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光源系统及列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0586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补偿光源系统及列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补偿光源系统及列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保障列车的行车安全,需要对列车进行检测。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效率很低,目前多采用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对车底和列车侧壁进行图像拍摄,再由检查人员通过计算机浏览拍摄的图片进行故障检测。拍摄图像的方法多采用相机阵列或者高速工业线阵扫描相机进行。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补偿光源来减小环境,如阳光的影响,提高相机的抗干扰能力,保证检测系统的稳定运行。目前的补偿光源系统一般采用近红外波段的半导体激光器,要求其呈现长条形、光强较强且均匀的光斑。长条形光斑是由相机的拍摄方式决定的,光斑的宽度需要符合相机的扫描宽度,长度需要与被拍照物体的尺寸符合,光斑强度越强则相机曝光时间越短进而相机扫描速度越快,光斑均匀则可以防止拍摄出的图像亮度不均匀。但是现有技术中,补偿光源系统对激光的利用率普遍偏低,导致补偿光源的光强较弱,抗干扰能力较差,且相机曝光时间较长,只能满足较低速行进的列车的检测,而对于高速列车,由于曝光时间较长影响了相机扫描速度,进而影响了检测系统的使用。另外,现有技术产生的光斑也不够均匀,容易存在热点。如图1至图2所示,是公开号为CN 101871602 A的中国专利申请所公开的一种均匀照明的激光线光源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通过沿激光的传输方向顺次设置圆透镜10’以及棱镜20’,理论上能在O. 5米至2米的距离范围内使光强稳定。激光经过圆透镜10’后照射到棱镜20’表面的光斑为圆形光斑11’,假设此圆形光斑11’的直径为d,棱镜20’的曲面部分在与激光光束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部分21’的长度为L,宽度为d0,容易看出圆形光斑11’只有位于重叠区域30’中的部分可以经过棱镜20’的折射被利用,激光利用率很低。另外,当要得到较大角度的光束时,要求棱镜20’的曲率半径很小,这就会导致系统像差很大,光斑不均匀。如果要提高激光利用率,即增大重叠区域30’,需要增大棱镜20’的投影部分21’的宽度do,或减小圆形光斑11’的直径d。如果增大投影部分21’的宽度dO,则需要增大投影部分21’的曲率半径,这样会造成经过棱镜20’的激光光束发散角减小,进而导致照射到被拍摄物体上的光斑长度与被拍摄物体的长度不相适应。如果减小圆形光斑11’的直径d,则会导致经过棱镜20’折射的光斑宽度太小,无法满足相机的扫描宽度要求,进而对相机的曝光产生影响。不管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当其曲率半径变小时,同样的光束经过其折射后的光像差会变大,这样的话光斑质量会不均匀。现有技术前面采用圆透镜,后面采用棱镜,最终形成的细长光线的宽度是由前面的圆透镜决定的,长度是由后面的棱镜决定的,如果经过圆透镜后照射到后面的棱镜的光斑太大,则有部分光不能被折射,光利用率低,如果减小光斑使整个光斑都能照射到曲面部分,则光斑的宽度不够。而且,按照现有技术中的设计,要达到60度的发散角,曲率半径已经很小了,这时像差很大,要增加发散角的话,要使曲率半径更小,这样的话后面的棱镜就会变得更加细长,前面描述的问题会更加突出。因此,此专利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无法在保证光斑形状符合相机拍摄要求的同时保证较高的激光利用率。而且,由于经过棱镜20’的激光光束发散角只有60度,当进行车底拍摄时,由于距离太近,产生的光斑长度不够,往往需要一排设置两个或更多激光器,而铁轨之间的空间有限,工艺上也比较难以实现。结合参见图3,是公开号为CN 201966484 U的中国专利申请所公开的一种发近平行发散光的激光器,包括圆透镜10”和棱镜20”,由于经过圆透镜10”照射到棱镜20”上的光斑仍旧为圆形光斑,与前一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一样,也无法保证在光斑形状符合相机拍摄要求的同时保证较高的激光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使光斑符合相机拍摄要求的同时可以提高激光利用率且光斑非常均匀的补偿光源系统及列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补偿光源系统,包括具有光纤的激光发生装置,光纤具有光输出端,补偿光源系统还包括光束整形组件,光束整形组件包括第一光束整形机构,与光纤的光输出端相对设置以调整从光输出端传出的激光光束的发散角;以及工程漫射体,位于第一光束整形机构背向光纤的光输出端的一侧。进一步地,第一光束整形机构包括柱形平凸透镜。进一步地,第一光束整形机构还包括柱形平凹透镜,柱形平凹透镜与柱形平凸透镜沿光纤的光输出端传出的激光光束的传输方向顺次设置。进一步地,第一光束整形机构包括整形凸透镜。进一步地,整形凸透镜有多个,多个整形凸透镜沿光纤的光输出端所传出的激光光束的传输方向顺次设置。进一步地,第一光束整形机构还包括凹透镜,凹透镜与整形凸透镜沿光纤的光输出端所传出的激光光束的传输方向顺次设置。