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背光单元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实施方案涉及背光单元以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作为代表性的大尺度显示装置,使用液晶显示器(LCD)或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与自发射型的PDP不同,LCD由于没有自发射的发光器件所以必须需要单独的背光单元。用于LCD的背光单元根据光源的位置分为边缘型背光单元和直接型背光单元。在 边缘型背光单元中,光源设置在LCD面板的侧表面上,并且使用导光板来将光均匀地分布到LCD面板的整个表面,因此光的均匀性得到改善并且面板具有超薄的厚度。在通常用于尺寸为20英寸以上的显示器中的直接型背光单元中,在面板下设置多个光源。因此,与边缘型背光单元相比,直接型背光单元具有极好的光效率,由此主要用于需要高亮度的大尺度显示器中。作为常规边缘型背光单元或者直接型背光单元的光源,使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然而,使用CCFL的背光单元由于对CCFL始终施加功率,所以会消耗大量功率,显示出CRT的约70%的色彩再现率,并且由于加入汞而导致环境污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经进行了使用发光二极管(LED)的背光单元的研究。如果使用LED作为背光单元,则可为部分地导通/断开LED阵列,并因此可显著地减少功率消耗。特别地,RGB LED超过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committee, NTSC)色彩再现范围规格的100%,因此为用户提供更生动的图像。
发明内容
实施方案提供使用具有指定形状的挡块(stopper)及其紧固构件来稳定地固定光源模块的背光单元、以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背光单元包括导光板;设置在导光板中的槽,该槽具有至少一个倾斜的表面;设置在槽内的光源模块;以及设置在光源模块和导光板之间的挡块,其中槽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挡块的横截面面积。挡块可设置在导光板的槽内并且接触槽的侧表面、槽的底表面和光源模块中的至少之一。挡块可设置在导光板的槽内,与槽的侧表面间隔开第一间距,与槽的底表面间隔开第二间距,与光源模块间隔开第三间距。第一间距可大于第二间距和第三间距,第三间距可小于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挡块可通过粘合剂粘结于光源模块的衬底。挡块可通过粘合剂粘结于导光板的槽的底表面。
挡块可同时地通过第一粘合剂粘结于光源模块的衬底并且通过第二粘合剂粘结于导光板的槽的底表面。第一粘合剂和第二粘合剂可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在导光板的槽的侧表面和底表面中的至少之一上可设置反射体。挡块的形状可根据在导光板上的槽的形状而变化,并且由能够进行注模的聚合物树脂、特别是不饱和聚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 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丁酯和丙烯酸正丁酯中的至少之一形成。导光板的每一个槽均可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每一个槽的第一侧表面可垂直于每一个槽的底表面,每一个槽的第二侧表面可相对于每一个槽的底表面倾斜。导光板的每一个槽可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每一个槽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可相对于每一个槽的底表面倾斜,每一个槽的第一侧表面和底表面之间的倾斜角可小于每一个槽的第二侧表面和底表面之间的倾斜角。此外,导光板的槽可具有三角形的横截面,每一个槽的彼此相对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之间的角度可为约30° 120°。此外,导光板的槽的高度对导光板的总厚度的比例可为约O. 3 O. 7 :1。在另一实施方案中,背光单元包括具有槽的导光板;设置在导光板的槽内的光源模块;设置在光源模块和导光板之间的挡块;设置在导光板的下表面上的挡块紧固部件;以及设置在挡块的下表面上并且连接至挡块紧固部件的连接构件。挡块紧固部件可设置在与导光板的槽相邻的位置处,或者可设置在光源模块的光源之间。挡块紧固部件可为从导光板的下表面突出的突起或者设置在导光板的下表面上的凹陷。挡块紧固部件可具有圆形、半球形、三角形、矩形和多角形中的一种平面形状。挡块紧固部件可由与导光板不同的材料形成,并且可由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环烯烃共聚物(CO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和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MS)树脂中的一种形成。挡块紧固部件可以具有与连接构件相同的厚度,或者可具有比连接构件大的厚度。 挡块紧固部件的侧表面和导光板的槽的侧表面可位于相同的平面上。每一个连接构件均可包括支撑挡块和光源模块的本体部、以及从本体部突出并且连接至挡块紧固部件的连接部。连接部可包括从本体部突出的第一段以及从第一段的末端延伸并且具有大于第一段的面积的第二段。此处,第一段的厚度可大于本体部的厚度并且等于第二段的厚度,或者第一段的厚度可大于本体部和第二段的厚度,并且第二段的厚度可等于本体部的厚度。可提供至少一个连接部并且一个连接部可一对一地连接至一个挡块紧固部件,或者可提供多个连接部并且可在相邻的挡块紧固部件之间设置一对连接部。
连接部可包括从本体部突出的第一段以及从第一段的末端延伸并且具有大于第一段的面积的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平面形状可与挡块紧固部件的平面形状相同。
可参考以下附图详细描述布置和实施方案,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附图中图I为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背光单元的横截面图;图2和3为示出设置在图I的导光板的槽内的挡块的横截面图;图4A至4D为示出粘结于光源模块和导光板的挡块的横截面图; 