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132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尤指一种不需使用彩色滤光片的立体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使用者对于显示器的显示质量(例如图像分辨率及色彩饱和度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除了高图像分辨率以及高色彩饱和度之外,为了满足使用者观看真实图像的需求,也发展出能够显示出立体图像的显示器。已知的立体图像的显示器都是以白光作为发光源,再配合液晶显示器上彩色滤光片的工艺,来达到彩色显示的功能。然而,白光经过彩色滤光片之后将使得进入液晶层的光 量减少。换言之,液晶显示器将因为配置彩色滤光片,从而降低整体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再者,显示器加上立体图像显示功能时,会有亮度损失及分辨率降低的缺陷。此外,即便使用同步快门的方式,除了亮度的损失外,还因为闪烁的问题进而使人的眼睛容易疲劳。因此,如何通过结构的设计,来改善立体显示装置的问题,已成为该项事业人士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可不需使用彩色滤光片而能达到图像显示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包括一反射片、一导光板、一发光模块、一增亮扩散板、一液晶面板、及一立体膜。导光板叠置于该反射片上。发光模块配置于该导光板的一侧附近,其中该发光模块包括多个发光单元,且每一个发光单元包括一能够产生红光的第一发光元件、一能够产生绿光的第二发光元件、及一能够产生蓝光的第三发光元件。增亮扩散板叠置于该导光板上。液晶面板叠置于该增亮扩散板上。立体膜叠置于该液晶面板上。其中,每一个第一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红光、每一个第二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绿光、及每一个第三发光元件所产生的蓝光按顺序投向该导光板,且按顺序穿过该导光板、该增亮扩散板、该液晶面板、及该立体膜。进一步地,液晶面板包括一叠置于增亮扩散板上的第一偏光片、一叠置于第一偏光片上的液晶层、一叠置于液晶层上的第二偏光片、及一具有与彩色滤光片的厚度相同且叠置于第二偏光片上的透光性垫高层。进一步地,液晶面板包括一叠置于增亮扩散板上的第一偏光片、一叠置于第一偏光片上的液晶层、一具有与彩色滤光片的厚度相同且叠置于液晶层上的透光性垫高层、及一叠置于透光性垫高层上的第二偏光片。进一步地,液晶面板包括一叠置于增亮扩散板上的第一偏光片、一具有与彩色滤光片的厚度相同且叠置于第一偏光片上的透光性垫高层、一叠置于透光性垫高层上的液晶层、及一叠置于液晶层上的第二偏光片。进一步地,透光性垫高层具有一中空本体及一贯穿中空本体的贯穿开口。进一步地,透光性垫高层为一实心本体。本实用新型另外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包括一导光板、一发光模块、一增亮扩散板、一液晶面板、及一立体膜。导光板叠置于该反射片上。发光模块配置于该导光板下方,其中该发光模块包括多个发光单元,且每一个发光单元包括一能够产生红光的第一发光元件、一能够产生绿光的第二发光元件、及一能够产生蓝光的第三发光元件。增亮扩散板叠置于该导光板上。液晶面板叠置于该增亮扩散板上。立体膜叠置 于该液晶面板上。其中,每一个第一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红光、每一个第二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绿光、及每一个第三发光元件所产生的蓝光按顺序投向该导光板,且按顺序穿过该导光板、该增 亮扩散板、该液晶面板、及该立体膜。进一步地,液晶面板包括一叠置于增亮扩散板上的第一偏光片、一叠置于第一偏光片上的液晶层、一叠置于液晶层上的第二偏光片、及一具有与彩色滤光片的厚度相同且叠置于第二偏光片上的透光性垫高层。进一步地,液晶面板包括一叠置于增亮扩散板上的第一偏光片、一叠置于第一偏光片上的液晶层、一具有与彩色滤光片相同厚度且叠置于液晶层上的透光性垫高层、及一叠置于透光性垫高层上的第二偏光片。进一步地,液晶面板包括一叠置于增亮扩散板上的第一偏光片、一具有与彩色滤光片的厚度相同且叠置于第一偏光片上的透光性垫高层、一叠置于透光性垫高层上的液晶层、及一叠置于液晶层上的第二偏光片。进一步地,透光性垫高层具有一中空本体及一贯穿中空本体的贯穿开口。进一步地,透光性垫高层为一实心本体。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可通过“一可产生红光的第一发光元件、一可产生绿光的第二发光元件、及一可产生蓝光的第三发光元件”、“一叠置于该增亮扩散板上的第一偏光片、一叠置于该第一偏光片上的液晶层、及一叠置于该液晶层上的第二偏光片”、及“一立体膜,其叠置于该液晶面板上”的设计,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能够提升色彩的饱和度、提升图像的分辨率、增加液晶屏幕的透光度、增加立体度、及降低立体液晶屏幕的制造成本。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图I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I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分解剖面示意图。图I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侧视分解示意图。图ID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时序示意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组合剖面示意图。[0026]图2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透光性垫高层的中空本体的俯视示意图。图2C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透光性垫高层的实心本体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侧视分解示意图。图6A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发光模块的水平式排列分布示意图。图6B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发光模块的垂直式排列分布示意图。 图6C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发光模块的三角形排列分布示意图。图6D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发光模块的矩形排列分布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I 5反射片10导光板11发光模块12发光单元120第一发光兀件1200第二发光元件1201第三发光元件1202第四发光元件1203增亮扩散板13扩散片131第一增光膜132第二增光膜133液晶面板14第一偏光片141液晶层142第二偏光片143透光性垫高层144中空本体1441贯穿开口1442实心本体1443立体膜15触控面板1具体实施方式
