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装置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0629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透镜装置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线缆共用化,且能够防止线缆的不必要的露出的透镜装置、以及具备这样的透镜装置的摄像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以能够更换的方式装配于摄像装置主体,其具备:透镜镜筒;在透镜镜筒上突出设置的控制单元;一端与控制单元连接且另一端与摄像装置主体连接的线缆;在线缆的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的长度限制构件;以及收纳线缆,且设有用于将线缆引出的开口的收纳部,其中,线缆在与控制单元的突出方向垂直的面内收纳于收纳部,通过使多个长度限制构件中的任意个与开口嵌合来变更线缆的引出长度。
【专利说明】透$見装直及摄像装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以能够更换的方式装配在摄像装置上的透镜装置、以及装配有这样的透镜装置的摄像装置,尤其涉及收纳透镜装置的线缆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以能够更换的方式安装在摄像装置主体上的类型的透镜装置优选能够与各种摄像装置主体对应。然而,透镜装置中存在设有用于与摄像装置主体之间接收发送聚焦、变焦或可变光阑等的控制用信号的线缆的情况,在要将这样的类型的透镜装置安装于各种摄像装置主体时,存在根据摄像装置主体的结构而线缆的连接位置不同的情况。即,存在需要的线缆的长度根据摄像装置主体的结构而不同的情况。
[0003]为了应对这样的状况,考虑出与摄像装置主体的结构对应而分别制作长的线缆的透镜装置和短的线缆的透镜装置,但这样的话,针对各模型需要专用的线缆,使成本或库存增加。另外,还考虑出仅通过长的线缆的透镜装置来应对短的线缆的情况,但例如在监控相机那样的摄像装置的情况下,当线缆的露出或松弛多时,可能因刮碰而损坏,并且外表也不好,因此优选线缆的露出尽可能短。
[0004]考虑这一点,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对线缆的引出位置下功夫且在连接部分设置罩的监控用相机。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在摄像装置主体侧设置缠绕线缆的机构,以免线缆松弛。
[0005]【在先技术文献 】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平9-200586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12678号公报
[0009]【实用新型的概要】
[0010]【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0011]然而,上述专利文献I及2所记载的现有的技术不是能够充分应对摄像装置主体的结构引起的对透镜装置的线缆的要求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技术中,需要与摄像装置主体的结构对应而预先准备多个线缆长度不同的透镜装置,并且,当在透镜装置上设置长的线缆来与多个摄像装置对应时,线缆的露出变长。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由于在摄像装置主体侧设置线缆缠绕结构,因此产生对透镜装置的线缆连接部分(连接器)的结构的制约,并且,存在若不是与具有这样的特定的结构的摄像装置主体的组合,则无法使用这样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12]本实用新型基于这样的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线缆共用化,且能够防止线缆的不必要的露出的透镜装置。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这样的透镜装置的摄像装置。[0013]【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形态的透镜装置以能够更换的方式装配于摄像装置主体,其具备:透镜镜筒;在透镜镜筒上突出设置的控制单元;一端与控制单元连接且另一端与摄像装置主体连接的线缆;在线缆的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的长度限制构件;以及收纳线缆,且设有用于将线缆引出的开口的收纳部,其中,线缆在与控制单元的突出方向垂直的面内收纳于收纳部,通过使多个长度限制构件中的任意个与开口嵌合来变更线缆的引出长度。
