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加热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励磁线圈;磁芯,包括位于其一端附近的第一接合部和位于其另一端附近的第二接合部;保持架,包括供第一接合部插入的第一凹部和供第二接合部插入的第二凹部;以及弹性构件,其固定在所述保持架上并位于所述磁芯和保持架之间,所述弹性构件把插入第一凹部中的第一接合部朝着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方向推压,以便通过第二凹部来确定第二接合部的位置。
【专利说明】图像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成像设备中的图像加热装置,成像设备例如是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者具有这些机器的多种功能的多功能机。
【背景技术】
[0002]成像设备包括作为图像加热装置的定影装置,其用于定影由成像部形成在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图像。作为这种定影装置,已经提出了一种IH (电磁感应加热)型构造,以满足成像设备的节能和增速的需要。
[0003]IH型定影装置通过由励磁线圈(作为用于对加热带加热的器件)产生的磁场而在加热带(作为可旋转的加热构件)中产生涡电流,以便通过焦耳热产生热量。在该构造的情况中,发热源可以紧邻调色剂设置,因此,与使用卤灯的传统类型相比,具有可以缩短预热时间的优点。此外,还有一优点是:从发热源至调色剂的传热路径短并且简单,因此热效率闻。
[0004]在这种IH型定影装置中,为了将从励磁线圈产生的磁通量集中到加热带上,沿加热带的纵向设置有多个磁芯。
[0005]为此,需要将所述多个磁芯固定在预定位置处,但是作为用于固定磁芯的构造,已经提出了这样一种构造,其中,用耐热粘结剂把磁芯粘结地固定到磁芯保持架上(日本公开专利申请(JP-A) 2003-7446)。
[0006]然而,在JP-A2003-7446中描述的磁芯固定方法(构造)的情况中,存在如下所述的担心。
[0007]S卩,在通过粘结剂来固定磁芯的固定方法的情况中,需要诸如将粘结剂施加到磁芯上并且然后干燥粘结剂之类的很多步骤。因此,存在的担心是,制造定影装置所需的时间变长并且制造定影装置所需的成本变高。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加热装置,能够允许把磁芯容易地安装到保持架上。
[0009]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其构造成加热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励磁线圈,其构造成通过电磁感应加热来使所述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发热;磁芯,其构造成把所述励磁线圈产生的磁通量引导至所述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其中,所述磁芯包括位于其一端附近的第一接合部和位于其另一端附近的第二接合部;保持架,其保持所述磁芯,并且包括供第一接合部插入的第一凹部和供第二接合部插入的第二凹部;以及弹性构件,其固定在所述保持架上并位于所述磁芯和保持架之间,其中,所述弹性构件把插入第一凹部中的第一接合部朝着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方向推压,以便通过第二凹部来确定第二接合部的位置。
[001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其构造成加热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励磁线圈,其构造成通过电磁感应加热来使所述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发热;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各自构造成将所述励磁线圈产生的磁通量引导至所述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其中,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沿着片材传送方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磁芯包括位于其一端附近的第一接合部和位于其另一端附近的第二接合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磁芯包括位于其一端附近的第三接合部和位于其另一端附近的第四接合部;保持架,其保持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并且包括供第一接合部插入的第一凹部、供第二接合部插入的第二凹部、供第三接合部插入的第三凹部、和供第四接合部插入的第四凹部;以及弹性构件,其固定在所述保持架上并位于所述保持架与所述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之间,其中,所述弹性构件把插入第一凹部中的第一接合部和插入第三凹部中的第三接合部朝着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方向推压,以便第二接合部和第四接合部的位置分别由第二凹部和第四凹部来确定。
