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带自动贴附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4303阅读:7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胶带自动贴附治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面板生产制造领域,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胶带自动贴附治具。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或称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由于具有体积小、厚度薄、重量轻、耗能少、工作电压低且辐射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面板、背光模组及容置液晶面板、背光模组的框体。框体具有一收容腔,在生产过程中,背光模组首先固定在收容腔的底部,然后将液晶面板固定在收容腔的前端。固定液晶面板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液晶面板从框体中脱落,有一道用胶带把液晶面板和框体裹帖的工序,胶带同时贴附液晶面板上表面的边缘、框体侧面及框体底部的边缘,从而使液晶面板固定在框体上。因为胶带材质特殊,对位贴附精度要求较高,当前技术条件下,大都是人工对位贴附,作业时间长,产能很难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胶带自动贴附治具,可以提高产能。为达上述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胶带自动贴附治具,包括至少一贴附单元;所述贴附单元包括驱动机构和夹具;所述夹具具有一工作面,所述工作面具有原始状态和工作状态,所述工作面上设有一胶带定位区域;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夹具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夹具前后移动,以及驱动所述工作面在所述原始状态和所述工作状态二者之间转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附单元用于将胶带贴附于工件的边缘,其还包括移动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元件及第二驱动元件;所述第一驱动元件与所述移动架连接,用以驱动所述移动架相对所述工件的所述侧面前后移动;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移动架上,并 跟随所述移动架移动;所述第二驱动元件与所述夹具连接,驱动所述夹具的所述工作面朝上或正对所述工件的所述侧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具包括底板、第一夹持板、伸缩板、第二夹持板及弹性体,所述第一夹持板、伸缩板和第二夹持板垂直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板位于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之间,所述弹性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和所述伸缩板抵持,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伸缩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一侧端面对齐并组成所述夹具的所述工作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元件为气缸,所述气缸安装在所述移动架上,所述气缸具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所述夹具枢轴连接,所述移动架具有一凸块;所述胶带自动贴附治具还包括第一枢轴,所述底板与所述凸块通过所述第一枢轴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元件驱动所述夹具围绕所述第一枢轴转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缸位于所述凸块的下面并与所述移动架固定或枢轴连接,所述伸缩杆与所述底板的中部枢轴连接,所述凸块具有一垂直面,所述底板的顶端与所述垂直面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枢轴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缸沿垂直方向放置并与所述移动架固定或枢轴连接,所述伸缩杆与所述第二夹持板固定或枢轴连接,所述凸块具有一垂直面,所述底板的顶端与所述垂直面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枢轴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元件为气缸。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为弹簧,所述弹簧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伸缩板朝向底板的一端设有一个或多个圆柱体,所述弹簧套在所述圆柱体上加以固定,所述底板上设有一个或多个阶梯孔,所述圆柱体的一端可以在所述阶梯孔内滑动,所述圆柱体的在所述阶梯孔内滑动的一端设有防脱元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元件为气缸。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件具有三个所述侧面;所述贴附单元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与所述工件的所述三个侧面对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具设有真空吸孔、气管道和外接气嘴;所述外接气嘴设置在所述夹具的一侧;所述真空吸孔延伸至所述胶带定位区域并通过所述气管道与所述外接气嘴相通。