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框架及背光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193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背光源框架及背光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背光源框架,包括框体,框体形成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彼此相对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在框体内靠近第一侧壁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在框体内靠近第二侧壁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在框体内靠近第三侧壁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凸起;在框体内靠近第四侧壁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凸起;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配合形成一放置区。其通过一较为规则的放置区用于安放规则裁切的导光板,从而可有效地提高用于裁切导光板的原材的利用率,进而实现降低导光板的生产成本,同时还可有效地提高了导光板的安全性。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背光源模块,其在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可提高导光板的安全性。
【专利说明】背光源框架及背光源模块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源框架及背光源模块。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Display,简称TFT-LCD)是当前主要的平板显示产品之一。已经成为了现代信息技术、视讯产品中重要的显示平台。由于液晶本体并不发光,为了实现其显示功能,需要配置背光源(back light,简称 BL)模块。
[0003]目前,较为主流的背光源模块采用侧入式背光源。其先是将由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LED)和招挤组成的灯条(Light Bar,简称L/B)设置于背光源框架的侧面;然后利用安装在背光源框架上的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简称LGPMf光传导至显示区范围;再经过棱镜片、扩散片等光学膜片的处理,最终形成均匀化的光源。
[0004]其中,如图1所示,目前常见的导光板安装在背光源框架上的方式为:在裁切导光板13时,在导光板13的天地侧(即沿横向的两侧,图中所示方向T即为横向)分别形成凸起14或凹槽(图中所示为凸起14结构),然后在背光源框架11沿横向的两侧分别形成形状互补式配合的卡接槽15或卡接凸起(图中所示为卡接槽槽15结构),然后通过导光板13上的凸起14或凹槽与背光源框架11上的卡接槽15或卡接凸起相配合,将导光板13卡接在背光源框架11内;同时,在背光源框架11沿纵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灯条12 (图中所示方向L即为纵向)。
[0005]但采用这种安装方式,需要在导光板裁切时直接形成凸起或凹槽,因此会使得导光板的裁切不规则,从而导致用于裁切导光板的原材的利用率下降,最终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闻。

【发明内容】

[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源框架,其可安装规则裁切的导光板,从而可有效地提高用于裁切导光板的原材的利用率。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源模块,其可安装规则裁切的导光板,从而可有效地降低用于裁切导光板的原材的利用率。
[0008]I)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背光源框架,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形成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彼此相对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0009]在所述框体内靠近所述第一侧壁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
[0010]在所述框体内靠近所述第二侧壁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
[0011]在所述框体内靠近所述第三侧壁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凸起;
[0012]在所述框体内靠近所述第四侧壁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凸起;
[0013]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第四凸起相配合形成一用于放置导光板的放置区。[0014]2)在本发明的第I)项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第一凸起沿横向间隔设置;
[0015]所述第二凸起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第二凸起沿横向间隔设置;
[0016]所述第三凸起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第三凸起沿纵向间隔设置;
[0017]所述第四凸起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第四凸起沿纵向间隔设置。
[0018]3)在本发明的第2)项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凸起沿横向呈等间距间隔设置;
[0019]多个所述第二凸起沿横向呈等间距间隔设置;
[0020]多个所述第三凸起沿纵向呈等间距间隔设置;
[0021 ] 多个所述第四凸起沿纵向呈等间距间隔设置。
[0022]4)在本发明的第I)项到第3)项中任一项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的数量相同,并且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沿横向对称设置;
[0023]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第四凸起的数量相同,并且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第四凸起沿纵向对称设置。
