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控制装置以及检测传送体上的参考指标的方法

文档序号:275918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设备、控制装置以及检测传送体上的参考指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设备、控制装置以及检测传送体上的参考指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诸如复印机和打印机等使用电子照相方法的图像形成设备来说,公知有在循环介质传送带或者循环纸张传送带上顺次叠加彩色色粉图像以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公布第2004-264379号描述了一种用于彩色图像形成设备的技术,该设备检测提供在介质传送体上的标记以检测介质传送体上的预定位置, 并且该设备基于所述预定位置在介质传送体上的相同区域上叠加并传送多个颜色的色粉图像。在此技术中,基于在标记传感器检测到标记的时间点之前的预定时间点将标记传感器设置为启用状态,并且根据标记传感器检测到标记而将标记传感器设置为禁用状态,从而检测介质传送体中开始传送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精确检测用于定位形成在传送体上的彩色色粉图像的参考指标,从而减小彩色色粉图像之间的偏移。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潜像形成单元,其根据图像数据的接收输入端上的图像数据来发光,并且用所述光扫描和曝光图像载体,以在图像载体上形成潜像;传送体,在其上传送色粉图像并形成参考指标,其中通过在图像载体上使潜像显影来形成色粉图像,参考指标用作设置输出开始时间点的参考,其中从所述输出开始时间点开始将图像数据输出至潜像形成单元;检测单元,其布置为面对形成在传送体上的参考指标,并输出根据参考指标的经过而变化的检测信号;以及控制器,其获取从检测单元输出的检测信号,并通过使用检测信号来控制图像数据到潜像形成单元的输出开始时间点。控制器根据从检测单元获取的检测信号的第一变化开始具有第一时间长度的第一周期,其间忽略检测信号的变化,并且根据第一周期的期满开始具有第二时间长度的第二周期,将第二周期中第一次出现的检测信号的第二变化作为图像数据的输出开始时间点的参考,并且忽略在第二周期中出现第二变化之后的检测信号的变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一方面中,传送体具有沿着传送体行进方向形成在传送体上的多个参考指标,并且传送体具有如下构造之一所述多个参考指标中每一个都被覆盖薄膜单独覆盖,以及多个参考指标全部由一个覆盖薄膜整体覆盖, 控制器将第一周期的第一时间长度设置为小于从第一周期开始到被覆盖薄膜覆盖的参考指标的后端部分到达检测单元的布置位置所需的时间周期。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其获取来自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所述检测单元布置为面对形成在传送体上的参考指标,其中在传送体上传送保持在图像载体上的色粉图像,所述检测单元输出根据参考指标的经过而变化的检测信号;以及控制器,通过使用由获取单元获取的检测信号来控制图像数据到潜像形成单元的输出开始时间点,其中潜像形成单元利用根据图像数据发射的光扫描并曝光图像载体, 以在图像载体上形成作为色粉图像的源的潜像。控制器根据从检测单元获取的检测信号的第一变化开始具有第一时间长度的第一周期,其间忽略检测信号的变化,根据第一周期的期满开始具有第二时间长度的第二周期,将第二周期中第一次出现的检测信号的第二变化作为图像数据的输出开始时间点的参考,并且忽略在第二周期中出现第二变化之后的检测信号的变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控制装置的第三方面中,传送体具有沿着传送体行进方向形成在传送体上的多个参考指标,并且传送体具有如下构造之一所述多个参考指标中每一个都被覆盖薄膜单独覆盖,以及多个参考指标全部由一个覆盖薄膜整体覆盖,控制器将第一周期的第一时间长度设置为小于从第一周期开始到被覆盖薄膜覆盖的参考指标的后端部分到达检测单元的布置位置所需的时间周期。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传送体上的参考指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来自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所述检测单元布置为面对形成在传送体上的参考指标, 其中在传送体上传送保持在图像载体上的色粉图像,所述检测单元输出根据参考指标的经过而变化的检测信号;根据所获取的检测信号中出现的第一变化开始具有第一时间长度的第一周期,其间忽略检测信号的变化;根据第一周期的期满开始具有第二时间长度的第二周期;以第二周期中第一次出现的检测信号的第二变化为参考来设置图像数据到潜像形成单元的输出开始时间点,其中潜像形成单元利用根据图像数据发射的光扫描并曝光图像载体,以在图像载体上形成作为色粉图像的源的潜像;以及,忽略在第二周期中出现第二变化之后的检测信号的变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同不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能够精确地检测用于定位形成在传送体上的彩色色粉图像的参考指标,从而减小彩色色粉图像之间的偏移。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同不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能够避免参考指标的前端部分剥离,并且能够确保检测到参考指标的后端部分,从而提高了彩色色粉图像的定位精度。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同不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能够精确地检测用于定位形成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的传送体上的彩色色粉图像的参考指标,从而减小彩色色粉图像之间的偏移。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同不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能够避免参考指标的前端部分剥离,并且能够确保检测到参考指标的后端部分,从而提高了彩色色粉图像的定位精度。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同不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能够精确地检测用于定位形成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的传送体上的彩色色粉图像的参考指标,从而减小彩色色粉图像之间的偏移。