[0059]〔第一实施例〕首先,请参阅图IA至图1D。图I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I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分解剖面示意图。图I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侧视分解示意图。图ID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时序示意图。由上述图中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不需使用彩色滤光片的立体图像显不装置1,其包括一反射片10、一导光板11、一发光模块12、一增亮扩散板13、一液晶面板14、及一立体膜15。如图IA所示,导光板11叠置于该反射片10上。发光模块12配置于该导光板11的一侧附近。举例来说,该发光模块12包括多个发光单兀120,且每一个发光单兀120包括一可产生红光的第一发光元件1200、一可产生绿光的第二发光元件1201、及一可产生蓝光的第三发光兀件1202。在本实例中,第一发光兀件1200、第二发光兀件1201、及第三发光元件1202可以是发光二极管,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制发光元件的种类。此外,导光板11的一·邻近于发光模块12的侧边可呈半圆形状的缺口,有助于提升组装作业的便利性。须注意的是,导光板11 一侧边的形状可根据发光元件的外观形状而改变。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导光板一侧边的形状。增亮扩散板13叠置于该导光板11上。举例来说,该增亮扩散板13包括一叠置于该导光板11上的扩散片131、一叠置于该扩散片131上的第一增光膜132、及一叠置于该第一增光膜132上的第二增光膜133。须注意的是,增光膜的数量可依据实际需求而增加或减少,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制增光膜的数量。藉此,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I可通过使用扩散片及增光膜而提升液晶屏幕的透光度。液晶面板14叠置于该增亮扩散板13上。举例来说,该液晶面板14包括一叠置于该增亮扩散板13上的第一偏光片141、一叠置于该第一偏光片141上的液晶层142、及一叠置于该液晶层142上的第二偏光片143。此外,立体膜15叠置于该液晶面板14上。在本实例中,每一个第一发光元件1200所产生的红光、每一个第二发光元件1201所产生的绿光、及每一个第三发光元件1202所产生的蓝光依序(按顺序)投向该导光板11,且依序穿过该导光板11、该增亮扩散板13、该液晶面板14、及该立体膜15。举例来说,如图3所示,发光模块12可依据一个图框(Tf)的时间长度,以分时多任务的方式依序输出至液晶面板14,例如第一个周期可以输出一时间长度为Tk的红光,第二个周期可以输出一时间长度为Te的绿光,第三个周期可以输出一时间长度为Tb的蓝光,此时经由混色之后而得到一个合成的彩色像素(pixel)。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I采用三原色(红色、绿色及蓝色)发光元件作为液晶面板的发光源。藉此,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I可在不需使用彩色滤光片的条件下达到彩色显示的功能,同时提升色彩的饱和度及降低立体液晶屏幕的制造成本。于本实用新型一实例中,该立体图像显示装置I可进一步包括一叠置于该立体膜15上的触控面板16。藉此,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I不仅可输出立体图像的显示效果,也可同时支持触控操作的功能。〔第二实施例〕首先,请参阅图2A至图2C。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2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透光性垫高层的中空本体的俯视示意图。图2C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透光性垫高层的实心本体的俯视示意图。由图2A与图IA的比较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该液晶面板14包括一叠置于该增亮扩散板13上的第一偏光片141、一叠置于该第一偏光片141上的液晶层142、一叠置于该液晶层142上的第二偏光片143、及一具有与该彩色滤光片相同厚度且叠置于该第二偏光片143上的透光性垫高层144。在本实例中,将一具有与该彩色滤光片相同厚度的透光性垫高层144叠置于该第二偏光片143上。换言之,所述的透光性垫高层144具有与该彩色滤光片相同的厚度,并且位于第二偏光片143与立体膜15之间。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该透光性垫高层144具有一中空本体1441及一贯穿该中空本体1441的贯穿开口 1442。换言之,透光性垫高层144具有一从中 空本体1441的上表面贯穿至中空本体1441的下表面的贯穿开口 1442,使得发光源所产生的光束可以直接穿过中空本体1441的贯穿开口 1442,而不需要穿过彩色滤光片。更进一步说,发光源所产生的光束直接穿过分布在贯穿开口 1442内的空气。由于贯穿开口 1442内空气的折射率为I的关系,使得原透光性垫高层144的厚度得以降低,从而使得液晶面板的厚度得以更薄。举例来说,中空本体1441可由娃树脂(silicone)或橡胶(rubber)等透光材料或不透光材料所制成的。须注意的是,中空本体1441可以是具有透光性或是不具有透光性。此外,中空本体1441的形状可根据液晶面板的外观形状而改变。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中空本体的透光性及中空本体的形状。