进一步地,凹透镜有多个,多个凹透镜沿光纤的光输出端所传出的激光光束的传输方向顺次设置。进一步地,整形凸透镜为平凸透镜,凹透镜为平凹透镜。进一步地,光束整形组件还包括套设在第一光束整形机构以及工程漫射体外的外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列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设备,包括补偿光源系统,该补偿光源系统为前述任一种的补偿光源系统。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激光发生装置和光束整形组件,激光发生装置包括光纤,光纤具有光输出端,光束整形组件包括沿光纤光输出端传出的激光光束的传输方向顺次设置的第一光束整形机构以及工程漫射体,其中第一光束整形机构与光纤的光输出端相对设置以调整从所述光输出端传出的激光光束的发散角。第一光束整形机构和工程漫射体能够各自对激光光束的发散角进行调整,使其最终形成的光斑形状符合拍摄需要,即第一光束整形机构通过调整激光光束在一个方向的发散角来调整最终形成的光斑的宽度,而工程漫射体通过调整激光光束在另一个方向的发散角来调整最终形成的光斑的长度,并能有效地使光斑匀化,这样可以使调整过程更加简便。另外,由于工程漫射体为厚度小于2毫米的片状结构,且对照射到其表面的激光透过率达90%,因此只要工程漫射体的尺寸与经过第一光束整形机构后照射在工程漫射体上的光斑相适应,就能达到很高的激光利用效率。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保证在提高激光的利用率和匀化光斑的同时使光斑形状符合相机拍摄要求。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均匀照明的激光线光源系统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经过圆透镜的激光光束照射在棱镜上的光斑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发近平行发散光的激光器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补偿光源系统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整形凸透镜与工程漫射体相配合对激光光束的一个方向进行调整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整形凸透镜与工程漫射体相配合对激光光束的另一个方向进行调整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柱形平凸透镜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柱形平凸透镜与工程漫射体相配合对激光光束的一个方向进行调整的示意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柱形平凸透镜与工程漫射体相配合对激光光束的另一个方向进行调整的示意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凹透镜、整形凸透镜与工程漫射体相配合对激光光束的一个方向进行调整的示意图;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凹透镜、整形凸透镜与工程漫射体相配合对激光光束的另一个方向进行调整的示意图;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柱形平凹透镜、柱形平凸透镜与工程漫射体相配合对激光光束的一个方向进行调整的示意图;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柱形平凹透镜、柱形平凸透镜与工程漫射体相配合对激光光束的另一个方向进行调整的示意图;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激光光束经过第一光束整形机构后扩散的不意图;以及图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激光光束经过第一光束整形机构后汇聚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4至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补偿光源系统,包括激光发生装置50以及及光束整形组件。结合参见图4,激光发生装置50用于发射激光光束,激光发生装置50包括光纤51,光纤51具有光输出端,激光光束在光纤51内传输一定距离后从光输出端传出。光束整形组件用于调整激光光束的发散角,以使激光光束最终投射形成的光斑形状符合使用要求。光束整形组件包括第一光束整形机构80、工程漫射体90以及外壳70。第一光束整形机构80与光纤51的光输出端相对设置,能够对穿过其的激光光束的发散角进行调整,以使最终形成的光斑的宽度符合要求。工程漫射体90位于第一光束整形机构80背向光纤51的光输出端的一侧,即第一光束整形机构80与工程漫射体90沿从光纤51的光输出端传出的激光光束的传输方向顺次设置。工程漫射体90用来调整激光光束的发散角以使最终形成的光斑的长度符合要求,并能有效地使光斑匀化。外壳70套设在第一光束整形机构80以及工程漫射体90外,用于对第一光束整形机构80和第二光束整形机构90起到固定保护的作用。