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275662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背景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体表面带电,通过 曝光形成静电潜像。通过向该静电潜像供给带电的色调剂而显影,并将其转印到纸等转 印介质上。
作为使感光体带电的方法,已知有电晕带电、带电辊带电、电刷带电。其中, 使带电辊或电刷与感光体接触而使感光体带电的接触带电方式能够进行带电时臭氧产生 量少于电晕带电时臭氧产生量的所谓的无臭氧带电。然而,采用接触带电方式,由于 附着在感光体上的色调剂的外添剂等微粉易于附着在带电单元上,或者感光体磨损等原 因,难以长寿命化。
因此,近年来,在带电辊与感光体之间设置微小间隙并通过放电而使感光体带 电的非接触电辊带电方式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要使感光体均勻带电,就必须将 感光体和带电辊之间的间隙控制在数十微米以内,不仅感光体和带电辊的笔直度将对其 有影响,而且安装精度和各部件的切削情况也将会产生影响。
于是,采用了将带电辊两端部的直径变大而形成为 铃状并将该两端部直接按 压在感光体的涂敷面上的方法。由于两端部与中心部的段差,可以在感光体与带电辊之 间形成一定的间隙,同时也可以吸收感光体膜厚的个体差异等。
然而,由于带电辊的两端部与涂敷面接触,接触部分的感光体的涂膜、带电辊 的两端部就会被磨削等,于是,就会产生在接触部分之间夹杂垃圾等问题。因此,即使 带电部分处于可以使用的状态,也不得不分别更换感光体和带电辊,而难以使其长寿命 化。
于是,采用了将光照射到带电辊与感光体的间隙中并通过测量该透射光来调节 间隙的方法。然而,该方法需要对光源或光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等,从而存在图像形成装 置复杂化、高成本化的问题。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高精度地控制带电辊和感光体 的间隙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使图像载体带电并与图像载体隔开配 置的带电部件;向带电部件施加电压的电源;测量图像载体与带电部件之间的电压或者电流的测量机构;以及根据电压或者电流的测量结果来调整图像载体和带电部件的间隙 的间隙调整机构。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包括在图像载体和使该图像载体带电并与图像载体隔 开配置的带电部件之间施加电压,测量电压或电流,根据电压或电流的测量结果来调整 图像载体和带电部件的间隙;然后,由带电部件使图像载体带电;使图像载体曝光从而 形成静电潜像;使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将图像形成在图像载体上;将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 上。


附图结合于此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与描述性说明 一起用来阐述本发明的原理。
图1A、IB、2A、2B、3A、3B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 构成图4、5示出了本发明一方式中电流值与感光体和带电辊的距离的关系;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四串联式彩色打印机的构成;
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间隙调整时的电流值随时间的变化;
图8A-8C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间隙调整时的动作状态;
图9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带电辊;
图10-1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间隙调整时的动作状态;以及
图12A、12B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具体参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附示了其中的实例。
图IA示出了图像形成装置的部分构成图的一例。图像形成装置以使作为图像 载体的感光体11和作为使感光体11带电的带电部件的带电辊12相互接近的方式进行配 置。在带电辊12上连接有电源13,电源13具有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测量机构。
在贯穿带电辊12的轴的两端设置有轴承12a。在轴承1 上连接有使轴承1 沿着与感光体11分离的方向移动进而来调整间隙的间隙控制机构14。间隙控制机构14 与作为移动控制机构的千分尺14a、控制移动量的马达14b以及作为用于将轴承12a向感 光体11侧按压的弹性体的弹簧14c连接。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就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体11而言,可以使用诸如具 有连锁聚合性官能团的带正电或带负电的OPC(有机光导体)或非晶硅等公知的感光体。