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示出应用了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视图;图2是例示了用于介质传送带表面上的位置检测的标签的布置位置的视图;图3是例示了用于写入光学扫描装置的图像数据的控制输出定时的构造图;图4是例示了由图像写入控制器控制的写入图像数据的输出定时的视图;图5是例示了当参考信号发生器生成带参考信号时从标签检测单元输出的标签检测信号的使用的视图;图6是示出了参考信号发生器生成带参考信号时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图7是示出了参考信号发生器的内部构造的框图;图8A和图8B是示出了输出标签检测信号的标签检测单元的构造的电路图;图9是示出了由参考信号发生器中的带参考信号的生成处理所导致的动作的第一特定示例的视图;图10是示出了由参考信号发生器中的带参考信号的生成处理所导致的动作的第二特定示例的视图;以及图IlA和图IlB是示出了由参考信号发生器中的带参考信号的生成处理所导致的动作的第三特定示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对图像形成设备的说明>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的视图。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图像读取部分2和图像形成部分3。<对图像读取部分的说明>图像读取部分2包括透明平板玻璃12,在其上放置要复印的文档(未示出);文档发光单元13,其可在图1中的横向方向上移动,并且由对文档进行照明的光源14和反射已被文档反射的光的第一反射镜15构成;以及镜单元16,包括反射来自文档发光单元13 的光的第二反射镜17和第三反射镜18。另外,图像读取部分2包括图像形成透镜19,其布置在来自镜单元16的反射光的光路上;以及光接收部件20,其由电荷耦合器件(CCD)构成,其接收用来通过图像形成透镜19形成图像的反射光。文档发光单元13从平板玻璃12下方用光照射文档,并同时在图1的横向方向上移动,引导从文档到镜单元16的反射光。镜单元16将来自文档发光单元13的反射光引导至图像形成透镜19,然后图像形成透镜19利用来自文档的反射光在光接收部件20上形成图像。光接收部件20读取来自文档的反射光作为红(R)、绿(G)和蓝(B)的模拟信号(读取图像信号),并将已读取的读取图像信号发送至图像处理器21。图像处理器21将从光接收部件20接收的读取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Adz转换)。另外,图像处理器21执行各种类型的数据处理,如将颜色转换为黄(Y)、洋红(M)、青 (C)、和黑(K),密度校正和缩放校正,并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出至光学扫描装置30,作为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数字数据)。〈对图像形成部分的说明〉图像形成部分3包括光导鼓31,用作在箭头A方向上旋转的图像载体的示例;充电装置32,其对光导鼓31充电;光学扫描装置30,用被激光驱动信号调制的激光束to来照射光导鼓31 ;旋转显影装置33,其中安装了四个分别包含彩色色粉Y、M、C和K的显影装置 33Y、33M、33C和33K。旋转显影装置33绕旋转轴33a旋转,并将显影装置33Y、33M、33C和 31中的每一个设置为面对光导鼓31处。此外,图像形成部分3包括鼓清理器34,其去除光导鼓31上的残留色粉;和放电灯35,其在充电装置32对光导鼓31充电之前使光导鼓31 放电。另外,图像形成部分3包括作为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的整体操作的控制器示例的主控制器100。此外,图像形成部分3包括介质传送带41,其作为由薄膜状循环带构成的传送体的示例,布置为与光导鼓31的表面接触。由旋转介质传送带41的驱动辊46、稳定介质传送带41的张力的张力辊47、受驱动旋转的空转辊48a至48c、以及用于后述次级传送的支撑(kick-up)辊49来为介质传送带41提供张力,并在箭头B的方向上旋转。另外,初级传送辊42布置在介质传送带41的后表面侧上、介质传送带41与光导鼓31接触的初级传送部分Tl处。初级传送辊42布置为与光导鼓31紧密接触,介质传送带41介于其间。对初级传送辊42施加具有与色粉的充电极性(如负极性)相反极性的电压(初级传送偏置)。 从而介质传送带41将形成在光导鼓31上的色粉图像依次静电吸引到介质传送带41上,并在介质传送带41上形成叠加的色粉图像。另外,在介质传送带41面对纸张S的传输路线处的次级传送部分T2,次级传送辊 70布置在介质传送带41的色粉保持表面侧(外侧)从而能够与介质传送带41接触和分离,并且支撑辊49布置在介质传送带41的后表面侧(内侧)以形成次级传送辊70的对立电极。在形成彩色色粉图像时,将次级传送辊70设置在与介质传送带41分离的位置处, 直到除了最后一个颜色之外的色粉图像(Y、M和C彩色色粉图像)经过次级传送辊70的对面部分。然后,根据包含最后一个颜色的色粉图像(通过在Y、M、C上叠加K所得到的彩色色粉图像)被初级传送并传输至次级传送部分T2的定时,将次级传送辊70设置在与介质传送带41接触的位置处。然后,使次级传送辊70与支撑辊49紧密接触,其中介质传送带 41介于其间,并且在次级传送辊70和支撑辊49之间形成次级传送偏置。从而将色粉图像次级传送到正在被传输至次级传送部分T2的纸张S上。另外,在介质传送带41中的次级传送部分T2的下游侧,带清理器60被布置在面对空转辊48a的位置处,其中介质传送带41介于其间。带清理器60构造为能够与介质传送带41接触和分离。在形成彩色色粉图像时,将带清理器60收缩至与介质传送带41分离的位置,直到除了最后一个颜色之外的色粉图像(Y、M和C彩色色粉图像)经过带清理器 60的对面部分。然后在Y、M和C彩色色粉图像经过带清理器60的对面部分的时间点,将带清理器60设置在与介质传送带41接触的位置。从而,在包含最后一个颜色的色粉图像 (通过在Y、M、C上叠加K所得到的彩色色粉图像)被次级传送之后,带清理器60去除残留色粉。另外,在介质传送带41表面上,在多个位置(这里是4处)布置用作在介质传送带41上定位Y、M、C和K彩色色粉图像的参考的参考指标(即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输出至光学扫描装置30的输出开始时间点的参考)的示例的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l至MK4。此