[0024]5)在本发明的第I)项到第4)项中任一项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沿垂向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并且所述第一凸起沿垂向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
[0025]所述第二凸起沿垂向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并且所述第二凸起沿垂向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
[0026]所述第三凸起沿垂向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并且所述第三凸起沿垂向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
[0027]所述第四凸起沿垂向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并且所述第四凸起沿垂向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
[0028]6)在本发明的第I)项到第5)项中任一项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沿纵向的宽度为其自身沿垂向的高度的三分之一;
[0029]所述第二凸起沿纵向的宽度为其自身沿垂向的高度的三分之一;
[0030]所述第三凸起沿横向的宽度为其自身沿垂向的高度的三分之一;
[0031]所述第四凸起沿横向的宽度为其自身沿垂向的高度的三分之一。
[0032]7)在本发明的第I)项到第6)项中任一项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沿垂向的顶部沿纵向的截面呈半圆形;
[0033]所述第二凸起沿垂向的顶部沿纵向的截面呈半圆形;
[0034]所述第三凸起沿垂向的顶部沿横向的截面呈半圆形;
[0035]所述第四凸起沿垂向的顶部沿横向的截面呈半圆形。
[0036]8)在本发明的第I)项到第7)项中任一项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四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弹性构件;
[0037]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侧壁固接,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另一端沿横向向所述框架的内部延伸;
[0038]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侧壁固接,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另一端沿横向向所述框架的内部延伸。[0039]9)在本发明的第8)项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构件为两个,并且两个所述第一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沿纵向的两端处;
[0040]所述第二弹性构件为两个,并且两个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第四侧壁沿纵向的两端处。
[004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背光源模块,包括上述第I)项到第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框架以及放置在所述放置区内的所述导光板;
[0042]在所述框体内靠近所述第三侧壁处设置有第一灯条,并且所述第一灯条置于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三凸起之间;
[0043]在所述框体内靠近所述第四侧壁处设置有第二灯条,并且所述第二灯条置于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第四凸起之间;
[0044]所述导光板与所述框体之间设置有反射膜片。
[004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源框架,其通过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相配合形成一较为规则的放置区(如形成一矩形放置区)用于安放导光板,从而使得背光源框架内可安放规则裁切的导光板,进而可有效地提高用于裁切导光板的原材的利用率,并最终实现降低导光板的生产成本。
[0046]同时,由于导光板放置在背光源框架内时,导光板利用四周的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进行分散受力,从而使得导光板在受到振动冲击时,可通过多个受力点进行释放;其可有效地避免传统安装时因导光板在凸起或凹槽处受力集中而造成导光板易破裂的问题,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导光板的安全性。
[0047]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将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均设置为多个,利用多个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在导光板收到振动冲击时,对冲击力进行释放,从而进一步提高导光板的安全性。
[004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将多个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均等间距设置,保证多个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受力均匀,从而进一步提高导光板的安全性。
[004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数量相同并对称设置,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数量相同并对称设置,从而保证导光板在纵向上以及横向上的受力均匀,从而进一步提高导光板的安全性。
[0050]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将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的高度均设定在大于或等于导光板的高度的二分之一到小于或等于导光板的高度,从而在不影响背光源模块后续安装的同时,尽量保证导光板的安装的稳定性。
[005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将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的宽度设定为自身高度的三分之一,从而在保证导光板安装的稳定性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小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自身的宽度,进而使得框体内的放置区的面积尽可能的增大。
