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3741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更特别地,涉及一种能够防止发生漏光的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由于基于低驱动电压的低功耗和可携带性的优点,液晶显示器广泛应用在笔记本电脑、监视器、宇宙飞船和航空器等的各种领域中。液晶显示器包括下基板、上基板以及在下基板和上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在液晶显示器中,根据是否有电场施加到液晶分子来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然后根据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来控制透光率,从而在液晶显示器上显示图像。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图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的截面图。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包括上基板10、下基板20、柱状衬垫料30以及液晶层40。黑矩阵12形成在上基板10上,滤色器14形成在黑矩阵12中。保护层16形成在滤色器14上,上取向膜18形成在保护层16上。包括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以及公共电极的器件层22形成在下基板20上,下取向膜对形成在器件层22上。柱状衬垫料30形成在上基板10和下基板20之间,以维持液晶显示器的盒间隙。液晶层40形成在上基板10和下基板20之间。在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没有施加电场的情况下,液晶层40取决于上取向膜18和下取向膜M的取向方向来排列。在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施加电场的情况下,液晶层40的取向方向随电场方向而改变。
在上述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中,上取向膜18或者下取向膜M被柱状衬垫料30 破坏,从而液晶层40的取向方向改变。由于这个原因,引起了漏光问题的发生。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这种问题。随着液晶显示器的纤薄化趋势,上基板10和下基板20的厚度已经逐渐减小。如果上基板10和下基板20的厚度减小,这两个基板可能发生弯曲。如果这两个基板发生弯曲,则柱状衬垫料30会受压,其位置会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柱状衬垫料30在移动时会破坏上取向膜18或者下取向膜M。如上所述,如果上取向膜18或者下取向膜M被柱状衬垫料30破坏,那么液晶层 40的初始取向方向在损坏的位置处发生改变。由于这个原因,发生漏光,从而液晶显示器的
质量变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基本上消除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液晶显示器。本发明的优点是提供一种即使上取向膜或者下取向膜被柱状衬垫料破坏,也能够防止在损坏的部分发生漏光的液晶显示器。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特点的一些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列出,这些优点和特点的另一些在后续描述的基础上,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或可以通过对本发明的实施而获悉。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书面描述、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为实现这些和其它的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这里具体和概括地描述的,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柱状衬垫料,其中所述柱状衬垫料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基板上的遮光区域内,并且在所述柱状衬垫料的周围的所述遮光区域的宽度大于没有形成柱状衬垫料的遮光区域的宽度。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柱状衬垫料,其中所述柱状衬垫料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基板上的遮光区域内,并且单独的遮光层额外地形成在形成所述柱状衬垫料的区域的周围。在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中,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柱状衬垫料,其中所述第一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基板包括通过透射光来显示图像的像素区域,以及形成在所述像素区域的各部分之间的遮光区域,所述柱状衬垫料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所述遮光区域内,并且邻近所述柱状衬垫料的像素区域的有效面积小于不邻近所述柱状衬垫料的像素区域的有效面积。应所述理解的是,前面的概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意在提供对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