7外,在带清理器60下游侧的位置处,布置有用于检测位置检测用标签MKl至MK4的经过的标签检测单元50,标签检测单元50用作输出标签检测信号的检测单元的示例。在此图像形成设备1中,将与Y、M、C和K颜色对应的潜像写入光导鼓31的定时通过使用由标签检测单元50所输出的标签检测信号来控制。<对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的说明>图2是例示了介质传送带41表面上的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l至MK4的布置位置的视图。如图2所示,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l至MK4布置在沿着介质传送带41的行进方向(图2中箭头所示的圆周方向)彼此之间具有基本相等间隔的四个位置处。在与介质传送带41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l至MK4布置在介质传送带41 传送图像的区域(后文中称为“传送区域Lu”)的外部区域中。与此对应,标签检测单元50 布置在传送区域Lii的外部区域中面对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l至MK4的区域中。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l至MK4由具有与介质传送带41 表面不同的光反射率的材料构成。于是,标签检测单元50输出基于介质传送带41表面与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l至MK4在光反射率上的差别的标签检测信号。或者,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l至MK4由具有与介质传送带41表面不同的光透射率的材料构成,从而标签检测单元50可以输出基于光透射率上的差别的标签检测信号。另外,作为纸张传输系统,图像形成部分3包括纸张容器71,其中放置纸张S ;拾取辊72,其拾取堆叠在纸张容器71中的纸张S ;传输辊73,其传输由拾取辊72拾取的纸张 S ;登记(registration)辊74,其调节纸张S到次级传送部分T2的传输时间;传输部件75, 其将纸张S弓I导至次级传送部分T2 ;引导器76和纸张传输带77,其在次级传送之后弓I导纸张S。在纸张传输方向上的纸张传输带77的下游侧,图像形成部分3还包括固定装置80,其由固定辊和加压辊构成,通过加热和加压来将已经传送来的色粉图像固定在纸张S上。此外,在纸张传输方向上的固定装置80的下游侧,图像形成部分3包括释放纸容器90,用于加速将纸张S释放到外部。<对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图像形成操作的说明>下面对执行复印操作情况下的图像形成操作给出说明,来作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所执行的图像形成操作的示例。当用户按下图像形成设备1的复印开始键(未示出)时,放在平板玻璃12上的文档首先被文档发光单元13的光源14照亮。从文档反射的反射光被文档发光单元13的第一反射镜15、也即镜单元16的第二反射镜17和第三反射镜18反射。利用反射光,通过图像形成透镜19在光接收部件20上形成图像。光接收部件20读取来自文档的反射光作为 R、G、B模拟信号(读取图像信号)。图像处理器21将已被光接收部件20读取的读取图像信号转换成用于写入的Y、M、C和K图像数据(数字数据),并发送至光学扫描装置30。在光学扫描装置30中,激光驱动装置(激光驱动器未示出)根据从图像处理器21发送的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来生成激光驱动信号,并驱动激光光源(未示出)。从而利用来自光学扫描装置30的激光束to扫描并曝光光导鼓31,其中根据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来打开和关闭激光束an。光导鼓31被驱动在箭头A的方向上旋转,并且其表面被充电装置32充电为预定的负电势。在此状态下,利用来自光学扫描装置30的激光束ail扫描并曝光光导鼓31,从而在光导鼓31上写入静电潜像,其中光学扫描装置30作为潜像形成单元的示例,并根据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来打开和关闭激光束to。在此情况下,如果写在光导鼓31上的静电潜像对应于黄色(Y)的图像信息,则旋转显影装置33将包含Y色粉的显影装置33Y设置在面对光导鼓31的位置处。从而通过显影装置33Y利用Y色粉来显影静电潜像,在光导鼓31上形成Y色粉图像。然后,在光导鼓31与介质传送带41彼此相对的初级传送部分Tl处,通过应用于初级传送辊42上的初级传送偏置将形成在光导鼓31上的Y色粉图像传送至介质传送带41上。同时,初级传送之后光导鼓31上的残留色粉(传送残留色粉)被鼓清理器34 去除。当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形成由多个颜色的色粉图像构成的彩色图像时,使用多个颜色重复在光导鼓31上形成彩色色粉图像以及将彩色色粉图像初级传送至介质传送带41 上。例如,在形成由四种颜色的色粉图像叠加所得的全彩图像时,顺次在光导鼓31上形成 Y、M、C和K彩色色粉图像,并且顺次将色粉图像初级传送到介质传送带41上。从而,光导鼓31每旋转一次,就将Y、M、C和K彩色色粉图像叠加在介质传送带41上。在此情况下,次级传送辊70设置在与介质传送带41分离的位置处,直到除了最后一个颜色之外的色粉图像(Y、M和C彩色色粉图像)经过次级传送辊70的对面部分。然后, 根据包含最后一个颜色的色粉图像(通过在Y、M、C上叠加K所得到的彩色色粉图像)被初级传送并传输至次级传送部分T2的定时,将次级传送辊70设置在与介质传送带41接触的位置处。同时,在Y、M和C彩色色粉图像经过带清理器60的对面部分的时间点,将带清理器60设置在与介质传送带41接触的位置。从而,在包含最后一个颜色的色粉图像(通过在Y、M、C上叠加K所得到的彩色色粉图像)被次级传送之后,带清理器60去除残留色粉。另一方面,当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形成单个彩色图像(例如单色图像)时,在光导鼓31上形成一个颜色的色粉图像,初级传送至介质传送带41上,然后立即次级传送至纸张 S上。在此情况下,根据一个颜色的色粉图像被初级传送并传输至次级传送部分T2的定时,将次级传送辊70设置在与介质传送带41接触的位置处。同时,将带清理器60立即设置在与介质传送带41接触的位置,并在次级传送之后去除残留色粉。同时,在纸张传输系统中,纸张S被拾取辊72从纸张容器71中拾取,通过传输辊 73逐个传输,然后传输至登记辊74的位置处。然后,按照介质传送带41上的色粉图像到达次级传送部分T2的定时,将纸张S提供至次级传送部分T2,并使纸张S通过介质传送带41 夹在支撑辊49和次级传送辊70之间。此时,在次级传送部分T2,通过施加至支撑辊49的次级传送偏置而在次级传送辊70和支撑辊49之间形成的传送电场的动作,使得色粉图像保持在介质传送带41上从而次级传送(集中传送)至纸张S上。然后,通过引导器76和纸张传输带77,将其上已传送有色粉图像的纸张S被传输至固定装置80,以使得色粉图像固定,然后释放至释放纸张容器90。