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内窥镜的调向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0018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内窥镜的调向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探测设备,特别是电子内窥镜的导向动力机构及拉线调试机构用的一种电子内窥镜的调向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内窥镜是探测物体内部情况的常用设备,主要用于人体无法到达的,有毒有害的空间及狭小部位,以及其它设备无法进入的窄小弯曲的空间,对物体内部的腐蚀、裂纹、焊缝、异物、工件内部加工及磨损等情况,可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查,其电动机构和拉线调试分别是整个产品的核心部件之一,但由于现有的设备的电动机构和拉线调试机构的体积较大,拉线调试较为复杂,致使设备体积无法做到小型化,因此,其使场合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设备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子内窥镜的调向动力装置,可有效解决缩小设备体积,提高设备利用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旋转轴、线轮和光栅,旋转轴上装有伞齿轮和辅助齿,辅助齿经伞齿轮压板和支套与伞齿轮相连接,辅助齿上依次装有第一线轮和第二线轮,第二线轮外侧上装有光栅,光栅上有压紧光栅的光栅压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独特,安装使用方便、灵活,适用范围广,使用效果好, 工作效率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各部件呈分裂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由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旋转轴、线轮和光栅,旋转轴1上装有伞齿轮2和辅助齿5,辅助齿5经伞齿轮压板3和支套4与伞齿轮2相连接,辅助齿5上依次装有第一线轮6和第二线轮7,第二线轮7外侧上装有光栅8,光栅8上有压紧光栅的光栅压板9。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旋转轴1、伞齿轮2、伞齿轮压板3、支套4、辅助齿5、第一线轮6、第二线轮7、光栅8、光栅压板9的中心均置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的辅助齿5经其筒轴穿过伞齿轮压板3的中心孔和支套4装在旋转轴上。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旋转轴1装在原齿轮箱上,作为齿轮箱的输出轴,与齿轮箱相配合,将光栅的光栅压板9 (保护板)经压片用螺钉拧紧,使其右面与拉丝管座用螺丝固定在一起即可。安装使用非常方便,而且由于结构简单,体积小,使其拉线调试变得非常简单,可以适用于大小不同的各种场合,对物体内部的腐蚀、裂纹、焊缝、异物、工件内部加工及磨损等情况的测试,保证产品的质量,大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节约成本,是电子内窥镜设备上的创新。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内窥镜的调向动力装置,包括旋转轴、线轮和光栅,其特征在于,旋转轴 (1)上装有伞齿轮(2 )和辅助齿(5 ),辅助齿(5 )经伞齿轮压板(3 )和支套(4 )与伞齿轮(2 ) 相连接,辅助齿(5)上依次装有第一线轮(6)和第二线轮(7),第二线轮(7)外侧上装有光栅 (8),光栅(8)上有压紧光栅的光栅压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内窥镜的调向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轴 (1)、伞齿轮(2)、伞齿轮压板(3)、支套(4)、辅助齿(5)、第一线轮(6)、第二线轮(7)、光栅 (8)、光栅压板(9)的中心均置于同一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内窥镜的调向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齿(5) 经其筒轴穿过伞齿轮压板(3 )的中心孔和支套(4 )装在旋转轴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内窥镜的调向动力装置,可有效解决缩小设备体积,提高设备利用率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旋转轴、线轮和光栅,旋转轴上装有伞齿轮和辅助齿,辅助齿经伞齿轮压板和支套与伞齿轮相连接,辅助齿上依次装有第一线轮和第二线轮,第二线轮外侧上装有光栅,光栅上有压紧光栅的光栅压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独特,安装使用方便、灵活,适用范围广,使用效果好,工作效率高。
文档编号G02B23/24GK202326964SQ20112045073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5日
发明者孙景照, 李中原, 李基林, 李百永 申请人:郑州新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