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框、胶框单元及胶框单元组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4803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胶框、胶框单元及胶框单元组接件的制作方法
胶框、胶框单元及胶框单元组接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器的组装零件,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胶框、胶框单元及其组接件。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现有的液晶显示模组(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的结构包括了前框、液晶显示面板、胶框、背光模组和背板等构件,而所述背光模组可为一侧入光式的背光模组而包括光学膜片、导光板、灯条等构件。其中前框、胶框以及背板的连接可构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即可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来组合成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前述胶框主要是用来固定、支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等构件,以防止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导光板等构件发生晃动、松脱的情况。虽然不同类型的液晶显示模组都具有类似的胶框结构,但不同类型的液晶显示模组的胶框尺寸随着液晶显示面板的尺寸大小而有所不同,也因此,制作胶框的模具也必须依照胶框尺寸而变更设计,此举无疑增加了模具的成本。为了节省成本,目前有业者设计一种胶框的模组化结构,通过联结多个胶框单元来组成一完整的胶框,因而能够符合不同种类的液晶显示模组的需求。然而,目前这种胶框模组化结构仍具有胶框单元之间的联结构造的平整度不佳的缺点。故,有必要提供一种胶框、胶框单元及其组接件,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框、胶框单元及其组接件,使得胶框可通过胶框单元与组接件彼此之间相互匹配的卡勾固定方式而被组装成不同尺寸大小,进而符合不同种类的液晶显示模组的需求,同时胶框单元与组接件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平整度。为达成本发明的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胶框,其包括至少两胶框单元,每一所述胶框单元呈条状且至少一端具有一组接部,所述组接部包括一第一凹陷部及一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的表面相连而定义一第一夹角,其中所述第一凹陷部的表面形成一第一卡固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表面形成一第二卡固部,所述组接部用以与另一胶框单元的组接部对接;及至少一组接件,用以固定两对接的所述组接部,所述组接件具有一第一板部及一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相连而定义一第二夹角,其中所述第一板部上形成有一第三卡固部,所述第三卡固部对应卡接所述胶框单元的组接部的第一凹陷部的第一卡固部;所述第二板部上形成一第四卡固部,所述第四卡固部对应卡接所述胶框单元的组接部的第二凹陷部的第二卡固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为90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固部、第二卡固部、第三卡固部与所述第四卡固部各为一形状相同的条状凸块并各具有一抵接面,所述第一卡固部的抵接面对应抵靠所述第三卡固部的抵接面;以及所述第一卡固部的抵接面对应抵靠所述第三卡固部的抵接面。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胶框单元的组接部与所述组接件之间具有空隙。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固部与所述第二卡固部各为一形状相同的条状凸块;所述第三卡固部与所述第四卡固部各为一对应所述条状凸块形状的凹槽。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固部与所述第二卡固部各为一形状相同的凹槽;所述第三卡固部与所述第四卡固部各为一对应所述凹槽形状的条状凸块。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组接件为塑胶构件。本发明另提供一种胶框单元,其呈条状且其至少一端具有一组接部,所述组接部具有一第一凹陷部及一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相连通而定义一第一夹角,其中所述第一凹陷部的表面形成一第一卡固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表面形成一第二卡固部。本发明另提供一种胶框单元的组接件,用以固定两对接的前述胶框单元的组接部,所述组接件具有一第一板部及一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相连而定义一第二夹角,其中所述第一板部上形成有一第三卡固部,所述第二板部上形成一第四卡固部。本发明主要是将胶框的制作模组化,提供胶框单元及组接件来组装成胶框,其中胶框单元的组接部是以两其平面分别通过卡勾的方式与组接件的两平面结合固定,而达到一定程度的结合强度与平整度,此模组化的设计也得以节省模具成本。