<对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定时控制的说明>接下来对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从图像处理器21输出至光学扫描装置30的定时的控制进行说明。图3是例示了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到光学扫描装置30的控制输出定时的构造的视图。如图3所示,主控制器100生成各种类型的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中各个单元(见图1)的操作,主控制器100由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和图像写入控制器110构成。 参考信号发生器120获取关于标签检测单元50输出的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l至MK4的标签检测信号,基于所获取的标签检测信号生成“带参考信号TR0”,并将带参考信号TRO输出至图像写入控制器110。同时,图像写入控制器110使用由参考信号发生器120生成的带参考信号TRO以及来自光学扫描装置30上的SOS (扫描开始)传感器36的信号,控制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定时。注意,参考信号发生器120还用作获取单元,用于从标签检测单元50获取标签检测信号。如上文所述,基于关于标签检测单元50输出的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l至MK4的标签检测信号来生成“带参考信号TR0”,并且当Y、M、C和K彩色色粉图像顺次叠加在介质传送带41上时,“带参考信号TR0”是用作在第二扫描方向上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定时(输出开始时间点)的参考。同时,“SOS信号”是在用于每个扫描线的激光束ail扫描光导鼓31的表面之前,当布置在光学扫描装置30中的激光束ail的光路上的SOS传感器36检测到激光束ail经过时输出的信号,并且是用作在第一扫描方向上针对每个扫描线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定时的参考。接下来,图4是例示了由图像写入控制器110控制的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定时的视图。如图4所示,当把静电潜像写入光导鼓31上时,主控制器100的图像写入控制器110从一个时间点(Tl)开始计数SOS信号(图4中的(b))的下降沿(T2)数量,其中 Tl是参考信号发生器120所生成的带参考信号TRO(图4中的(a))下降的时刻。然后,在 SOS信号的下降沿计数值到达预定值N(N为整数)的时间点(SOS信号周期TsXN),图像写入控制器110发出“潜像写入开始信号”(图4中的(C)),该信号是指示在第二扫描方向 (T3)上开始写入的信号。通过这种操作,在从潜像写入开始信号的上升沿开始计数预定数量个像素时钟之后,图像写入控制器110令图像处理器21输出用于写入的Y、M、C和K图像数据,来作为写入光学扫描装置30的目标。<对生成带参考信号的说明>接下来对通过参考信号发生器120生成带参考信号TRO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基于由标签检测单元50输出的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l至MK4之一有关的标签检测信号生成带参考信号TR0,用作在从图像处理器21到光学扫描装置30输出用于写入的图像信号时的参考。接下来,图5是例示了在参考信号发生器120生成带参考信号TRO时,从标签检测单元50输出的标签检测信号的使用的视图。如图5所示,在标签检测单元50检测到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l至MK4(下文中称为“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之一的前端部分(MK_ a)时,以及在来自标签检测单元50的标签检测信号(图5中的⑴)的信号电平从高电平 (“H”)变为低电平(“L”)时(发生第一变化)(Ta),参考信号发生器120设置第一屏蔽周期(图5中的(ii))作为第一周期的示例。第一屏蔽周期(图5中的(ii))被设置为具有小于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经过标签检测单元50所需时间周期的时间长度(第一时间长度),所述时间周期在介质传送带 41的行进方向上的长度为K。也即,第一屏蔽周期(Tb-Ta)被设置为小于K/PS,其中PS表示处理速度(等于介质传送带41的移动速度)(Tb-Ta < K/PS)。为此,第一屏蔽周期结束处的时间点Tb早于时间点Tc,其中Tc是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经过标签检测单元50的时间点。然后,在第一屏蔽周期中,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将标签检测信号(图5中的(i)) 的变化(信号电平在“L”和“H”之间的变化)视为无效(忽略该变化)。随后,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将从第一屏蔽周期结束的时间点Tb开始设置第二屏蔽周期(图5中的(iii))作为具有第二时间长度的第二周期的示例。在此第二屏蔽周期 (图5中的(iii))中,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仅将在第二屏蔽周期开始后第一次检测到的信号电平从“L”到“H”的变化(第二变化)视为有效,而将标签检测信号中的后续变化(图 5中的(i))视为无效(忽略这些变化)。然后,在第二屏蔽周期开始后信号电平第一次从 “L”变为“H”的时间点(Tc),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将带参考信号TRO(图5中的(iv)见图 4)输出至图像写入控制器110。也即,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使得将要输出至图像写入控制器110的带参考信号TRO的信号电平从“H”变为“L”。如上所述,第一屏蔽周期(图5中的 ( ))结束的时间点Tb早于时间点Tc,其中Tc是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 b)经过标签检测单元50的时间点。这样,在第二屏蔽周期开始后第一次检测到的信号电平从“L”到“H”的变化是由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导致。