带电辊12作为使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体11带电的带电部件,其可以使用半导电 性树脂或橡胶形成。带电辊12不仅可以使用辊状的,还可以使用块状的。带电辊12的 体积电阻率优选为104Ω ·αη 108Ω · cm。从机械精度的观点来出发,优选为树脂材 料。更优选为离子导电性树脂,例如,可以列举出向聚酰胺中混合了 ABS树脂、聚丙烯 树脂等而得到的树脂。
从减少对感光体损伤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弹性辊作为带电部件。弹性辊的 JIS-A硬度只要在50°以上即可,优选为60° 90°。如果过于柔软,则难以调整精度,而且在与感光体抵接的状态下电流值的变化大,难以预测间隙。另一方面,如果 过硬,则减少对感光体损伤的效果就会减弱。只要硬度在该范围内且导电剂的分散性较 好,则对材料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如果是无凹凸并且笔直度高的材料,优选硬度更高的 材料。
如后面所述,优选即使仅在测量电压、电流时使这样的带电辊12与感光体暂时 抵接,也在带电辊12的图像区域部(中间部位)外的两端部上设置直径比图像区域部的 直径大的滚筒部。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在抵接时使图像区域部变为非接触状态。
带电辊12例如可以安装在轴上,并由设置在轴的两端部上的轴承1 来支撑。
与作为带电部件的带电辊12连接的电源13是为了在图像形成时以及后面将要说 明的在调整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体11与作为带电部件的带电辊12的间隙时施加电压而设 置的。利用电源13,可以对作为带电部件的带电辊12施加交流或直流中叠加了交流的电 压。施加至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体11上的电压、电流可以由上述那样的电源13所具有 的测量机构或独立设置的测量机构进行测量。
在施加电压时,既可以使电压固定而测量电流,也可以使电流固定而测量电 压。另外,也可以使电压和电流都不固定而是进行变化,只要检测出电压和电流之间关 系的变化并进行换算就可。
间隙调整机构14为了根据所测量的电压值、电流值来调整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 体11与作为带电部件的带电辊12之间的间隙而使带电辊12的轴承1 移动。如图IA 所示,通过控制马达14b来使千分尺Ha伸长,如图IB所示,使轴承12a向右方移动, 进而使感光体11与带电辊12分离。
在间隙调整机构14的移动控制机构上除了可以使用千分尺等之外,还可以像图 2A所示的接触状态、图2B所示的分离状态那样使用齿轮14d、14e,或者如图3A所示的 接触状态、图3B所示的分离状态那样使用凸轮14f等。
作为弹性体的弹簧Hc是为了将轴承12a向感光体11侧按压而设置的。作为弹 性体,可以使用诸如盘簧、板簧等公知的弹性体。并且,并不限定于弹簧,还可以使用 橡胶等弹性体。
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例如在进行图像形成装置的准备动作时、环境发生了 变化时或者在更换感光体时等,可以调整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体11与作为带电部件的带 电辊12之间的间隙。
初始状态如图IB所示,利用弹簧Hc的压力使带电辊12与感光体11抵接。然 后,由电源13将例如直流中叠加了交流的电压施加到带电辊12上,并测量电流值。然 后,由移动控制机构14的马达14b控制千分尺14a,使带电辊12的轴承1 移动,一边 使带电辊12与感光体11慢慢分离,一边与初始状态同样地将电压施加到带电辊12上, 并测量电流值。
图4示出了如上述那样测量的电流值与感光体和带电辊的距离的关系的一例(AC 电压值2.3kV)。在图4中, 表示能够良好均勻地带电的状态,Δ表示不均勻带电的 状态,X表示不能够稳定放电的状态。由图4可知,感光体和带电体的距离依赖于电流 值。于是,如果电流值小于1.3mA,S卩,感光体与带电辊的距离大于100 μ m,则就不能 够进行稳定的放电,而形成有缺陷的图像。
使带电辊12与感光体11抵接是由于随着使用状况的不同带电辊12的阻抗、感 光体11的静电容量等发生变化,因而初始值(距离为0时的电流值)发生变化的缘故。 因此,如果可以使用初始值不变化的材料,就没必要测量初始值。
如上所述,感光体和带电辊的距离依赖于电流值,通过测量电流、电压可以预 测该距离。因而,可以一边测量电流值,一边使带电辊移动,以使感光体和带电辊的间 距变为能够稳定放电的距离。
此时,要使带电辊12的两端同时高精度地从感光体11分离相等的距离就需要复 杂的结构。因此,优选例如只使带电辊12的一侧慢慢地分离,且分离到电流值变为基准 值的地方停止,然后使相对侧慢慢分离,且分离到电流值变为基准值的地方停止,而该 基准值是与另一侧分离相等距离处的电流基准值。
图5示出在仅使带电辊12的一侧分离时感光体与带电体的距离和电流值的关系 的一例。在图5中,〇表示能够良好均勻地带电的状态,Δ表示不均勻带电的状态,X 表示不能够稳定放电的状态,对使两侧分离的情况也一并表示了出来。由图5可知,虽 然电流相对于距离的变化量与使两侧分离的情况相比变小了,但是感光体与带电辊的距 离依赖于电流值,并且为可以充分检测出来的水平。
