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设备定影装置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6075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印设备定影装置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印设备定影装置的改良结构。
技术背景将墨粉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表面上的传统定影装置包括定影辊和加压辊,定影辊是具有加热单元例如卤素加热器的定影旋转体,该加热单元位于旋转体内。加压辊是通过盘簧等压抵定影辊的加压旋转体,以此在加压辊和定影辊之间形成辊隙部分。在这样的定影装置中,将表面承载有墨粉图像的记录材料传递通过定影辊和加压辊之间的辊隙部分, 并加热和加压从而将墨粉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在这种类型的定影装置中,为了将墨粉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例如转移纸张上而不破坏图像质量,必须维持定影辊的目标温度,以此向辊隙部分的墨粉图像提供热量,如果温度太高或者太低,可能会导致被称为“偏移”或“定影缺陷”的图像缺陷。因此,维持定影辊的适当定影温度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打开电源之后不久,即使当定影辊的表面已经通过预热操作达到了预定温度,加压辊的温度仍可能比较低。其原因在于,由于定影辊被加热到预定温度而未旋转成对的定影辊和加压辊,只有与定影辊接触的一部分加压辊表面被加热,而加压辊的其它表面部分未被加热。结果,当预热操作之后很快响应于图像形成请求而旋转成对的定影辊和加压辊时,具有更低表面温度的加压辊部分开始与定影辊的表面接触,由此定影辊的热量被取走且定影辊的表面温度降低。最后,随着加压辊表面被加热,定影辊的表面温度升高到预定温度。然而,当定影辊的表面温度恢复时,记录材料可能早已通过了挤压区域,因此导致定影缺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保证定影辊表面温度稳定处于目标温度,能避免定影缺陷产生的打印设备定影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打印设备定影装置的改良结构, 包括有定影辊和压力辊,定影辊内设有加热元件,定影辊与压力辊轴向平衡对压配合,在压力辊圆周边上靠近辊隙处设有加热元件。加热元件为内置发热体的加热辊。加热元件为非接触传热器。非接触传热器为红外线辐射传热器。经改进后,通过在压力辊上设置加热元件,将压力辊即将与定影辊接触的区域加热升温,避免相对低温的压力辊夺走定影辊部分热量,使定影辊处于定影目标温度,保证定影辊定影时拥有足够高的温度对记录材料上的显影剂图像进行加热定影,提高定影质量。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打印设备的结构原理图;图2本实用新型定影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定影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一种打印机,以其作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基于电子照相技术的图像形成设备。图1示出打印机100的示意图。打印机100包括横向安排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 分别对应于黄色、青色、红紫色和黑色,以此形成串列式图像形成单元。在该串列式图像形成单元中,墨粉图像形成单元101Y、101C、101M和IOlK为单个图像形成单元,它们在附图页面中从左到右排列。字母Y、C、M和K分别表示黄色、青色、红紫色和黑色。在该串列式图像形成单元中,墨粉图像形成单元101Y、101C、101M和IOlK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作为图像载体的鼓形感光体21Y、21C、21M或21K。在每个图像载体周围提供充电装置、显影装置10Y、10CU0M或IOK和感光体清洁装置。在打印机100的上部,安置分别充满黄色、青色、红紫色和黑色墨粉的墨粉瓶2Y、 2C、2M和I。从这些墨粉瓶2Y、2C、2M和I经由未示出的传输路径向显影装置10Y、10C、 IOM和IOK提供每种颜色墨粉的预定供应量。在串列式图像形成单元之下,提供光学写入单元9作为潜像形成单元。光学写入单元9包括光源、多边形镜、f-Ο透镜和反射镜。光学写入单元9被配置为基于图像数据用激光扫描每个感光体21的表面。在紧接着串列式图像形成单元之上,提供包括中间转移带1、初级转移装置和次级转移辊的转移单元,其中中间转移带1是作为中间转移体的环带。中间转移带1缠绕支撑辊Ia和lb。支撑辊Ia是驱动支撑辊,其旋转轴与未示出的驱动电机耦连。驱动电机沿图中的逆时针方向移动中间转移带1,从而也旋转支撑辊lb,该支撑辊Ib是从动辊。在中间转移带1之内,安置初级转移装置11Y、11C、11M和11K,这些初级转移装置用于将形成在感光体21Y、21C、21M和21K上的墨粉图像转移到中间转移带1上。在驱动中间转移带1的方向上初级转移装置11Y、11C、11M和IlK下游处,提供次级转移辊5作为次级转移装置。在穿过中间转移带1与次级转移辊5相对的一侧,安置支撑辊lb,其起到加压组件的作用。打印机100还包括进纸盒8、进纸辊7和抗蚀辊6,该进纸盒8容纳作为记录材料的转移纸张P。相对于转移纸张P的运行方向的次级转移辊5下游处,提供定影装置4和纸张推顶辊3,其中次级转移辊5将墨粉图像转移到转移纸张P上,而定影装置4用于将图像定影到转移纸张P上。描述了打印机100的操作。在墨粉图像形成单元101Y、101C、101M和IOlK中,使感光体21¥、21(、2说和2IK旋转。