[0052]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将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的顶部的截面均设置成半圆形,可有效地避免在安装导光板时,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的顶部对导光板的冲击,从而降低导光板的受损风险,进而提高导光板的安全性。
[005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框体内加装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可在背光源模块跌落时,对导光板进行缓冲,从而进一步提高导光板的安全性。
[0054]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将第一弹性构架和第二弹性构件均设置为两个,从而保证在导光板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弹性构件,从而进一步提高导光板的安全性。
[005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源模块,其内部通过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相配合形成一较为规则的放置区(如形成一矩形放置区)用于安放导光板,从而使得背光源框架内可安放的规则裁切的导光板,进而可有效地提高用于裁切导光板的原材的利用率,并最终实现降低导光板以及背光源模块的生产成本。
[0056]同时,由于导光板放置在背光源框架内时,导光板利用四周形成的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进行受力,从而使得导光板在收到振动冲击时,可通过多个受力点进行释放;其可有效地避免传统安装时因导光板在凸起或凹槽处受力集中而造成导光板易破裂的问题,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导光板以及背光源模块的安全性。
[0057]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58]在下文中将基于仅为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0059]图1为现有技术中导光板在背光源框架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6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背光源框架的俯视图;
[0061]图3为图2中的A-A向剖视图;
[0062]图4为图2中的B-B向剖视图;
[0063]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框架的俯视图;
[0064]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背光源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65]图7为图3中的C-C向剖视图。
[0066]【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
[0067]11-背光源框架,12-灯条,13-导光板,14-凸起,15-卡接槽;
[0068]2-框体,21-第一侧壁,22-第二侧壁,23-第三侧壁,24-第四侧壁,25-第一凸起,26-第二凸起,27-第三凸起,28-第四凸起,29-放置区;
[0069]3-第一弹性构件;4_第二弹性构件;5_导光板;6_第一灯条;7_第二灯条;8_反射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70]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0071]在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前,先对本发明中出现的方向性名词做如下限定:
[0072]在框体2中,如图2所示,第一侧壁21与第二侧壁22之间的垂线方向设定为纵向L,第三侧壁23与第四侧壁24之间的垂线方向设定为横向T ;如图3所示,框体2的底部与顶部的垂线方向设定为垂向V。[0073]实施例一:
[0074]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背光源框架,包括框体2,框体2形成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以及彼此相对的第三侧壁23和第四侧壁24,在框体2内靠近第一侧壁21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25 ;在框体2内靠近第二侧壁22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26 ;在框体2内靠近第三侧壁23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凸起27 ;在框体2内靠近第四侧壁24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凸起28 ;第一凸起25、第二凸起26、第三凸起27和第四凸起28相配合形成一用于放置导光板的放置区29。
[0075]使用时,其通过第一凸起25、第二凸起26、第三凸起27和第四凸起28相配合形成一较为规则的放置区29(例如形成一矩形放置区29,图中虚线所示),然后利用放置区29放置导光板;从而使得框体2内可安放规则裁切的导光板,进而可有效地提高用于裁切导光板的原材的利用率,并最终实现降低导光板的生产成本。
[0076]同时,由于导光板放置在框体2内,当导光板受到振动冲击时,导光板可利用四周的第一凸起25、第二凸起26、第三凸起27和第四凸起28进行分散受力,从而将导光板在受到振动冲击力通过多个受力点进行释放;其可有效地避免传统安装时因导光板在凸起或凹槽处受力集中而造成导光板易破裂的问题,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导光板的安全性。
[0077]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凸起25、第二凸起26、第三凸起27和第四凸起28在导光板受到振动冲击时可将冲击力进行多点受力分散,从而可有效地避免传统安装时因导光板在凸起或凹槽处受力集中而造成导光板易破裂的问题。为此,可将第一凸起25设置为多个,并且多个第一凸起25沿横向间隔设置;将第二凸起26设置为多个,并且多个第二凸起26沿横向间隔设置;将第三凸起27设置为多个,并且多个第三凸起27沿纵向间隔设置;将第四凸起28设置为多个,并且多个第四凸起28沿纵向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25和第二凸起26均为四个,第三凸起27和第四凸起28均为三个)。这样一来,当导光板受到任一方向的振动冲击时,都会有多个受力点对导光板受到的振动冲击力进行分散,从而进一步提高导光板的安全性。
[0078]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可将多个第一凸起25沿横向呈等间距间隔设置;将多个第二凸起26沿横向呈等间距间隔设置;将多个第三凸起27沿纵向呈等间距间隔设置;将多个第四凸起28沿纵向呈等间距间隔设置。采用这种设置,当导光板受到任一方向的振动冲击时,导光板在该方向上的受力可通过等间距间隔设置的凸起进行平均分散,从而可有效地避免多个凸起间因为受力不均而对导光板造成损伤,从而进一步提高导光板的安全性。