为第二屏蔽周期设置的第二时间长度被设为小于从第二屏蔽周期开始到下一个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到达标签检测单元50的布置位置所需的时间周期的时间长度。于是,根据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来设置第一屏蔽周期。如上文所述,主控制器100的参考信号发生器120检测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生成带参考信号TR0,并将带参考信号TRO输出至图像写入控制器110。 于是,如上述图4所述,图像写入控制器110使得图像处理器21输出用于写入的Y、M、C或 K图像数据作为用于写入光学扫描装置30的目标,并以带参考信号TRO作为参考。<对带参考信号的生成的说明>接下来,图6是示出了当参考信号发生器120生成带参考信号TRO时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参考信号发生器120监视从标签检测单元50输出的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标签检测信号(步骤101)。当标签检测信号从高电平(“H”)变为低电平(“L”) 时(步骤102中的是),参考信号发生器120设置具有预定第一时间长度的第一屏蔽周期 (步骤103)。另一方面,在标签检测信号保持“H”时(步骤102中的否),参考信号发生器 120不设置第一屏蔽周期。在设置第一屏蔽周期时,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利用定时器开始时间测量(步骤 104),并监视第一时间长度的期满(步骤105中的否)。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在第一屏蔽周期的第一时间长度期满之前,忽略信号中的变化(信号电平在“L”和“H”之间的变化)。 即使标签检测信号中出现变化,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也将这些变化视为无效。 然后,当第一时间长度期满后(步骤105中的是),参考信号发生器120重置定时器(步骤106),并设置具有预定第二时间长度的第二屏蔽周期(步骤107)。在设置第二屏蔽周期时,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利用定时器开始时间测量(步骤108),并监视标签检测信号电平从“L”到“H”的变化(步骤109中的否)。当标签检测信号电平从“L”变为“H”时(步骤109中的是),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将带参考信号TRO输出至图像写入控制器110 (步骤110)。然后,参考信号发生器120监视第二时间长度的期满(步骤111中的否)。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忽略该周期内标签检测信号中的变化,直到第二时间长度期满。即使标签检测信号中出现变化,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也将这些变化视为无效。然后,当第二时间长度期满时(步骤111中的是),参考信号发生器120重置定时器(步骤11 ,并开始下一图像处理循环中的带参考信号TRO的生成处理。<对参考信号发生器的内部构造的说明>接下来,图7是示出了参考信号发生器120的内部构造的框图。如图7所示,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包括CPU 12URAM 122,ROM 123、非易失性存储器(NVM) 124、以及接口 (I/ F) 125。CPU 121按照预定的处理程序执行数字计算处理,用于执行上述带参考信号TRO的生成处理。RAM 122用作CPU 121的工作存储器等。ROM 123存储CPU 121的处理中所用的各种设置值(例如关于第一时间长度和第二时间长度的数据、关于有效设定时间周期的数据)。NVM 124(如闪存)是可重写的,其在即使关闭供电并由电池后备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数据。I/F 125控制信号在各个单元(如标签检测单元50、图像写入控制器110、外部存储器(未示出)等)的输入和输出。CPU 121从外部存储器读取处理程序,装载在主存储器(RAM 122)中,并执行带参考信号TRO的生成处理。注意,作为处理程序的另一种提供方法,可以将该程序预存在ROM 123中来提供, 并将其装载在RAM 122中。另外,在设备具有可重写ROM 123(如EEPR0M)时,只有在CPU 121设置之后才能将程序安装在ROM 123中,然后装载在RAM 122中。此外,还可以将该程序通过诸如互联网的网络传输至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中,然后安装在参考信号发生器120 的ROM 123中,并进而装载在RAM 122中。另外,可以从诸如DVD-ROM、闪存等外部记录介质将程序装载到RAM 122中。<对标签检测单元的电路构造的说明>接下来对标签检测单元50的构造进行说明。图8A和图8B是示出了输出标签检测信号的标签检测单元50的构造的电路图。在图8A所示的先一级电路中,为使得传感器单元51布置为面对介质传送带41上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标签检测单元50包括发光二极管(LED) 52,其由电源电压Vcc点亮,并向介质传送带41上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发光;以及光传感器53,其采用集电极开路的形式进行连接,接收从LED 52发射并经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反射的光。光传感器53具有被电源电压Vcc上拉的输出端(C),该输出端(C)连接至V-侧,即比较器M的一个输入端。 另外,来自光传感器53的用于同输出电压进行比较的比较电压输入V+侧,即比较器M的另一个输入端。通过利用电阻Rl、R2对电源电压进行分压,所述比较电压被设置为小于电源电压Vcc。传感器单元51的光传感器53在检测到来自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反射光时启动,将其输出端(C)设置为地电势GND。同时,传感器单元51的光传感器53在来自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反射光不入射其上的情况下关闭,并将其输出端(C)设置为电源电压Vcc0通过这种构造,比较器M的输出端Vout在来自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反射光不照射在光传感器53上时,输出具有“L”信号电平的输出信号,并在光传感器53在检测到来自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反射光时输出具有“H”信号电平的输出信号。