图5A至5C为示出在导光板上的槽的形状的横截面图;图6A和6B为不出导光板的槽和光源模块之间位置关系的横截面图;图7为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案的背光单元的横截面图;图8和9为示出设置在导光板的槽内的挡块的横截面图;图10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连接构件和挡块紧固部件之间的连接的结构横截面图;图IlA为示出图10的挡块紧固部件的底部透视图;图IlB为示出图10的连接构件的底部透视图;图IlC为示出图10的连接构件和挡块紧固部件之间连接的底部透视图;图12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连接构件和挡块紧固部件之间的连接的结构横截面图;图13A为示出图12的连接构件的底部透视图;图13B为示出图13A的连接构件的结构横截面图;图14为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连接构件和挡块紧固部件之间的连接的结构横截面图;图15A为示出图14的连接构件的底部透视图;图15B为示出图15A的连接构件的结构横截面图;图16A为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案的挡块紧固部件的底部透视图;图16B为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案的连接构件的底部透视图;图16C为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案的连接构件和挡块紧固部件之间连接的底部透视图;图17A为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案的挡块紧固部件的底部透视图;图17B为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案的连接构件的底部透视图;图17C为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案的连接构件和挡块紧固部件之间连接的底部透视图;图18为示出其中设置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挡块紧固部件的区域的俯视图;图19为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具有背光单元的显示模块的横截面图;和图20和21为分别示出根据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方案。应理解,当一个元件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其可以直接在该元件上/下,也可以存在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元件。在一个元件称为在“上”或“下”时,基于该元件可包括“在元件下”以及“在元件上”。图I为不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背光单兀的横截面图。如图I所不,背光单兀包括导光板20、反射体30、光学构件40、光源模块50和挡块70。 背光单元可还包括顶架60、底架10和面板引导模块80。此处,面板引导模块80可支撑显示面板90,并且顶架60可连接至面板引导模块80和底架10。然后,在导光板20的下表面上可设置有至少一个槽24,并且在导光板20的上表面上可设置有光学构件40。此处,导光板20的槽24可具有三角形、矩形或者梯形的横截面。如果导光板20的槽24具有梯形横截面,则在槽24的彼此相对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中,槽24的第一侧表面可垂直于槽24的底表面,槽24的第二侧表面可相对于槽24的底表面倾斜。否则,如果导光板24的槽24具有梯形横截面,则槽24的彼此相对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可相对于槽24的底表面倾斜,槽24的第一侧表面和底表面之间的角度可小于槽24的第二侧表面和底表面之间的角度。此外,如果导光板20的槽24具有三角形的横截面,则槽24的彼此相对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之间的角度可为约30° 120°。此外,导光板20的槽24的高度对导光板20的总厚度的比例可为约O. 3 O. 7 I。导光板20可由选自丙烯酸树脂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环烯烃共聚物(CO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和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MS)树脂中的一种形成。光源模块50可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内。此处,各个光源模块50可包括衬底54和设置在衬底54上的至少一个光源52。衬底54和至少一个光源52可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内。根据情况,衬底54可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的外部,并且至少一个光源52可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内。衬底54可包括电连接光源52的电极图案,并且可为由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玻璃、聚碳酸酯(PC)和硅(Si)中的一种形成的印刷电路板(PCB)或形成为膜。此外,衬底54可选择性地使用单层PCB、多层PCB、陶瓷衬底、金属芯PCB等。至少一个光源52可设置在衬底54上,并且光源52可为侧视型LED。根据情况,光源52可为顶视型LED。如上所述,光源52可为LED芯片,LED芯片可为蓝色LED芯片或者紫外LED芯片,或者其中将红色LED芯片、绿色LED芯片、蓝色LED芯片、黄绿色LED芯片和白色LED芯片中的至少之一组合的封装件。此处,可通过将黄色磷光体与蓝色LED组合,通过在蓝色LED上使用红色磷光体和绿色磷光体二者,或者通过在蓝色LED上使用黄色磷光体、红色磷光体和绿色磷光体,来制备白色LED。反射体30可设置在导光板20的下表面上。S卩,反射体30可设置在导光板20和底架10之间,并且可从导光板20的下表面延伸至侧表面。此处,反射体30不设置在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的下表面上。然而,根据情况,反射体30可设置在衬底54的下表面上。
此外,反射体30可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的侧表面和槽24的底表面中的至少之一上。此处,反射体30可由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之一形成,并且例如可由显示出高反射率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例如铝(Al)、银(Ag)、金(Au)或二氧化钛(TiO2)形成。光学构件40可设置在导光板20的上表面上。此处,光学构件40用于改善通过导光板20发射的光的光学特性,并且可具有设置在其上表面上的不平坦的图案以提高扩散效果。此外,光学构件40可包括几个层,并且不平坦图案可设置在最上层或者一个层的表面上。不平坦的图案可具有沿着光源模块50设置的条纹形状。此处,不平坦的图案包括从光学构件40的表面突出的突起,并且所述突起包括彼此相反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角度可为钝角或者锐角。根据情况,光学构件40可包括至少一个片,即可选择性地包括扩散片、棱镜片、增
宫皆坐
J~U/ \ 寸 ο此处,扩散片用于扩散由光源发射的光,棱镜片用于将扩散的光导至发光区域,增亮片用于增强光的亮度。此外,挡块70设置在光源模块50和导光板20之间,并且用于固定光源模块50。挡块70可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内,并且接触槽24的侧表面、槽24的底表面和光源模块50中的至少之一。此外,挡块70可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内,与槽24的侧表面间隔开第一间距,与槽24的底表面间隔开第二间距,并且与光源模块50间隔开第三间距。此处,槽24和挡块70的侧表面之间的间距可大于槽24的底表面和挡块之间的间距以及光源模块50和挡块70之间的间距,光源模块50和挡块70之间的间距可小于槽24的侧表面和挡块70之间以及槽24的底表面和挡块70之间的间距。挡块70的形状可根据导光板20的槽24的形状而变化,并且可由能够注模的聚合物树脂形成。例如,挡块70可由不饱和聚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丁酯和丙烯酸正丁酯中的至少之一形成。