[0079]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可使得第一凸起25和第二凸起26的数量相同,并且第一凸起25和第二凸起26沿横向对称设置;第三凸起27和第四凸起28的数量相同,并且第三凸起27和第四凸起28沿纵向对称设置。采用这种设置,当导光板受到纵向振动冲击时,其在纵向两端的受力位置相对称,当导光板受到横向振动冲击时,其在横向两端的受力位置相对称,从而可有效地避免导光板因两端受力不对称而对导光板造成损伤,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导光板的安全性。
[0080]本实施例中,由于需要通过第一凸起25、第二凸起26、第三凸起27和第四凸起28将导光板限制在放置区29内,因此第一凸起25、第二凸起26、第三凸起27和第四凸起28应具有一定的高度,但由于在组装背光源模块时,导光板上方还要安装其他部件,因此第一凸起25、第二凸起26、第三凸起27和第四凸起28的高度不能影响到其他部件的安装。为此,需要对第一凸起25、第二凸起26、第三凸起27和第四凸起28的高度进行限定。具体的,第一凸起25沿垂向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导光板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并且第一凸起25沿垂向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导光板的厚度;第二凸起26沿垂向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导光板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并且第二凸起26沿垂向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导光板的厚度;第三凸起27沿垂向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导光板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并且第三凸起27沿垂向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导光板的厚度;第四凸起28沿垂向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导光板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并且第四凸起28沿垂向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导光板的厚度。从而在不影响背光源模块后续安装的同时,尽量保证导光板的安装的稳定性。
[0081]本实施例中,由于框体2内放置的导光板即为显示区的范围,因此应当尽量扩大放置区29的面积。而第一凸起25靠近第一侧壁21设置,第二凸起26靠近第二侧壁22设置,第三凸起27靠近第三侧壁23设置,第四侧壁24靠近第四侧壁24设置,同时第三凸起27与第三侧壁23之间和第四凸起28与第四侧壁24之间均要设置灯条,因此为了尽量扩大放置区29的面积,需要对第一凸起25、第二凸起26、第三凸起27和第四凸起28的宽度进行限定。具体的,第一凸起25沿纵向的宽度为其自身沿垂向的高度的三分之一;第二凸起26沿纵向的宽度为其自身沿垂向的高度的三分之一;第三凸起27沿横向的宽度为其自身沿垂向的高度的三分之一;第四凸起28沿横向的宽度为其自身沿垂向的高度的三分之一。从而在保证导光板安装的稳定性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小第一凸起25、第二凸起26、第三凸起27和第四凸起28自身的宽度,进而使得框体2内的放置区29的面积尽可能的增大。
[0082]本实施例中,当导光板安放至放置区29内,导光板有可能与第一凸起25、第二凸起26、第三凸起27和第四凸起28的顶部接触,如果第一凸起25、第二凸起26、第三凸起27和第四凸起28的顶部存在尖锐的凸起,其与导光板相接处时有可能对导光板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影响导光板的使用性能。为此,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凸起25沿垂向的顶部沿纵向的截面呈半圆形;第二凸起26沿垂向的顶部沿纵向的截面呈半圆形;第三凸起27沿垂向的顶部沿横向的截面呈半圆形;第四凸起28沿垂向的顶部沿横向的截面呈半圆形。将第一凸起25、第二凸起26、第三凸起27和第四凸起28的顶部的截面均设置成半圆形,可有效地避免在安装导光板时,第一凸起25、第二凸起26、第三凸起27和第四凸起28的顶部对导光板的冲击,从而降低导光板的受损风险,进而提高导光板的安全性。
[0083]本实施例中,当导光板受到振动冲击时,其是利用多个凸起对振动冲击力进行分散释放,但当振动冲击力过大时(如跌落时产生的振动冲击力),每个凸起分散后的冲击力仍可能较大,因此依旧有可能对导光板造成损伤甚至破裂,从而影响导光板的安全性。为此,如图5所示,第三侧壁2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弹性构件3,第四侧壁2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弹性构件4 ;第一弹性构件3的一端与第三侧壁23固接,第一弹性构件3的另一端沿横向向框架的内部延伸;第二弹性构件4的一端与第四侧壁24固接,第二弹性构件4的另一端沿横向向框架的内部延伸。
[0084]使用时,当导光板安放到放置区29内后,将第一弹性构件3与导光板的侧壁抵靠连接,将第二弹性构件4与导光板的另一侧壁抵靠连接。利用第一弹性构件3和第二弹性构件4可在背光源模块跌落时,对导光板进行缓冲,从而进一步提高导光板的安全性。
[0085]进一步优选的,第一弹性构件3为两个,并且两个第一弹性构件3设置在第三侧壁23沿纵向的两端处;第二弹性构件4为两个,并且两个第二弹性构件4设置在第四侧壁24沿纵向的两端处。从而保证在导光板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弹性构件,从而进一步提高导光板的安全性。
[0086]其中,第一弹性构件3和第二弹性构件4优选的均采用环形弹簧。采用环形弹簧,其在横向方向上利用自身弹力对导光板进行缓冲,同时在纵向方向上,环形弹簧通过自身的弯曲强度亦可对导光板进行缓冲。
[0087]实施例二:
[0088]如图6和图7所75,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背光源模块,包括上述实施例一中任一项的背光源框架以及放置在放置区29内的导光板5 ;在框体2内靠近第三侧壁23处设置有第一灯条6,并且第一灯条6置于第三侧壁23与第三凸起27之间;在框体2内靠近第四侧壁24处设置有第二灯条7,并且第二灯条7置于第四侧壁24与第四凸起28之间;导光板5与框体2之间设置有反射膜片8。
[0089]使用时,其内部通过第一凸起25、第二凸起26、第三凸起27和第四凸起28相配合形成一较为规则的放置区29 (例如形成一矩形放置区29,图中虚线所示),然后利用放置区29放置导光板5 ;从而使得框体2内可安放规则裁切的导光板5,进而可有效地提高用于裁切导光板5的原材的利用率,并最终实现降低导光板5以及背光源模块的生产成本。