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胶带自动贴附治具,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夹具相对所述工件的所述侧面前后移动,以及驱动所述夹具的所述工作面朝上或正对所述工件的所述侧面,从而实现将胶带自动贴附于工件边缘,与现有的人工贴附相比,可以缩短贴附时间,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胶带自动贴附治具可对所述工件需要贴附胶带的多个所述侧面同时进行贴附,可进一步缩短贴附时间,从而提高产能。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I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胶带自动贴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胶带自动贴附治具的贴附单元处于初始状态的放大示意图。图3A是图2所示胶带自动贴附治具的贴附单元中的夹具的侧视图,并且其中夹具中的弹簧处于平衡状态。图3B是图2所示胶带自动贴附治具的贴附单元中的夹具的侧视图,并且其中夹具中的弹簧处于受压状态。图4是图3A所示胶带自动贴附治具的贴附单元中的夹具沿Z方向观看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夹具沿V-V线所截的剖面图。图6是图I所示胶带自动贴附治具的贴附单元处于工作状态的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胶带自动贴附治具的贴附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图I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胶带自动贴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胶带自动贴附治具100用于将胶带(图未示)贴附于工件200的边缘上。工件200可为液晶面板、背光模组和框体的组合体,液晶面板、背光模组容置在框体内,且液晶面板的一表面外漏于框体。工件200为长方体,包括上表面201、下表面202和四个侧面203,其中一个侧面203与软性电路板204连接,因此并不适于贴附胶带,因此只需对工件200的其它三个侧面203贴附胶带。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胶带自动贴附治具100包括三个贴附单元1,分别与工件200的需要贴附胶带的三个侧面203对应。当然,自动贴附治具100包含的贴附单元I的个数并不为本发明所限制,根据工件需要贴附胶带的侧面的个数,自动贴附治具100可以包含任意个贴附单元I。图2是图I所示胶带自动贴附治具的贴附单元处于初始状态的放大示意图。请参照图2,每一贴附单元I包括底座10、第一驱动元件20、移动架30、第二驱动元件40、夹具50和第一枢轴60。底座10包括侧边101和底边102。第一驱动元件20的一端固定在底座10的侧边101上,另一端与移动架30连接。移动架30放置在底座10的底边102上,移动架30的底部设有滑动机构32,在第一驱动元件20的作用下,移动架30可在底座10的底边102上前后滑动。移动架30包括一突块34,突块34具有一垂直面342,凸块34的垂直面342上枢轴连接一个夹具50,夹具50可以围绕第一枢轴60转动。第二驱动元件40位于突块34下面,第二驱动元件40还包括伸缩杆42,第二驱动元件40的一端安装在移动架30上,与移动架30固定或枢轴连接,另一端与夹具50枢轴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元件20、第二驱动元件40为气缸,滑动机构32是滚轮。图3A是图2所示胶带自动贴附治具的贴附单元中的夹具的侧视图,并且其中夹具中的弹簧处于平衡状态。图3B是图2所示胶带自动贴附治具的贴附单元中的夹具的侧视图,并且其中夹具中的弹簧处于受压状态。请一并参照图2、图3A和图3B,夹具50包括底板54、第一夹持板55、伸缩板56、第二夹持板57和弹簧58。底板54的中部与第二驱动兀件40的伸缩杆42枢轴连接,底板 54的顶端与突块34的底部枢轴连接。第一夹持板55、伸缩板56和第二夹持板57相互平行并垂直于底板54,第一夹持板55、伸缩板56和第二夹持板57远离底板54的一侧端面550、560、570对齐并组成夹具50的工作面500。第一夹持板55、第二夹持板57与底板54固定连接,第一夹持板55、第二夹持板57和底板54可以是单独的元件通过螺栓等方式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伸缩板56的长度短于第一夹持板55和第二夹持板57,夹于第一夹持板55和第二夹持板57之间,伸缩板56的厚度与工件200的厚度大致一致,伸缩板56与第一夹持板55、第二夹持板57之间具有间隙,以免彼此间的摩擦力阻碍伸缩板56相对第一夹持板55和第二夹持板57相对运动。第一夹持板55和第二夹持板57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工件200的厚度。弹簧58夹于底板54和伸缩板56之间,二端分别与底板54和伸缩板56抵持。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板56朝向底板54的一端设有圆柱体562,弹簧58套在圆柱体562上以固定位置。底板54上开设阶梯孔542,阶梯孔542与圆柱体562对应。阶梯孔542包括大孔542a和小孔542b,大孔542a延伸至底板54的第一表面544,小孔542b延伸至底板54的第二表面546。小孔542b的直径大于圆柱体562的直径但小于弹簧58的直径,从而圆柱体562可在小孔542b内滑动,而弹簧58的两端分别与底板54的第二表面546及伸缩板56抵持。为了防止弹簧58将伸缩板56弹出夹具50外,使得第一夹持板55、伸缩板56和第二夹持板57远离底板54的一侧端面不能对齐构成夹具50的工作面500,在圆柱体562的端部设有防脱元件564。当弹簧58处于平衡状态时,防脱元件564紧贴底板54,第一夹持板55、伸缩板56和第二夹持板57远离底板54的一侧端面平齐,当弹簧58处于受压状态时,圆柱体562设有防脱元件564的一端深入大孔542a。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弹簧58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对应的,根据弹簧58的个数,底板54和伸缩板56做出相应的设计。