被包括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且并入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解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的截面图;图2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上基板的平面图,图2B是表示与图2A中线A-A对应的液晶显示器的截面图,以及图2C是表示与图2A中线B-B对应的液晶显示器的截面图;图3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下基板的平面图,以及图;3B 是表示与图3A中线A-A对应的液晶显示器的截面图;图4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下基板的平面图,以及图4B 是表示与图4A中线A-A对应的液晶显示器的截面图;图5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下基板的平面图,以及图5B是表示与图5A中线A-A对应的液晶显示器的截面图;图6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下基板的平面图,以及图6B 是表示与图6A中线A-A对应的液晶显示器的截面图;以及图7A至图7D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遮光层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这些实施例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只要有可能,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用于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图2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上基板的平面图,图2B是表示与图2A中线A-A对应的液晶显示器的截面图,以及图2C是表示与图2A中线B-B对应的液晶显示器的截面图。如图2A至图2C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包括上基板100、下基板200、柱状衬垫料310和320以及液晶层400。黑矩阵110形成在上基板100上,滤色器120a和120b形成在黑矩阵110中。保护层130形成在滤色器120a和120b上,上取向膜140形成在保护层130上。黑矩阵110起防止光漏到除显示图像的像素区域以外的区域中的作用,并且黑矩阵110以矩阵形式形成在上基板100上。滤色器120a和120b通常包括红色(R)、绿色(G) 或者蓝色⑶滤色器,以显示各种颜色。保护层130形成在滤色器120a和120b上,以使基板平坦化。上取向膜140沿预定方向排列,以确定液晶层400的初始取向方向。器件层210形成在下基板200上,下取向膜220形成在器件层210上。器件层210可以包括例如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的各种元件。下取向膜220与上取向膜140 —起来确定液晶层400的初始取向方向。柱状衬垫料310和320形成在黑矩阵110的区域中。换句话说,柱状衬垫料310 和320形成在不显示图像的黑矩阵110的区域中,而不是形成在显示图像的滤色器120a和 120b的区域中,以便不减少在液晶显示器中显示图像的有效区域。柱状衬垫料310和320包括主柱状衬垫料310和子柱状衬垫料320。主柱状衬垫料310用来维持液晶显示器的盒间隙,子柱状衬垫料320用来防止液晶层被集中在特定的区域。例如,子柱状衬垫料320用来作为防止发生重力缺陷的屏障(dam),其中重力缺陷的意思是液晶层被重力集中到液晶显示器的较低的部分。主柱状衬垫料310和子柱状衬垫料320都形成在上基板100和下基板200之间。 主柱状衬垫料310与上基板100和下基板200都接触,以维持盒间隙,而子柱状衬垫料320 只与上基板100接触,不与下基板200接触。因此,取向膜140和220不大可能被子柱状衬垫料320破坏。取向膜140和220主要被主柱状衬垫料310破坏。如图2A所示,在这个方面,在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周围的黑矩阵110图案与在子柱状衬垫料320的周围的黑矩阵110图案不同。换句话说,如上所述,取向膜140和220不大可能被子柱状衬垫料320破坏。因此,由于液晶层400的取向方向的改变而引起的漏光几乎不发生在子柱状衬垫料320的周围,所以不需要在子柱状衬垫料320的周围增加遮光区域。然而,取向膜140和220可能被主柱状衬垫料310破坏,所以需要在主柱状衬垫料310 的周围增加遮光区域。
6
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在形成遮光区域即黑矩阵110时,在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周围的黑矩阵110的图案宽度Wl大于对应没有形成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区域的黑矩阵110的图案宽度W2。在这种情况下,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周围指的是在离主柱状衬垫料310预定距离内的区域,特别是在邻近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像素内的区域。在这个方面,邻近主柱状衬垫料310的滤色器120a的有效面积小于不邻近主柱状衬垫料310的滤色器120a的有效面积。换句话说,利用光透射来显示图像的像素区域不是以相同的图案形成的,并且邻近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像素区域的有效面积变得小于不邻近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像素区域的有效面积。图3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下基板的平面图,以及图;3B 是表示与图3A中线A-A对应的液晶显示器的截面图。如图3A和图;3B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包括上基板100、下基板200、柱状衬垫料310和320以及液晶层400。