[0011]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其构造成加热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励磁线圈,其构造成通过电磁感应加热来使所述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发热;磁芯,其构造成将所述励磁线圈产生的磁通量引导至所述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其中,所述磁芯包括位于其端部附近的接合部;保持架,其保持所述磁芯,并且包括供所述磁芯的端部插入的凹部;以及弹性构件,其固定在所述保持架上并位于所述磁芯和所述保持架之间,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包括限制部,用于限制所述接合部在与把所述接合部插入所述凹部中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运动。
[0012]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其构造成加热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励磁线圈,其构造成通过电磁感应加热来使所述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发热;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各自构造成将所述励磁线圈产生的磁通量引导至所述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其中,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沿着片材传送方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磁芯包括位于其一端附近的第一接合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磁芯包括位于其一端附近的第二接合部;保持架,其保持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并且包括供第一接合部插入的第一凹部和供第二接合部插入的第二凹部;以及弹性构件,其固定在所述保持架上并位于所述保持架与所述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之间,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包括:第一限制部,用于限制第一接合部在与把第一接合部插入第一凹部中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运动;和第二限制部,用于限制第二接合部在与把第二接合部插入第二凹部中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运动。
[0013]考虑了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变得更加明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
[0015]图2是第一实施例中的定影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
[0016]图3是第一实施例中的定影装置的透视图。
[0017]图4是显示加热带的层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5是显示感应加热装置和内芯与支架组装起来的状态的透视图。
[0019]图6是显示芯元件的前视图。[0020]图7是显示内芯与支架组装起来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1]图8是显示从弹簧侧观察时内芯保持弹簧与内芯保持构件的第一构件组装起来的状态的透视图。
[0022]图9是内芯保持构件、内芯保持弹簧和支架的分解透视图。
[0023]图10是显示内芯保持构件、内芯保持弹簧和支架组装到一起的状态的透视图。
[0024]图11是显示内芯的芯元件与内芯保持构件组装的第一阶段的剖视图。
[0025]图12、图13和图14是分别显示组装的第二、第三和第四阶段的剖视图。
[0026]图15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定影装置的外芯的组装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第一实施例>
[0028]将参见图1到图14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首先,将参见图1来描述该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
[0029][成像设备}
[0030]成像设备I包括作为图像加热装置的定影装置27,在该定影装置中,通过向转印到记录材料S (包括片材,例如纸)上的未定影图像加热和加压来将未定影图像定影。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作为成像设备I,例示了中间转印型的全色成像设备,但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加热装置的成像设备不特别限于此。
[0031]成像设备I采用了串列式,其中,设有用于分别形成Y (黄色)、M (品红色)、C (青色)和K (黑色)四种颜色调色剂图像的成像部PY、PM、PC和PK。成像部PY、PM、PC和PK沿作为中间转印构件的中间转印带25的旋转方向设置,并且并行地进行处理,直到形成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0032]顺便提及,各个成像部的构造是基本上相同的,因此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表示各成像部组成元件的后缀Y、M、C和K,并且仅在附图和必要的说明中添加上。
