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50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盒。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如激光打印机,是一种利用电子照相原理,至少经过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定影过程,在图像形成介质如纸张上形成图像的装置。在充电过程,通过充电装置,利用如电晕放电方式对感光元件如感光鼓的表面充上均勻预定的电荷;在曝光过程,对已充上均勻预定电荷的感光元件表面进行选择性的曝光,被曝光的地方,由于感光元件的感光特性,电阻下降,于是被曝光的地方上的电荷接地消去,即曝光后,感光元件表面形成一对应于所欲形成图像的由电荷的分布所表征的静电潜像;在显影过程,通过显影部件,把用于形成可视图像的显影剂如碳粉,配合作用力如电场力的作用送到感光元件表面的静电潜像上,使得上述的静电潜像获得可视化;在转印过程,通过转印装置如转印辊,把感光元件表面静电潜像上的显影剂转移到图像形成介质如纸张上;在定影过程,通过定影装置把转移到图像形成介质上的显影剂牢固于图像形成介质上。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处理盒至少包含感光元件、接受来自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力的感光元件驱动组件和用于支撑感光元件的主体,在图像形成装置工作过程中,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通过感光元件驱动组件将动力传递给处理盒,使处理盒上的感光元件旋转,并将驱动力传递给处理盒上的其他部件,如显影部件等。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采用的感光元件驱动组件10包括设置在感光元件1端部与感光元件1连接的鼓凸缘2,鼓凸缘2用于将接收的驱动力传递给感光元件1,从鼓凸缘2 端部轴向伸出的鼓轴3,鼓轴3用于在处理盒工作过程中可旋转地支撑感光元件1 ;从鼓轴 3端面轴向伸出,用于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上接收驱动力的凸起4,凸起4的侧壁4b 上设置有沿凸起4径向延伸的第一凸齿4a,其中第一凸齿如倾斜地设置在凸起侧壁4b上, 且上述感光元件驱动组件中的凸起4,第一凸齿4a,连接轴3以及鼓凸缘2为同种材料一体制作成型,凸起4的轴中心还设置有定位孔如。与感光元件驱动组件10相配合传动的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包括一个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凹槽12,凹槽12上设置有三个转角12a,凹槽12的底面12b上设置有定位凸起12c。当处理盒装入图像形成装置后,凸起4 便可以插入凹槽12中,设置在凸起4上的第一凸齿如可与凹槽12中的任意转角1 啮合传递驱动力,定位凸起12c插入到定位孔如中,实现感光元件驱动组件10的径向定位,从而保证在驱动力传递过程中凸起4与凹槽12的中心重合对中;凸起4的端面4d与凹槽12 的底面12b接触,实现感光元件驱动组件10的轴向定位。这样,当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 转动时,凸起4上的第一凸齿如与驱动头凹槽11中的任意转角12a啮合,从而带动凸起4 转动,便可实现凸起4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的同步转动,最后凸起4将所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上接收的驱动力经过与之相连的鼓轴3以及鼓凸缘2传递给感光元件1,从而带动感光元件1的转动。
3[0006]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处理盒中只有单一的凸齿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中的凹槽中的一个拐角啮合传递动力,拐角处的壁厚相对于凹槽的其它位置要薄得多,图像形成装置在高速运转过程中, 受力的拐角很容易发生胀裂,导致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损坏,使驱动力不能传递到处理盒上。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与感光元件驱动组件啮合传递动力时,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存在摆动,会导致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轴线与感光元件驱动组件轴线存在夹角,感光元件驱动组件的轴向定位是通过凸起的端面与凹槽的底面接触实现的,且径向定位是通过定位凸起和定位孔的配合实现的,这样的定位方式不仅定位面积小且配合精度要求高,一方面定位不稳定会影响驱动力的传递,另一方面配合精度要求高会导致生产工艺的难度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盒,以解决现有处理盒感光元件驱动组件中的动力接收部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啮合时容易导致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损坏和定位配合精度要求高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处理盒,包括处理盒主体、支撑件和感光元件驱动组件,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处理盒主体上,所述感光元件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感光元件端部的鼓凸缘,从所述鼓凸缘轴向伸出的鼓轴和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配合连接以用于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力的动力接收部,所述感光元件驱动组件通过所述鼓轴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包括一个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凹槽,所述凹槽上设置有三个转角,所述动力接收部与所述转角啮合传递动力,其特征是,还包括沿鼓轴轴向方向延伸的使感光元件径向定位的外包部,所述外包部的内径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外径相匹配以包裹住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所述动力接收部设置在所述鼓轴端面的轴中心。所述外包部设置在所述鼓轴端面上。所述外包部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动力接收部包括凸起和设置于所述突起上的凸齿,所述凸齿与所述转角啮合传递动力。所述外包部的端面呈圆形。所述外包部的端面呈在同一圆形上的多段圆弧形。所述外包部上还设置有便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插入到外包部内的倒角。所述外包部与所述鼓轴一体成型。所述动力接收部有三个,所述三个动力接收部与所述三个转角相匹配传递动力, 所述鼓轴的内侧壁上沿鼓轴的径向在同一平面上延伸出三个相同的轴向定位部,所述定位部间的夹角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转角间的夹角相同,所述轴向定位部的径向方向的长度略大于转角到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外表面的距离,所述鼓轴的内径略大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外径。[0022]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增加了沿鼓轴轴向方向延伸的使感光元件径向定位的外包部,所述外包部的内径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外径相匹配以包裹住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处理盒感光元件驱动组件中的动力接收部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啮合时,外包部同时对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进行包覆保护和定位,使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不损坏,同时使两者定位更加容易和准确,解决了现有处理盒感光元件驱动组件中的动力接收部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啮合时容易导致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损坏、定位配合精度要求高和轴线存在夹角的技术问题。