如上所述,挡块70设置在导光板20的其内设置有光源模块50的槽24内,因此用于支撑设置在槽24的表面上的反射体30以及用于固定光源模块50。图2和3为示出设置在导光板的槽内的挡块的横截面图。更详细地,图2为示出与导光板的槽接触的挡块的横截面图,图3为示出与导光板的槽间隔开的挡块的横截面图。如图2所示,挡块70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内,并且可与槽24的侧表面、槽24的底表面和光源模块50中的至少之一接触。此处,如果反射体30设置在槽24的侧表面和底表面上,则挡块70可接触反射体30。此外,挡块70可与光源模块50的光源52间隔开指定间距,并且与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的上表面和侧表面部分地接触。
如上所述,挡块70可与反射体30和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内的光源模块50 二者接触,或者可与反射体30或者光源模块50接触。如果反射体30不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内,则挡块70可与槽24的侧表面、槽24的底表面和光源模块50均接触,或者可与槽24的侧表面、槽24的底表面和光源模块50中的至少之一接触。如图3所示,挡块70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内。此处,挡块70可与槽24的侧表面间隔开第一间距dl,可与槽24的底表面间隔开第二间距d2,可与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间隔开第三间距d3,并且可与光源模块50的光源52间隔开第四间距d4。此处,如果反射体30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内,则第一间距dl和第二间距d2表示反射体30和挡块70之间的间距。第一间距dl、第二间距d2、第三间距d3和第四间距d4可相同,或者第一间距dl、第二间距d2、第三间距d3和第四间距d4中的至少之一可彼此不同。例如,槽24的侧表面和挡块70之间的第一间距dl可大于槽24的底表面和挡块70之间的第二间距d2。其原因在于,如果导光板20热膨胀,则具有大于槽24的与挡块70相对的底表面的面积的槽24的与挡块70相对的侧表面可伸展显著地多于槽24的底表面。槽24的侧表面和挡块70之间的第一间距dl以及槽24的底表面和挡块70之间的第二间距d2可大于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和挡块70之间的第三间距d3以及光源模块10的光源52和挡块70之间的第四间距d4。其原因在于,如果导光板20热膨胀,则槽24的侧表面和底表面可伸展。因此,第一间距dl可大于第二间距d2、第三间距d3和第四间距d4,第三间距d3和第四间距d4可小于第一间距dl和第二间距d2。根据情况,第三间距d3可小于第四间距d4。其原因在于,光源52对外部冲击敏感,并因此需要保持挡块70和光源52之间的指定间距以防止挡块70和光源52之间的接触。此外,挡块70可通过粘合剂粘结于光源模块50和导光板20中的至少之一。图4A 4D为示出粘结于光源模块和导光板的挡块的横截面图。图4A示出其中挡块70通过粘合剂75粘结于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的一部分的一个实施方案。如图4A所不,挡块70可通过粘合剂75粘结于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的上表面。此外,挡块70可与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内的反射体30间隔开指定间距。图4B示出其中挡块70通过粘合剂75粘结于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的一个实施方案。如图4B所示,挡块70可通过粘合剂75粘结于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的上表面和侧表面。此外,挡块70可与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内的反射体30间隔开指定间距。由于挡块70通过粘合剂75粘结于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的上表面和侧表面,所以图4B的实施方案可比其中挡块70仅粘结于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的上表面的图4A的
实施方案更稳定。图4C示出其中挡块70通过粘合剂75粘结于导光板20的槽24的底表面的一个 实施方案。如图4C所示,挡块70可粘结于导光板20的槽24的底表面或者通过粘合剂75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的底表面上的反射体30。此处,挡块70可与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的侧表面上的反射体30间隔开指定间距,并且可与光源模块50的光源52和衬底54间隔开指定间距。图4D示出其中挡块70通过粘合剂75同时粘结于导光板的槽24的底表面和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的一个实施方案。如图4D所不,挡块70可通过粘合剂75粘结于导光板20的槽24的底表面或者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的底表面上的反射体30,并且粘结于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的上表面和侧表面。此处,挡块70可与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的侧表面上的反射体30间隔开指定间距。虽然挡块70可使用相同的粘合剂75同时粘结于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和导光板20的槽24的底表面,如上所述,但是挡块70可使用不同的粘合剂75粘结于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和导光板20的槽24的底表面。S卩,挡块70可同时地通过第一粘合剂粘结于光源模块54的衬底4和通过第二粘合剂粘结于导光板20的槽24的底表面。此处,第一粘合剂和第二粘合剂可为不同的材料,并且各材料可为环氧树脂和硅树脂中的至少之一。图5A 5C为不出导光板上的槽的形状的横截面图。图5A和5B为不出具有不同梯形横截面的槽的横截面图,图5C为示出具有三角形横截面的槽的横截面图。如图5A 5C所不,导光板20的槽24可具有各种形状。例如,导光板20的槽24可具有三角形、矩形或者梯形的横截面。首先,如图5A所示,导光板20的槽24具有梯形横截面。此外,导光板20的槽24可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表面24a和第二侧表面24c,槽24的第一侧表面24a可垂直于槽24的底表面24b,槽24的第二侧表面24c可相对于槽24的底表面24b倾斜。位于槽24内的挡块70可包括与槽24的形状相同的倾斜的表面和垂直的表面。此外,位于槽24内的光源52可与垂直于槽24的底表面24b的槽24的第一侧表面24a接触,或者与第一侧表面24a间隔开指定间距。此外,光源52的出光面朝向槽24的第一侧表面24a,以朝向第一侧表面24a发光。