于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中,如图2C所示,该透光性垫高层为一实心本体1443。举例来说,实心本体1443可由娃树脂(silicone)或橡胶(rubber)等透光材料所制成的。换言之,发光源所产生的光束可以直接穿过实心本体1443,而不需要穿过彩色滤光片,使得通过液晶屏幕的光通量得以增加。须注意的是,实心本体1443的形状可根据液晶面板的外观形状而改变。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实心本体的形状。所以,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2可以使用现有的光罩制程,也即可以与一般具有彩色滤光片的液晶面板的制程共享。藉此,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2可以节省巨额的开模及光罩的费用,从而大幅地降低液晶屏幕的制造成本。此外,由于移除彩色滤光片,使得通过液晶屏幕的光通量得以增加,从而提升液晶屏幕的透光度与图像显示的分辨率。〔第三实施例〕首先,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组合剖面示意图。由图3与图2的比较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在第三实施例中,该液晶面板14包括一叠置于该增亮扩散板13上的第一偏光片141、一叠置于该第一偏光片141上的液晶层142、一具有与该彩色滤光片相同厚度且叠置于该液晶层142上的透光性垫高层144、及一叠置于该透光性垫高层144上的第二偏光片143。在本实例中,将一具有与该彩色滤光片相同厚度的透光性垫高层144叠置于该液晶层142上。换言之,所述的透光性垫高层144具有与该彩色滤光片相同的厚度,并且位于液晶层142与第二偏光片143之间。再者,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3与第二实施例所描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2具有相同的效果。〔第四实施例〕首先,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组合剖面示意图。由图4与图2的比较可知,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在第四实施例中,该液晶面板14包括一叠置于该增亮扩散板13上的第一偏光片141、一具有与该彩色滤光片相同厚度且叠置于该第一偏光片141上的透光性垫高层144、一叠置于该透光性垫高层144上的液晶层142、及一叠置于该液晶层142上的第二偏光片143。在本实例中,将一具有与该彩色滤光片相同厚度的透光性垫高层144叠置于该第一偏光片141上。换言之,所述的透光性垫高层144具有与该彩色滤光片相同的厚度,并且位于第一偏光片141与液晶层142之间。再者,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4与第二实施例所描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2具有相同的效果。〔第五实施例〕 首先,请同时参阅图5及图6A至图6D。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侧视分解示意图。图6A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发光模块的水平式排列分布示意图。图6B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发光模块的垂直式排列分布示意图。图6C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发光模块的三角形排列分布示意图。图6D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发光模块的矩形排列分布示意图。由图5与图IC的比较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图5中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5不具有一反射片,而图IC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I具有一反射片10。在图5中,发光模块12是配置于导光板11下方.而在图IC中,发光模块12是配置于导光板11的一侧附近。如图5所示,一种不需使用彩色滤光片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5,其包括一导光板
11、一发光模块12、一增亮扩散板13、一液晶面板14、及一立体膜15。导光板11叠置于该反射片10上。发光模块12配置于该导光板11下方,其中该发光模块12包括多个发光单元120,且每一个发光单元120包括一可产生红光的第一发光元件1200、一可产生绿光的第二发光元件1201、及一可产生蓝光的第三发光元件1202。增亮扩散板13叠置于该导光板11上。液晶面板14叠置于该增亮扩散板13上。立体膜15叠置于该液晶面板14上。其中,每一个第一发光元件1200所产生的红光、每一个第二发光元件1201所产生的绿光、及每一个第三发光元件1202所产生的蓝光依序投向该导光板11,且依序穿过该导光板11、该增亮扩散板13、该液晶面板14、及该立体膜15。换言之,立体图像显示装置5的发光模块12配置于该导光板11下,且可呈一矩阵排列的方式。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中,如图6A至图6C所示,发光模块12可呈水平式排列、垂直式排列或三角形排列。须注意的是,发光模块的排列方式可依据需求而定。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制排列的方式。此外,立体图像显示装置5可不用配置反射片,同样能达到彩色显示的效果。于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中,如图6D所示,发光模块12可呈矩形排列,且具有一可产生白光的第四发光元件1203。举例来说,所述的第四发光元件1203可与第一发光元件1200、第二发光元件1201及第三发光元件1202的其中一个发光元件、其中两个发光元件、或所有的发光元件同时发光。须注意的是,第四发光元件可以是以持续的方式发光或是以周期性的方式发光。藉此,提升本实用新型立体图像显示装置5的亮度。附带一提的是,第二实例中至第四实例中所描述的一具有与该彩色滤光片相同厚度的透光性垫高层144,也可叠置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5的第二偏光片143上、第一偏光片141上、或液晶层142上。