这样的构成也可以应用到如图6所示的四串联式彩色打印机中。如图6所示, 沿着中间转印带17的输送方向(箭头方向)配置用于将中间转印带17上的图像转印到转 印介质P上的二次转印辊18b以及图像形成单元20Y、20M、20C和20K。
图像形成单元20Y、20M、20C和20K包括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体21Y、21M、 21C和21K。在各感光体的周围具有具有作为带电单元的带电部件及间隙调整机构的 带电器22Y、22M、22C和22K;具有作为显影部件的显影辊等并且分别容纳分别由黄、 品红、青、黑各种颜色的色调剂粒子与载体粒子组成的显影剂的显影装置23Y、23M、 23C和23K;以及清洁器单元25Y、25M、25C和25K。这些结构沿着各自对应的感光体 21Y、21M、21C和21K的旋转方向配置。
各个一次转印辊MY、24M> MC和MK配设在中间转印带10的内侧,并在与 所对应的感光体21Y、21M、21C和21K之间夹持中间转印带17。以分别在带电器22Y、 22M、22C、22K 与显影器 23Y、23M、23C、23K 之间的感光体 21Y、21M、21C、21K 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曝光点的方式配置曝光装置26Y、26M, 26C> ^K。二次转印辊18b 以与中间转印带17的外侧接触的方式进行配置。
在如此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首先由图像形成单元20Y形成色调剂图像。按 照图像形成单元20Y形成色调剂图像的定时,图像形成单元20M、20C和20K也进行同 样的过程。形成在20M、20C和20K感光体上的品红、青、黑色的色调剂图像也被依次 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7上。
从盒(未图示)输送转印介质P,并按照中间转印带17上的色调剂图像的定时, 通过准位辊(未图示)将转印介质P输送给中间转印带17。
通过电源(未图示)向二次转印辊18b施加与色调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偏压 (+)。其结果,中间转印带17上的色调剂图像通过在中间转印带17和二次转印辊1 之 间形成的转印电场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配设了使转印在转印介质P上的色调剂定影的 定影器(未图示),通过使转印介质P通过定影器,从而获得定影图像。
另外,虽然在这里以按黄色、红色、青色、黑色的颜色顺序排列图像形成单元 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特别限制该颜色顺序。并且,本实施例也适用于黑白打印机。
(实施例1)
使用与图1同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准备动作时调整了感光体和带电辊的 间隙。带电辊使用了聚丙烯树脂基离子导电性辊(体积电阻率2Χ106Ω · cm)。图7表 示在调整间隙时电流值的时间变化,图8A至图8C分别表示间隙调整时的动作状态。
初始状态如图8A所示,利用弹簧8 的压力使带电辊82与感光体81抵接。在 带电辊82上由电源施加了例如直流(DC-500V)中叠加了交流(pp2.3kV,1.2kHz)的电 压,通过内置于电源内的测量装置测量了电流值0.6mA)。
在初始状态测量之后,由马达84bf驱动千分尺84af,如图8B所示,一边仅使带 电辊82的前侧慢慢地从感光体81分离,一边与初始状态时同样施加叠加电压,并测量电 流值。在千分尺84AF和轴承84BF之间设置有游隙,在驱动后带电辊82暂时不会分离, 电流值不产生变化。如果没有游隙部分,带电辊82的前侧实际上就开始了分离。当电 流值急剧下降而变为初始状态的75%时,就使千分尺84AF停止。另外,预先通过图5等 所示的电流值和间隙值的相关性,从适当距离处的电流值求出停止条件。
然后,由马达84br驱动千分尺84ar,如图8c所示,一边仅使带电辊82的后侧慢 慢地从感光体81分离,一边与初始状态时同样地施加叠加电压,并测量了电流值。与使 前侧分离情况相同,一旦开始分离,则电流值急剧下降,当变为初始状态的60%时,使 千分尺84AR停止。并且,按照与使前侧分离的情况同样的方法求出了停止条件。
在如此地进行了间隙调整之后,进行了实际的图像形成。
这样,通过在带电辊82的两端分别独立地进行分离动作,进而来调整间隙,从 而在分别驱动千分尺84af、84ar时,在各个端部带电辊82的分离点将变得明确化。
因此,可以高精度地控制带电辊和感光体的间隙,从而可以使感光体均勻地带 电,进而能够形成良好的图像。另外,由于带电辊仅在与感光体抵接时接触,因而可以 抑制带电辊被磨削等,从而可以使其长寿命化。
为了使带电辊82的两端同时分离,就必须以ΙΟμιη单位以下的精度进行移动 控制。所检测出的电流值即使是正常的,如果一个端部过于分离,而另一个端部过于靠 近,则就不能够进行均勻的带电,因而存在有判断错误的可能性。以低成本构成这样高 精度的机构是很困难的。
然而,根据本实施例,通过使带电辊82的两端分别移动,从而可以在不设置高 精度的机构的情况下进行间隙调整,以便可以使感光体均勻带电。
在本实施例中,将使千分尺的驱动停止的基准电流值设置为初始状态的60%, 但是,根据使用环境、带电辊的使用历史和使用寿命情况的不同,可以使电流基准值变 化。例如,如果是离子导电性材料,则由于使用环境的不同带电辊的阻抗也会变化,如 果在低温低湿环境下阻抗将会变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施加电压的上升,将间隙 设置得狭窄一些,进而将基准电流值设定为例如初始状态的70%这样高。
