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面板及面板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68611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液晶显示装置、面板及面板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及其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还涉及一种面板及面板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TFT-IXD都需要藉由框胶中掺金球粒子(Au in sealant)或额外加点银胶(transfer pad)来连接上下基板的公共电极(Vcom),然而,加点银胶工序比较麻烦,而掺金球粒子又有涂覆区域上下基板需要等电位的限制。图I显示了一种现有技术的基板10的框胶20涂覆结构示意图,由于涂覆的工艺决定了框胶20需要设计为独立且封闭的图案,因 此,如果在基板10上加点银胶或者向公共电极区掺入金球粒子,而其他区域采用一般框胶涂覆是个不易实现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面板及面板制造方法,能够避免加点银胶的复杂工序,同时又可解决在一块基板上的公共电极区制作掺金球粒子的框胶,而其他区域采用一般框胶涂覆的难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面板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玻璃基体上完成薄膜晶体管阵列和公共电极的制作,形成邻接基板对,该邻接基板对包括经由邻接线相邻接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的公共电极相对于该邻接线对称分布;沿该邻接基板对的四周涂覆第一框胶,沿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的邻接侧涂覆第二框胶,该第二框胶与该第一框胶部分交叉重叠,该第一框胶和该第二框胶中至少一个掺有导电粒子;将该邻接基板对和滤光片基板对进行对盒,并使得该导电粒子导通该邻接基板对和该滤光片基板对的公共电极;沿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的邻接线切割该邻接基板对和该滤光片基板对,形成面板。其中,该公共电极设于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的邻接侧上时,仅该第二框胶中掺有导电粒子,该第二框胶至少部分覆盖该公共电极。其中,该公共电极设于该邻接基板对的四周时,仅该第一框胶中掺有导电粒子,该第一框胶至少部分覆盖该公共电极。其中,该导电粒子为金球粒子。其中,该导电粒子为多个,且该多个导电粒子的粒径大小有差异。其中,该第一框胶和该第二框胶的线宽不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面板制造方法制造的面板,该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该薄膜晶体管基板为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中的其中之一;滤光片基板,该滤光片基板为该滤光片基板对的其中之一;第一框胶部,为该第一框胶的一部分,涂覆在该薄膜晶体管基板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侧边缘上;第二框胶部,为该第二框胶的一部分,涂覆在该薄膜晶体管基板的第四侧边缘上,该第二框胶部与该第一框胶部部分交叉重叠。其中,在该薄膜晶体管基板的第四侧边缘上设置有该公共电极,仅该第二框胶部中掺有导电粒子,该第二框胶部至少部分覆盖该公共电极。其中,在该薄膜晶体管基板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侧边缘上设置有公共电极,仅该第一框胶部中掺有导电粒子,该第一框胶部至少部分覆盖该公共电极。其中,该导电粒子为金球粒子。其中,该导电粒子为多个,且该多个导电粒子的粒径大小有差异。其中,该第一框胶和该第二框胶的线宽不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面板。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面板及面板制造方法在邻接基板对的公共电极区涂覆掺有导电粒子的框胶,公共电极以外区域涂覆一般框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邻接基板对实现了框胶的封闭涂覆,而切割后的面板四周则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框胶。本发明面板的掺有导电粒子的框胶能够导通上下基板的公共电极,而公共电极以外的区域涂覆有不带导电粒子的一般框胶。


图I是现有技术的基板的框胶涂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面板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面板形成以前的邻接基板对的框胶涂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面板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A是图4所示的面板的A区域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B是图4所示的面板的B区域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A和图6B是本发明面板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2、图3、图4、图5A和5B,本发明面板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 101 :在玻璃基体上完成薄膜晶体管阵列和公共电极的制作,形成邻接基板对,邻接基板对包括经由邻接线相邻接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的公共电极相对于邻接线对称分布。其中,在本步骤中,形成薄膜晶体管阵列和公共电极的工艺本身与现有技术相近似,不同之处在于,需要在玻璃基体上形成邻接基板对300。该邻接基板对300包括经由邻接线305相邻接的第一基板303和第二基板304。这样便于以邻接基板对300为单元涂覆封闭框胶。下文中将介绍到,封闭框胶涂覆后,还需要将邻接基板对300切割成两个单独的基板。