然后,如图5B所不,导光板20的槽24具有另一梯形横截面。此外,导光板20的槽24可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表面24a和第二侧表面24c,槽24的第一侧表面24a和第二侧表面24c可相对于槽24的底表面24b倾斜。此处,槽24的第一侧表面24a和下表面24b之间的倾斜角Θ I可小于槽24的第二侧表面24c和下表面24b之间的倾斜角Θ 2。位于槽24内的挡块70可包括与槽24的形状相同的倾斜的表面。此外,位于槽24内的光源52可与相对于槽24的底表面24b倾斜的槽24的第一侧表面24a部分接触,或者与第一侧表面24a间隔开指定间距。此外,光源52的出光面朝向槽24的第一侧表面24a,以朝向第一侧表面24a发光。然后,如图5C所示,导光板20的槽24具有三角形的横截面。 此外,导光板20的槽24可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表面24a和第二侧表面24c,槽24的第一侧表面24a和第二侧表面24c之间的角度Θ I可为约30° 120°。位于槽24内的挡块70可包括与槽24的形状相同的倾斜的表面。位于槽24内的光源52可与槽24的第一侧表面24a部分接触,或者与第一侧表面24a间隔开指定间距。此外,光源52的出光面朝向槽24的第一侧表面24a,以朝向第一侧表面24a发光。图6A和6B为不出导光板的槽和光源模块之间位置关系的横截面图。图6A为示出在光源模块50的光源52与导光板20接触时槽24和光源模块50之间位置关系的横截面图,图6B为示出在光源模块50的光源52与导光板20间隔开时槽24和光源模块50之间位置关系的横截面图。首先,如图6A所示,相对于导光板20的总厚度Tl,导光板20的槽24可具有适合的高度Dl。在导光板20的槽24的高度Dl过大时,导光板20可由于外部冲击而受损,在导光板20的槽24的高度Dl过小时,背光单元的总厚度可增加。例如,导光板20的槽24的高度Dl对导光板20的总厚度Tl的比例可为约O. 3 O. 7 I。此外,包括光源52和衬底54的光源模块的高度Hl对导光板20的槽24的高度Dl的比例可为约O. 5 O. 9 I。在光源模块的高度Hl过大时,光源52可由于导光板20的热膨胀而受损,在光源模块的高度Hl过小时,灯的亮度可由于光损失而降低。首先,如图6B所示,光源模块的光源52可与导光板20的槽24的第一侧表面24a间隔开第一间距D11,并且与导光板20的槽24的第二侧表面24c间隔开第二间距D12。此处,第二间距D12为从与槽24的底表面24b相邻的第二侧表面24c的末端至光源52的一个侧表面的距离。因此,第一间距Dll对第二间距D12的比例可为I 2 50。其原因是,考虑到导光板20的热膨胀,需要防止光源52受损的空间和设置挡块70的空间。如上所述,实施方案示出设置在导光板和光源模块之间的挡块,由此使得光源模块稳定并由此改善背光单元的可靠性。
图7为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案的背光单元的横截面图。如图7所不,背光单兀包括挡块紧固部件26、导光板20、反射体30、光学构件40、光源模块50、连接构件72和挡块70。 背光单元可还包括顶架60、底架10和面板引导模块80。此处,面板引导模块80可支撑显示面板90,并且顶架60可连接至面板引导模块80和底架10。然后,在导光板20的下表面上可设置至少一个槽24,并且在导光板20的上表面上可设置光学构件40。此处,导光板20的槽24可具有三角形、矩形或者梯形横截面。如果导光板20的槽24具有梯形横截面,则在彼此相对的槽24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中,槽24的第一侧表面可垂直于槽24的底表面,槽24的第二侧表面可相对于槽24的底表面倾斜。否则,如果导光板24的槽24具有梯形横截面,彼此相对的槽24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可相对于槽24的底表面倾斜,槽24的第一侧表面和底表面之间的角度可小于槽24的第二侧表面和底表面之间的角度。此外,如果导光板20的槽24具有三角形的横截面,则槽24的彼此相对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之间的角度可为约30° 120°。此外,导光板20的槽24的高度对导光板20的总厚度的比例可为约O. 3 O. 7 I。导光板20可由选自丙烯酸树脂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环烯烃共聚物(CO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和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MS)树脂中的一种形成。挡块紧固部件26可设置在导光板20的下表面上。此处,挡块紧固部件26可设置于在与导光板20的槽24相邻的位置处的导光板20的下表面上。其原因是,与导光板20的槽24相邻的挡块紧固部件26的设置用于促进连接至与设置在槽24内的挡块70接触的连接构件72。此外,挡块紧固部件26可设置在光源模块50的光源52之间。其原因是,如果挡块紧固部件26设置在光源之间的暗区处,则由光源产生的光被挡块紧固部件26所折射,并由此可增加暗区。因此,与导光板20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26可为从导光板20的下表面突出的突起,或者为设置在导光板20的下表面上的凹陷。此外,挡块紧固部件26可具有圆形、半球形、三角形、矩形和多边形中的一种平面形状。挡块紧固部件26可使用与导光板20相同的材料与导光板20 —体化地形成,或者可由与导光板20不同的材料形成。此处,挡块紧固部件26可由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环烯烃共聚物(CO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和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MS)树脂中的一种形成。
光源模块50可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内。此处,各个光源模块50可包括衬底54和设置在衬底54上的至少一个光源52。衬底54和至少一个光源52可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内。根据情况,衬底54可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的外部,并且至少一个光源52可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内。至少一个光源52可设置在衬底54上,并且光源52可为侧视型LED。根据情况,光源52可为顶视型LED。反射体30可设置在导光板20的下表面上。S卩,反射体30可设置在导光板20和底架10之间,并且可从导光板20的下表面延伸至侧表面。 虽然本实施方案描述反射体30未设置在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的下表面上,但是根据情况,反射体30可设置在光源模块的衬底54的下表面上。此外,反射体30可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的侧表面和底表面中的至少之一上。