[0015]在第一形态中,由于线缆收纳于收纳部,因此通过调整其收纳长度,能够变更线缆的引出长度。因而,通过在引出长度长时减少收纳长度,相反在引出长度短时增多收纳长度,从而即使在根据摄像装置的结构而需要的线缆长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应对。由此,不用进行多种的线缆替换就能够实现短线缆和长线缆的灵活使用,能够使线缆共用化。另外,通过变更收纳长度,能够调整引出长度,因此能够防止线缆的不必要的露出,能够确保良好的外表并同时实现防止刮碰。
[0016]在第一形态中,作为在收纳部中收纳线缆的方式,既可以将线缆卷绕成圆形状?四方形状?螺旋型等形状而进行收纳,也可以使线缆蜿蜒前进或折返而进行收纳。在此,卷绕或蜿蜒前进.折返的长度.次数等可以与线缆的引出长度对应而决定。
[0017]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形态中,“控制单元”中包括用于控制透镜装置所包含的变焦透镜、聚焦透镜或可变光阑等的控制单元(例如,电动机或电流计等)。另外,在第一形态中,通过将“长度限制构件”在线缆的长度方向上预先设置多个,由此能够与多个引出长度对应。长度限制构件的个数既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三个以上。
[0018]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形态的透镜装置在第一形态的基础上,长度限制构件具有夹着开口的两个凸缘。通过上述的凸缘,能够使长度限制构件与开口嵌合来固定线缆的引出长
度。
[0019]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形态的透镜装置在第一或第二形态的基础上,线缆至少一部分卷绕在控制单元的周围,控制单元从镜筒突出的高度与卷绕的线缆的突出方向的高度重复。通过像第三形态那样卷绕线缆,由此能够抑制卷绕部分从透镜镜筒突出的高度,能够使透镜装置小型化。
[0020]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形态的透镜装置在第一至第三形态中任一形态的基础上,收纳部具备能够拆装的罩,当拆卸罩时,收纳在收纳部中的线缆露出。通过像第四形态那样形成为具备能够拆装的罩的结构,由此能够容易进行线缆收纳长度的变更以及基于线缆收纳长度的变更的线缆引出长度的设定。例如,通过拆卸罩而使收纳在收纳部内的线缆伸出并将其从开口引出,由此能够增长引出长度,并且,通过增长收纳部内的收纳长度,能够缩短线缆的引出长度。
[0021]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形态的透镜装置在第一至第四形态中任一形态的基础上,在罩的缘部形成有切口,当装配罩时,切口形成开口。通过采用第五形态那样的结构,由此能够容易进行使长度限制构件与开口嵌合实现的线缆引出长度的设定。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与上述切口对应的其他的切口预先 设置在收纳部的主体部分,通过上述多个切口来形成开口。
[0022]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形态的透镜装置在第一至第五形态中任一形态的基础上,以将线缆向透镜装置的视线方向的相反方向引出的方式设置开口。第六形态是在安装有摄像装置主体的方向上设置开口来使线缆的引出长度.露出长度缩短的形态。[0023]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形态的透镜装置在第一至第六形态中任一形态的基础上,控制单元为可变光阑控制单元,线缆为可变光阑线缆。监控相机等摄像装置通常对固定的方向.距离进行摄影,因此变焦或聚焦在摄像装置的设置时大多固定,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根据摄影场所的亮度及亮度的变化来控制可变光阑,有时也在透镜装置上设置可变光阑控制单元。第七形态是规定具备这样的可变光阑控制单元的透镜装置的形态。
[002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形态的摄像装置具备第一至第七形态中任一形态所述的透镜装置、装配透镜装置的摄像装置主体。在第八形态的摄像装置中具备第一至第七形态中任一形态所述的透镜装置,由此起到通过上述形态的透镜装置得到的线缆的共用化?露出防止等效果。
[0025]【实用新型效果】
[0026]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透镜装置及摄像装置,能够使线缆共用化,并且能够防止线缆的不必要的露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的图。
[0028]图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透镜装置中将线缆引出后的状态的图。
[0029]图3是仅表示图1所示的透镜装置中的收纳部的图。
[0030]图4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透镜装置中将罩拆卸后的状态的图。