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基板303和第二基板304上的公共电极401需要相对于其邻接线305对称分布,这样当一条框胶在邻接基板对300上沿邻接线305对称涂覆之后。该框胶就有可能对称覆盖第一基板303和第二基板304上的公共电极401。具体地讲,公共电极401可设于第一基板303和第二基板304的邻接侧上,此处的“邻接侧”是指第一基板303和第二基板304的靠近邻接线305的一侧。也可以设于邻接基板对300的四周。只要第一基板303和第二基板304上的公共电极401相对于邻接线305对称分布即可。本发明实施例是以一个邻接基板对300为例介绍的,但是并不受限于此,在大尺寸面板工艺制造中,可以依次在玻璃基体上形成多个邻接基板对300的阵列,进而进行后续作业。步骤S 102 :沿邻接基板对的四周涂覆第一框胶,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邻接侧涂覆第二框胶,第二框胶与第一框胶部分交叉重叠,第一框胶和第二框胶中至少一个掺有导电粒子。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框胶301和第二框胶302来涂覆对称配置的第一基板303和第二基板304,使得所形成的第一框胶301和第二框胶302均为封闭框胶,且均相对于邻接线305对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基板303和第二基板304的邻接侧设置有公共电极401,因此可在第二框胶302中掺导电粒子403,并使得第二框胶302至少部分覆盖邻接基板对300的公共电极401。而第一框胶301所对应的邻接基板对300的四周没有设置公共电极401,因此,第一框胶301中未掺导电粒子。本实施例利用两个框胶,在设置有公共电极401的区域涂覆掺导电粒子403的第二框胶302,在未设置公共电极401的区域涂覆不掺有导电粒子的第一框胶301,使邻接基板对300实现了框胶的封闭涂覆,而切割后的面板四周则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框胶,从而导通上下基板的公共电极。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公共电极401设置于邻接基板对300的四周时,可仅在第一框胶301掺导电粒子,并使得第一框胶301至少部分覆盖公共电极401。在备选实施例中,还可以改变框胶的宽度,使第一框胶301和第二框胶302的线宽不同,进而减少成本,提闻涂覆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涂覆第一框胶301与涂覆第二框胶302的先后顺序不会影响涂覆制程的效果,涂覆先后是根据制程需要选择的,涂覆完成后,第二框胶302和第一框胶301部分交叉重叠。步骤S103 :将邻接基板对和滤光片基板对进行对盒,并使得导电粒子导通邻接基板对的公共电极和滤光片基板对的公共电极。其中,邻接基板对300和滤光片基板对(图未示)通过涂覆在邻接基板对300上的第一框胶301和第二框胶302进行连接,导电粒子403的上表面与滤光片基板对的公共电极402接触,导电粒子403的下表面与邻接基板对300的公共电极401导通。邻接基板对300的公共电极401就可以通过导电粒子403实现与滤光片基板对的公共电极402的导通。具体地,框胶是否掺有导电粒子403的是根据基板设置公共电极的区域而定的,在设置有公共电极的区域形成掺有导电粒子403的框胶,设置有公共电极区以外的区域涂覆不掺有导电粒子的框胶。因为框胶是独立封闭的,当框胶掺有导电粒子403,整个框胶都会掺有导电粒子403,选择性地涂覆框胶可以避免造成导电粒子403的浪费,导致成本加大。步骤S104 :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邻接线切割邻接基板对和滤光片基板对,形成面板。其中,邻接线305为第一基板303和第二基板304接触的边界,通过钻石刀等切割工具沿第一基板303和第二基板304的邻接线305切割邻接基板对300和滤光片基板对得到所需的基板的尺寸,对位修正后组装形成图4所示的面板。下面将结合图4具体介绍本发明实施例的面板。
请一并参阅图4、图5A和图5B,图4是本发明面板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楚显示,图中省去了滤光片基板。图5A是图4所示的面板的A区域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B是图4所示的面板的B区域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该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500、滤光片基板、第一框胶部501以及第二框胶部502。在本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基板500为第一基板303和第二基板304中的其中之一,薄膜晶体管基板500进一步包括第一侧503、第二侧504、第三侧505以及第四侧506 ;在薄膜晶体管基板500的第四侧506边缘上设置有公共电极401,仅第二框胶部502中掺有导电粒子403,第二框胶部502至少部分覆盖公共电极401。滤光片基板为滤光片基板对的其中之一,滤光片基板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基板500的对边。第一框胶部501为第一框胶301的一部分,涂覆在薄膜晶体管基板500的第一侧503、第二侧504和第三侧505边缘上。第二框胶部502为第二框胶302的一部分,涂覆在薄膜晶体管基板500的第四侧506边缘上,第二框胶部502与第一框胶部501部分交叉重叠。在本实施例中,在薄膜晶体管基板500的第四侧506设置有公共电极401,在第四侧506涂覆掺有导电粒子403的第二框胶部502,在薄膜晶体管基板500的第一侧503、第二侧504和第三侧505涂覆不掺有导电粒子的第一框胶部501。通过导电粒子403的下表面连接薄膜晶体管基板500的公共电极401,导电粒子403的上表面连接滤光片基板的公共电极402,完成信号传送。本实施例面板的公共电极区涂覆掺有导电粒子403的第二框胶部502,公共电极区以外的区域涂覆不带导电粒子的一般框胶。实现了同一基板上的两种不同框胶,且每一个框胶均是封闭的。能够避免加点银胶的复杂工序,同时又可解决在一块基板上的公共电极区作掺金球粒子,而其他区域采用一般框胶涂覆的难题。请一并参阅图6A和图6B,图6A和图6B是本发明面板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A和图6B分别显示了面板的掺有导电粒子的框胶区域的两个局部的截面示意图。其均包括上基板601和下基板602,其中图6A处的导电粒子603的粒径大于图6B处的导电粒子604和605的粒径。优选地,导电粒子603、604和605为金球粒子。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粒子603的粒径比导电粒子604、605的粒径大。导电粒子的大小并不影响导电粒子的导电能力,只要能够实现导电粒子的上表面与上基板601的公共电极接触,导电粒子的下表面与下基板602的公共电极导通即可。
