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微距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照相机上,为拍摄提供照明补光的 微距灯,其包括主发光单元及副发光单元,该副发光单元可设置于该主发光单元的侧部,该 主发光单元包括前壳体、后壳体及发光模块,于该前壳与该后壳之间还设置有轨道,至少两 个该副发光单元设置于该轨道上。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照相机是一种用于拍摄的工具。照相机所拍摄的照片质量的好坏除了与 照相机镜头的好坏密切相关之外,还与拍摄物体时的光亮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 近距离拍摄时。在近距离拍摄说,如果被拍摄物体距离照相机镜头过近时,照相机本身的闪光系 统,则能够满足拍摄时所需的光的要求。因为如果被拍摄物距离镜头太近,会影响到光线进 入镜头,从而增加了拍摄的难度。而且照相机和摄影者一方有可能遮挡住光源,从而使被拍摄物体不能达到很好的 曝光效果。而如果为了避免在近距离拍摄时照相机自身闪光系统提供光亮不足,而使照相机 的拍摄镜头远离被拍摄物,则达不到近距离拍摄的效果。此为现有产品的一大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距灯,其包括主发光单元及副发光单元,该副发光单元可 设置于该主发光单元的侧部,该主发光单元包括前壳体、后壳体及发光模块,于该前壳与该 后壳之间还设置有轨道,至少两个该副发光单元设置于该轨道上。借助该微距灯,为拍摄提供照明补光,解决了微距、超微距进行摄影曝光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微距灯,其包括主发光单元及副发光单元,该副发光单元可设置于该主发光单元 的侧部,该主发光单元包括前壳体、后壳体及发光模块,其中该前壳体与该后壳体相配合, 而该发光模块设置于该前壳体内,于该前壳体上设置有灯槽,并且于该灯槽的槽口设置有 灯盖,又于该灯槽的底部及该灯盖上开设有穿孔,而该发光模块设置于该灯槽内,并且该发 光模块的发光侧与该灯盖于同一侧。而该后壳体包括底壳及灯体固定套,该灯体固定套与该底壳固定连接,并且于该 灯体固定套及该底壳上开设有该穿孔,于该底壳的侧部设置有定位腔,该定位腔上还设置 有固定模块,又于该灯体固定套上还开设有镜头孔。而该发光模块包括反光环、若干发光体及发光电路板,其中若干该发光体设置于 该发光电路板上,而该反光环套设于若干该发光体上,进一步,若干该发光体为灯,而该反 光环上开设有若干灯孔,若干该灯孔与若干该发光体一一对应。[0012]于该前壳与该后壳之间还设置有轨道,该副发光单元设置于该轨道上又于该后壳 体上还设置有限位件。于该轨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该副发光单元。该后壳体与该前壳体固定连接,并于该前壳体与该后壳体之间设置有镜头连接 环。该副发光单元包括固定模块及发光模块,其中该固定模块与该主发光单元相连 接,该固定模块包括热靴及旋钮,该热靴与该旋钮相螺接,而该热靴的一端与该主发光单元 可旋转连接,而该热靴可旋转设置于该轨道上,而该发光模块包括壳体、反光模块及灯体, 其中该壳体包括前壳体及后壳体,该前壳体与该后壳体固定连接,而该反光模块套设于该 灯体上,该反光模块上开设有若干灯孔,而该灯体包括若干发光体及发光电路板,若干该发 光体与该反光模块上的若干该灯孔一一对应,且若干该发光体设置于该发光电路板上,且 该反光模块套设于若干该灯体上。又该主发光单元及该副发光单元的若干发光体可以为LED灯也可以为闪光灯。该副发光单元还具有转轴,该转轴可转动设置于该副发光单元的该壳体上,并且 该转轴与该灯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微距灯,其包括主发光单元及副发光单元,该副发 光单元可设置于该主发光单元的侧部,该主发光单元包括前壳体、后壳体及发光模块,于该 前壳与该后壳之间还设置有轨道,至少两个该副发光单元设置于该轨道上,借助该主发光 单元及该副发光单元,为拍摄提供照明补光,提高曝光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发光单元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能够在进行近距离拍摄时,使被拍摄物更好地曝光的微距灯, 其包括主发光单元10及副发光单元20,该副发光单元20可转动设置于该主发光单元10的 侧部。如图1、2所示该主发光单元10包括前壳体11、后壳体12及发光模块13,其中该 前壳体11与该后壳体12相配合,而该发光模块13设置于该前壳体11内。于该前壳体11上设置有灯槽14,并且于该灯槽14的槽口设置有灯盖15,又于该 灯槽14的底部及该灯盖15上开设有穿孔16,而该发光模块13设置于该灯槽14内,并且该 发光模块13的发光侧与该灯盖15于同一侧。而该后壳体12包括底壳17及灯体固定套18,该灯体固定套18与该底壳17固定 连接,并且于该灯体固定套18及该底壳17上开设有该穿孔16。于该底壳17的侧部设置有 定位腔171,该定位腔171上还设置有固定模块172。又于该灯体固定套18上还开设有镜 头孔181。该镜头孔181与照相机的镜头相对应。该后壳体12与该前壳体11固定连接,并于该前壳体11与该后壳体12之间设置 有镜头连接环19。[0026]又于该后壳体12上还设置有限位件121。而该发光模块13包括反光环31、若干发光体32及发光电路板33,其中若干该发 光体32设置于该发光电路板33上,而该反光环31套设于若干该发光体32上。进一步,若 干该发光体32为灯,而该反光环31上开设有若干灯孔34,若干该灯孔34与若干该发光体