[0031]图5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透镜装置中将线缆引出且将罩拆卸后的状态的图。
[0032]图6涉及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是表示在可变光阑计的周围卷绕线缆后的透镜装置的图。
[0033]图7是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中将线缆引出后的状态的图。
[0034]图8涉及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方式,是表示将线缆引出的类型的透镜装置的图。
[0035]图9是表示在图8所示的透镜装置中将线缆引出后的状态的图。
[0036]图10是表示具备图1所示的透镜装置的摄像装置的图。
[0037]【符号说明】
[0038]100、100’、100” …透镜装置
[0039]110、110”…透镜镜筒
[0040]1、I”…透镜镜筒的长度
[0041]120…可变光阑计
[0042]130…收纳部
[0043]132…收纳部主体
[0044]134、134,…罩
[0045]136 …开口
[0046]136A、136B…切口[0047]140…可变光阑线缆
[0048]142…连接器
[0049]200…监控相机
[0050]202…监控相机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51]<透镜装置的实施方式>
[0052]<透镜装置的结构>
[0053]以下,依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透镜装置的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监控相机用透镜装置100 (透镜装置)的图。如图1(A)~(C)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具备透镜镜筒110、可变光阑计120、收纳部130、可变光阑线缆140。透镜装 置100如后述那样以能够更换的方式安装于监控相机主体(摄像装置主体)来构成监控相机(摄像装置)。
[0054]透镜镜筒110在其内部具备未图示的摄影透镜、变焦透镜、聚焦透镜以及可变光阑。当使用聚焦调整用杆112A来使聚焦环112B转动时,通过未图示的凸轮构件及凸轮槽等机构使聚焦透镜在光轴LI的方向上前后移动来进行聚焦。同样,当使用变焦调整用杆114A来使变焦环114B转动时,通过未图示的凸轮构件.凸轮槽等机构使变焦透镜在光轴LI的方向上前后移动来进行变焦。
[0055]另外,在透镜镜筒110的外周具备向与光轴LI正交的方向L2突出的可变光阑计120 (控制单元、可变光阑控制单元)。可变光阑计120用于驱动未图示的可变光阑,通过将可变光阑线缆140 (线缆、可变光阑线缆)的连接器142与未图示的监控相机主体连接,由此从监控相机主体供给电力及信号,从而通过可变光阑计120来驱动可变光阑。
[0056]可变光阑线缆140的基端侧与可变光阑计120连接,在前端部具备连接器142,且连接器142与监控相机主体侧的连接器(未图示)连接。另外,在可变光阑线缆140上一体地设有线缆衬套144、146 (长度限制构件),所述线缆衬套144、146与在收纳部130 (收纳部)上设置的开口 136 (开口)嵌合。
[0057]线缆衬套144设置在可变光阑线缆140的基端侧(接近可变光阑计120的一侧),具有凸缘144A、144B (凸缘)。当使线缆衬套144与开口 136嵌合时,凸缘144A、144B夹着开口 136,从而能够将可变光阑线缆140以引出长度长的状态固定。另一方面,线缆衬套146设置在可变光阑线缆140的中间(线缆衬套144与连接器142之间),且具有凸缘146A、146B。当使线缆衬套146与开口 136嵌合时,凸缘146A、146B夹着开口 136,从而能够将可变光阑线缆140以引出长度短的状态固定。
[005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透镜装置中,可以将线缆衬套设置三个以上,由此能够将可变光阑引出长度设定为3阶段以上。
[0059]收纳部130收纳卷绕状态的可变光阑线缆140且对可变光阑计120进行保护,具备固定于透镜镜筒110的收纳部主体132和能够拆装地安装于收纳部主体132的罩134(罩)。并且,如图3所示,在收纳部主体132的缘部及罩134的缘部上的对置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半圆形的切口 136A及136B (切口),从而当将罩134 (高度Hl)装配于收纳部主体132时,通过切口 136AU36B形成圆形的开口 136。另外,收纳部130的内侧的高度形成为能够收纳以引出长度短的方式卷绕的(即,卷绕量多的卷绕部分的高度高的情况的)可变光阑线缆140的高度。
[0060]〈线缆引出长度的调整〉
[0061]接着,对上述结构的透镜装置100中的线缆引出长度的调整的例子进行说明。在本例中,在透镜装置100的组装时,在拆卸罩134后的状态下卷绕可变光阑线缆140(与可变光阑计120的突出方向L2垂直的面内),并使线缆衬套146与收纳部主体132侧的切口136A嵌合。将该状态在图4(A)?(C)中表示。然后,在图4的状态下,当如图3那样将罩134向收纳部主体132装配时,线缆衬套146与通过切口 136A、136B形成的开口 136嵌合,将可变光阑线缆140的引出长度以短的状态固定。该状态为图1(A)?(C)的状态。