[0033]成像部P包括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20,在该感光鼓20上形成并承载相关色的调色剂图像。在感光鼓20的周围设置有充电装置21、显影装置23、初次转印装置24和未示出的清洁装置。此外,在成像设备I的上部设置有曝光装置22。
[0034]沿图1中的箭头方向驱动感光鼓20旋转,并且通过充电装置21将其表面均匀地充电至预定电势。此后,通过曝光装置22来使已被充电装置21充电至预定电势的感光鼓20的表面曝光,以便在感光鼓20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23用显影剂来显影感光鼓20上的静电潜像,以便把静电潜像显现为调色剂图像。
[0035]通过初次转印装置24将由显影装置23从静电潜像显影出的各个调色剂图像连续叠加地初次转印到环形的中间转印带25上。然后,通过二次转印装置26将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5上的全色调色剂图像一起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S上。初次转印后的感光鼓20的表面和二次转印后的中间转印带25的表面通过未显示的清洁装置来清洁,并且然后用来进行随后的成像。
[0036]通过传送器件(例如传送辊)将记录材料S从片材给送盒31传送至由二次转印装置26和中间转印带25构成的二次转印部。在二次转印之后,将承载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片材)S传送至定影装置27。然后,通过定影装置27加热和加压来使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熔化和软化,从而定影到记录材料上。调色剂图像已定影的记录材料S被输出到片材输出托盘28上。当在记录材料S的背面上形成图像时,在被记录材料反转路径29反转后,记录材料S经由用于双面打印的传送路径30被再次传送至二次转印部,以便在记录材料S的背面上形成图像。
[0037]如上所述,执行了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和定影的一系列成像处理,以便在记录材料S上形成图像。顺便提及,在单色成像设备中,仅设有用于黑色的成像部。此外,用于Y、M、C和K的各个成像部的布置顺序和构造不限于如上所述。
[0038][定影装置]
[0039]将参见图2到图5来描述起图像加热装置作用的定影装置27。如图2和图3所示,定影装置27包括:加热带100,作为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加压辊200,作为可旋转的加压构件,用于与加热带100的外周表面接触而形成夹持部N ;和感应加热装置300。加热带100是具有金属层的环形带,并且感应加热装置300产生的磁通量穿过加热带而使加热带发热,从而加热所传送的记录材料。如稍后描述的,作为驱动器件的马达M驱动加压辊200旋转,并且加压辊200还起到可旋转的驱动构件的作用以用于驱动加热带100旋转。
[0040]在加热带100内侧,在旋转轴线方向(纵向)上设置有垫构件101和支架102。垫构件101产生作用在加热带100和加压辊200之间的推压力以形成夹持部N。支架102是用金属构件形成的,沿纵向延伸并且保持垫构件101。作为支架102的材料,想要的是仅加热带100通过感应加热装置300来发热,因此不易受感应加热装置300影响的非磁性材料(例如不锈钢)是合乎需要的。
[0041]此外,用于垫构件101的材料是耐热树脂材料,例如PPS或者LCP。定影垫103保持在垫构件101的加压辊侧。定影垫103是由例如不锈钢的金属或者陶瓷等高刚度材料形成的,并且例如具有大约I毫米的厚度和沿纵向延伸的形状。
[0042]加热带100具有如图4所示的层结构,并包括例如大约20-40毫米内径和例如由金属(例如镍)形成的基层100a。在基层IOOa的外周上设置有作为弹性层IOOb的耐热橡胶层(例如硅橡胶层)。橡胶层的厚度可优选设定在100-800微米的范围内。在该实施例中,考虑到通过减小加热带100的热容来缩短预热时间和当定影彩色图像时获得合适的定影图像,橡胶层的厚度为200微米。此外,在弹性层IOOb的外周上设置有作为表面离型层IOOc的含氟树脂层(例如PFA层或者PTFE层)。
[0043]在基层IOOa内侧,为了如后所述降低加热带100的内周表面与温度传感器THl之间的滑动摩擦,还可设置厚度例如为10-50微米的具有高滑动性的滑动层100d。在该实施例中,设置了 30微米厚的聚酰亚胺层,在其表面上施加作为润滑剂的耐热脂,以便保持加热带100的内表面的润滑性。顺便提及,作为加热带100的基层IOOa的材料,可适当地选择铁合金、铜、银等。
[0044]在支架102的感应加热装置300侧设置有作为磁芯的内芯104,用于把感应加热装置300产生的磁通量引导至加热带100,以便有效地执行感应加热。也就是说,内芯104设置在加热带100与支架102之间。在该实施例中,在支架102上设置了多个内芯104,它们基本上沿加热带100的纵向设置,如图5所示。如稍后描述的,支架102也起到用于保持多个内芯104的保持架的作用。此外,为了朝加压辊200推压支架102的两端部,支架102形成为自由状态,其两端部朝着从加压辊200间隔开的方向弯曲。因此,通过将内芯104分成多个部分并且将内芯104设置在多个位置处,可以沿处于自由状态的支架102的可弯曲方向设置多个内芯104。
[0045]内芯104是用高磁导率材料(例如铁氧体等)形成,用于屏蔽磁通量,以便有效地用于对加热带100加热。例如,内芯104是通过压缩和烧结主要由铁氧体形成的粉末而形成的烧结铁氧体,其相对磁导率在施加IOOkHz的高频电流下为大约1000-3000。稍后将对内芯14与支架102的组装构造进行详细说明。
[0046]如图2所示,加压辊200外径为例如30毫米,并且包括:(金属制造的)芯金属200a ;形成于芯金属200a外周处的弹性层200b,由例如硅橡胶的橡胶层构成;和离型层200c,例如是含氟树脂层,形成于弹性层200b的表面上。