[0090]同时,由于导光板5放置在背光源框架内,当导光板5受到振动冲击时,导光板5可利用四周的第一凸起25、第二凸起26、第三凸起27和第四凸起28进行分散受力,从而将导光板5在受到振动冲击力通过多个受力点进行释放;其可有效地避免传统安装时因导光板5在凸起或凹槽处受力集中而造成导光板5易破裂的问题,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导光板5以及背光源模块的安全性。
[009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源框架,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形成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彼此相对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体内靠近所述第一侧壁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 在所述框体内靠近所述第二侧壁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 在所述框体内靠近所述第三侧壁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凸起; 在所述框体内靠近所述第四侧壁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凸起; 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第四凸起相配合形成一用于放置导光板的放置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第一凸起沿横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凸起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第二凸起沿横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三凸起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第三凸起沿纵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四凸起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第四凸起沿纵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框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凸起沿横向呈等间距间隔设置; 多个所述第二凸起沿横向呈等间距间隔设置; 多个所述第三凸起沿纵向呈等间距间隔设置; 多个所述第四凸起沿纵向呈等间距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的数量相同,并且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沿横向对称设置; 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第四凸起的数量相同,并且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第四凸起沿纵向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沿垂向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并且所述第一凸起沿垂向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 所述第二凸起沿垂向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并且所述第二凸起沿垂向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 所述第三凸起沿垂向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并且所述第三凸起沿垂向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 所述第四凸起沿垂向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并且所述第四凸起沿垂向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沿纵向的宽度为其自身沿垂向的高度的三分之一; 所述第二凸起沿纵向的宽度为其自身沿垂向的高度的三分之一; 所述第三凸起沿横向的宽度为其自身沿垂向的高度的三分之一; 所述第四凸起沿横向的宽度为其自身沿垂向的高度的三分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沿垂向的顶部沿纵向的截面呈半圆形; 所述第二凸起沿垂向的顶部沿纵向的截面呈半圆形;所述第三凸起沿垂向的顶部沿横向的截面呈半圆形; 所述第四凸起沿垂向的顶部沿横向的截面呈半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四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弹性构件; 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侧壁固接,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另一端沿横向向所述框架的内部延伸; 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侧壁固接,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另一端沿横向向所述框架的内部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源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为两个,并且两个所述第一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沿纵向的两端处; 所述第二弹性构件为两个,并且两个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第四侧壁沿纵向的两端处。
10.一种背光 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框架以及放置在所述放置区内的所述导光板; 在所述框体内靠近所述第三侧壁处设置有第一灯条,并且所述第一灯条置于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三凸起之间; 在所述框体内靠近所述第四侧壁处设置有第二灯条,并且所述第二灯条置于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第四凸起之间; 所述导光板与所述框体之间设置有反射膜片。
【文档编号】G02F1/1333GK103454801SQ201310409980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9日
【发明者】黄炳成, 黄笑宇 申请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