[0062]在因监控相机主体的结构(连接器位置等)而要使可变光阑线缆140的引出长度增长时,从图1的㈧?(C)的状态将罩134拆卸而成为图4㈧?(C)的状态。然后,将线缆衬套146从切口 136A拆卸而使卷绕在收纳部主体132内的线缆伸长,并使基端侧的线缆衬套144与切口 136A嵌合。该状态为图5(A)?⑶的状态。然后,当安装罩134时,线缆衬套144与开口 136嵌合,将可变光阑线缆140的引出长度以长的状态固定。该状态为图2(A)?⑶的状态。
[0063]这样,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中,能够根据监控相机主体的结构来调节可变光阑线缆140的引出长度,因此能够使线缆共用化。并且,在线缆的引出长度短的情况下,通过增多收纳部130内的可变光阑线缆140的卷绕,由此能够将可变光阑线缆140向收纳部130外的露出抑制成最小限度。
[0064]<变形例>
[0065]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6及7是表示本变形例的透镜装置100’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与图1?5相同构成的要素上标注共用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0066]图6(A)?(C)及图7⑷及⑶所示的透镜装置100’与图1?5所示透镜装置100相比较,不同点在于,可变光阑线缆140 —部分卷绕在可变光阑计120的周围。通过这样卷绕,能够降低卷绕的可变光阑线缆140及对其进行收纳的收纳部130’从透镜镜筒110突出的高度。因此,能够使罩134’的高度(H2)降低卷绕部分的高度(He)与可变光阑计120的高度(Hi)重叠的量(Ho) (H2〈H1),其结果是,能够使透镜装置100’小型化。
[0067]图6与图1同样,表示将可变光阑线缆140卷绕而收纳在收纳部130中且引出长度短的状态。可变光阑线缆140的引出长度的调整对于透镜装置100而言,能够通过与上述的顺序同样的顺序来进行(参照图1?5)。图7表示通过这样的顺序将可变光阑线缆140引出后的状态。
[0068]这样,在本变形例的透镜装置100’中,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同样地根据监控相机主体的结构来调节可变光阑线缆140的引出长度,因此能够使线缆共用化,并且,能够将可变光阑线缆140的露出抑制成最小限度。
[0069]<第二变形例>
[0070]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将可变光阑线缆140向收纳部130、130’的侧方(图1(A)中为Pl方向)引出,但在本实用新型的透镜装置中,引出方向没有限定于此,可以根据假想的监控相机主体的结构而向相反侧的侧方(图1(A)中为P2方向)引出,也可以向收纳部130、130’的前侧、后侧或下侧(图1(A)?(C)中为P3、P4、P5方向)引出。该引出方向优选考虑监控相机主体的结构,以使可变光阑线缆140的引出长度.露出长度缩短的方式设定,并且优选考虑与监控相机主体的干涉。
[0071]图8、图9是表示将可变光阑线缆140向收纳部130”的后方引出的透镜装置100”的图。图8㈧?(C)表示将可变光阑线缆140卷绕而缩短引出长度的状态,图9㈧?(B)表示增长引出长度的状态。图8及图9所示的透镜装置100”是透镜镜筒110”的光轴LI方向的长度I”与透镜装置100、100’的光轴LI方向的长度I相比较,即使较长地将可变光阑线缆140向收纳部130”的后方(图8的P6方向)引出,也与监控相机主体不干涉的情况(收纳部130的后端与透镜镜筒分离的情况)的例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及图9中,弓I出的可变光阑线缆140为曲轴状,能够将连接器142与监控相机主体的侧面连接,但也可以变更可变光阑线缆140的曲轴形状,而使连接器142与监控相机主体的底部连接。
[0072]在本变形例的透镜装置100”中,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透镜装置100、100’同样,能够根据监控相机主体的结构来调节可变光阑线缆140的引出长度,由此,能够实现线缆的共用化及可变光阑线缆140的露出抑制。需要说明的使,在透镜装置100”中,也可以与图5、6所示的透镜装置100’同样地将可变光阑线缆140卷绕到可变光阑计120的周围,来使透镜装置100”小型化。
[0073]<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