然后,比较器M的输出端Vout连接至图8B所示的下一级电路,并根据光传感器 53的输出电压将具有信号电平“L”或“H”的输出信号输出至下一级电路。在图8B所示的下一级电路中,为了消除来自图8A所示上一级电路的输出端Vout 的输出信号中所生成的波纹,将来自输出端Vout的输出信号通过接地电容器Cond输入施密特触发器(NOT),然后从输出端OUT输出作为标签检测信号。通过这种构造,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号输出电路中从输出端OUT输出的标签检测信号被生成为这样一种信号,其在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和后端部分(MK_b)分别具有从“L”变为“H”以及从“H”变为“L”的较短变化范围,如图5中的 ⑴所示。注意,图8A和图8B中除了传感器单元51以外的电路部分可以构成在传感器单元 51内部,或者与传感器单元51分离。如果分别构成,则电路构造为仅有传感器单元51布置在面对介质传送带41上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位置处,而其它电路部分布置在与传感器单元51不同的区域。<对参考信号发生器中生成带参考信号的处理的动作的说明>接下来,对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参考信号发生器120执行上述图5、6所示带参考信号的生成处理所导致的动作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了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中生成带参考信号TRO的处理所导致的动作的第一特定示例的视图。图9示出了带清理器60与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接触并且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 MK的前端部分(MK_a)剥离的情形,其中带清理器60在色粉图像被次级传送之后去除介质传送带41上的残留色粉。在图9所示情况中,由于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 a)的剥离,前端部分(MK_a)在介质传送带41行进方向上的下游侧处在比正常状态下(虚线另见图5)更远的位置。因而,标签检测信号(图9中的⑴)从高电平(“H”)变为低电平(“L”)的时间点(Ta’ )相比正常状态下从“H”变为“L”的时间点(Ta)延迟。另外, 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由于剥离而不固定,于是从“H”变为“L”的时间点(Ta’ )的出现并不稳定。这样,在利用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作为参考来生成带参考信号TRO时,每个颜色在第二扫描方向上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定时发生偏移,这会导致彩色图像的颜色失调。相反,在通过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参考信号发生器120执行的带参考信号TRO 的生成处理中,预先通过实验等得到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可能出现的剥离量,并基于该可能剥离量设置第一屏蔽周期的第一时间长度(Tb’_Ta’ ( = Tb-Ta))。 具体来说,将缩短了可能的剥离量的第一时间长度设置为第一屏蔽周期。由此,即使在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剥离时,第一屏蔽周期结束的时间点Tb’也设置为早于时间点Tc的时间点,其中在时间点Tc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 MK的后端部分(MK_b)经过标签检测单元50。这样,第二屏蔽周期从早于时间点Tc处开始, 其中在第二屏蔽周期中在标签检测信号第一次从“L”变为“H”的时间点(Tc)生成伪参考信号(图9中的(iv)),并且在时间点Tc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经过标签检测单元50。于是,能够确保检测到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另外,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不大可能由于同带清理器60接触而剥离, 因此后端部分(MK_b)的位置几乎不会变化。于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基于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来生成带参考信号TRO(图9中的(iv)),其中该后端部分(MK_b)的位置即使在与带清理器60接触时也几乎不会变化。于是,即使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剥离,每个颜色在第二扫描方向上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定时的偏移得以减小。图10是示出了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中生成带参考信号TRO的处理所导致的动作的第二特定示例的视图。图10示出了这样一种情形,例如,粘附到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诸如灰尘或色粉的粘附材料( ,其具有低于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反射率,以及粘附到介质传送带41 上不同于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区域的诸如灰尘或色粉的粘附材料Gw,其具有高于介质传送带41表面的反射率。在图10所示状态中,由于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上存在粘附材料( ,标签检测信号(图10中的(i))从低电平(“L”)变为高电平(“H”)。另外,由于介质传送带41上存在粘附材料Gw,标签检测信号(图10中的(i))从“H”变为“L”。如上所述,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参考信号发生器120所执行的带参考信号 TRO生出处理中,第一屏蔽周期内标签检测信号的变化被视为无效。另外,在第二屏蔽周期内,仅在第二屏蔽周期开始后第一次检测到的从“L”变为“H”的变化被视为有效,标签检测信号中的后续变化被视为无效。