图I是本发明胶框的局部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A是本发明胶框单元与组接件第一实施例的结合前的立体示意图。图2B是本发明胶框单元与组接件第一实施例的结合后的侧视图。图3A是本发明胶框单元与组接件第二实施例的结合前的立体示意图。图3B是本发明胶框单元与组接件第二实施例的结合后的侧视图。图4A是本发明胶框单元与组接件第三实施例的结合前的立体示意图。图4B是本发明胶框单元与组接件第三实施例的结合后的侧视图。图5A是本发明胶框单元与组接件第四实施例的结合前的立体示意图。图5B是本发明胶框单元与组接件第四实施例的结合后的侧视图。图6A是本发明胶框单元与组接件第五实施例的结合前的立体示意图。图6B是本发明胶框单元与组接件第五实施例的结合后的侧视图。图7A是本发明胶框单元与组接件第六实施例的结合前的立体示意图。图7B是本发明胶框单元与组接件第六实施例的结合后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再者,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 「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请参考图I所示,图I是本发明胶框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组合示意图。本发明的胶框是由至少两个胶框单元I与至少一个组接件2所组合而成。如图I所示,每一所述胶框单元I呈条状,且每一所述胶框单元I的至少一端具有一组接部10。更详细地,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胶框单元I是截面呈L形的塑胶制条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组接部10包括一第一凹陷部11及一第二凹陷部12。所述第一凹陷部11与第二凹陷部12的表面相连且定义一第一夹角Θ 1,其中所述第一凹陷部11的表面形成一第一卡固部110,而所述第二凹陷部12的表面则形成一第二卡固部120。所述组接部10用以与另一胶框单元I的组接部10对接,所述“对接”意指所述胶框单元I的一端与另一胶框单元I的一端相抵靠,以使得所述胶框单元I的组接部10的第一凹陷部11与另一胶框单元I的组接部10的第一凹陷部11共平面地相连;同时所述胶框单元I的组接部10的第二凹陷部12与另一胶框单元I的组接部10的第二凹陷部12也共平面地相连, 如图I所示。如图I所示,所述的组接件2主要是用来连结固定两对接的所述胶框单元I。为了平整地设置于所述两对接的组接部10上,所述组接件2的纵长优选等于或小于所述两对接的组接部10的总纵长。更详细地,所述组接件2具有一第一板部21及一第二板部22,所述第一板部21与所述第二板部22相连而定义一第二夹角Θ 2,其中所述第一板部21上形成有一第三卡固部210,所述第三卡固部210用以对应卡接所述胶框单元I的组接部10的第一凹陷部11的第一卡固部110 ;所述第二板部22上形成一第四卡固部220,所述第四卡固部220用以对应卡接所述胶框单元I的组接部10的第二凹陷部12的第二卡固部1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角Θ 2与所述第一夹角Θ I相同,且优选为90度。所述组接件2可为与所述胶框单元I相同材质的塑胶构件或其他具有一定程度弹性的构件。在将所述组接件2设置于所述两对接的所述组接部10上时,需要将所述组接件 2抵靠于所述组接部10上,其中所述第一板部21对应所述第一凹陷部11 ;所述第二板部22 对应所述第二凹陷部12,经过施力按压,即可将所述第一板部21的第三卡固部210卡入所述第一凹陷部11的第一卡固部110,以及将所述第二板部22的第四卡固部220卡入所述第二凹陷部12的第二卡固部120 ;同时所述第一板部21与第二板部22也因此而分别容置于所述第一凹陷部11与第二凹陷部12内,使得所述两对接的胶框单元I的连接处具有一平整的表面。所述组接件2的装设加强了所述胶框单元I之间的强度与平整度。以图I的实施例而言,所述组接件2设置于所述两对接的胶框单元I上可避免两胶框单元I之间相对转动,而使所述两胶框单元I仅能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在实际的胶框制程中,两胶框单元I之间可以实现小间隙的调节以满足不同长度尺寸的要求。所述胶框单元I会依需求而具有横向的延伸段(图中未示)来与其他相类似的元件连接,进而构成一矩形的胶框。此延伸段的末端也可形成相同于上述组接部10的结构,来与其他的胶框单元I连接。请参考图2A与图2B所示,是本发明胶框单元与组接件第一实施例的结合前的立体示意图;图28则是本发明胶框单元与组接件第一实施例的结合后的侧视图。如图所示, 所述第一^^固部110、第二卡固部120、第三卡固部210与所述第四卡固部220各为一形状相同的条状凸块并各具有一抵接面(1100,1200,2100,2200)。所述第一卡固部110的抵接面1100对应抵靠所述第三卡固部210的抵接面2100 ;以及所述第二卡固部120的抵接面 1200对应抵靠所述第四卡固部220的抵接面22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胶框单元I的组接部10与所述组接件2之间具有空隙,也就是说,所述组接部10的第一凹陷部11与第二凹陷部12和所述组接件2的第一板部21与第二板部22之间具有空隙。如图2B所示,此空隙可再进一步设置黏着材料,以更进一步加强所述组接件2与胶框单元I之间的结合。此外,从图I可看出,本实施例的第一^^固部110、第二卡固部120、第三卡固部210与所述第四卡固部220各为一截面为三角形的条状凸块。除了前述第一实施例之外,本发明的胶框单元I与组接件2之间的构造可设计为其他互相匹配而不留有空隙的卡合型式。如图3A与3B所示,所述第一卡固部IlOa与所述第二卡固部120a各为一形状相同且截面呈矩形的凹槽;而所述第三卡固部210a与所述第四卡固部220a各为一对应所述凹槽形状的条状凸块。