黑矩阵110形成在上基板100上,滤色器120形成在黑矩阵110中。保护层130 形成在滤色器120上,上取向膜140形成在保护层130上。栅线230形成在下基板200上,栅绝缘膜235形成在栅线230上。数据线MOa和 240b形成在栅绝缘膜235上,器件层210形成在数据线MOa和MOb上。下取向膜220形成在器件层210上。栅线230布置为与数据线MOa和MOb交叉,从而限定像素区域。通过栅绝缘膜 235,栅线230与数据线MOa和MOb绝缘。柱状衬垫料310和320形成在数据线MOa和MOb的区域中。特别地,尽管柱状衬垫料310和320在图3A中形成在数据线MOa和MOb与栅线230交叉的部分,但是柱状衬垫料310和320的位置不限于图3A的实例。柱状衬垫料310和320可以形成在数据线 240a和MOb不与栅线230交叉的区域中。如上所述,柱状衬垫料310和320形成在对应不显示图像的遮光区域的数据线 240a和MOb的区域中,而不是在显示图像的像素区域中,从而在液晶显示器中不减少显示图像的有效区域。柱状衬垫料310和320包括主柱状衬垫料310和子柱状衬垫料320。如图3A所示,在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周围的数据线MOa的图案与在子柱状衬垫料320的周围的数据线MOb的图案不同。换句话说,按照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几乎不需要在子柱状衬垫料320的周围增加遮光区域。然而,需要在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周围增加遮光区域。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在形成对应遮光区域的数据线MOa和MOb时,在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周围的数据线MOa的图案宽度Wl大于对应没有形成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区域的数据线MOb 的图案宽度W2。在这种情况下,邻近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像素区域的有效面积变得小于不邻近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像素区域的有效面积。图4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下基板的平面图,以及图4B 是表示与图4A中线A-A对应的液晶显示器的截面图。如图4A和图4B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包括上基板100、下基板200、柱状衬垫料310和320以及液晶层400。
黑矩阵110形成在上基板100上,滤色器120形成在黑矩阵110中。保护层130 形成在滤色器120上,上取向膜140形成在保护层130上。栅线230a和230b形成在下基板200上,栅绝缘膜235形成在栅线230a和230b 上。数据线240形成在栅绝缘膜235上,器件层210形成在数据线240上。以及下取向膜 220形成在器件层210上。栅线230a和230b布置为与数据线240交叉,从而限定像素区域。通过栅绝缘膜 235,栅线230a和230b与数据线240绝缘。柱状衬垫料310和320形成在栅线230a和230b的区域中。特别地,尽管柱状衬垫料310和320在图4A中形成在栅线230a和230b与数据线240交叉的部分,但是柱状衬垫料310和320的位置不限于图4A的实例。柱状衬垫料310和320可以形成在栅线230a 和230b不与数据线240交叉的区域中。如上所述,柱状衬垫料310和320形成在对应不显示图像的遮光区域的栅线230a 和230b的区域中,而不是在显示图像的像素区域中,从而在液晶显示器中不减少显示图像的有效区域。柱状衬垫料310和320包括主柱状衬垫料310和子柱状衬垫料320。如图4A所示, 在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周围的栅线230a的图案与在子柱状衬垫料320的周围的栅线230b 的图案不同。换句话说,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在形成对应遮光区域的栅线230a和230b 时,在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周围的栅线230a的图案宽度Wl大于对应没有形成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区域的栅线230b的图案宽度W2。在这种情况下,邻近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像素区域的有效面积变得小于不邻近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像素区域的有效面积。图5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下基板的平面图,以及图5B 是表示与图5A中线A-A对应的液晶显示器的截面图。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包括上基板、下基板、柱状衬垫料以及液晶层。上基板、柱状衬垫料以及液晶层按照与第二实施例或者第三实施例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形成。下面将参考图5A和图5B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下基板。如图5A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下基板200上,栅线230 布置为与数据线240交叉,从而限定像素区域。薄膜晶体管T形成为与栅线230和数据线 240连接,并且电连接到薄膜晶体管T的像素电极250形成在像素区域中。像素电极250可以形成为指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与指结构的像素电极250平行布置的公共电极额外地形成在像素电极中,从而液晶层的取向方向能够由像素电极250和公共电极之间的水平电场来控制。