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06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模组包括液晶屏面板和背光灯组件,背光灯组件主要包括发光源、导光板、反射片和光学膜片等,光学膜片包括扩散片、棱镜片和增亮膜等;液晶模组上具有后背板和前面框等结构件。在液晶模组的生产过程中,模组一体化尤为重要,模组一体化可以大幅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模组一体化有很多形式,如结构设计一体化、驱动电路设计一体化以及操作工艺一体化等。结构设计一体化主要包括前后壳一体化,前后壳一体化模组是用模组的后背板做成平板电视的后壳,模组的前面框作为平板电视的前壳,该一体化结构中,没有塑胶框来固定光学膜片和支撑液晶屏面板。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技术中,光学膜片之间相互接触时,光学膜片之间存在的摩擦将引起光学膜片被磨伤的不良现象;液晶屏面板和光学膜片直接接触时,光学膜片和液晶屏面板之间存在的摩擦将引起光学膜片被磨伤以及液晶屏面板下偏光片被磨伤的不良现象。上述不良现象将导致液晶模组受损,影响其图像显示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模组,以解决液晶模组前后壳一体化中光学膜片之间以及光学膜片和液晶屏面板之间所存在的相互摩擦,并导致的液晶模组受损、 显示品质降低的问题。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晶模组,包括液晶屏面板和背光灯组件,所述液晶屏面板包括中心的可视区域和四周的非可视区域,所述背光灯组件包括发光源、导光板和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液晶屏面板上方,所述导光板位于光学膜片上方;所述液晶屏面板四周的非可视区域中,至少相对的两侧区域内设置有硅胶条,所述光学膜片固定在所述硅胶条之间,所述光学膜片和液晶屏面板之间具有间隙。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基于前后壳一体化的液晶模组,通过在液晶屏面板的非可视区域中设置一定形状和尺寸规格的硅胶条,将导光板和液晶屏面板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一方面为光学膜片的装配留有安全间隙,避免光学膜片各元件之间以及光学膜片和液晶屏面板之间直接接触而引起相互摩擦损伤;另一方面该硅胶条从一定程度上达到替代塑胶框起到支撑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的作用,实现液晶屏面板、 光学膜片和导光板之间结构稳定、互不影响,从而提高显示器的显示品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液晶屏面板上设置硅胶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在图1所示的硅胶条上安装了光学膜片和导光板后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液晶屏面板上设置硅胶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液晶屏面板上设置硅胶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液晶屏面板;2、可视区域;3、上侧非可视区域;4、右侧非可视区域;5、下侧非可视区域;6、左侧非可视区域;7、上侧硅胶条;8、右侧硅胶条;9、下侧硅胶条;10、左侧硅胶条;11、光学膜片;12、导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中液晶屏面板上设置硅胶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在图1所示的硅胶条上安装了光学膜片和导光板后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液晶屏面板1包括位于中心的可视区域2和在可视区域2四周的非可视区域,为了下文描述的方便,将非可视区域分别标示为如图所示的上侧非可视区域3、右侧非可视区域4、下侧非可视区域5和左侧非可视区域6。本实施例中,为了支撑光学膜片和导光板,在上述四侧的非可视区域中分别设置硅胶条,具体为在上侧非可视区域3中设置上侧硅胶条7,右侧非可视区域4中设置右侧硅胶条8,下侧非可视区域5中设置下侧硅胶条9,以及左侧非可视区域6中设置左侧硅胶条 10。如图2所示,在液晶屏面板上设置了硅胶条之后,将光学膜片11固定支撑在各硅胶条之间,即将光学膜片11所包括的扩散片、棱镜片和增亮膜等元件依次卡设在四周硅胶条所围成的围栏内,实现光学膜片11的位置固定且不会随着液晶模组的晃动而晃动,避免光学膜片11各元件之间相互摩擦产生损伤。尤为重要的是,在固定安装光学膜片11时,须保证光学膜片11与液晶屏面板1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使光学膜片11与液晶屏面板1不直接接触,两者之间不会产生相互摩擦损伤。与光学膜片11和液晶屏面板1的结构相对应,硅胶条的厚度设置为大于光学膜片11的厚度,硅胶条大出光学膜片11的厚度值在0. 3mm-0. 5mm 之间,若该厚度值过大,会影响整个液晶模组的厚度,与平板电视薄化的发展相违背;若该厚度值过小,则不能保证光学膜片11各元件之间以及光学膜片11与液晶屏面板1之间的安全间隙。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1所包括的各元件自然放置在硅胶条之间,所谓自然放置是指无需刻意在各元件之间保留一定间隙,也不能刻意施加外力来挤压各元件。在光学膜片11安装之后,将导光板12安装在硅胶条上方,由硅胶条固定支撑导光板12。为了使光学膜片11和导光板12的设置不影响液晶屏面板1的有效显示面积,本实施例中对各硅胶条的长度和宽度进行限定,具体为,每个硅胶条的长度大于与其相平行的可视区域的边长,其宽度小于其所在非可视区域的宽度,即每个硅胶条不能超出其所在的非可视区域。以右侧硅胶条8为例,其设置在右侧非可视区域4中,右侧硅胶条8的长度大于可视区域2的右侧边长,其宽度小于右侧非可视区域4的宽度。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液晶模组,通过在液晶屏面板四周的非可视区域内设置硅胶条支撑固定光学膜片和导光板,在光学膜片和液晶屏面板之间保留安全间隙,避免光学膜片各元件之间以及光学膜片和液晶屏面板之间相互摩擦损伤;并且,液晶屏面板四周的非可视区域内均设置连续的硅胶条,能够实现对光学膜片和导光板的牢固稳定支撑,保证其结构强度。