这样,即使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上的粘附材料( 和/ 或介质传送带41上的粘附材料Gw存在,检测到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 a)也能够设置第一屏蔽周期,并设置随后的第二屏蔽周期,而不受这些粘附材料的影响。于是,能够确保检测到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并基于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可靠地生成带参考信号TRO(图10中的(iv))。如上所述,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中,即使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上的粘附材料( 和/或介质传送带41上的粘附材料Gw存在,每个颜色在第二扫描方向上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定时的偏移得以减小。图IlA和IlB是示出了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中生成带参考信号TRO的处理所导致的动作的第三特定示例的视图。图IlA示出了这样一种情形,其中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及其周围区域的布置区域,或者位于包括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传送区域Im(见图2)外侧、并且在介质传送带 41的圆周方向上(行进方向)的整个圆周上延伸的区域,被薄膜(覆盖薄膜Film)覆盖。 这种构造避免了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由于同上述图9所示带清理器 60 (见图1)接触而剥离。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可以具有下述构造中的任意一个每个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都被用于单独覆盖的薄膜(Film)覆盖;以及全部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被一个薄膜(Film)整体覆盖。利用图IlA所示构造,在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边缘部分(Edge)周围,可以在薄膜(Film)和介质传送带41的表面之间形成气泡( ,如图IlB所示。在这种情况下,标签检测信号(图IlA中的(i))中的信号电平由于形成在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 (MK_a)和后端部分(MK_b)周围的气泡( 而变化。也即,如图IlA所示,在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的上游侧,标签检测信号(图IlA中的(i))由于气泡( 而从高电平(“H”)变为低电平(“L”)。由此,标签检测信号从“H”变为“L”的时间点(Ta”) 变得比时间点(Ta)早,其中在时间点Ta由于实际的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 (MK_a)而出现从“H”到“L”的变化。相反,在通过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参考信号发生器120执行的带参考信号TRO 的生成处理中,通过实验等预先得到区域(图IlB中的W 下文中称为“气泡形成区域”)的尺寸,其中区域W是形成气泡( 的区域,并且应当在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边缘部分 (Edge)生成气泡,并基于假定的气泡形成区域W的尺寸来设置第一屏蔽周期的第一时间长度(Tb”-Ta” ( = Tb-Ta))。具体来说,被假定气泡形成区域W的尺寸延长的第一时间长度被设置为第一屏蔽周期。从而,第一屏蔽周期结束的时间点Tb”被设置为遭遇时间点Tc的时间点,其中在时间点Tc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经过标签检测单元 50,并且设置时间点Tb”以使得时间点Tb”与Tc之间的时间间隔较小。由此,即使在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生成气泡形成区域W,并且气泡( 使得标签检测信号同实际前端部分(MK_a)相比在上游侧从“H”变为“L”,第一屏蔽周期接触时的时间点Tb”也被设置为早于时间点Tc的时间点,其中在时间点Tc实际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经过标签检测单元50。这样,第二屏蔽周期从早于时间点Tc的时间点开始,其中在第二屏蔽周期内在标签检测信号第一次从“L”变为“H” 的时间点(Tc)处生成带参考信号TRO(图IlA中的(iv)),并且其中在时间点Tc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经过标签检测单元50。另外,在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 的后端部分(MK_b),后端部分(MK_b)位于气泡形成区域W的上游侧。这样,标签检测信号在第二屏蔽周期开始后第一次从“L”变为“H”的变化是由后端部分(MK_b)导致。于是能够确保检测到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另外,将第一屏蔽周期结束的时间点Tb”与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 (MK_b)经过标签检测单元50的时间点Tc之间的时间间隔设置为较短。从而能够基于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后端部分(MK_b)可靠地生成带参考信号TRO (图IlA中的(i_v)),同时减小在这些时间点之间经过的介质传送带41上存在的粘附材料(诸如灰尘或色粉)的影响。如上所述,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参考信号发生器120中,即使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构造为被薄膜(Film)覆盖,每个颜色在第二扫描方向上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定时的偏移也得以减小。如上所述,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在标签检测单元50检测到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l至MK4之一的前端部分(MK_a)时、以及标签检测信号从高电平(“H”)变为低电平(“L”)时的时间点设置第一屏蔽周期。