另外,弹簧58也可以为其他具有弹性的弹性体。图4是图3A所示胶带自动贴附治具的贴附单元中的夹具沿Z方向观看的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4,根据工件200所需贴附胶带的形状,在夹具50的工作面500上设置胶带定位标识521 (图4中以虚线表示),这些定位标识521构成一个与所需贴附胶带形状对应的胶带定位区域5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板55的端面550、伸缩板56的端面560、第二夹持板57的端面570上都设有胶带定位标识521,但这些定位标识521形状和位置并不为本发明所限制,只要定位标识521能够确定胶带的位置即可。图5是图4所示夹具沿V-V线所截的剖面图。请同时参照图4和图5,第一夹持板55、伸缩板56、第二夹持板57分别设有真空吸孔53、气管道530和外接气嘴59。外接气嘴59设置在第一夹持板55、伸缩板56、第二夹持板57的同一侧,与外界的真空装置(图未不)连接。真空吸孔53通过气管道530与外接气嘴59相通,并延伸至胶带定位区域52,用以吸附胶带定位区域52内的胶带,使胶带固定在夹具50的工作面500上。图6是图I所示胶带自动贴附治具的贴附单元处于工作状态的放大示意图。请一并参照图6和图2,第二驱动元件40的伸缩杆42伸出时推动夹具50围绕第一枢轴60向上转动,直至第一夹持板55、伸缩板56、第二夹持板57处于垂直方向,此时夹具50的工作面500朝上,以便将胶带放置在胶带定位区域52内。第二驱动元件40的伸缩杆42收缩时拉动夹具50围绕第一枢轴60向下转动,直至第一夹持板55、伸缩板56、第二夹持板57处于水平方向,夹具50的工作面500正对工件200的一个侧面203。作业时,首先将工件200放置在固定位置上,并使胶带自动贴附治具100的三个贴附单元I处于初始状态,第一驱动元件20处于收缩状态,移动架30远离工件200的固定位置,第二驱动元件40处于伸出状态,夹具50的工作面500朝上,将胶带放置在夹具50的胶带定位区域52内并启动真空装置加以固定。然后,控制第一驱动元件20推动移动架30向工件200移动,同时控制第二驱动元件40收缩,夹具50围绕第一枢轴60向下转动,使夹具50的工作面500和胶带正对工件200的侧面203。夹具50在移动架30的带动下向工件200移动,直至夹具50的伸缩板56与工件200的侧面203抵持停止前进,使胶带的中间部分贴附于工件200的侧面203,此时,夹具50在移动架30的带动下仍然继续向工件200移动,从而,伸缩板56压缩弹簧58,伸缩板56的圆柱体562的设有防脱兀件564的一端深入底板54的阶梯孔542,伸缩板56相对第一夹持板55和第二夹持板57向远离工件200的方向移动,工件200的边缘部分夹于第一夹持板55和第二夹持板57之间,于是,第一夹持板55推动胶带的上面部分贴附在工件200上表面201的边缘,而第二夹持板57推动胶带的下面部分贴附在工件2 00下表面202的边缘,此时,关闭外部的真空装置,从而完成将胶带贴附于工件200的边缘上。需要对下一个工件200进行胶带贴附动作时,控制第一驱动元件20拉动移动架30远离工件200,夹具50在移动架30的带动下也远离工件200,然后控制第二驱动元件40伸出,夹具50围绕第一枢轴60向上转动,使夹具50的工作面500朝上,此时,三个贴附单元I即处于图2所示的初始状态。这时,将下一个工件200放置在固定位置上,即可进行下一轮操作。胶带自动贴附治具100的三个贴附单元I的中间位置可以设置用于固定工件200的平台,从而使工件200放置在固定位置上。胶带具有粘胶的一面可贴上可离型薄膜或可离型纸,放置时,可离型薄膜或可离型纸朝外,通过真空吸附固定后,将可离型薄膜或可离型纸撕掉,漏出粘胶。图7是本实用新型胶带自动贴附治具的贴附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7,贴附单元I,的第二驱动元件4(V的伸缩杆42 ^与夹具50的第二夹持板57枢轴连接,第二驱动元件40'垂直放置,与移动架30固定或枢轴连接。同样,伸缩杆42'伸出时推动夹具50围绕第一枢轴60向上转动,直至第一夹持板55、伸缩板56、第二夹持板57处于垂直方向;而伸缩杆42'收缩时拉动夹具50围绕第一枢轴60向下转动,直至第一夹持板55、伸缩板56、第二夹持板57处于水平位置。上述实施例中,以贴附液晶面板、背光模组和框体的组合体组成的工件200的三个侧面为例加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胶带自动贴附治具100也可以应用于其它周边需要贴附胶带的工件,而且需贴附胶带的侧面203的数量并没有限制,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而贴附单元I的数量与需贴附胶带的侧面203的数量对应即可。当胶带只需贴附到工件200的侧面203的侧表面上,不贴附到上表面201和下表面202的边缘时,夹具50可以为一体成型的块体,而工作面500为连续的面。第一驱动元件20和 第二驱动元件40并不仅限于气缸,第一驱动元件20也可以是其它可以推动移动架30前后移动的结构,如伺服机与杠丝的组合;第二驱动元件40也可以是其它可以驱动夹具50围绕第一枢轴60转动的其它结构,如伺服机与杠丝的组合。第一驱动元件20和第二驱动元件40组成驱动结构,但驱动结构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此,若将夹具50的工作面500朝上时的状态定义为工作面500的初始状态,将工作面500正对工件200的侧面203时的状态定义为工作面500的工作状态,则驱动机构只要能实现可驱动夹具50前后移动,以及驱动工作面500在原始状态和工作状态二者之间转换即可。例如,驱动结构采用机械手,由机械手实现驱动夹具50相对工件200的侧面203前后移动,以及驱动夹具50的工作面500在原始状态和工作状态二者之间转换,此时移动架30也可以省略。本实用新型的胶带自动贴附治具,驱动机构驱动夹具相对工件的侧面前后移动,以及驱动夹具的工作面朝上或正对工件的侧面,从而实现将胶带自动贴附于工件边缘,与现有的人工贴附相比,可以缩短贴附时间,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胶带自动贴附治具可对工件需要贴附胶带的多个侧面同时进行贴附,可进一步缩短贴附时间,从而提高产能。