[0047]如图3所示,支架102的每一端部处由法兰105支撑。法兰105设置成可朝向和远离定影装置27的外壳27a移动。此外,法兰105设有管制(限制)构件,用于管制(限制)加热带100的纵向运动和加热带100的周向形状。利用定影装置27的外壳27a,把弹簧支承构件106可摆动地支承在外壳27a的每一纵向端部处。在外壳27a的固定部和弹簧支承构件106之间设置有推压弹簧107,并且通过推压弹簧107的推压力,借助支架102每一端部处的弹簧支承构件106把支架102朝加压辊200推压。
[0048]结果,借助于支架102和垫构件101把定影垫103向加压辊200推压,并且通过定影垫103把加热带100压接触在加压辊200上,以便形成具有预定宽度的夹持部。在该实施例中,在作为夹持压力的大约40公斤力的载荷下,在相对于记录材料传送方向的宽度方向上形成了大约8毫米的夹持部。
[0049]通过由控制电路部401控制的马达(驱动器件)M驱动加压辊200旋转,从而带动加热带100旋转。因此,驱动了加热带100和加压辊200旋转,其周速度与承载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T的记录材料S的传送速度基本上相同,该记录材料S是从图1所示的二次转印部侧传送而来。然后,夹持的记录材料S在传送的同时在夹持部N处被加热和加压,以便将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定影到记录材料S上。在该实施例中,加热带100以300毫米/秒的表面旋转速度旋转,以便可以按65张/分钟的速度将全色图像定影到A4尺寸的片材上。
[0050]如图2和图5所示,感应加热装置300包括励磁线圈301、作为磁芯的外芯302和外壳303。励磁线圈301是磁通量产生器件,并且使用利兹线作为电线。励磁线圈301制成为:卷绕成细长的(船)底板形,与加热带100周面和侧面的一部分对置。
[0051]外芯302设置成覆盖住励磁线圈301,以便励磁线圈301产生的磁场基本上不会泄漏至除加热带100的金属层(导电层)之外的部分。类似于内芯104,外芯302是由例如铁氧体的高磁导率材料形成的,以用于屏蔽磁通量。此外,如图5所示,外芯302被分成多个部分,并且沿定影装置27的纵向设置。外壳303支撑励磁线圈301和外芯302,并且是由例如大约2毫米厚的电绝缘树脂材料层构成的。
[0052]如上构成的感应加热装置300设置在加热带100的外周表面的上表面侧中,与加热带100对置,在其自身与加热带100之间有预定间隙(间隔)。在加热带100的旋转状态中,从电源装置(励磁电路)400向感应加热装置300的励磁线圈301施加20-60kHz的高频电流。然后,通过励磁线圈301产生的磁场使加热带100的金属层(导电层)感应发热。
[0053]图2中所示的温度传感器(温度检测元件)THl例如是热敏电阻,并且相对于加热带100的宽度方向在加热带100的中央内表面部的位置处设置成与加热带100接触。温度传感器THl检测构成片材通过区域的加热带部分的温度,在片材通过区域中,记录材料穿过夹持部N ;并且,将所检测到的温度信息反馈给控制电路部401。控制电路部401控制要从电源装置400输入到励磁线圈301的电力,以便可以将从温度传感器THl输入的检测温度保持在预定目标温度(定影温度)。也就是说,在加热带100的检测到的温度升高至预定温度的情况中,中断向励磁线圈301供给的电力。在该实施例中,根据由温度传感器THl检测到的温度值,改变高频电流的频率,以便将加热带的温度保持为180°C的恒定温度(这是加热带100的目标温度),从而控制要输入到励磁线圈301中的电力,以调节温度。
[0054]将描述该实施例中的定影装置27的定影过程。如上所述,从由控制电路部401控制的电源装置400给励磁线圈301施加20-60kHz的高频电流,以使加热带100通过感应加热来发热。此时,通过根据温度传感器THl的检测值改变高频电流的频率来控制要输入到励磁线圈301中的电力,以便将加热带100的温度保持在目标温度,从而调节温度。
[0055]在加热带100的温度升高至预定目标温度(定影温度)并且对其进行温度控制的状态下,把承载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T的记录材料S导入到夹持部N中,其中,记录材料S的调色剂图像承载表面朝向加热带100的外周表面。然后,在夹持部N处,使记录材料S的调色剂图像承载表面紧密地接触加热带100的外周表面,以便记录材料S与加热带100 —起通过夹持部N被夹送。结果,热量主要被施加给加热带100,并且在夹持部N处施加压力的情况下,通过加热和加压来将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定影到记录材料S的表面上。通过加热带100的表面在夹持部N的出口部分处变形,穿过夹持部N的记录材料S从加热带100的外周表面自行分开,并且然后传送至定影装置外。
[0056][内芯的组装结构}
[0057]然后,将参见图6到图14来描述内芯104的组装结构。如图6所示,内芯104是由多个芯元件500构成的,每个芯元件500在横截面上看形成差不多1/4弧形(圆形)形状。如图7所示,一对(第一和第二)芯元件500基本上沿片材传送方向(记录材料传送方向)并列地设置。此外,如图5所示,沿加热带100的纵向设置多对(组)这样的芯元件对。每个芯元件500包括基部501和从基部501延伸而沿加热带100弯曲的延伸部502。基部501设有朝弧形形状的内侧突出的突出部501a。此外,在靠近延伸部502的端部的部分处,延伸部502设有朝弧形形状的内侧(朝组装状态的支架)突出的突出部(接合部)502a。
[0058]如图7所示,借助于起保持架作用的内芯保持构件503和作为弹性构件(推压构件)的内芯保持弹簧504,把如上构成的多个芯元件500作为内芯104与支架102组装起来。具体地说,在支架102的外侧(在加热带100侧),上述构件按内芯保持弹簧504、内芯保持构件503和内芯104的次序朝着加热带100设置(组装)。
[0059]支架102是由一基板部102a和自基板部102a的两端部沿相同方向弯曲的一对侧板部102b构成的。内芯104设置成覆盖住具有上述形状的支架102。此外,通过把如上所述在横截面看形成1/4圆(弧)形的各芯元件500组合起来,内芯104具有沿加热带100弯曲的基本上半圆(弧)形状。