光纤51的光输出端与外壳70固定连接,为了方便光纤51的光输出端与外壳70的连接固定,外壳70上具有光纤连接头插孔711,光纤连接头插孔711具有外螺纹,光纤51的光输出端具有光纤连接头,光纤连接头具有与光纤连接头插孔711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光纤连接头穿设在光纤连接头插孔711中螺接固定,且光纤51的光输出端传出的激光光束顺次经过第一光束整形机构80和工程漫射体90后传出外壳70,并形成所需要的光斑。优选地,光纤连接器做成标准的SMA905的形式。结合参见图5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第一光束整形机构80包括整形凸透镜82。整形凸透镜82会改变入射光束的发散角。优选地,将光纤51的光输出端,即出光点放置在整形凸透镜82的前焦点位置以使经过整形凸透镜82折射后的光束为准直光束,照射到工程漫射体90上的光斑为圆形光斑,该圆形光斑的直径即为最终形成的光斑在宽度方向的尺寸。设最终形成的光斑的宽度方向为X方向,长度方向为y方向,则工程漫射体90在使光斑勻化的同时在y方向上对光束进行扩束,而在X方向上光束仍旧为准直,以使最终形成的光斑的长度符合要求。整形凸透镜82可以有多个,多个整形凸透镜82沿光纤51的光输出端所传出的激光光束的传输方向顺次设置。当采用一个整形凸透镜82时,结构比较简单,可以满足一般应用。当采用多个整形凸透镜82时,可以更好地减小像差,提高最终形成的光斑的均匀性,同时可以增加每个整形凸透镜82的曲率半径,减小加工难度。整形凸透镜82可以是圆透镜,包括两面突出、平凸或非球面透镜。结合参见图7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第一光束整形机构80包括柱形平凸透镜86,,该柱形平凸透镜86具有相对设置的矩形平面以及凸面。为了方便安装在外壳70内,柱形平凸透镜86的矩形平面朝向光纤51的光输出端,而柱形平凸透镜86的第一凸面背向光纤51的光输出端。结合参见图8和图9,柱形平凸透镜86的特性是,在其母线方向对光的发散角不产生影响,而在垂直于其母线方向对光的发散角进行压缩。优选地,将光纤51的光输出端,即出光点置于柱形平凸透镜86的前焦点位置,柱形平凸透镜86在垂直于其母线方向会压缩激光光束的发散角,以使其成为准直光束,而工程漫射体90不会对该方向的激光光束发散角产生影响,则激光光束在穿过柱形平凸透镜86后投射在工程漫射体90上的光斑中,沿垂直于柱形平凸透镜86母线方向的宽度为最终形成的光斑的宽度。柱形平凸透镜86母线方向上的曲率半径为无穷大,经过柱形平凸透镜86透射的激光光束在其母线方向的发散角不受影响,以原有角度投射到工程漫射体90上,工程漫射体90在使光斑匀化的过程中对该方向的激光光束发散角进行扩束,以使最终形成的光斑的长度符合要求。激光光束在垂直于柱形平凸透镜86母线方向的发散角的大小,既可以通过调节柱形平凸透镜86与光纤51的光输出端端面之间的距离来调节,也可以通过更换不同曲率半径的柱形平凸透镜86从而改变其焦距来调节。经过柱形平凸透镜86后的激光光束在垂直于柱形平凸透镜86母线方向上的发散角可以是发散、会聚或准直的,具体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而调节。当所需要的光斑宽度确定时,应该采用准直的方案来达到更加稳定的效果。这里,柱形平凸透镜86不仅可以是单个柱形平凸透镜,也可以由多个沿激光光束传输方向顺次设置的柱形平凸透镜86组成。当使用单个柱形平凸透镜86时,补偿光源系统的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当使用多个柱形平凸透镜86时,可以增大每个柱形平凸透镜86的曲率半径,降低加工难度,更好地减小像差和提高光斑均匀性。结合参见图10至图13,一些情况下,要求最终形成的光斑的宽度较宽,但是整个补偿光源系统的体积又受到一定限制,这时可以先对光束进行扩束后在对其做准直处理。结合参见图10和图1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第一光束整形机构80在包括了整形凸透镜82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凹透镜85,凹透镜85与整形凸透镜82沿光纤51的光输出端传出的激光光束的传输方向顺次设置。经过凹透镜85对激光光束X方向扩束后再由整形凸透镜82进行准直处理,形成的圆形光斑照射到工程漫射体90上,工程漫射体90对光束y方向进行扩束,这样可以得到宽度较宽同时长度也符合要求的光斑,还不会增加补偿光源系统的体积。为了减小像差,这里的整形凸透镜82和凹透镜85也可以有多个,从而增大每个整形凸透镜82和凹透镜85的曲率半径,从而改善光斑质量。结合参见图12和图1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第一光束整形机构80在包括了柱形平凸透镜86的基础上还包括了柱形平凹透镜83,柱形平凹透镜83与柱形平凸透镜86沿光纤51的光输出端传出的激光光束的传输方向顺次设置。该柱形平凹透镜83具有相对设置的矩形平面以及凹面,柱形平凹透镜83的特性是,在其母线方向对光的发散角不产生影响,而在垂直于其母线方向对光的发散角进行扩束。柱形平凹透镜83和柱形平凸透镜86的母线方向平行设置,在该方向上不改变穿过其的激光光束的发散角,而在垂直于柱形平凹透镜83和柱形平凸透镜86的母线方向对激光光束的发散角进行调整,具体为,先由柱形平凹透镜83对发散角进行扩束,然后由柱形平凸透镜86对发散角进行准直处理,最后形成椭圆光斑投射到工程漫射体90上,由工程漫射体90对柱形平凹透镜83和柱形平凸透镜86的母线方向的发散角进行扩束,这样可以得到宽度较宽同时长度也符合要求的光斑,还不会增加补偿光源系统的体积。为了减小像差,这里的柱形平凹透镜83和柱形平凸透镜86也可以有多个,从而增大每个柱形平凹透镜83和柱形平凸透镜86的曲率半径,从而改善光斑质量。