此处,反射体30可由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之一形成,并且例如可由显示出高反射率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例如铝(Al)、银(Ag)、金(Au)或二氧化钛(TiO2)形成。光学构件40设置在导光板20的上表面上。此处,光学构件40用于改善通过导光板20发射的光的光学特性,并且可具有设置在其上表面上的不平坦的图案。此外,挡块70设置在光源模块50和导光板20之间,并且用于固定光源模块50。挡块70可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内,并且与槽24的侧表面、槽24的底表面和光源模块50中的至少之一接触。此外,挡块70可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内,与槽24的侧表面间隔开第一间距,与槽24的底表面间隔开第二间距,并且与光源模块50间隔开第三间距。此处,槽24的侧表面和挡块70之间的间距可大于槽24的底表面和挡块之间的间距以及光源模块50和挡块70之间的间距,光源模块50和挡块70之间的间距可小于槽24的侧表面和挡块70之间以及槽24的底表面和挡块70之间的间距。挡块70的形状可根据导光板20的槽24的形状而变化,并且可由能够注模的聚合物树脂形成。例如,挡块70可由不饱和聚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丁酯和丙烯酸正丁酯中的至少之一形成。如上所述,挡块70设置在导光板20的其内设置有光源模块50的槽24内,因此用于支撑设置在槽24的表面上的反射体30以及用于固定光源模块50。与挡块70接触的连接构件72可包括本体部72a和连接部72b。此处,本体部72a可支撑挡块70和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并且连接部72b可从本体部72a突出并且连接至与导光板20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26。图8和9为示出设置在导光板的槽内的挡块的横截面图。即,图8为示出与导光板的槽接触的挡块的横截面图,图9为示出与导光板的槽间隔开的挡块的横截面图。如图8所示,挡块70可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内,并且与槽24的侧表面、槽24的底表面和光源模块50中的至少之一接触。此处,如果反射体30设置在槽24的侧表面和底表面上,则挡块70可与反射体30接触。此外,挡块70可与光源模块50的光源52间隔开指定间距,并且与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的上表面和侧表面部分地接触。如上所述,挡块70可与反射体30和设置在槽24内的光源模块50 二者接触,或者可与反射体30或者光源模块50接触。如果反射体30不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内,则挡块70可与槽24的侧表面、槽24的底表面和光源模块50均接触,或者可与槽24的侧表面、槽24的底表面 和光源模块50中的至少之一接触。与挡块70接触的连接构件72可包括本体部72a和连接部72b。本体部72a可支撑挡块70和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并且连接部72b可从本体部72a突出并且连接至与导光板20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26。如图9所示,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内的挡块70可与槽24的侧表面间隔开第一间距dl,可与槽24的底表面间隔开第二间距d2,可与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间隔开第三间距d3,并且可与光源模块50的光源52间隔开第四间距d4。此处,如果反射体30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24内,则第一间距dl和第二间距d2表示反射体30和挡块70之间的间距。第一间距dl、第二间距d2、第三间距d3和第四间距d4可相同,或者第一间距dl、第二间距d2、第三间距d3和第四间距d4中的至少之一可与其它的不同。例如,槽24的侧表面和挡块70之间的第一间距dl可大于槽24的底表面和挡块70之间的第二间距d2。其原因在于,如果导光板20热膨胀,则具有大于槽24的与挡块70相对的下表面的面积的槽24的与挡块70相对的侧表面可伸展显著地多于槽24的底表面。槽24的侧表面和挡块70之间的第一间距dl以及槽24的底表面和挡块70之间的第二间距d2可大于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和挡块70之间的第三间距d3以及光源模块10的光源52和挡块70之间的第四间距d4。其原因在于,如果导光板20热膨胀,则槽24的侧表面和底表面可伸展。因此,第一间距dl可大于第二间距d2、第三间距d3和第四间距d4,第三间距d3和第四间距d4可小于第一间距dl和第二间距d2。根据情况,第三间距d3可小于第四间距d4。其原因在于,光源52对外部冲击敏感,并因此需要保持挡块70和光源52之间的指定间距以防止挡块70和光源52之间的接触。此外,挡块70可通过粘合剂粘结于光源模块50和导光板20中的至少之一。与挡块70接触的连接构件72可包括本体部72a和连接部72b。本体部72a可支撑挡块70和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并且连接部72b可从本体部72a突出并且连接至与导光板20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26。图10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与挡块接触的连接构件和与导光板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之间连接的结构横截面图,图IlA为示出图10的挡块紧固部件的底部透视图,图IlB为示出图10的连接构件的底部透视图,图IlC为示出图10的连接构件和挡块紧固部件之间连接的底部透视图。如图10和IlA所示,连接至与挡块70接触的连接构件72的挡块紧固部件26可设置在导光板20的下表面上。挡块紧固部件26可为设置在与导光板20的槽相邻的位置处的突起并且从导光板20的下表面突出。此处,挡块紧固部件26可具有矩形平面形状,或者可具有圆形、半球形、三角形和多边形的各种平面形状。此外,挡块紧固部件26可形成为由与导光板20相同的材料形成为一体化型,或者可形成为由与导光板20不同的材料形成的分离型。挡块紧固部件26的厚度tl可等于与挡块70接触的连接构件72的厚度。 此外,挡块紧固部件26的侧表面和导光板20的槽的侧表面可位于相同的平面上,以彼此不偏离。然后,如图10和IlB所示,连接构件72可设置在挡块70下并且连接至与导光板20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26。此处,与挡块70接触的连接构件72可包括本体部72a和连接部72b。本体部72a可支撑挡块70和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连接部72b可从本体部72a突出并且连接至与导光板20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26。此处,连接部72b可包括第一段72b2和第二段72bl。第一段72b2可沿着第一方向从本体部72a突出,第二段72bl可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从第一段72b2的末端弯曲。此处,第一段72b2的厚度可与本体部72a的厚度t2和第二段72bl的厚度t3相同。