[0060]内芯保持构件503是用于保持内芯104的构件(保持架),并且包括设置在基板部102a外侧的第一构件505和设置在一对侧板部102b外侧的一对第二构件506。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构件505和一对第二构件506设置成各自独立的构件,并且这些构件中的每个构件固定到支架102上。顺便提及,第一构件505和一对第二构件506也可以一体地设置。如上构成的内芯保持构件503是由耐热树脂材料形成的。
[0061]在第一构件505的在支架102相反侧的表面上,形成了多个凹进部(凹部或者被接合部)505a,每个凹进部505a可与各个芯元件500的基部501的突出部501a接合。此外,第二构件506设有多个凹进部(凹部或者被接合部)506a,各延伸部502的端部能够进入所述凹进部506a中。此外,在凹进部506a的朝向加热带100 —侧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接触部(抵接部)506b,每个内芯104的延伸部502被弹簧504推压在该接触部处。
[0062]内芯保持弹簧504由内芯保持构件503的第一构件505支撑,并且把内芯104朝着使内芯104与内芯保持构件503的第二构件506接触的方向(朝与把内芯插入凹进部506a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推压。在该实施例中,内芯保持弹簧504是通过弯曲(折叠)金属板状弹性构件而形成的板簧。也就是说,内芯保持弹簧504是由具有弹簧特性的薄金属形成的,并且在该实施例中是用大约0.2毫米厚度的不锈钢板形成的。
[0063]内芯保持弹簧504是由被第一构件505支撑的一支撑板部504a和自支撑板部504a的两端部沿相同方向弯曲的多个推压板部(限制部)504b构成的。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内芯保持弹簧504设有沿支撑板部504a纵向在支撑板部504a的端部处的多个推压板部504b,并且在支撑板部504a的纵向的多个位置处还设有多个孔504c。在图7所示组装状态下,该多个推压板部504b设置成处于在纵向的多个位置处布置的内芯104内侧。
[0064]支撑板部504a夹在第一构件505和支架102的基板部102a之间,并且通过把第一构件505朝基板部102a固定而把支撑板部504a固定到支架102上。因此,内芯保持弹簧504被内芯保持构件503固定到支架102上。
[0065]该多个推压板部504b设置在内芯104和支架102之间,并且把构成各芯元件500的延伸部502朝加热带100推压。结果,芯元件500的延伸部502接触内芯保持构件503的第二构件506的接触部506b。换句话说,接触部506b接触到被推压板部504b推压的延伸部502的表面(其与朝向支架102侧的表面相反)。这样,芯元件500的延伸部502被该多个推压板部504b推压,以使每个芯元件500的基部501的突出部501a和第一构件505的对应凹进部505a在多个推压板部504b中对应一个的推压方向上相互接合。也就是说,内芯104的每个突出部501a通过在朝水平方向的外侧(图7中的箭头W或者W’方向)被推压而定位在凹进部505a的侧部。
[0066]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形成于内芯104的延伸部502处的突出部502a和所述多个推压板部的端部相互接合,以便阻止内芯104与内芯保持弹簧504分开。也就是说,所述多个推压板部504b的端部在基端侧(在图7中的上侧)接触突出部502a的基部,从而防止内芯104在图7中向上松开。因此,在该实施例中,突出部502a相当于用于防止内芯104与内芯保持弹簧504之间分开的接合部。
[0067]顺便提及,所述接合部不限于图示的突出部,而是也可以是从延伸部502的内表面朝相反侧凹进的各凹进部。在该情况中,推压板部504b的端部进入到凹进部中,以便能防止内芯104与内芯保持弹簧504之间的分离。然而,如果延伸部502与推压板部504b之间的接触压力大到足以确保摩擦力能够防止内芯104与内芯保持弹簧504之间的分离,则也可以省略如上所述的接合部。
[0068]此外,相对于励磁线圈301而言,内芯保持弹簧504设置成被内芯104覆盖住。也就是说,内芯保持弹簧504设置成被夹在内芯104和支架102之间,并且当从励磁线圈301一侧观察内芯保持弹簧504时,内芯保持弹簧504被内芯104遮蔽。也就是说,当把励磁线圈301向内芯保持弹簧504上投影时,内芯保持弹簧504设置成被内芯104遮掩住。为此,形成了内芯保持弹簧504基本上被内芯104磁性地屏蔽的关系,从而即使当内芯保持弹簧504也使用薄金属层的情况时,也能减少由励磁线圈301产生的磁场所引起的内芯保持弹簧504的发热量。
[0069]按以下方式来把如上所述地构成的内芯保持构件503和内芯保持弹簧504与支架102组装起来。也就是说,把设置于第一构件505上的爪部505b、肋部505c和凸台505d与内芯保持弹簧504的多个孔504c接合或者插入其中,以便将第一构件505与内芯保持弹簧504相互集成到一起。此后,如图9所示,将内芯保持弹簧504夹在支架102和第一构件505之间,以便将第一构件505和内芯保持弹簧504与支架102组装到一起。此时,把设置于第一构件505上的爪部505b、肋部505c和凸台505d与形成于支架102的基板部102a中的多个孔102c接合或者插入其中。结果,第一构件505和内芯保持弹簧504就固定到了支架102 上。
[0070]此外,对于内芯保持构件503的一对第二构件506来说,把设置于第二构件506上的多个爪部506c与设置于侧板部102b中的多个孔102d接合,以便将第二构件506与支架102组装到一起。结果,如图10所示,就形成了内芯保持构件503和内芯保持弹簧504与支架102组装到一起的状态。