主柱状衬垫料310位于栅线230与数据线240交叉的部分中,但是不限于此。也就是说,主柱状衬垫料310可以形成在栅线230不与数据线240交叉的区域中,或者形成在数据线240不与栅线230交叉的区域中。单独的遮光层500形成在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周围。换句话说,单独的遮光层500 形成在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周围,以便通过增加在主柱状衬垫料310周围的遮光区域来防止发生漏光。在这种情况下,邻近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像素区域的有效面积变得小于不邻近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像素区域的有效面积。因为主柱状衬垫料310所在的栅线230或者数据线240也起到遮光区域的作用, 所以遮光层500可以以各种图案来形成。图7A至图7D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遮光层500的平面图。如图7A所示,遮光层500可以与栅线230和数据线240都重叠。如图7B所示,遮光层500可以只与数据线240重叠。如图7C所示,遮光层500可以只与栅线线230重叠。如图7D所示,遮光层500可以既不与栅线230重叠,也不与数据线240重叠。此外,可以对遮光层500的形状作出例如弯曲形状的各种改变,而不仅限于直角形状。同时,遮光层500与遮光膜同时地形成在下基板200中,从而能够防止增加形成遮光层500的额外的工艺步骤。参考图5B将更容易地理解这一点。如图5B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下基板200上,顺序地形成遮光膜510、缓冲层202、半导体层204、栅绝缘膜235以及栅电极232。换句话说,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涉及一种顶栅结构,其中栅电极232位于半导体层204的上方。在顶栅结构的情况下,从下基板200下方入射的光照射到半导体层204,从而可以在半导体层204中产生漏电流。因此,为了防止光照射到半导体层204,在半导体层204的下方、即在下基板200上形成遮光膜510。如上所述,因为在下基板200上形成遮光膜510来遮挡光,所以能够和遮光层500 一起在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周围形成遮光膜510。换句话说,遮光层500由与遮光膜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所述遮光层和所述遮光膜在相同的层中。同时,在栅电极232上形成层间绝缘膜208,在层间绝缘膜208上形成源电极M2、 漏电极244和数据线M0。源电极242和漏电极244通过形成在层间绝缘膜208中的接触孔分别与半导体层204的源区域和漏区域连接。在源电极242和漏电极244上形成钝化膜245,在钝化膜245上形成像素电极250。 像素电极250通过形成在钝化膜M5中的接触孔与漏电极244连接。同时,尽管未示出,在像素电极250上形成下取向膜。图6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下基板的平面图,以及图6B 是表示与图6A中线A-A对应的液晶显示器的截面图。按照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包括上基板、下基板、柱状衬垫料以及液晶层。上基板、柱状衬垫料以及液晶层按照与第三实施例或者第四实施例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形成。下面将参考图6A和图6B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下基板。如图6A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下基板200上,栅线230 布置为与数据线240交叉,从而限定像素区域。薄膜晶体管T形成为与栅线230和数据线 240连接。像素电极250形成在像素区域中,以便电连接到薄膜晶体管T。并且公共电极 260布置为与像素电极250平行,以便在像素区域中产生水平电场。主柱状衬垫料310位于栅线230与数据线240交叉的部分中。然而,按照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的方式,主柱状衬垫料310可以形成在栅线230不与数据线240交叉的区域中, 或者形成在数据线240不与栅线230交叉的区域中。
单独的遮光层500形成在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周围,从而防止在主柱状衬垫料310 的周围发生漏光。因此,邻近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像素区域的有效面积变得小于不邻近主柱状衬垫料310的像素区域的有效面积。按照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可以如图7A至图7D所示形成遮光层500。并且可以对遮光层500的形状作出例如弯曲形状的各种改变,而不仅限于直角形状。遮光层500和与公共电极260连接的金属层同时形成,以减小公共电极沈0的电阻,从而能够防止增加形成遮光层500的额外的工艺步骤。换句话说,因为公共电极260位于像素区域中,所以可以利用透明导电材料来形成公共电极260,以防止透射率变差。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生公共电极260的电阻增加的问题。因此,为了减小公共电极沈0的电阻,可以在数据线MO的上方额外形成与公共电极260连接的金属层。因为金属层与遮光层500 —起形成,所以可以不需要单独的额外的工艺来形成遮光层。在这种情况下,遮光层 500由与金属层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所述金属层与公共电极260连接,并且遮光层500 与所述金属层在相同的层中。下面将参考图6B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下基板 200。栅电极232形成在下基板200上,栅绝缘膜235形成在栅电极232上。