此外,根据情况,第一段72b2的宽度Wl可与第二段72bl的宽度W2相同,或者可与第二段72bl的宽度W2不同。然后,如图10和IIC所示,连接构件72可包括至少一个连接部72b,并且一个连接部72b可一对一地连接至一个挡块紧固部件26。此处,连接部72b的第一段72b2可与挡块紧固部件26的第一侧表面接触,连接部72b的第二段72bI可与挡块紧固部件26的第二侧表面接触。此外,如图10所不,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的侧表面54a可与导光板20的侧表面接触,或者可与导光板20的侧表面间隔开。图12为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在与挡块接触的连接构件和与导光板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之间的连接的结构横截面图,图13A为示出图12的连接构件的底部透视图,图13B为示出图13A的连接构件的结构横截面图。在第二实施方案中与挡块70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26与在第一实施方案中的那些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详述。如图12和图13A和13B所示,连接构件72可设置在挡块70下并且连接至与导光板20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26。此处,与挡块70接触的连接构件72可包括本体部72a和连接部72b。
本体部72a可支撑挡块70和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并且连接部72b可从本体部72a突出并且连接至与导光板20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26。此处,连接部72b可包括第一段72b2和第二段72bl。第一段72b2可沿着第一方向从本体部72a突出,第二段72bl可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从第一段72b2的末端弯曲。此处,第一段72b2的厚度t31可大于本体部72a的厚度t2并且与第二段72bl的厚度t32相同。此外,连接构件72可包括至少一个连接部72b,并且一个连接部72b可一对一地连接至一个挡块紧固部件26。此处,连接部72b的第一段72b2可与挡块紧固部件26的第一侧表面接触,连接部72b的第二段72bI可与挡块紧固部件26的第二侧表面接触。 此外,如图12所示,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的侧表面54a可接触与导光板20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26的侧表面,或者可与挡块紧固部件26的侧表面间隔开。挡块紧固部件26的厚度tl可大于与挡块70接触的连接构件72的本体部72a的厚度t2并且与连接构件72的连接部72b的厚度t3相同。图14为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在与挡块接触的连接构件和与导光板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之间的连接的结构横截面图,图15A为示出图14的连接构件的底部透视图,图15B为示出图15A的连接构件的结构横截面图。在第三实施方案中与导光板20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26与在第一实施方案中的那些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详述。如图14和图15A和15B所示,连接构件72可设置在挡块70下并且连接至与导光板20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26。此处,与挡块70接触的连接构件72可包括本体部72a和连接部72b。本体部72a可支撑挡块70和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并且连接部72b可从本体部72a突出并且连接至与导光板20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26。此处,连接部72b可包括第一段72b2和第二段72bl。第一段72b2可沿着第一方向从本体部72a突出,第二段72bl可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从第一段72b2的末端弯曲。此处,第一段72b2的厚度t31可大于本体部72a的厚度t2并且大于第二段72bl的厚度t32。根据情况,第二段72bl的厚度t32可与本体部72a的厚度t2相同。此外,连接构件72可包括至少一个连接部72b,并且一个连接部72b可一对一地连接至一个挡块紧固部件26。此处,连接部72b的第一段72b2可与挡块紧固部件26的第一侧表面接触,连接部72b的第二段72bI可与挡块紧固部件26的第二侧表面接触。此外,如图14所不,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的侧表面54a可接触与导光板20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26的侧表面,或者可与挡块紧固部件26的侧表面间隔开。挡块紧固部件26的厚度tl可不同于与挡块70接触的连接构件72的本体部72a的厚度t2并且与连接构件72的连接部72b的厚度t3相同。
图16A为示出第四实施方案与导光板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的底部透视图,图16B为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案的与挡块接触的连接构件的底部透视图,图16C为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案在与挡块接触的连接构件和与导光板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之间的连接的底部透视图。如图16A 16C所示,连接构件72可设置在挡块70下并且连接至与导光板20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26。此处,与挡块70接触的连接构件72可包括本体部72a和连接部72b。本体部72a可支撑挡块70和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并且连接部72b可从本体部72a突出并且连接至与导光板20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26。此处,可提供多个连接部72b,并且可提供一对连接部72b,使得在相邻的挡块紧固部件26之间设置两个连接部72b。 S卩,根据第四实施方案的与挡块70接触的连接构件72可包括形成为箭状的一对连接部72b,并且所述一对连接突起72b可设置在与导光板20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26之间。此处,与导光板20接触的每一个挡块紧固部件26的一个角区为倾斜的,并且因此可将一对连接部72b容易地紧固至与导光板20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26。