[0071]接下来,在该状态下组装内芯104。参见图11到图14来描述该组装的步骤次序。顺便提及,在图11到图14中,分步示出了组装内芯104的多个芯元件500中的单个芯元件500的状态,但是其它芯元件500也类似地组装。首先,如图11所示,从内芯保持构件503的第二构件506的外侧逐渐接合芯元件500。然后,如图12所示,芯元件500的突出部502a推压内芯保持弹簧504的推压板部504b,以使推压板部504b暂时向支架102侧缩进。
[0072]此外,如图13所示,逐渐将芯元件500压入到第二构件506的凹进部506a中,以便将芯元件500的延伸部502插入到凹进部506a中。然后,如图14所示,将突出部502a压入到预定位置,并且当推压板部504b行进到突出部502a上时,使推压板部504b返回到外侧并且然后进入突出部502a的基部处以与突出部502a接合。然后,在该状态中,当沿图14的箭头方向推动芯元件500时,芯元件500的突出部501a进入到第一构件505的凹进部505a中,以便如图7所示,将芯元件500与固定到支架102上的内芯保持构件503组装到一起。
[0073]此外,在该状态中,内芯保持弹簧504的推压板部504b推压芯元件500的延伸部502,以使延伸部502接触第二构件506的接触部506b。
[0074]在该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内芯保持弹簧504把各芯元件500朝着使各芯元件500与内芯保持构件503的第二构件506接触的方向推压。为此,可以在不使用粘合剂的情况下将内芯104固定到内芯保持构件503上。此外,此时,芯元件500的突出部501a进入第一构件505的凹进部505a中,并且然后突出部501a和凹进部505a相互接合,以便可以在使芯元件500的姿态稳定的状态下将芯元件500固定到内芯保持构件503上。
[0075]此外,内芯保持弹簧504的推压板部504b进入芯元件500的突出部502a的基部,以使内芯保持弹簧504与芯元件500接合。因此,防止了芯元件500从固定到支架102上的内芯保持构件503和内芯保持弹簧504上分开。[0076]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廉价且构造简单的定影装置,其改进了内芯104的组装性,并且内芯104安装位置的定位精度高。
[0077]顺便提及,在上述说明中,解释了内芯是由具有近似1/4圆形的芯元件构成的实例。然而,内芯的形状也可以是半圆形,以便内芯覆盖住加热带的1/2圆周,或者也可以是平板形,只要内芯设置成包围支架的外周即可。在该情况中,也可以例如在图7中向下推压内芯。
[0078]此外,只要不会显著地损害制造期间的组装时间和组装步骤,也不排除使用粘合齐U。例如,也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构造,其中,预先将粘合剂施加到内芯保持构件503的接触部506b的一部分上,之后插入内芯104的端部502。
[0079]<第二实施例>
[0080]将参见图15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如上所述的第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组装内芯的部分,但是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组装外芯的部分。
[0081]如图15所示,通过由耐热树脂材料形成的外芯保持构件304来保持外芯302。外芯保持构件304设置在外芯302和励磁线圈301之间,并且被固定到外壳303上(图2)。此夕卜,在外芯302的与励磁线圈301相反的一侧,设置有作为推压器件的外芯保持弹簧305。外芯保持弹簧305是通过弯曲板状弹性材料而形成的弹簧,并且是由一支撑板部305a和自支撑板部305a的两端部沿相同方向弯曲的作为推压部的推压板部305b所构成的。
[0082]外芯保持构件304设有穿透外芯302的穿透部304a。此外,穿透部304a的端部支撑外芯保持弹簧305的支撑板部305a。该实施例中,穿透部304a的端部穿透支撑板部305a并且然后镦压该穿透部,以便通过穿透部304a的镦压端来支撑支撑板部305a。在该状态中,外芯保持弹簧305的推压板部305b把外芯302朝着使外芯302接触外芯保持构件304的方向推压。结果,就将外芯302固定到外芯保持构件304上。
[0083]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外芯保持弹簧305设置成相对于励磁线圈301而言被外芯302覆盖住。此外,减少了由励磁线圈301产生的磁场所引起的外芯保持弹簧305的发热量。其它构造和作用方式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
[0084]〈其它的实施例〉
[0085]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薄金属板作为用于推压内芯或者外芯的弹性构件(推压构件)的实例,但是作为推压构件(器件),也可以使用具有100°c以上耐热性的耐热薄膜或者耐热树脂材料。此处,IOO0C以上耐热性是指薄膜或者树脂材料很难变形或者熔化的特性。在该情况中,如果薄膜或者树脂材料是由厚度足以使薄膜或者树脂材料不会通过感应加热而发热的材料形成,则薄膜或者树脂材料不需要设置在内芯内侧或者外芯外侧,而是也可以设置在内芯或者外芯的加热带侧,并且也可以安装成覆盖住内芯或者外芯。此外,作为推压构件(器件),除了通过弯曲板状弹性构件形成的弹簧之外,还可以使用例如卷簧或者橡胶的弹性构件。