另外,将调整间隙时的施加电压设定为直流(DC-500V)中叠加了交流 (pp2.3kV, 1.2kHz)的电压,但是,设定得比实际形成图像时(pp2.0kV,1.2kHz)要高。 虽然两者的值可以相同,但是,通过将施加电压设定得高于实际形成图像时的电压可以提高检测精度。如果施加到带电辊上的电压(偏压)较高,则虽然对感光体的损伤有变 大的趋势,但是,这种电压是在间隙调整时等过程中短时间内施加的,从而抑制了对感 光体的影响。
调整间隙时所施加的电压也可以根据使用环境、带电辊的使用历史和使用寿命 的情况不同进行变化。如果带电辊的阻抗变高,则将施加电压设定得高可以提高检测精度。
(实施例2)
使用与图1同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准备动作时,调整了感光体和带电辊 的间隙。带电辊与实施例1材料相同,并且,如图9所示,在图像区域部(中间部)9 外的两端部上设置了比图像区域部9 的直径大的滚筒部92c。滚筒部9 与图像区域部 92b的段差设置为20 μ m。
然后,在滚筒部9 上使带电辊92与感光体91抵接,与实施例1同样,施加了 相同的电压(直流(DC-500V)中叠加了交流(pp2.3kV,1.2kHz)的电压)并测量了电流 值,依次使带电辊92的前侧、后侧分离,进行了间隙调整。
在如此地进行了间隙调整之后,进行了实际的图像形成。
图10示出了间隙调整时的电流值的时间变化。在初始状态(抵接时)下,由于 与滚筒部9 的段差,图像区域部92b与感光体91的间隙为20 μ m。因此,即使施加与 实施例相同的电压,电流值也为2.2mA左右,比实施例1在初始状态下的电流值(2.6mA) 有所减小,并且电流值的变化量(灵敏度)下降了一些,但是,显示出了与实施例1同样 的变化态势。
如上所述,由于在带电辊92上设置了滚筒部92c,因此,电流值变化的倾向变 小,从而感光体和带电辊的间隙的检测灵敏度有所降低。然而,在调整间隙时,使感光 体91和带电辊92抵接,此时可以使图像区域部92b变为非接触状态。因此,与实施例 1同样,可以使感光体均勻的带电,从而可以形成良好的图像,同时进一步减少了对感光 体、带电辊的图像形成区域的损伤,因而提高了可靠性,可以使感光体或带电辊长寿命 化。
在本实施例中,将滚筒部9 与图像区域部9 的段差设置为20 μ m,但是,只 要具有能够检测的灵敏度就行,例如,在感光体和带电辊的间隙的最适范围达到100 μ m 的情况下,段差优选为ΙΟμιη 50μιη。如果段差大于50 μ m,则难以获得足够大的检 测灵敏度。另一方面,如果段差小于ΙΟμιη,则带电辊和感光体的笔直度不高而两者就 发生了接触。考虑到实际精度,则段差更优选为15 μ m 30 μ m。
(实施例3)
使用与图1同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准备动作时,调整了感光体和带电辊 的间隙。带电辊不是在实施例1、2中所使用的树脂辊,而使用了弹性辊。作为弹性辊, 使用了 CR (氯丁橡胶)类JIS-A硬度50°和70°的橡胶辊。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使带电辊与感光体抵接,施加了相同的电压(直流 (DC-500V)中叠加了交流(pp2.3kV,1.2kHz)的电压)并测量了电流值,依次使带电辊的 前侧、后侧分离,进行了间隙调整。
在如此地进行了间隙调整之后,进行了实际的图像形成。
图11示出了间隙调整时的电流值的时间变化。其中,实线表示使用JIS-A硬度 为70°的带电辊时的值,虚线表示使用JIS-A硬度为50°的带电辊时的值。
在任何一种带电辊中,在与感光体接触的状态下,电流值都慢慢地下降了,而 在硬度为50°的带电辊的情况下,电流值下降量更大。这是由于如果带电辊的硬度低, 则即使在接触状态下,该带电辊与感光体的辊缝范围(接触面积)也会发生大的变化,其 结果,电流值就会变化大。
在大约4秒后,带电辊的前侧都从感光体分离了,而硬度70°的带电辊由于电 流值下降量的变化,能够容易地判断分离的时刻。而硬度50°的带电辊分离时的电流值 下降量的变化小,分离时刻的判断稍微变难了。因此,使用硬度50°的带电辊与使用硬 度70°的带电辊相比较,预测实际间隙的精度将下降。
如上所述,由于使用弹性辊,尤其使用硬度50°的带电辊,分离时的电流值下 降量的变化将变小,间隙调整时的电流值的时间变化就会变得平缓一些。然而,在调整 间隙时,可以抑制使感光体和带电辊抵接时所带来的损伤。
因此,与实施例1同样,可以使感光体均勻的带电,从而可以形成良好的图 像,同时进一步减少了对感光体、带电辊的损伤,因而提高了可靠性,可以使感光体或 带电辊长寿命化。
根据这些实施例的构成,由于除抵接时以外带电辊不与感光体接触,因而不会 被磨损。因此,通过清扫掉从感光体飞溅到带电辊上的色调剂或者外添剂等,从而可以 半永久性地使用带电辊。另外,间隙调整机构也并不是常时驱动,而可以半永久性地使 用。因此,带电辊、间隙调整机构在与到规定周期需要更换而拆卸掉的感光体分离之 后,可以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上。
例如,如图12A所示,感光体111和感光体清洁器125作为一体型的处理单元 121设置在了转印辊IM和转印带117的下方。在处理单元121的下方设置了显影装置 123、曝光装置126、带电辊112、电源113以及由千分尺114a、马达114b、弹簧114c构 成的间隙调整机构114。
如图12B所示,在拆卸处理单元121时,使其上部的转印辊IM和转印带117向 上方分离。在使处理单元121向上部滑动之后,将其向眼前方向拉出,从而可以将其从 图像形成主体上拆卸掉。