藉此,本实例中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5具有与第二、第三及第四实施例所描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相同的效果。〔实施例的可能效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可通过“一可产生红光的第一发光元件、一可产生绿光的第二发光元件、及一可产生蓝光的第三发光元件”、“一叠置于该增亮扩散板上的第一偏光片、一叠置于该第一偏光片上的液晶层、及一叠置于该液晶层上的第二偏光片”、及“一立体膜,其叠置于该液晶面板上”的设计,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能够提升色彩的饱和度、提升图像的分辨率、增加液晶屏幕的透光度、增加立体度、及降低立体液晶屏幕的制造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包括 一反射片; 一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叠置在所述反射片上; 一发光模块,所述发光模块配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附近,所述发光模块包括多个发光单元,且每一个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一能够产生红光的第一发光元件、一能够产生绿光的第二发光元件及一能够产生蓝光的第三发光元件; 一增亮扩散板,所述增亮扩散板叠置于所述导光板上; 一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叠置于所述增亮扩散板上;以及 一立体膜,所述立体膜叠置于所述液晶面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包括一叠置于所述增亮扩散板上的第一偏光片、一叠置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上的液晶层、一叠置于所述液晶层上的第二偏光片、及一具有与彩色滤光片的厚度相同且叠置于所述第二偏光片上的透光性垫高层。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包括一叠置于所述增亮扩散板上的第一偏光片、一叠置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上的液晶层、一具有与彩色滤光片的厚度相同且叠置于所述液晶层上的透光性垫高层、及一叠置于所述透光性垫高层上的第二偏光片。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包括一叠置于所述增亮扩散板上的第一偏光片、一具有与彩色滤光片的厚度相同且叠置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上的透光性垫高层、一叠置于所述透光性垫高层上的液晶层、及一叠置于所述液晶层上的第二偏光片。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性垫高层具有一中空本体及一贯穿所述中空本体的贯穿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性垫高层为一实心本体。
7.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包括 一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叠置于所述反射片上; 一发光模块,所述发光模块配置于所述导光板下方,所述发光模块包括多个发光单元,且每一个发光单元包括一能够产生红光的第一发光元件、一能够产生绿光的第二发光元件、及一能够产生蓝光的第三发光元件; 一增亮扩散板,所述增亮扩散板叠置于所述导光板上; 一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叠置于所述增亮扩散板上;以及 一立体膜,所述立体膜叠置于所述液晶面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包括一叠置于所述增亮扩散板上的第一偏光片、一叠置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上的液晶层、一叠置于所述液晶层上的第二偏光片、及一具有与彩色滤光片的厚度相同且叠置于所述第二偏光片上的透光性垫高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包括一叠置于所述增亮扩散板上的第一偏光片、一叠置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上的液晶层、一具有与彩色滤光片的厚度相同且叠置在所述液晶层上的透光性垫高层、及一叠置于所述透光性垫高层上的第二偏光片。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包括一叠置于所述增亮扩散板上的第一偏光片、一具有与彩色滤光片的厚度相同且叠置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上的透光性垫高层、一叠置在所述透光性垫高层上的液晶层、及一叠置于所述液晶层上的第二偏光片。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性垫高层具有一中空本体及一贯穿所述中空本体的贯穿开口。
12.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性垫高层为一实心本体。
专利摘要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包括一反射片、一导光板、一发光模块、一增亮扩散板、一液晶面板、及一立体膜。导光板叠置于该反射片上。发光模块配置于该导光板的一侧附近,其中该发光模块包括多个发光单元,且每一个发光单元包括一可产生红光的第一发光元件、一可产生绿光的第二发光元件、及一可产生蓝光的第三发光元件。增亮扩散板叠置于该导光板上。液晶面板叠置于该增亮扩散板上。立体膜叠置于该液晶面板上。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能够提升色彩的饱和度、提升图像的分辨率、增加液晶屏幕的透光度、增加立体度并降低立体液晶屏幕的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G02F1/1335GK202693955SQ20122002743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0日
发明者施清德 申请人:贝太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