[0086]虽然已经参照本文公开的结构来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阐述的细节,并且本申请旨在涵盖在改进的目的或者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修改或者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 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其构造成加热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 励磁线圈,其构造成通过电磁感应加热来使所述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发热; 磁芯,其构造成把所述励磁线圈产生的磁通量引导至所述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其中,所述磁芯包括位于其一端附近的第一接合部和位于其另一端附近的第二接合部; 保持架,其保持所述磁芯,并且包括供第一接合部插入的第一凹部和供第二接合部插入的第二凹部;以及 弹性构件,其固定在所述保持架上并位于所述磁芯和保持架之间,其中,所述弹性构件把插入第一凹部中的第一接合部朝着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方向推压,以便通过第二凹部来确定第二接合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包括限制部,用于限制第一接合部在与把第一接合部插入第一凹部中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弹性构件是在其纵向端部处弯曲的板簧,以及 其中,所述纵向端部起到所述限制部的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第一接合部是能与板簧的所述纵向端部接合的突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基本上被在其自身和所述励磁线圈之间的所述磁`芯磁性地屏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磁芯设置在所述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磁芯设置在多个位置处,以便沿所述可旋转的加热构件的纵向布置,以及 其中,所述弹性构件设置在与所述磁芯的所述多个位置对应的多个位置中。
8.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 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其构造成加热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 励磁线圈,其构造成通过电磁感应加热来使所述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发热; 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各自构造成将所述励磁线圈产生的磁通量引导至所述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其中,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沿着片材传送方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磁芯包括位于其一端附近的第一接合部和位于其另一端附近的第二接合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磁芯包括位于其一端附近的第三接合部和位于其另一端附近的第四接合部; 保持架,其保持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并且包括供第一接合部插入的第一凹部、供第二接合部插入的第二凹部、供第三接合部插入的第三凹部、和供第四接合部插入的第四凹部;以及 弹性构件,其固定在所述保持架上并位于所述保持架与所述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之间,其中,所述弹性构件把插入第一凹部中的第一接合部和插入第三凹部中的第三接合部朝着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方向推压,以便第二接合部和第四接合部的位置分别由第二凹部和第四凹部来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包括:第一限制部,用于限制第一接合部在与把第一接合部插入第一凹部中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运动;和第二限制部,用于限制第三接合部在与把第三接合部插入第三凹部中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弹性构件是在其一个纵向端部处弯曲的板簧,以及 其中,所述一个纵向端部起到第一限制部的作用,并且板簧的另一纵向端部起到第二限制部的作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第一接合部是能与板簧的所述一个纵向端部接合的突出部,并且第三接合部是能与板簧的所述另一纵向端部接合的突出部。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基本上被在其自身和所述励磁线圈之间的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磁性地屏蔽。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设置在所述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内侧。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均设置在多个位置处,以便沿所述可旋转的加热构件的纵向布置,以及 其中,所述弹性构件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的所述多个位置对应的多个位置中。
