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具有扩散或增亮效果的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板,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扩散或增亮效果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成本显著地降低,因此液晶显示器已逐渐成为 家庭电视及计算机用屏幕的主流。此外,因为液晶显示器较传统上使用阴极射线管的电 视更加轻、薄,因此,在火车站、医院、便利商店或电影院等公共场所,都可以发现越 来越多的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不但可用于讯息的显示,还可用于广告的目的,其 商业上的应用可说是越来越广泛。传统上,液晶显示器需要通过背光模块提供光源,而小尺寸的液晶显示器因为 屏幕较小,因此大多使用侧边式背光模块。参阅图1,图1为传统的侧边式背光模块示意 图。如图1所示,一侧边式背光模块7,其包括有一导光板71、两灯源72、两灯罩73、 一扩散膜74、一反射片75及一增亮膜76。其中,该些灯源72用以发出光线。该导光 板71包括有一出光面7IA及一底面71C。两灯源72分别设置于该导光板71的左右两侧 边,用以将光线投射至该导光板71内部。一部分进入该导光板71内部的光线,会由该 导光板71的底面71C射出,再经由该反射片75的反射而重新进入该导光板71;另一部 分的光线则会经由该导光板71的出光面71A直接射出,然后再经由该扩散膜74的混光、 扩散作用后,进入该增亮膜76聚光、提高辉度,再行射出。如此,该侧边式背光模块7 即可提供液晶显示器一背光源。然而,该扩散膜74与该增亮膜76合计的成本约占该侧边式背光模块7的三成至 四成,生产组装背光模块时无法降低扩散膜74与增亮膜76的成本。还有,使用该扩散膜 74与增亮膜76,会使整个侧边式背光模块7的厚度无法进一步地下降,不利于薄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解决侧边式背光模块的生产组装中,其扩散膜与增亮膜 成本过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降低该侧边式背光模块的厚度,达到薄型化的要求。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扩散或增亮效果的导光板,该导 光板是用以设置在一侧边式背光模块内部,并用以引导至少一灯源所射出的光线;该导 光板包括有至少一入光面、一出光面及一底面,该入光面位于该导光板的其中一侧边, 且与该灯源相邻设置。该出光面上包括有多个第一微结构,该些第一微结构排列于该出 光面上。该底面与该出光面分别位于该导光板的相对应两面,且该底面上包括有多个第 二微结构,该些第二微结构排列在该底面上。由此,该导光板能够同时具有聚光与均勻 光线的效果。如上所述的具有扩散或增亮效果的导光板,其中,该些第一微结构为菱镜柱、 圆弧柱、圆弧颗粒或锥状颗粒,且该些第一微结构凸出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0009]如上所述的具有扩散或增亮效果的导光板,其中,该些第二微结构为菱镜柱、 圆弧柱、圆弧颗粒或锥状颗粒,且该些第二微结构凹进该导光板的底面。如上所述的具有扩散或增亮效果的导光板,其中,该些第一微结构或该些第二 微结构彼此互相紧邻。如上所述的具有扩散或增亮效果的导光板,其中,该些第一微结构或该些第二 微结构呈规则排列。如上所述的具有扩散或增亮效果的导光板,其中,该底面及该第二微结构的外 表涂布有一反射层。由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扩散或增亮效果的导光板,可以搭配较低等级、较便宜 的扩散膜或增亮膜,以节省制造、组装成本;甚至,完全省略扩散膜与增亮膜的设置, 以进一步地减少侧边式背光模块的厚度,达到薄型化的目的。
图1为传统的侧边式背光模块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导光板之应用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微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微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微结构示意图。图中7侧边式背光模块,71导光板,71A出光面,71C底面,72灯源,73灯罩,74
扩散膜,75反射片,76增亮膜;1侧边式背光模块,11导光板,IlA出光面,IlB入光面,IlC底面,111第一 微结构,112、212、312、412、512、612第二微结构,1121次微结构,12灯源,13灯 罩,15反射片,Li、L2、L3、L4、L5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 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导光板之应用示意图。如图2所示, 一侧边式背光模块1,其包括有一导光板11、两灯源12、两灯罩13及一反射片15。 其中,该些灯源12用以发出光线,提供光能量;该灯源12可为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或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灯条。 该导光板11是用以引导该些灯源12所射出的光线,且该导光板11包括有两入光面11B、 一出光面IlA及一底面IlC ;两入光面IlB分别位于该导光板11的左右两侧边,该出光 面IlA及该底面IlC分别位于该导光板11的上下两面而互相对应。该反射片15位于该 导光板11的底面IlC外侧。两灯源12分别设置在该导光板11的两入光面IlB外侧, 且紧邻于两入光面IlB之旁;利用该灯罩13反射该灯源12所射出的光线,即可将光线投射至该导光板11内部。如图2的放大图所示,该出光面IlA上包括有多个第一微结构111,该底面 IlC上包括有多个第二微结构112。该些第一微结构111为呈锯齿状的菱镜柱,且凸出 于该导光板11的出光面11A,多个第一微结构111彼此紧邻地横向排列在该出光面IlA 上,其目的在于聚集、收敛光线,使射出该导光板11的光线可以增加辉度。该些第二 微结构112呈圆弧状,且凹进该导光板11的底面11C,多个第二微结构112彼此间隔地 横向排列在该底面IlC上,每一第二微结构112更包括有多个极细小的次微结构1121, 其目的在于破坏光线的行进方向,用以产生光扩散的混光效果,使该导光板11产生较 佳的光学均勻度。由此,该导光板11可同时具有聚光与均勻光线的效果,而该侧边式 背光模块1因此可以省略扩散膜与增亮膜的使用,或者使用较低等级的扩散膜、增亮 膜。如此,本实用新型即可达到降低该侧边式背光模块1的制造、组装成本,或减少 该侧边式背光模块1的厚度,同时达到经济、便宜与薄型化的目的。此外,一般而言, 该导光板11可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乙烯对苯二 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三醋酸纤 维素(Tri-acetyl Cellulose,TAC)、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ethylmethacrylate styrene)、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或环烯共聚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COC)作 为材料。