结合参见图14,当所需最终形成的光斑的宽度较大时,可以使穿过第一光束整形机构80的激光光束成一个小角度Θ发散,假设激光光束平行传输时形成宽度为dl,激光光束传输到被拍摄物体表面时的传输距离为Lz,则最终形成的光斑的宽度为dl+2XLzXtan(9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激光的利用率很高,所以即使在调节光斑宽度时光强减弱也可以满足相机曝光的要求。结合参见图15,也可以使穿过第一光束整形机构80的激光光束成一个小角度Θ i会聚,最终形成的光斑的宽度为dl - 2XLzXtan(9 。这样调整可以达到与现有技术一样的效果,即在一定距离范围内使光强稳定,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采用工程漫射体对激光光束进行扩散,这会有助于提高激光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照射到物体上的光强,缩短相机曝光时间,同时结构上也更加简单。工程漫射体是一种可以对其内部随机分布的每个散射中心都进行控制,以使每个散射中心都形成一个漫射体,并对穿过其的光束发散角进行调整的光学元件。工程漫射体中的散射中心通常体现为微透镜单元,微透镜单元的分布根据产生相应的光束形状函数所选取的概率分布函数来确定。工程漫射体可提供不同图样的非高斯强度分布,比如方形,圆形以及直线形分布的顶帽图样。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是直线型的工程漫射体,即只改变激光光束在一个方向的发散角,而不改变另一个方向的发散角`,经过工程漫射体的激光光束投射形成所需的光斑。工程漫射体的形状尺寸与照射到其表面的光斑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保证所有激光都能照射到工程漫射体的表面。照射到工程漫射体表面的激光透过率很高,透过工程漫射体的激光光束发散角主要取决于工程漫射体自身的参数,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根据需要对工程漫射体的参数进行选择。不同结构参数的工程漫射体可以实现不同的发散角和光强分布。工程漫射体是索雷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Thorlabs, Inc)出售的一种光学元件,本实用新型旨在利用其特性,与本技术方案中其他技术特征相结合,以达到预期技术效果。工程漫射体的特点如下工程漫射体与诸如磨砂玻璃、乳色玻璃和全息元件等随机漫射体截然不同,工程漫射体要求对于每个散射中心,通常为微透镜单元,都进行控制。例如全息漫射体可以视为一组随机排列的透镜,但是通过全息曝光形成的类透镜效果只能通过静态方式进行控制,而无法单独操控每个微透镜单元,这也帮助解释了全息漫射体无法控制光的分布和轮廓的原因。在工程漫射体中,每个微透镜单元形成漫射体,由其凹形纵断面和在阵列中的位置所确定。同时,为了确保漫射体不受输入光束变化的影响,并且不产生衍射效果,微透镜单元的分布是随机的,根据产生相应的光束形状函数所选取的概率分布函数来确定。因此,工程漫射体同时保留了随机与确定性漫射体的优点,从而实现高性能的光束整形功能。目前,常用的漫射体技术主要包括棱镜玻璃积分棒、磨砂玻璃、乳色玻璃、全息漫射体与衍射漫射体。棱镜玻璃积分棒虽然有时用于高端系统,仍然受到性能,价格昂贵以及占据许多宝贵空间的限制。磨砂玻璃与乳色玻璃对于所有方向具有同等散射效果,但只有有限的光控制能力。此外,这些简单的漫射体的效率通常非常低。全息漫射体比这些漫射体更进一步,能够产生简单的光分布图样,但是全息漫射体对于光分布图样只有有限的光控制。通常只能产生圆形或椭圆的图样,并且仅具有不一致的强度分布,通常为高斯型。对于光束整形能力而言,衍射元素理论上能够任意地改变入射光的形状。但是这些大多限于相干光源的单色应用。同时受到制造的限制,衍射元件受限于窄的漫射角,对输入光束的变化极其敏感,目前还有熟知的零级光问题,即与入射光束共线的一个亮点。该零级点对于很多应用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并且单波产工作的要求非常严格。与大多数其它漫射体相比,工程漫射体提供了先进的光束控制能力与更高的透射效率。工程漫射体的特性包括以特定的发散角传递光束,控制光的空间分布,并控制扩射光的强度轮廓。用工程漫射体替代一般的透镜可以使像差更小,光斑更均匀,同时安装也更方便,有效降低了系统整体的复杂性,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适合大批量生产。工程漫射体的尺寸一般很小,通常为薄片结构,因此可以大幅度减小系统的整体尺寸,且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尺寸以与系统的其他构件相匹配,所以可以使系统结构更加紧凑。尤其当用于车底检测时,补偿光源系统安装的位置在铁路的两个铁轨之间,空间狭小,这种紧凑的结构更方便安装。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列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设备,包括补偿光源系统,该补偿光源系统为前述任一种的补偿光源系统。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激光发生装置和光束整形组件,激光发生装置包括光纤,光纤具有光输出端,光束整形组件包括沿光纤光输出端传出的激光光束的传输方向顺次设置的第一光束整形机构以及工程漫射体,其中第一光束整形机构与光纤的光输出端相对设置以调整从所述光输出端传出的激光光束的发散角。第一光束整形机构和工程漫射体能够各自对激光光束的发散角进行调整,使其最终形成的光斑形状符合拍摄需要,即第一光束整形机构通过调整激光光束在一个方向的发散角来调整最终形成的光斑的宽度,而工程漫射体通过调整激光光束在另一个方向的发散角来调整最终形成的光斑的长度,并能有效地使光斑匀化,这样可以使调整过程更加简便。