15.一种图像加热 装置,包括: 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其构造成加热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 励磁线圈,其构造成通过电磁感应加热来使所述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发热; 磁芯,其构造成将所述励磁线圈产生的磁通量引导至所述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其中,所述磁芯包括位于其端部附近的接合部; 保持架,其保持所述磁芯,并且包括供所述磁芯的端部插入的凹部;以及 弹性构件,其固定在所述保持架上并位于所述磁芯和所述保持架之间,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包括限制部,用于限制所述接合部在与把所述接合部插入所述凹部中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弹性构件是板簧,该板簧的横截面为基本上U形,并且该板簧在其纵向端部处朝着与所述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弯曲,以及 其中,所述纵向端部起到所述限制部的作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接合部是能与板簧的所述纵向端部接合的突出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基本上被在其自身和所述励磁线圈之间的所述磁芯磁性地屏蔽。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磁芯设置在所述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内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磁芯设置在多个位置处,以便沿所述可旋转的加热构件的纵向布置,以及 其中,所述弹性构件设置在与所述磁芯的所述多个位置对应的多个位置中。
21.—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其构造成加热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 励磁线圈,其构造成通过电磁感应加热来使所述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发热; 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各自构造成将所述励磁线圈产生的磁通量引导至所述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其中,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沿着片材传送方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磁芯包括位于其一端附近的第一接合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磁芯包括位于其一端附近的第二接合部; 保持架,其保持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并且包括供第一接合部插入的第一凹部和供第二接合部插入的第二凹部;以及 弹性构件,其固定在所述保持架上并位于所述保持架与所述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之间,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包括:第一限制部,用于限制第一接合部在与把第一接合部插入第一凹部中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运动;和第二限制部,用于限制第二接合部在与把第二接合部插入第二凹部中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运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弹性构件是板簧,该板簧的横截面为基本上U形,并且该板簧在其两纵向端部处朝着与所述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弯曲,以及 其中,所述两纵向端部起到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的作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第一接合部是能与所述板簧的一纵向端部接合的突出部,并且第二接合部是能与所述板簧的另一纵向端部接合的突出部。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基本上被在其自身和所述励磁线圈之间的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磁性地屏蔽。
25.根据权利要 求21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设置在所述可旋转的加热构件内侧。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均设置在多个位置处,以便沿所述可旋转的加热构件的纵向布置,以及 其中,所述弹性构件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的所述多个位置对应的多个位置中。
【文档编号】G03G15/20GK103676573SQ201310393376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6日
【发明者】茂木佳祐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