32——对应。如图1所示而该副发光单元20包括固定模块21及发光模块22,其中该固定模 块21与该主发光单元10相连接,该固定模块21包括热靴23及旋钮24,该热靴23与该旋 钮24相螺接,而该热靴23的一端与该主发光单元10可旋转连接,又于该前壳11与该后壳 12之间设置有用于使该热血23旋转的轨道25,而该热靴23可旋转设置于该轨道25上。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调节该发光模块22于该轨道25上的位置,从而调节光的照 射位置,使其更好地照射在被拍摄物体上。而该发光模块22包括壳体26、反光模块27及灯体28,其中该壳体26包括前壳体 261及后壳体262,该前壳体261与该后壳体262固定连接,而该反光模块27套设于该灯体 28上,该反光模块27上开设有若干灯孔271,而该灯体28包括若干发光体及发光电路板, 若干该发光体与该反光模块27上的若干该灯孔271 —一对应,且若干该发光体设置于该发 光电路板上,且该反光模块27套设于若干该灯体28上。于该轨道25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该副发光单元20。又该主发光单元10及该副发光单元20的若干发光体可以为LED灯也可以为闪光 灯。进一步,该副发光单元20还具有用于调节与该轨道25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的该反 光模块27的转轴29。该转轴29可转动设置于该副发光单元20的该壳体26上,并且该转 轴29还与该灯体28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微距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发光单元及副发光单元,该副发光单元设置于该主发光单元的侧部,该主发光单元包括前壳体、后壳体及发光模块,其中该前壳体与该后壳体相配合,而该发光模块设置于该前壳体内,于该前壳体上设置有灯槽,并且于该灯槽的槽口设置有灯盖,又于该灯槽的底部及该灯盖上开设有穿孔,而该发光模块设置于该灯槽内,并且该发光模块的发光侧与该灯盖于同一侧,而该后壳体包括底壳及灯体固定套,该灯体固定套与该底壳固定连接,并且于该灯体固定套及该底壳上开设有该穿孔,于该底壳的侧部设置有定位腔,该定位腔上还设置有固定模块,又于该灯体固定套上还开设有镜头孔,而该发光模块包括反光环、若干发光体及发光电路板,其中若干该发光体设置于该发光电路板上,而该反光环套设于若干该发光体上,进一步,若干该发光体为灯,而该反光环上开设有若干灯孔,若干该灯孔与若干该发光体一一对应,又于该前壳与该后壳之间还设置有轨道,该副发光单元设置于该轨道上,于该后壳体上还设置有限位件。
2.如权力要求1所述的微距灯,其特征在于于该轨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该副发光单元。
3.如权力要求1或2所述的微距灯,其特征在于该后壳体与该前壳体固定连接,并于 该前壳体与该后壳体之间设置有镜头连接环。
4.如权力要求3所述的微距灯,其特征在于该副发光单元包括固定模块及发光模块, 其中该固定模块与该主发光单元相连接,该固定模块包括热靴及旋钮,该热靴与该旋钮相 螺接,而该热靴的一端与该主发光单元可旋转连接,而该热靴可旋转设置于该轨道上,而该 发光模块包括壳体、反光模块及灯体,其中该壳体包括前壳体及后壳体,该前壳体与该后壳 体固定连接,而该反光模块套设于该灯体上,该反光模块上开设有若干灯孔,而该灯体包括 若干发光体及发光电路板,若干该发光体与该反光模块上的若干该灯孔一一对应,且若干 该发光体设置于该发光电路板上,且该反光模块套设于若干该灯体上。
5.如权力要求4所述的微距灯,其特征在于该主发光单元及该副发光单元的若干发 光体为LED灯。
6.如权力要求4所述的微距灯,其特征在于又该主发光单元及该副发光单元的若干 发光体为闪光灯。
7.如权力要求3所述的微距灯,其特征在于该副发光单元还具有转轴,该转轴可转动 设置于该副发光单元的该壳体上,并且该转轴与该灯体固定连接。
8.如权力要求4所述的微距灯,其特征在于该副发光单元还具有转轴,该转轴可转动 设置于该副发光单元的该壳体上,并且该转轴与该灯体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微距灯,其包括主发光单元及副发光单元,该副发光单元可设置于该主发光单元的侧部,该主发光单元包括前壳体、后壳体及发光模块,于该前壳与该后壳之间还设置有轨道,至少两个该副发光单元设置于该轨道上,借助该主发光单元及该副发光单元,为拍摄提供照明补光,提高了拍摄质量,很好地解决了照相机在进行微距、超微距进行摄影曝光不足的问题。
文档编号G03B15/05GK201749274SQ20102013043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2日
发明者曾伟均 申请人:深圳市神牛摄影器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