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太阳能列阵式透镜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开发利用的领域,特别是一种太阳能列阵式透镜群。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天然能源。地球上生物的生存与繁衍,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太阳的能量。地球离太阳有一亿英里,地球所能获取的辐射能,约为太阳所发出的总能量的千万分之三,但是,即使是这么小的一点能量,比整个世界现有的发电能力还大十万倍!目前,全世界都感到能量短缺,尤其是发达国家。因此,开发应利用太阳能,解决能源危机,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比任何其他替换品的热影响都要小 得多,科学、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已是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和能量需求矛盾,最为优选的法则。
发明内容本发明之目的是向社会公开一种太阳能列阵式集热的透镜群,太阳能列阵式集热的透镜群,具有聚焦密集、热效率高、制造简便、使用灵活的特点。与设置于屋顶上的热水器产品相比,能克服其“短命”、“早衰”、“冬眠”的缺陷,消除消费者对太阳能产品的信任危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聚焦密集。本发明把单体的凸透镜以“纵列横行”的编阵式,组成列阵式集热的透镜群,若设定单体透镜的直径为4CM,那么,在有光照的情况下,一平米的单位面积上,就能持续产生聚焦面积为O. 3cm2的,焦点的温度为300°C的625个集热点。热效率高。本发明把多个的单体的凸透镜以“纵列横行”的平面布局形成一块透镜群的平板,透镜群的平板,置于集热箱上,形成封闭式的集热结构,大幅提高了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制造简便。本发明的透镜群,采用树脂注塑的工艺路线,大大简便了透镜群的生产制造,从而节约了透镜群的制造成本,塑料透镜的好处为价格便宜,质量轻,易于模制。使用灵活。本发明的透镜群是以集约化的整片的模式生产的,为安装和使用带来了极大便利。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太阳能列阵式透镜群,是由单体凸透镜以“纵列横行”的编阵,组成列阵式透镜群的;所述的列阵式透镜群,采用树脂注塑,二张上、下对称的壳体,采用超声波热合,形成壳体群的主体;所述的树脂注塑成形的列阵式透镜群,包括,注液管(I)、镜外面积(2)、连通孔(3)、壳体群(5)、热合线(6)、排气管(7)、上壳体(8)、下壳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壳体(8)和下壳体(9)上,设有呈凸面圆形状的壳体群(5),所述的壳体群(5)是以上下对称、“纵列横行”布局列阵的,系是同一模具注塑成形的;所述的各凸面圆壳体群(5)的相邻处,设有连通孔(3);所述的壳体群(5)的上方,设有注液管(I)及排气管(7);所述的透镜群中,注入透明的化学液体。[0011]所述的树脂注塑成形的列阵式透镜群,包括,注液管(I)、镜外面积(2)、连通孔
(3)、壳体群(5)、热合线(6)、排气管(7)、上壳体(8)及下壳体(9);所述的上壳体(8)和下壳体(9)上,设有呈凸面圆形状的壳体群(5);所述的壳体群(5)是以上下对称、“纵列横行”布局列阵的。所述的各凸面圆壳体群(5)的相邻处,设有连通孔(3),以便透明的化学液体的注入。所述的壳体群(5)的上方,设有注液管(I)及排气管(7)。所述的壳体群(5)的凸面圆的圆周外侧及壳体群(5)的 周边上,设有热合线(6);所述的热合线(6)上,设有隼扣,以便上下壳体的对准;所述的热合线(6),采用超声波工艺热合。所述的列阵式壳体群(5)主体一侧的上方,设有注液管(1),不易滋生微生物的、透明的化学液体,可经注液管(I)注入列阵式壳体群(5)的主体中;所述的透液体,也可以是蒸馏水或纯净水。所述的列阵式壳体群(5)主体另一侧的上方,设有排气管(7),以便透明液体的注入,液体注入完成,可封闭注液管(I)及排气管(7),太阳能列阵式的壳体群(5)制造成功。所述的镜外面积(2),是上下壳体形成透镜群后,由相邻透镜相切所留下的空间;所述的镜外面积(2),占透镜群总面积2/5,对镜外面积(2),同样采用超声波热合,形成太阳能列阵式透镜群的整体,以增强透镜群的稳性、保温性;所述的镜外面积(2),同样具有集热太阳能的功效。所述的“纵列横行”编阵式中的列及行及透镜的直径,可根据设计要求设定;所述的列阵式透镜群的单体,包括,采用玻璃凸透镜、玻璃半凸透镜、玻璃半凸透镜及采用其它材料制成的透镜;所述的由单体透镜列阵的透镜群设有定位架。
附图I为本发明的平面布局示意图。附图2为本发明热合后的剖面示意图。附图3为本发明热合前的剖面示意图。附图4为本发明已另案申请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I、图2、图3的统一标记名称是注液管(I)、镜外面积(2)、连通孔(3)、壳体群(5)、热合线(6)、排气管(7)、上壳体(8)、下壳体(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述。如图I、图4所示,本发明把单体的凸透镜以“纵列横行”的编阵式,组成列阵式集热的透镜群,设定单体透镜的直径为4CM,那么,在一平米的单位面积上就能产生多达625个聚焦点面积为O. 3cm2,聚焦点的温度为300°C的集热量。如图I、图4所示,本发明把多个的单体的凸透镜以“纵列横行”的平面布局形成一块透镜群的平板;所述的透镜群的平板,置于集热箱上,形成封闭式的集热结构,大幅提高了集热器的集热效率。[0027]如图I所示,本发明的透镜群,采用树脂注塑的工艺路线,;塑料透镜的好处为价格便宜,质量轻,易于模制,从而节约了透镜群的制造成本。所述的树脂注塑成形的列阵式透镜群,包括,注液管(I)、镜外面积(2)、连通孔