[0074]接着,对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摄像装置的方式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具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的监控相机200 (摄像装置)的图。监控相机200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和监控相机主体202 (摄像装置主体),监控相机主体202包括未图示的摄像元件(CXD、CM0S等)、图像处理电路、记录介质等,且能够进行图像的取得及记录等。图10(A)是可变光阑线缆140的引出长度短且连接器142与监控相机主体202的前方连接的情况,透镜装置100相当于图1所示的状态的情况。另外,图10(B)是可变光阑线缆140的引出长度长且连接器142与监控相机主体202的后方连接的情况,透镜装置100相当于图2所示的状态的情况。
[0075]与上述的透镜装置100、100’、100”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同样,在监控相机200中,通过变更可变光阑线缆140的卷绕长度,也能够与监控相机主体202的结构(连接器位置)对应来调整引出长度,能够实现线缆的共用化及不必要的露出的抑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监控相机200中,可以取代透镜装置100而使用透镜装置100’、100”。
[0076]以上,使用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的范围没有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清楚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或改良。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可知,施加了这样的变更或改良的方式也能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的范围内。
[0077]应该注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中示出的装置、系统、程序及方法中的动作、顺序、步骤及阶段等各处理的执行顺序只要没有特别明示为“靠前”、“之前”等,并且只要不是将前面的处理的输出在后面的处理中使用,则能够以任意的顺序实现。关于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中的动作流程,即使为了方便而使用“首先”、“接着”等进行了说明,也不意味着必须以该顺序进行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透镜装置,以能够更换的方式装配于摄像装置主体,其具备: 透镜镜筒; 在所述透镜镜筒上突出设置的控制单元; 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摄像装置主体连接的线缆; 在所述线缆的长度方向上设置多个的长度限制构件;以及 收纳所述线缆,且设有用于将所述线缆引出的开口的收纳部, 所述线缆在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突出方向垂直的面内收纳于所述收纳部, 通过使所述多个长度限制构件中的任意个与所述开口嵌合来变更所述线缆的引出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装置,其中, 所述长度限制构件具有夹着所述开口的两个凸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装置,其中, 所述线缆至少一部分卷绕在所述控制单元的周围,所述控制单元从所述透镜镜筒突出的高度与所述卷绕的线缆的所述突出方向的高度重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装置,其中, 所述收纳部具备能够拆装的罩, 当拆卸所述罩时,收纳在所述收纳部中的线缆露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装置,其中, 在所述罩的缘部形成有切口,当装配所述罩时,所述切口形成所述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装置,其中, 以将所述线缆向所述透镜装置的视线方向的相反方向引出的方式设置所述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为可变光阑控制单元,所述线缆为可变光阑线缆。
8.一种摄像装置,其具备: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装置;以及 装配所述透镜装置的摄像装置主体。
【文档编号】G03B17/14GK203535361SQ201320547713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6日
【发明者】合场大悟, 中村浩, 三泽充史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