随着感光体21Y、21C、21M和2IK旋转,它们的表面分别通过充电装置17Y、17C、17M和17K而均勻带电。然后根据图像数据利用光学写入单元9所发射的激光来照射感光体21Y、21C、21M 和21K,以此在每个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0027]利用墨粉通过显影装置10Y、10C、10M和IOK使静电潜像变得可见,由此分别在感光体21Y、21C、21M和21K上形成黄色、青色、红紫色和黑色的单色图像。通过未示出的驱动电极旋转驱动辊Ia以便驱动从动辊Ib和次级转移辊5,由此旋转中间转移带1,并通过初级转移装置11Y、11C、11M和IlK将可见图像连续地转移到中间转移带1上。以这种方式,在中间转移带1上形成合成彩色图像。利用感光体清洁装置在图像转移之后清洁感光体21Y、21C、21M和21K的表面以去除剩余的墨粉并为下一轮图像形成作准备。与上述图像形成的时间选择同步,通过进纸辊7从进纸盒8中取出一张转移纸张 P并将其传输到抗蚀辊6,在此处立即停止转移纸张P。在根据图像形成操作的适当时机,将转移纸张P传递到次级转移辊5和中间转移带1之间。中间转移带1和次级转移辊5形成跨过转移纸张P的所谓“次级转移辊隙”,在此处利用次级转移辊5将中间转移带1上的墨粉图像第二次转移到转移纸张P上。在图像转移之后将转移纸张P送进定影装置4,由此加热和加压以定影所转移的图像,在此之后将转移纸张P推顶出所述设备。在图像转移之后通过中间转移体清洁装置 12清洁中间转移带1以去除中间转移带1上剩余的墨粉,以便为串列式图像形成单元的下一轮图像形成准备好带。墨粉图像形成单元101Y、101C、101M和IOlK中的每一个均是整体形成的处理筒体,其可以附连到主体上和从主体上拆卸下来。可以沿安装在打印机100的主体上的导轨 (未示出)来移动这些整体处理筒体,从而可以从打印机100的主体前面将其拉出。通过将处理筒体推入到打印机100的主体内,墨粉图像形成单元101Y、101C、101M和IOlK可以加
载到其预定位置。定影装置4包括定影辊41和压力辊42。定影辊41是被未图示结构旋转支撑的辊状部件,并且可以被未图示的驱动器轴向旋转。该定影辊41中具有发热部件43以加热和定影从转印辊隙部分传送的记录介质P上携带的形成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从而将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P上。作为定影辊41,可以使用例如由金属芯和弹性层形成的辊状部件。金属芯由诸如铁、不锈钢、铝等金属形成。弹性层由诸如硅橡胶、氟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当发热部件43 从未图示的电源供给电压时,发热部件43产生热。发热部件43可以使用卤素灯、红外灯等。压力辊42是被未图示的压力元件旋转地支撑并压靠定影辊41的辊状部件。该压力辊42被驱动以随着定影辊15的旋转而旋转。定影辊41和压力辊42之间的压接部分形成定影辊隙部分。当调色剂图像被定影辊41加热并且定影到记录介质P上时,压力辊42通过将熔化的调色剂压到记录介质P上帮助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P上。压力辊42可以使用与定影辊41具有相同结构的辊状部件。在压力辊42圆周边上靠近辊隙处设有加热元件。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该加热元件为内置发热体421的加热辊422。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该加热元件为非接触传热器,在这里非接触传热器为红外线辐射传热器423。[0041] 上述参照实施例对该定影装置进行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在不脱离实用新型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打印设备定影装置的改良结构,包括有定影辊和压力辊,定影辊内设有加热元件,定影辊与压力辊轴向平衡对压配合,其特征在于在压力辊圆周边上靠近辊隙处设有加热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定影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加热元件为内置发热体的加热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定影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加热元件为非接触传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设备定影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非接触传热器为红外线辐射传热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打印设备定影装置的改良结构,包括有定影辊和压力辊,定影辊内设有加热元件,定影辊与压力辊轴向平衡对压配合,在压力辊圆周边上靠近辊隙处设有加热元件,加热元件为内置发热体的加热辊,加热元件为非接触传热器,非接触传热器为红外线辐射传热器,经改进后,通过在压力辊上设置加热元件,将压力辊即将与定影辊接触的区域加热升温,避免相对低温的压力辊夺走定影辊部分热量,使定影辊处于定影目标温度,保证定影辊定影时拥有足够高的温度对记录材料上的显影剂图像进行加热定影,提高定影质量。
文档编号G03G15/20GK202003144SQ20112011588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9日
发明者刘江 申请人:佛山市艾申特精密配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