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特殊环境内双光束大光斑准直辐照的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激光光束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特殊环境内双光束大光斑准直辐照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在强激光对靶目标的辐照效应研究中,有时会需要利用不同激光波长的双光束,以大光斑、准直的方式依次辐照同一靶目标。一般做法是,利用口径大小不同的的两块曲面反射镜组合形成离轴望远镜式准直系统,使得细光束经准直系统调制后形成大尺寸、准直光束;而后让两种激光光束先后从同一位置经由光束准直系统,完成对激光靶目标的辐照。所用准直系统为达到出射光束尺寸设计指标,其主镜(此处称为准直镜)口径很大,造价昂贵。在特殊环境内的靶目标激光辐照效应研究中,该准直镜通常也安置在此特殊环境内,细光束需透过特殊环境的环境密封窗口再入射至准直镜表面。当两光束的波长差别较大时, 就相应的要求密封窗口对两种波长均具备很高的透过率,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窗口设计加工难度以及制造成本,甚至可能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特殊环境内双光束大光斑准直辐照的实现方法,且较为简单易行,方便快捷,成本造价低,技术效果好。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特殊环境内双光束大光斑准直辐照的实现方法,准直镜和旋转平台一同置于特殊环境内部,准直镜装载在旋转平台上;将两种激光光束分别从不同位置不同方向,通过望远镜式准直系统次镜、或者若干平面反射镜及望远镜式准直系统次镜,耦合至准直镜表面,经由准直镜以大尺寸光斑准直射出,依次辐照固定靶目标。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特殊环境为与大气环境不同的密闭空间,如密封罐体,密闭空间,真空密闭空间等。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两种激光光束耦合至准直镜表面,中间透过特殊环境的密封窗口镜。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准直镜、望远镜式准直系统次镜均为已知技术设备。本发明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效果
I、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双光束以大光斑、准直方式依次辐照到同一靶目标表面的方法,它通过电动可旋转准直镜,使得两束细激光束可依次从不同方位入射至准直镜的表面,形成准直出射大光斑,方便快捷。2、本发明提供的双光束大光斑准直辐照实现方法,是让两束细激光束从不同位置入射,这就降低了特殊环境密封窗口的设计加工难度。当靶目标需要置于特殊环境内时,可根据双光束各自波长选择相应的窗口材料及加工工艺。
3、由于本发明所给方法中,两束细激光束光路相对独立,这便可以根据单路细光束各自的具体特性,设计相应独立的光学系统。
图I为本发明结构原理示意图。附图标注说明
I一激光光束I,2 —窗口镜I,3—位置A,4一激光光束II,5—窗口镜II,6—位置B,7—IE目标,8一旋转平台,9一密闭空间,10一准直镜。
具体实施例方式方便快捷的实现基于特殊环境内双光束大光斑的准直辐照,是本发明的重点,下 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法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I所示的本发明结构原理示意图,激光光束I经由窗口镜I入射至一密闭空间9内,准直镜10于位置A处接收入射激光光束并进行扩束准直,使得细激光光束以大光斑准直出射的方式辐照靶目标7 ;而后,调整准直镜旋转平台8,准直镜转至位置B处,激光光束II经由窗口镜II入射,准直镜于位置B处接收入射激光光束并进行扩束准直,同样使得细激光光束以大光斑准直出射的方式辐照靶目标7。
权利要求
1.一种特殊环境内双光束大光斑准直辐照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准直镜和旋转平台一同置于特殊环境内部,准直镜装载在旋转平台上;将两种激光光束分别从不同位置不同方向,通过望远镜式准直系统次镜、或者若干平面反射镜及望远镜式准直系统次镜,耦合至准直镜表面,经由准直镜以大尺寸光斑准直射出,依次辐照固定靶目标。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特殊环境内双光束大光斑准直辐照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特殊环境为与大气环境不同的密闭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特殊环境内双光束大光斑准直辐照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种激光光束耦合至准直镜表面,中间透过特殊环境的密封窗口镜。
全文摘要
一种特殊环境内双光束大光斑准直辐照的实现方法,准直镜和旋转平台一同置于特殊环境内部,准直镜装载在旋转平台上;将两种激光光束分别从不同位置不同方向,通过望远镜式准直系统次镜、或者若干平面反射镜及望远镜式准直系统次镜,耦合至准直镜表面,经由准直镜以大尺寸光斑准直射出,依次辐照固定靶目标。所述的特殊环境为与大气环境不同的密闭空间,如密封罐体,密闭空间,真空密闭空间等。所述的两种激光光束,耦合至准直镜表面,中间透过特殊环境的不同密封窗口镜。本发明较为简单易行,方便快捷,成本造价低,技术效果好。
文档编号G02B27/20GK102722029SQ20121023878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1日
发明者刘波涛, 刘磊, 康磊, 张烜喆, 杨轶, 江厚满, 赵国民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