相反地,如图4A与4B所示,所述第一卡固部IlOb与所述第二卡固部120b各为一形状相同且截面呈矩形的条状凸块;所述第三卡固部210b与所述第四卡固部220b各为一对应所述条状凸块形状的凹槽。或者,如图 5A与5B所示,所述第一卡固部IlOc与所述第二卡固部120c各为一形状相同且截面呈梯形的凹槽;而所述第三卡固部210c与所述第四卡固部220c各为一对应所述凹槽形状的条状凸块。相反地,如图6A与6B所示,所述第一^^固部IlOd与所述第二卡固部120d各为一形状相同且截面呈梯形的条状凸块;所述第三卡固部210d与所述第四卡固部220d各为一对应所述条状凸块形状的凹槽。又或者,如图7A与7B所示,所述第一卡固部IlOe与所述第二卡固部120e各为一形状相同且截面呈三角形的条状凸块;所述第三卡固部210e与所述第四卡固部220e各为一对应所述条状凸块形状的凹槽。此外,本发明的胶框单元I与组接件2的卡固部并不局限于上述的条状凸块或凹槽的形式,胶框单元I的两卡固部的设计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例如一卡固部具有卡勾结构,另一卡固部是孔洞或凹槽结构,只要对应的组接件2的卡固部具有互相匹配的结构即可。由上述说明可知,相较于现有胶框模组化结构具有胶框单元之间的联结构造的平整度不佳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胶框、胶框单元及其组接件,使得胶框可通过胶框单元与组接件彼此之间相互匹配的卡勾固定方式被组装成不同尺寸大小,同时兼顾一定的强度和平整度。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 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包括至少两胶框单元,每一所述胶框单元呈条状且至少一端具有一组接部,所述组接部包括一第一凹陷部及一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的表面相连而定义一第一夹角,其中所述第一凹陷部的表面形成一第一卡固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表面形成一第二卡固部,所述组接部用以与另一胶框单元的组接部对接 '及至少一组接件,用以固定两对接的所述组接部,所述组接件具有一第一板部及一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相连而定义一第二夹角,其中所述第一板部上形成有一第三卡固部,所述第三卡固部对应卡接所述胶框单元的组接部的第一凹陷部的第一卡固部;所述第二板部上形成一第四卡固部,所述第四卡固部对应卡接所述胶框单元的组接部的第二凹陷部的第二卡固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相同。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为90度。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固部、第二卡固部、第三卡固部与所述第四卡固部各为一形状相同的条状凸块并各具有一抵接面,所述第一卡固部的抵接面对应抵靠所述第三卡固部的抵接面;以及所述第一卡固部的抵接面对应抵靠所述第三卡固部的抵接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单元的组接部与所述组接件之间具有空隙。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固部与所述第二卡固部各为一形状相同的条状凸块;所述第三卡固部与所述第四卡固部各为一对应所述条状凸块形状的凹槽。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固部与所述第二卡固部各为一形状相同的凹槽;所述第三卡固部与所述第四卡固部各为一对应所述凹槽形状的条状凸块。
8.如权利要求I至7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接件为塑胶构件。
9.一种胶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单元呈条状且其至少一端具有一组接部,所述组接部包括一第一凹陷部及一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的表面相连而定义一第一夹角,其中所述第一凹陷部的表面形成一第一卡固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表面形成一第二卡固部。
10.一种胶框单元的组接件,用以固定两对接的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胶框单元的组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接件具有一第一板部及一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相连而定义一第二夹角,其中所述第一板部上形成有一第三卡固部,所述第二板部上形成一第四卡固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胶框、胶框单元及其组接件。每一所述胶框单元呈条状且至少一端具有一组接部。所述组接件用以固定两对接的所述组接部,其中胶框单元的组接部是以其两平面分别通过卡勾的方式来与组接件的两平面结合固定。本发明通过提供胶框单元及组接件来组装成胶框,达到胶框模组化的设计,不仅节省模具成本,其结合方式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结合强度与平整度。
文档编号G02F1/13GK102608782SQ20121008349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7日
发明者俞刚, 周革革, 郭仪正, 陈仕祥, 陈伟丰 申请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