(3)、壳体群(5)热合线(6)、排气管(7)、上壳体(8)、下壳体(9)。进一步,所述的上壳体(8)和下壳体(9),是以上下对称、“纵列横行”布局列阵的,是系同一模具注塑成形的。进一步,所述的上壳体(8)和下壳体(9),采用超声波热合。进一步,所述的上壳体(8)和下壳体(9),经超声波热合后,形成透镜群的壳体群
(5)。 如图I所示,所述的壳体群(5),呈凸面圆透镜外壳的圆周及壳体群(5)的周边上,设有热合线(6);所述的热合线(6)上,设有互相隼扣的结合部,以便于热合时的对准。如图I、图2及图3所示,所述的呈凸面圆透镜外壳的各相邻处,设有连通孔(3)。如图I所示,所述的壳体群(5)的上方,设有注液管(I)、及排气管(7)。进一步,所述的壳体群(5)主体一侧的上方,设有注液管(1),不易滋生微生物的、透明的化学液体,可经注液管(I)注入列阵式壳体群(5)的主体中;所述的透明液体,也可以是蒸馏水或纯净水。所述的壳体群(5)主体另一侧的上方,设有排气管(7),以便透明液体的注入,液体注入完成,可封闭注液管(I)及排气管(7),太阳能列阵式透镜群制造成功。图4所示,凸透镜以“纵列横行”的平面布局,形成一块透镜群的平板,透镜群的平板,置于集热箱上,形成封闭式的集热结构,大幅提高了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效率。
权利要求1.太阳能列阵式透镜群,是由单体凸透镜以“纵列横行”的编阵,组成列阵式透镜群的;所述的列阵式透镜群,采用树脂注塑,二张上、下对称的壳体,采用超声波热合,形成壳体群的主体;所述的树脂注塑成形的列阵式透镜群,包括,注液管(I)、镜外面积(2)、连通孔(3)、壳体群(5)、热合线(6)、排气管(7)、上壳体(8)、下壳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壳体(8)和下壳体(9)上,设有呈凸面圆形状的壳体群(5),所述的壳体群(5)是以上下对称、“纵列横行”布局列阵的,系是同一模具注塑成形的;所述的各凸面圆壳体群(5)的相邻处,设有连通孔(3);所述的壳体群(5)的上方,设有注液管(I)及排气管(7);所述的透镜群中,注入透明的化学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太阳能列阵式透镜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群(5)的凸面圆的圆周外侧及壳体群(5)的周边上,设有热合线(6);所述的热合线(6)上,设有隼扣,以便上下壳体的对准;所述的热合线(6),采用超声波工艺热合。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太阳能列阵式透镜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列阵式壳体群(5)主体一侧的上方,设有注液管(1),不易滋生微生物的、透明的化学液体,可经注液管(I)注入列阵式壳体群(5)的主体中;所述的透明液体,也可以是蒸馏水或纯净水。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太阳能列阵式透镜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镜外面积(2),是上下壳体形成透镜群后,由相邻四个透镜相切所留下的空间;所述的镜外面积(2),占透镜群总面积2/5,对镜外面积(2),同样采用超声波热合,形成太阳能列阵式透镜群的整体,以增强透镜群的稳定性及保温性;所述的镜外面积(2),同样具有集热太阳能的功效。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太阳能列阵式透镜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列阵式壳体群(5)主体另一侧的上方,设有排气管(7),以便透明液体的注入,液体注入完成,可封闭注液管(I)及排气管(7 ),太阳能列阵式透镜群制造成功。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太阳能列阵式透镜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列横行”编阵式中的列及行及透镜的直径,可根据设计要求设定;所述的列阵式透镜群的单体,包括,采用玻璃凸透镜、玻璃半凸透镜、玻璃半凸透镜及采用其它材料制成的透镜;所述的由单体列阵的透镜群设有定位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开发利用的领域,特别是集热式的一种太阳能列阵式透镜群。一种太阳能列阵式透镜群,是由单体凸透镜以“纵列横行”的编阵,组成列阵式透镜群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列阵式透镜群,是采用树脂注塑成形的;所述的树脂注塑成形的列阵式透镜群,包括,注液管、镜外空间、连通孔、壳体群、热合线、排气管、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的壳体群上,呈凸面圆的透镜外壳的相邻处,设有连通孔;所述的上壳体和下壳体采用超声波热合,形成太阳能列阵式透镜群的主体;所述的透镜群的上方,设有注液管和排气管;所述的透镜群中,注入透明的化学液体。
文档编号G02B19/00GK202563152SQ20122013962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5日
发明者李万红, 李正 申请人:李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