图17A为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案的与导光板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的底部透视图,图17B为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案的与挡块接触的连接构件的底部透视图,图17C为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案在与挡块接触的连接构件和与导光板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之间的连接的底部透视图。如图17A 17C所示,连接构件72可设置在挡块70下并且连接至与导光板20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26。此处,与导光板20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26可为设置在导光板20的下表面上的凹陷25并且具有指定高度t5。此处,凹陷25可具有圆形、半球形、三角形、矩形和多边形中的至少一种平面形状。此外,与挡块70接触的连接构件72可包括本体部72a和连接部72b。本体部72a可支撑挡块70和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并且连接部72b可从本体部72a突出并且连接至与导光板20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26。此处,连接部72b可包括第一段72b2和第二段72bl,并且第一段72b2可从本体部72a突出。此外,第二段72bl可从第一段72b2的末端延伸并且具有大于第一段72b2的面积。第一段和第二段72b2和72bl的平面形状可与导光板20的挡块紧固部件26的平面形状相同。图18为示出其中设置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导光板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的区域的俯视图。如图18所示,与导光板20接触的挡块紧固部件26可位于导光板20的下表面上,并且可设置在与设置在导光板20的槽内的光源模块50相邻的位置处。
即,挡块紧固部件26可设置为与设置于导光板20的槽内的光源模块50的衬底54相对。此外,挡块紧固部件26可设置在与光源模块50的光源52之间的区域对应的位置处。挡块紧固部件26设置在光源52之间的原因在于,在相邻的光源52彼此间隔开指定间距时,由于光的分散所以在光源52之间可产生暗区。因此,如图18所示,如果挡块紧固部件26设置在光源52之间的导光板20的下表面上,则光被具有突起或凹陷的形状的挡块紧固部件26折射,并因此可减少在光源52之间的暗区的产生。如上所述,实施方案描述挡块为设置在导光板和光源模块之间并且稳定地紧固于导光板,由此使得光源模块稳定并因此改善背光单元的可靠性。 图19为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具有背光单元的显示模块的横截面图。如图19所示,显示模块200包括显示面板90和背光单元100。显示面板90包括设置为彼此相对并且彼此接合以保持均一单元间隙的滤色器衬底91和薄膜晶体管(TFT)衬底92,并且在两个衬底91和92之间可插入液晶层(未显示)。滤色器衬底91包括多个像素,所述多个像素包括红色(R)、绿色(G)和蓝色(B)子像素,并且如果对滤色器衬底91施加光则产生对应于红色、绿色或者蓝色的图像。虽然像素可包括红色(R)、绿色(G)和蓝色(B)子像素,但是实施方案不限于此,并且红色(R)、绿色(G)、蓝色(B)和白色(W)子像素可形成一个像素。TFT衬底92包括开关元件,并且可开关像素电极(未显示)。例如,共用电极(未显示)和像素电极可基于从外部施加的指定电压而改变液晶层的分子的排列。液晶层可包括多个液晶分子,并且液晶分子的排列由于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之间的电压差而改变。因此,由背光单元100产生的光可响应于液晶层分子排列的改变而入射到滤色器衬底90上。此外,在显不面板9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可设置上偏光板93和下偏光板94,更具体地,在滤色器衬底91的上表面上可设置上偏光板93并且在TFT衬底92的下表面上可设置下偏光板94。虽然附图未示出,但是在显示面板90的侧表面上可提供产生驱动显示面板90的驱动信号的栅极和数据驱动单元。如图19所示,通过靠近显示面板90设置背光单元100,可形成显示模块200。例如,背光单元100可固定于显示面板90的下表面,更具体地,粘结于下偏光板94,为此目的,在下偏光板94和背光单元100之间可形成粘合层(未显示)。通过将背光单元100粘结于显示面板90,如上所述,显示装置的总厚度减小,因此显示装置的外观可改善。此外,移除了固定背光单元100的附加结构,并因此显示装置的结构和制造工艺可简化。此外,通过移除背光单元100和显示面板90之间的空间,可防止由于异物侵入空间而导致的显示装置的故障或者显示图象的品质的劣化。
图20和21为分别示出根据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视图。首先,如图20所示,显示装置I包括显示模块200、包围显示模块200的前盖300和后盖350、设置于后盖350上的驱动单元550、以及包围驱动单元550的驱动单元盖400。前盖300可包括由透光的透明材料形成的前面板(未显示)。与显示模块200间隔开指定间距的前面板保护显示模块200和透射由显示模块200发射的光,由此使得在显示模块200上显示的图像能够从外部看到。此外,前盖300可为平板而没有窗300a。在这种情况下,前盖300可由透光的透明材料例如注模塑料形成。 如果前盖300为平板,则可从前盖300移除框。后盖350可连接至前盖300至保护所述显示模块200。在后盖350的一个表面上可设置驱动单兀550。驱动单元550可包括驱动控制单元550a、主板550b和电源单元550c。驱动控制单元550a可为时序控制器,即控制显示模块200的各驱动IC的操作时序的驱动器,主板550b可为传输V-同步信号、H-同步信号以及R、G和B分辨率信号至时序控制器的驱动器,电源单元550c可为对显示模块200施加功率的驱动器。驱动单元550可设置在后盖350上并且被驱动单元盖400所包围。后盖350可设置有多个孔,通过所述孔使得显示模块200和驱动单元550彼此连接,并且可设置支撑显示装置I的台座600。然后,如图21所示,驱动单元550的驱动控制单元550a可设置在后盖350上,并且可在台座600上设置驱动单元550的主板550b和电源单元550c。此外,驱动单元盖400可仅包围设置在后盖350上的驱动控制单元550a。虽然实施方案将主板550b和电源单兀550c描述为单独设置的,但是主板550b和电源单元550c可集成为一块板。另一实施方案可实现显示装置、指示装置或者照明系统,其包括根据上述实施方案描述的挡块、挡块紧固单元、具有槽的导光板、以及光源模块,例如照明系统可包括灯或者街灯。这种照明系统可用作汇聚从多个LED发射的光的照明灯,特别是用作埋入建筑物的天花板或者墙壁并安装为暴露出灯罩的开口的灯(筒灯)。由上述显见,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背光单元和使用其的显示装置在导光板和光源模块之间形成挡块并且将挡块紧固于导光板,由此使得光源模块稳定并由此改善背光单元的可靠性。尽管参照实施方案的若干说明性实施方案对实施方案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设计出将落入本公开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的许多其它修改和实施方案。