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 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胶带自动贴附治具,包括至少一贴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附单元包括驱动机构和夹具;所述夹具具有一工作面,所述工作面具有原始状态和工作状态,所述工作面上设有一胶带定位区域;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夹具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夹具前后移动,以及驱动所述工作面在所述原始状态和所述工作状态二者之间转换。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胶带自动贴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附单元用于将胶带贴附于工件的边缘,其还包括移动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元件及第二驱动元件;所述工件具有一侧面;所述第一驱动元件与所述移动架连接,用以驱动所述移动架相对所述工件的所述侧面前后移动;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移动架上,并跟随所述移动架移动;所述第二驱动元件与所述夹具连接,驱动所述夹具的所述工作面朝上或正对所述工件的所述侧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带自动贴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底板、第一夹持板、伸缩板、第二夹持板及弹性体,所述第一夹持板、伸缩板和第二夹持板垂直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板位于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之间,所述弹性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和所述伸缩板抵持,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伸缩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一侧端面对齐并组成所述夹具的所述工作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带自动贴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元件为气缸,所述气缸安装在所述移动架上,所述气缸具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所述夹具枢轴连接,所述移动架具有一凸块;所述胶带自动贴附治具还包括第一枢轴,所述底板与所述凸块通过所述第一枢轴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元件驱动所述夹具围绕所述第一枢轴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带自动贴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位于所述凸块的下面并与所述移动架固定或枢轴连接,所述伸缩杆与所述底板的中部枢轴连接,所述凸块具有一垂直面,所述底板的顶端与所述垂直面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枢轴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带自动贴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沿垂直方向放置并与所述移动架固定或枢轴连接,所述伸缩杆与所述第二夹持板固定或枢轴连接,所述凸块具有一垂直面,所述底板的顶端与所述垂直面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枢轴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带自动贴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元件为气缸。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带自动贴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弹簧,所述弹簧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伸缩板朝向底板的一端设有一个或多个圆柱体,所述弹簧套在所述圆柱体上加以固定,所述底板上设有一个或多个阶梯孔,所述圆柱体的一端可以在所述阶梯孔内滑动,所述圆柱体的在所述阶梯孔内滑动的一端设有防脱元件。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带自动贴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具有三个所述侧面;所述贴附单元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与所述工件的所述三个侧面对应。
10.如权利要求I至9任一项所述的胶带自动贴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设有真空吸孔、气管道和外接气嘴;所述外接气嘴设置在所述夹具的一侧;所述真空吸孔延伸至所述胶带定位区域并通过所述气管道与所述外接气嘴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胶带自动贴附治具,其包括至少一贴附单元;所述贴附单元包括驱动机构和夹具;所述夹具具有一工作面,所述工作面具有原始状态和工作状态,所述工作面上设有一胶带定位区域;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夹具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夹具前后移动,以及驱动所述工作面在所述原始状态和所述工作状态二者之间转换。
文档编号G02F1/13GK203101765SQ201320023010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7日
发明者刘洋, 戴建华 申请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