在此第一屏蔽周期中,忽略标签检测信号(图5中的(i))中的变化。即使标签检测信号中出现变化,该变化也被视为无效。随后,从第一屏蔽周期结束的时间点Tb开始设置第二屏蔽周期。 在第二屏蔽周期中,仅有在第二屏蔽周期开始后第一次检测到的信号电平从“L”到“H”的变化被视为有效,并忽略标签检测信号中的后续变化。即使标签检测信号中出现变化,该变化也被视为无效。然后,参考信号发生器120在第二屏蔽周期开始后第一次检测到从“L” 变为“H”的时间点(Tc),将带参考信号TRO输出至图像写入控制器110。这样,即使在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的前端部分(MK_a)剥离、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上的粘附材料( 和/或介质传送带41上的粘附材料Gw存在、以及用于位置检测的标签MK构造为由薄膜(Film)覆盖,每个颜色在第二扫描方向上用于写入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定时的偏移也能够得以减小,从而提高了彩色色粉图像的定位精度。前文中对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用于例示和说明的目的。不应理解为穷举或者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各种修改和变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对示例性实施例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最佳地阐述本发明的原理以及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适用于特定使用预期的各种实施例和各种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价部分限定。
权利要求
1.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潜像形成单元,其根据图像数据的接收输入端上的图像数据来发光,并且用所述光扫描和曝光图像载体,以在图像载体上形成潜像;传送体,在其上传送色粉图像并形成参考指标,其中通过在图像载体上使潜像显影来形成色粉图像,参考指标用作设置输出开始时间点的参考,其中从所述输出开始时间点开始将图像数据输出至潜像形成单元;检测单元,其布置为面对形成在传送体上的参考指标,并输出根据参考指标的经过而变化的检测信号;以及控制器,其获取从检测单元输出的检测信号,并通过使用检测信号来控制图像数据到潜像形成单元的输出开始时间点, 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从检测单元获取的检测信号的第一变化开始具有第一时间长度的第一周期,在第一周期中忽略检测信号的变化,根据第一周期的期满开始具有第二时间长度的第二周期,将第二周期中第一次出现的检测信号的第二变化作为图像数据的输出开始时间点的参考,并且忽略在第二周期中出现第二变化之后的检测信号的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传送体具有沿着传送体行进方向形成在传送体上的多个参考指标,并且传送体具有如下构造之一所述多个参考指标中每一个都被覆盖薄膜单独覆盖,以及所述多个参考指标全部由一个覆盖薄膜整体覆盖,并且控制器将第一周期的第一时间长度设置为小于从第一周期开始到被覆盖薄膜覆盖的参考指标的后端部分到达检测单元的布置位置所需的时间周期。
3.控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其获取来自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所述检测单元布置为面对形成在传送体上的参考指标,其中在传送体上传送保持在图像载体上的色粉图像,所述检测单元输出根据参考指标的经过而变化的检测信号;以及控制器,通过使用由获取单元获取的检测信号来控制图像数据到潜像形成单元的输出开始时间点,其中潜像形成单元利用根据图像数据发射的光扫描并曝光图像载体,以在图像载体上形成作为色粉图像的源的潜像; 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从检测单元获取的检测信号的第一变化开始具有第一时间长度的第一周期,在第一周期中忽略检测信号的变化,根据第一周期的期满开始具有第二时间长度的第二周期,将第二周期中第一次出现的检测信号的第二变化作为图像数据的输出开始时间点的参考,并且忽略在第二周期中出现第二变化之后的检测信号的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控制装置,其中传送体具有沿着传送体行进方向形成在传送体上的多个参考指标,并且传送体具有如下构造之一所述多个参考指标中每一个都被覆盖薄膜单独覆盖,以及所述多个参考指标全部由一个覆盖薄膜整体覆盖,并且控制器将第一周期的第一时间长度设置为小于从第一周期开始到被覆盖薄膜覆盖的参考指标的后端部分到达检测单元的布置位置所需的时间周期。
5. 一种检测传送体上的参考指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来自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所述检测单元布置为面对形成在传送体上的参考指标,其中在传送体上传送保持在图像载体上的色粉图像,所述检测单元输出根据参考指标的经过而变化的检测信号;根据所获取的检测信号的第一变化开始具有第一时间长度的第一周期,其中在第一周期中忽略检测信号的变化;根据第一周期的期满开始具有第二时间长度的第二周期;以第二周期中第一次出现的检测信号的第二变化为参考来设置图像数据到潜像形成单元的输出开始时间点,其中潜像形成单元利用根据图像数据发射的光扫描并曝光图像载体,以在图像载体上形成作为色粉图像的源的潜像;以及忽略在第二周期中出现第二变化之后的检测信号的变化。
全文摘要
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潜像形成单元,其形成潜像;传送体,在其上形成用于设置图像数据的输出开始时间点的参考指标;检测单元,其面对参考指标并输出根据参考指标的经过而变化的检测信号;以及控制器,使用检测信号来控制输出开始时间点。控制器根据检测信号的第一变化开始第一周期,其间忽略检测信号的变化,在第一周期之后开始第二周期,如果变化持续时间超过预定周期,则将第二周期中第一次出现的检测信号的变化作为输出开始时间点的参考,并且忽略第二变化出现之后的检测信号的变化。
文档编号G03G15/16GK102236305SQ20101059216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7日
发明者吉川隼人, 小泉健司, 荒井康裕, 藤木隆司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