此外,半导体层204形成在栅绝缘膜235上,源电极242和漏电极244形成在半导体层204上。还有,数据线240形成在栅绝缘膜235上。钝化膜245形成在源电极242和漏电极244上,像素电极250和公共电极沈0交替地形成在钝化膜245上。此外,遮光层500形成在钝化膜245上。遮光层500形成在位于数据线240上方的钝化膜245上。同时,尽管未示出,下取向膜形成在像素电极250上。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个优选实施例。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个实施例,并且在本发明的技术精神可以应用到的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各种修改。例如,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可以应用到在本领域已知的各种模式中,例如扭曲向列(TN)模式、垂直取向(VA)模式、面内切换(IPQ模式以及边缘场切换(FR5)模式。在这个方面,可以对上基板100和下基板200的各种具体的元件作出各种修改,上基板100和下基板200 构成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柱状衬垫料的周围的遮光区域的宽度大于没有形成柱状衬垫料的遮光区域的宽度,或者单独的遮光层额外地形成在形成柱状衬垫料的区域的周围,因此,即使取向膜被柱状衬垫料破坏,也能够防止在损坏的地方发生漏光。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对本发明的各种修改和变型。
10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柱状衬垫料,其中所述柱状衬垫料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基板上的遮光区域内,并且在所述柱状衬垫料的周围的所述遮光区域的宽度大于没有形成柱状衬垫料的遮光区域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黑矩阵,以防止发生漏光,并且所述遮光区域是黑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在所述黑矩阵中的滤色器,以显示颜色,并且邻近所述柱状衬垫料的滤色器的有效面积小于不邻近所述柱状衬垫料的滤色器的有效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基板包括栅线和数据线,以限定像素区域,所述栅线与所述数据线彼此交叉,并且所述遮光区域是数据线或者栅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邻近所述柱状衬垫料的像素区域的有效面积小于不邻近所述柱状衬垫料的像素区域的有效面积。
6.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柱状衬垫料,其中所述柱状衬垫料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基板上的遮光区域内,并且单独的遮光层额外地形成在形成所述柱状衬垫料的区域的周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基板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形成在半导体层上的栅电极;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半导体层下方的遮光膜,以防止光照射到所述半导体层,其中所述遮光层由与所述遮光膜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所述遮光层与所述遮光膜在相同的层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基板包括薄膜晶体管;与所述薄膜晶体管连接的像素电极;布置为与所述像素电极平行的公共电极,以产生水平电场;以及与所述公共电极连接的金属层,以减小所述公共电极的电阻,其中所述遮光层由与所述金属层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所述金属层与公共电极连接,并且所述遮光层与所述金属层在相同的层中。
9.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柱状衬垫料,其中所述第一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基板包括通过透射光来显示图像的像素区域,以及形成在所述像素区域的各部分之间的遮光区域,所述柱状衬垫料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所述遮光区域内,并且邻近所述柱状衬垫料的像素区域的有效面积小于不邻近所述柱状衬垫料的像素区域的有效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柱状衬垫料是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都接触的主柱状衬垫料,以维持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盒间隙。
全文摘要
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柱状衬垫料,其中所述柱状衬垫料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基板上的遮光区域内,并且在所述柱状衬垫料的周围的所述遮光区域的宽度大于没有形成所述柱状衬垫料的遮光区域的宽度。因为在柱状衬垫料的周围的遮光区域的宽度大于没有形成柱状衬垫料的遮光区域的宽度,所以即使取向膜被柱状衬垫料破坏,也能够防止在损坏的部分发生漏光。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2346339SQ20111020891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1日
发明者河龙玟, 金相浩 申请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