在本实施例中,将感光体111和感光体清洁器125形成为可拆卸的一体型的处理 单元121,但是,也可以将显影装置123、海绵辊等带电辊清洁器(图中未显示)等设置 在处理单元侧。
虽然就某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举例,不用于限制本发 明的范围。实际上在此所述的新的方法和系统可用其他各种方式体现,此外,在此所述 的方法和系统的各种省略、替换以及改变都属于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所附权利要求及 其等价物意在涵盖所有与本发明范围和宗旨相符的任何方式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载体;使所述图像载体带电并与所述图像载体隔开配置的带电部件; 向所述带电部件施加电压的电源;测量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带电部件之间的电压或者电流的测量机构;以及 根据所述电压或者电流的测量结果来调整所述图像载体和所述带电部件的间隙的间 隙调整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分别独立地 调整所述带电部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电部件为辊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电部件为弹性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电部件的硬度为50° 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电部件的两端部的直径 比中心部的直径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包括将所述带电部件向所述图像载体侧按压的弹性体;以及使所述带电部件向与所述图像载体分离的方向移动而控制间隙的移动控制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电部件和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固定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载体能够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上分离拆卸。
10.—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在图像载体和使该图像载体带电并与所述图像载体隔开配置的带电部件之间施加电 压,测量电压或电流,根据所述电压或电流的测量结果来调整所述图像载体和所述带电 部件的间隙;然后,由所述带电部件使所述图像载体带电; 使所述图像载体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 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而在所述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以及 将所述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电部件为辊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带电部件抵接后分离来调整所述间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电部件是弹性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电部件的硬度是50°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带电部件的两端抵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弹性体按压所述带电部件来使所述带电部件抵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带电部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分离到所述测量值达到规定值之后,使另一 端分离到所述测量值达到规定值来调整所述间隙。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带电部件向与所述图像载体分离的方向移动,从而来调整所述图像载体与所 述带电部件的间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高精度地控制带电辊和感光体的间隙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使图像载体带电并与图像载体隔开配置的带电部件;向带电部件施加电压的电源;测量图像载体与带电部件之间的电压或者电流的测量机构;以及根据电压或者电流的测量结果来调整图像载体和带电部件的间隙的间隙调整机构。
文档编号G03G15/02GK102023511SQ201010269498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6日
发明者山下大介, 渡边猛 申请人: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