另外,由于工程漫射体为平板结构,且对照射到其表面的激光透过率达90%,因此只要调整工程漫射体的尺寸,使其与经过第一光束整形机构后照射在工程漫射体上的光斑形状相适应,就能达到很高的激光利用效率。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保证在提高激光的利用率和匀化光斑的同时使光斑形状符合相机拍摄要求。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补偿光源系统,包括具有光纤(51)的激光发生装置(50),所述光纤(51)具有光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光源系统还包括光束整形组件,所述光束整形组件包括第一光束整形机构(80),与所述光纤(51)的光输出端相对设置以调整从所述光输出端传出的激光光束的发散角;以及工程漫射体(90 ),位于所述第一光束整形机构(80 )背向所述光纤(51)的光输出端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偿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束整形机构(80)包括柱形平凸透镜(8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偿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束整形机构(80)还包括柱形平凹透镜(83),所述柱形平凹透镜(83)与所述柱形平凸透镜(86)沿所述光纤 (51)的光输出端传出的激光光束的传输方向顺次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偿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束整形机构(80)包括整形凸透镜(8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偿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凸透镜(82)有多个,多个所述整形凸透镜(82)沿所述光纤(51)的光输出端所传出的激光光束的传输方向顺次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偿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束整形机构(80)还包括凹透镜(85),所述凹透镜(85)与所述整形凸透镜(82)沿所述光纤(51)的光输出端所传出的激光光束的传输方向顺次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补偿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透镜(85)有多个,多个所述凹透镜(85)沿所述光纤(51)的光输出端所传出的激光光束的传输方向顺次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补偿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凸透镜(82)为平凸透镜;所述凹透镜(85)为平凹透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补偿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束整形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光束整形机构(80 )以及所述工程漫射体(90 )外的外壳(70 )。
10.一种列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设备,包括补偿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光源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补偿光源系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补偿光源系统及列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设备。其中补偿光源系统包括具有光纤(51)的激光发生装置(50),光纤(51)具有光输出端,补偿光源系统还包括光束整形组件,光束整形组件包括第一光束整形机构(80),与光纤(51)的光输出端相对设置以调整从光输出端传出的激光光束的发散角;以及工程漫射体(90),位于第一光束整形机构(80)背向光纤(51)的光输出端的一侧。列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设备包括前述的补偿光源系统。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使光斑符合相机拍摄要求的同时可以提高激光利用率且光斑非常均匀的补偿光源系统及列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设备。
文档编号G02B27/09GK202886732SQ20122054812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4日
发明者刘玉凤, 陈晓华, 叶银 申请人:北京凯普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