此外,导电粒子的数量根据要涂覆的框胶的范围大小以及导通的范围而确定,以达到需要的导通效果。进一步地,导电粒子还可包括银胶粒子。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面板。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面板及面板制造方法在邻接基板对的公共电极区涂覆掺有导电粒子的框胶,公共电极以外区域涂覆一般框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邻接基板对实现了框胶的封闭涂覆,而切割后的面板四周则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框胶。本发明面板的掺有导电粒子的框胶能够导通上下基板的公共电极,而公共电极以外的 区域采用不带导电粒子的一般框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 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面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干, 在玻璃基体上完成薄膜晶体管阵列和公共电极的制作,形成邻接基板对,所述邻接基板对包括经由邻接线相邻接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的公共电极相对于所述邻接线对称分布; 沿所述邻接基板对的四周涂覆第一框胶,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邻接侧涂覆第二框胶,所述第二框胶与所述第一框胶部分交叉重叠,所述第一框胶和所述第二框胶中至少ー个掺有导电粒子; 将所述邻接基板对和滤光片基板对进行对盒,并使得所述导电粒子导通所述邻接基板对和所述滤光片基板对的公共电极; 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邻接线切割所述邻接基板对和所述滤光片基板对,形成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干, 所述公共电极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邻接侧上吋,仅所述第二框胶中掺有导电粒子,所述第二框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公共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干, 所述公共电极设于所述邻接基板对的四周吋,仅所述第一框胶中掺有导电粒子,所述第一框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公共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干, 所述导电粒子为金球粒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干, 所述导电粒子为多个,且所述多个导电粒子的粒径大小有差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干, 所述第一框胶和所述第二框胶的线宽不同。
7.ー种应用权利要求I所述的面板制造方法制造的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薄膜晶体管基板,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为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中的其中之 滤光片基板,所述滤光片基板为所述滤光片基板对的其中之一; 第一框胶部,为所述第一框胶的一部分,涂覆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侧边缘上; 第二框胶部,为所述第二框胶的一部分,涂覆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的第四侧边缘上,所述第二框胶部与所述第一框胶部部分交叉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的第四侧边缘上设置有所述公共电极,仅所述第二框胶部中掺有导电粒子,所述第二框胶部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公共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侧边缘上设置有公共电极,仅所述第一框胶部中掺有导电粒子,所述第一框胶部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公共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干, 所述导电粒子为金球粒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干,所述导电粒子为多个,且所述多个导电粒子的粒径大小有差异。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干,所述第一框胶部和所述第二框胶部的线宽不同。
13.ー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面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板及面板制造方法,在玻璃基体上完成薄膜晶体管阵列和公共电极的制作,形成邻接基板对,邻接基板对包括经由邻接线相邻接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的公共电极相对于邻接线对称分布;沿邻接基板对的四周涂覆第一框胶,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邻接侧涂覆第二框胶,第二框胶与第一框胶部分交叉重叠,第一框胶和第二框胶中至少一个掺有导电粒子;将邻接基板对和滤光片基板对进行对盒并切割,形成面板。本发明面板的掺有导电粒子的框胶能够导通上下基板的公共电极,而公共电极以外的区域涂覆不带导电粒子的一般框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文档编号G02F1/1339GK102681238SQ20121017424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0日
发明者罗时勲 申请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