而该第一微结构111、第二微结构112及次微结构1121的轮廓则可利用押出 (Extrusion)、铸造(Casting)、射出成型(Injection)或滚轮工艺(RolHo-Roll),再搭配喷 砂、咬花、网板印刷等雾化的工艺来制造。如此,可收大量、快速制造的目的。当然,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还可在该底面IlC及该第二微结构112的外表涂布 一反射层(未绘示),其目的在于更进一步地减少光线从该底面IlC射出。还有,若同 时涂布反射层与设置多个极为细小的次微结构1121,即可使该导光板11的光学扩散效果 逼进传统扩散膜的光学效果。此外,该些第二微结构112的分布密度,或者该些次微结 构1121的颗粒大小、分布密度,均可视其与灯源12的距离而调整,使该导光板11的任 何一处均具有大约相等的光学均勻度及辉度。本实用新型具有扩散或增亮效果的导光板还有其他的实施例。参阅图3,图3为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微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些第二微结构212为圆弧柱, 且多个第二微结构212彼此紧邻地横向排列。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微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些第 二微结构312为圆形颗粒,且多个第二微结构312彼此间隔地规则排列,其排列的方式是 呈正交的方式;也就是说,两相邻第二微结构312的连接线Li、L2会分别呈垂直方向或 水平方向。参阅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微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些 第二微结构412的排列方式呈斜交的方式;也就是说,两相邻第二微结构412的连接线 L3、L4、L5会分别呈水平方向与倾斜方向。在本图中,该连接线L3、L4、L5合围成 一锐角三角形。参阅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微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些第 二微结构5 12为呈斜交且规则排列的多个椭圆形颗粒。参阅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微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些第二微结构612为锥形颗粒;在此,本图的锥形颗粒为四角锥。如上所述图3 图7所描述的,为第二微结构的不同实施例,然而,本领域具有 通常知识者当然也可以将类似的轮廓设计成为第一微结构的形状。如此可使本实用新型 的导光板具有更多的结构变化,增加使用上的多样性与弹性。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扩散或增亮效果的导光板,可以搭配较低等级、较 便宜的扩散膜或增亮膜,以节省制造、组装成本。甚至,完全省略扩散膜与增亮膜的设 置,以进一步地减少侧边式背光模块的厚度,达到薄型化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 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扩散或增亮效果的导光板,该导光板是用以设置在一侧边式背光模块内 部,并用以引导至少一灯源所射出的光线,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入光面,该入光面位于该导光板的其中一侧边,且与该灯源相邻设置; 一出光面,该出光面上包括有多个第一微结构,该些第一微结构排列在该出光面上;一底面,该底面与该出光面分别位于该导光板的相对应两面,且该底面上包括有多 个第二微结构,该些第二微结构排列在该底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扩散或增亮效果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微结构 为菱镜柱、圆弧柱、圆弧颗粒或锥状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扩散或增亮效果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微结构 凸出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扩散或增亮效果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二微结构 为菱镜柱、圆弧柱、圆弧颗粒或锥状颗粒。
5.根据权利要求4具有扩散或增亮效果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二微结构凹进 该导光板的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扩散或增亮效果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微结构 彼此互相紧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扩散或增亮效果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二微结构 彼此互相紧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扩散或增亮效果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微结构 呈规则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扩散或增亮效果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二微结构 呈规则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扩散或增亮效果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底面及该第 二微结构的外表涂布有一反射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扩散或增亮效果的导光板,该导光板是用以设置在一侧边式背光模块内部,并用以引导至少一灯源所射出的光线;该导光板包括有至少一入光面、一出光面及一底面,该入光面位于该导光板的其中一侧边,且与该灯源相邻设置。该出光面上包括有多个第一微结构,该些第一微结构排列在该出光面上。该底面与该出光面分别位于该导光板的相对应两面,且该底面上包括有多个第二微结构,该些第二微结构排列在该底面上。由此,该导光板可同时具有聚光与均匀光线的效果。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201803231SQ20102026713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0日
发明者王铭禧, 罗维德, 黄耀德 申请人:冠捷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