图1现有技术处理盒中采用的感光元件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所采用的处理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a为实施例一所采用的感光元件驱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北为实施例一所采用的感光元件驱动组件的俯视图;图4为实施例一所采用的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俯视图;图5为实施例一所采用的感光元件驱动组件和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装配立体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一所采用的感光元件驱动组件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装配剖面图;图7为实施例二所采用的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装配示意图;图8为图7沿A-A方向的局部剖面图;图9为实施例三所采用的感光元件驱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三所采用的感光元件驱动组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图2为本实施例所采用的处理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由图知,处理盒包括处理盒主体30、支撑件40和感光元件驱动组件10,支撑件40固定连接在处理盒主体30上,如图 3-5所示,图3a为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感光元件驱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 为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感光元件驱动组件的俯视图,图4为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俯视图,图5为感光元件驱动组件和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装配立体示意图,由图知,感光元件驱动组件10包括 固定在感光元件1端部的鼓凸缘2,从鼓凸缘2轴向伸出的鼓轴3,设置在鼓轴3端面3a的轴中心的凸起4和从鼓轴3端面3a轴向方向延伸出、使感光元件1径向定位并具有圆形端面的外包部5,凸起4作为接收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动力的动力接收部,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采用现有技术中提到的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感光元件驱动组件10通过外包部5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件40上,凸起4处于外包部5内,外包部5的内径Dl略大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的外径D2,外包部的外径D3大于鼓轴3的外径D4,如图6所示;外包部5上还设置有倒角5b,通过倒角釙的设置便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插入到外包部5内;鼓凸缘 2的侧面圆周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到处理盒其他部件(例如显影部件等)的齿轮加;凸起4的侧壁4b上设置有沿凸起4径向延伸第一凸齿如,其中第一凸齿如倾斜或垂直地设置在凸起侧壁4b上,第一凸齿如在径向方向上的最外端到外包部5的距离H2 大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的转角1 的壁厚H1,如图北和图4所示,凸起4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可以为能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上凹槽12配合的任何结构,凸起4上还可以设置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任意两个转角匹配啮合的两个凸齿或者是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三转角匹配啮合的三个凸齿。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感光元件驱动组件可以为一体注塑成型,也可以具有缓冲结构,从材料的强度和性能考虑,可以优选Ρ0Μ(聚甲醛树脂)、PC(聚碳酸脂)、ABS(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等高强度树脂材料。Dl与D2之差在0. 5mm_0. 3mm之间,保证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与感光元件驱动头间有足够的窜动量以消除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轴线与感光元件驱动组件轴线间的夹角,更优地选择0. lmm-0. 2mm之间的数值;外包部5从端面3a轴向延伸的长度L在lmm-7mm之间, 使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与感光元件驱动组件间的轴向定位更稳定,更优地选择2mm-4mm之间的数值。凸起4仅作为感光元件驱动组件10接受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的驱动力的受力部分,外包部5作为感光元件驱动组件10的定位部分,实现受力与定位分开,可以降低对元件制造精度的要求。图6为感光元件驱动组件10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的装配剖面图,当处理盒装入图像形成装置中进入工作状态,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插入到外包部5内,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的外表面20a与外包部5的内表面fe接触,外包部5包住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 ;凸起4插入到凹槽12内,第一凸齿如与凹槽12的任意转角1 啮合传递驱动力; 通过凸起4的端面4d与凹槽12的底面12b接触或鼓轴3的端面3a和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的端面20b接触实现感光元件驱动组件的轴向定位,通过外包部5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的外包方式实现感光元件驱动组件10的径向定位从而保证在驱动力传递过程中凸起4与凹槽12的中心重合对中。当然,上述外包部为圆环,也可以是分段的圆弧片,如二段圆弧片、三段圆弧片或四段圆弧片等。在本实施例中,普通技术人员均可以理解到鼓轴3和外包部5可以为同一部件,具体见实施例三。实施例二图7为本实施例所采用的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装配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感光元件驱动组件10通过鼓轴3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件40上。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感光元件驱动组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本与实施例一相同,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外包部不是设置在感光元件驱动组件10上,而是设置在支撑件40上的端面上,外包部50与支撑件40 一体注塑成型,外包部50的轴线与感光元件驱动组件10的轴线相同,且外包部50的内径略D5大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的外径D2,外包部50上还设置有倒角50b,通过倒角50b 的设置便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插入到外包部50内。图8为图7沿A-A方向的局部剖面图,外包部50的内表面50a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的外表面20a接触形成外包,工作原理同实施例一相同,普通技术人员都可以理解,不再赘述。当然,上述外包部端面可以为圆形,也可以是分布在同一圆周上的多段圆弧,如二段圆弧、三段圆弧或四段圆弧等。