射侧防尘玻璃的前述光束所入射的第1面的方向朝向该光学装置供给的空气 引导至前述第1面。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框架与前述入射侧防尘玻璃之间,设置有使沿着前述入射侧防尘玻璃的前述光 束所入射的第1面的方向的空气进行流通的间隙。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框架具有气流调整部,所述气流调整部与前述入射侧防尘玻璃的第1端面相邻, 将从沿着前述入射侧防尘玻璃的前述光束所入射的第1面的方向朝向该光学装置供给的 空气引导至前述第1面,并且在前述入射侧防尘玻璃的端部与前述框架之间,设置有使沿 着前述第1面的方向的空气进行流通的间隙,所述入射侧防尘玻璃的端部包括与前述第1 端面交叉的第2端面。
5.按照权利要求1 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元件基板经由粘接剂固定在前述框架上。
6.一种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对从前述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的权利要求1 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以及投影光学装置,其对由前述光学装置调制后的光束进行投影。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够高效地冷却液晶面板的光学装置及投影机。光学装置具备液晶面板(51),其具有元件基板(511)及对置基板(512),并根据图像信息对光束进行调制,元件基板(511)具有像素电极及与像素电极连接的开关元件,对置基板(512)与元件基板(511)相对地配设;框架(6),其对液晶面板(51)进行保持;以及入射侧防尘玻璃(52),其紧密附着地配置于对置基板(512)的光束所入射的入射侧端面(512N),防止尘埃附着于入射侧端面(512N);其中,入射侧防尘玻璃(52)其平面尺寸形成得比对置基板(512)的平面尺寸大,并配置于框架(6)的光路前级侧。
文档编号G03B21/16GK101937137SQ20101022144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0日
发明者江川明, 清水铁雄, 长谷要, 高城邦彦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