更具体地,在本公开、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置的组成部件和/或布置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除了组成部件和/或布置的变化和修改之外,可替代的应用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也将是明显的。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单兀,包括 导光板; 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中的槽,所述槽具有至少一个倾斜的表面; 设置在所述槽内的光源模块;和 设置在所述光源模块和所述导光板之间的挡块, 其中所述槽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挡块的横截面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单元,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下表面上的挡块紧固部件;和 设置在所述挡块的下表面上并且连接至所述挡块紧固部件的连接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挡块紧固部件设置在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槽相邻的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挡块紧固部件设置在所述光源模块的光源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挡块紧固部件为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下表面突出的突起或者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下表面上的凹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挡块紧固部件由与所述导光板不同的材料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挡块紧固部件具有与所述连接构件相同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挡块紧固部件具有大于所述连接构件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挡块紧固部件的侧表面和所述导光板的所述槽的侧表面位于相同的平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连接构件中的每一个均包括 支撑所述挡块和光源模块的本体部;和 从所述本体部突出并且连接至所述挡块紧固部件的连接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 沿着第一方向从所述本体部突出的第一段;和 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从所述第一段的末端弯曲的第二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段的厚度大于所述本体部的厚度并且与所述第二段的厚度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段的厚度大于所述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段的厚度,并且所述第二段的厚度与所述本体部的厚度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部,并且一个连接部一对一地连接至一个挡块紧固部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设置有多个连接部并且在相邻的挡块紧固部件之间设置有一对连接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 从所述本体部突出的第一段;和从所述第一段的末端延伸并且具有大于所述第一段的面积的第二段。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平面形状与所述挡块紧固部件的平面形状相同。
1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槽内并且接触所述槽的侧表面、所述槽的底表面和所述光源模块中的至少之一。
1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槽内,与所述槽的所述侧表面间隔开第一间距,与所述槽的所述底表面间隔开第二间距,并且与所述光源模块间隔开第三间距。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和所述第三间距,并且所述第三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
2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挡块通过粘合剂粘结于所述光源模块的衬底。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挡块粘结于所述光源模块的所述衬底的上表面和侧表面中的至少之一。
2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挡块通过粘合剂粘结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槽的底表面。
2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挡块同时地通过第一粘合剂粘结于所述光源模块的衬底和通过第二粘合剂粘结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槽的底表面。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剂和所述第二粘合剂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2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槽的侧表面和底表面中的至少之一上设置有反射体。
2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挡块的形状随着所述导光板的所述槽的形状而改变,并且由能够注模的聚合物树脂形成。
28.一种照明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I 17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单元。
全文摘要
公开了一种背光单元和使用其的显示装置。所述背光单元包括导光板;设置在导光板中的槽,所述槽具有至少一个倾斜的表面;设置在槽内的光源模块;和设置在光源模块和导光板之间的挡块,其中槽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挡块的横截面面积。挡块与槽的侧表面、槽的底表面和光源模块中的至少之一接触。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102840510SQ201210143020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4日
发明者金旻相, 金文政, 金祯桓, 徐政仁, 尹德铉, 郑相赫 申请人:Lg伊诺特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