实施例三如图9-10所示,图9为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感光元件驱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0 为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感光元件驱动组件的俯视图,由图知,固定连接在感光元件1端部的感光元件驱动组件11包括鼓凸缘22、从鼓凸缘22轴向伸出并具有环形横截面的鼓轴33 和三个动力接收部44,感光元件1、鼓凸缘22和鼓轴33具有相同的轴线,鼓轴33旋转地支撑在支撑件40上。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与实施例一、二相同,即采用现有技术中提到的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不再重复描述。鼓轴33的内侧壁33a上、沿鼓轴的径向并在同一平面上延伸出三个相同的轴向定位部55,定位部55间的夹角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的转角12a间的夹角相同,轴向定位部55的径向方向的长度H3略大于转角 12a的壁厚H1,鼓轴33的内径D6略大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外径D2 ;动力接收部44设置在轴向定位部55指向轴线的端面上,动力接收部44在定位端面55a到鼓轴33的端面 33a的方向上延伸的距离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的凹槽12的轴向深度相同,动力接收部 44间的连线大致成三角形,动力接收部44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的转角12a啮合传递动力。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与感光元件驱动组件11传递动力过程中,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插入在鼓轴33和动力接收部44之间形成的空间内,鼓轴33的内侧壁33a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的外表面20a接触形成外包,实现感光元件驱动组件11的径向定位;轴向定位部55的定位端面5 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0的端面20b接触实现感光元件驱动组件11的轴向定位。通过在感光元件驱动组件上或定位装置上设置可以将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外包的外包部,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凹槽作为驱动力传递部的转角处的壁厚相对薄而在驱动力传递过程中产生的胀裂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可以解决驱动力传递过程中由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摆动引起感光元件组件轴线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轴线存在夹角的问题,还可以增加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和感光元件驱动组件间的摩擦力,使感光元件驱动组件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啮合的更紧密,同时也可以作为感光元件驱动组件径向定位装置,感光元件驱动组件的径向定位效果更好,使图像形成装置与感光元件间的驱动力传递更平稳。
权利要求1.一种处理盒,包括处理盒主体、支撑件和感光元件驱动组件,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处理盒主体上,所述感光元件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感光元件端部的鼓凸缘,从所述鼓凸缘轴向伸出的鼓轴和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配合连接以用于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力的动力接收部,所述感光元件驱动组件通过所述鼓轴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支撑件上,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包括一个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凹槽,所述凹槽上设置有三个转角, 所述动力接收部与所述转角啮合传递动力,其特征是,还包括沿鼓轴轴向方向延伸的使感光元件径向定位的外包部,所述外包部的内径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外径相匹配以包裹住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动力接收部设置在所述鼓轴端面的轴中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外包部设置在所述鼓轴端面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外包部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感光元件驱动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动力接收部包括凸起和设置于所述突起上的凸齿。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外包部的端面呈圆形。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外包部的端面呈分布在同一圆周上的的多段圆弧形。
8.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外包部上还设置有便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插入到外包部内的倒角。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外包部与所述鼓轴一体成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动力接收部有三个,所述三个动力接收部与所述三个转角相匹配传递动力,所述鼓轴的内侧壁上沿鼓轴的径向在同一平面上延伸出三个相同的轴向定位部,所述定位部间的夹角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转角间的夹角相同,所述轴向定位部的径向方向的长度略大于转角到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外表面的距离,所述鼓轴的内径略大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外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盒,包括处理盒主体、支撑件和感光元件驱动组件,支撑件固定连接在处理盒主体上,感光元件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感光元件端部的鼓凸缘,从鼓凸缘轴向伸出的鼓轴,设置在鼓轴端面的轴中心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配合连接以用于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力的动力接收部,感光元件驱动组件通过鼓轴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件上,还包括沿鼓轴轴向方向延伸的使感光元件径向定位的外包部,外包部的内径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外径相匹配以包裹住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处理盒感光元件驱动组件中的动力接收部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啮合时,外包部同时对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进行包覆保护和定位,使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不损坏,同时使两者定位更加容易和准确。
文档编号G03G21/18GK202267829SQ201120321658
公开日2012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0日
发明者彭庆菲 申请人: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