实施例2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中液晶屏面板上设置硅胶条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的硅胶条上安装光学膜片和导光板后的侧视图与图2相似,仅硅胶条的位置不同。本实施例中,硅胶条设置在其中三侧非可视区域中,图3中以上侧非可视区域3、 右侧非可视区域4和下侧非可视区域5中分别对应设置上侧硅胶条7、右侧硅胶条8和下侧硅胶条9为例进行标示。光学膜片固定支撑在各硅胶条之间,导光板安装在各硅胶条上方,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光学膜片的一侧边和导光板的一侧边悬空,没有硅胶条支撑,但是已有的上侧硅胶条7、右侧硅胶条8和下侧硅胶条9所形成的半封闭性围栏对光学膜片和导光板的支撑作用力不会造成光学膜片和导光板的倾斜,同样能够保证光学膜片和导光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且能够减少硅胶条的使用量,简化液晶模组的制造工艺。本实施例中,硅胶条的设置位置也可以选择右侧非可视区域4、下侧非可视区域5 和左侧非可视区域6 ;或者上侧非可视区域3、下侧非可视区域5和左侧非可视区域6 ;或者上侧非可视区域3、右侧非可视区域4和左侧非可视区域6,其它部件的结构设置和产生的效果不变实施例3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液晶屏面板上设置硅胶条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的硅胶条上安装光学膜片和导光板后的侧视图与图2相似,仅硅胶条的位置不同。本实施例中,硅胶条设置在相对的两侧非可视区域中,图4中以上侧非可视区域3 和下侧非可视区域5中分别对应设置上侧硅胶条7和下侧硅胶条9为例进行标示。光学膜片固定支撑在两硅胶条之间,导光板安装在两硅胶条上方,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光学膜片相对的两侧边和导光板相对的两侧边悬空,没有硅胶条支撑,但是已有的上侧硅胶条7和下侧硅胶条9对光学膜片和导光板的支撑作用力相对称,不会造成光学膜片和导光板的倾斜,同样能够保证光学膜片和导光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且能够减少硅胶条的使用量,简化液晶模组的制造工艺。本实施例中,硅胶条的设置位置也可以选择右侧非可视区域4和左侧非可视区域 6,其它部件的结构设置和产生的效果不变。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基于前后壳一体化的液晶模组,通过在液晶屏面板的非可视区域中设置一定形状和尺寸规格的硅胶条,将导光板和液晶屏面板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一方面为光学膜片的装配留有安全间隙,避免光学膜片各元件之间以及光学膜片和液晶屏面板之间直接接触而引起相互摩擦损伤;另一方面该硅胶条从一定程度上达到替代塑胶框起到支撑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的作用,实现液晶屏面板、光学膜片和导光板之间结构稳定、互不影响,从而提高显示器的显示品质。[0032]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液晶模组,包括液晶屏面板和背光灯组件,所述液晶屏面板包括中心的可视区域和四周的非可视区域,所述背光灯组件包括发光源、导光板和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液晶屏面板上方,所述导光板位于光学膜片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屏面板四周的非可视区域中,至少相对的两侧区域内设置有硅胶条,所述光学膜片固定在所述硅胶条之间, 所述光学膜片和液晶屏面板之间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条的厚度大于光学膜片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条大出光学膜片的厚度值为 0. 3mm-0. 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扩散片、棱镜片和增亮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条设置在相对的两侧非可视区域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条设置在三侧非可视区域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条设置在液晶屏面板四周的非可视区域中。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侧非可视区域中所设置的硅胶条,其长度大于与其相平行的可视区域的边长,其宽度小于其所在非可视区域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安装在所述硅胶条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条在其所在的非可视区域中间隔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液晶模组,包括液晶屏面板和背光灯组件,液晶屏面板包括中心的可视区域和四周的非可视区域,背光灯组件包括发光源、导光板和光学膜片,光学膜片位于液晶屏面板上方,导光板位于光学膜片上方;液晶屏面板四周的非可视区域中,至少相对的两侧区域内设置有硅胶条,光学膜片固定在硅胶条之间,光学膜片和液晶屏面板之间具有间隙。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硅胶条的设置,导光板和液晶屏面板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为光学膜片的装配留有安全间隙,避免光学膜片各元件之间及其与液晶屏面板之间直接接触而引起摩擦损伤,实现液晶屏面板、光学膜片和导光板之间结构稳定、互不影响,提高显示器的显示品质。
文档编号G02F1/13GK202205000SQ20112028425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5日
发明者乔明胜, 刘卫东, 宋志成 申请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