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及用于在光学链路上双向传递光学信号的方法

文档序号:2710763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及用于在光学链路上双向传递光学信号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及一种用于在光学链路上双向传递光学信号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供在光学链路中使用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及用于在所述链路上双向通信的方法。所述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具有确保相对低的光学串扰、相对低的回程损耗及相对高的SNR的特征。另外,所述模块具有允许所述模块紧凑且具有用于实现高带宽的高双向信道密度的直列式Z字形配置。
【专利说明】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及用于在光学链路上双向传递光 学信号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光学通信网络,在所述光学通信网络上以经由光学波导发射及接收的 光学信号的形式传递数据。更特定来说,本发明涉及双向光学链路、供在所述链路中使用的 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及用于在所述链路上双向传递光学信号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光学通信网络中,使用光学收发器在光纤上发射及接收光学信号。光学收发器 产生表示数据的经振幅及/或相位及/或偏振调制的光学信号,接着在耦合到所述收发器 的光纤上发射所述光学信号。每一收发器包含发射器侧及接收器侧。在所述发射器侧上, 激光光源产生激光且光学耦合系统接收所述激光并将所述光光学耦合或成像到光纤的一 端上。所述激光光源通常由产生特定波长或波长范围的光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激光二极管制 成。光学耦合系统通常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反射元件、一个或一个以上折射元件及/或一 个或一个以上衍射元件。在所述接收器侧上,光电二极管检测在光纤上发射的光学数据信 号并将所述光学数据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所述电信号接着由接收器侧的电路放大及处理以 恢复数据。在光纤的每一端上连接的光学收发器与光纤本身的组合通常称为光纤链路。
[0003] 在高速光纤链路(例如,10千兆位/秒(Gb/s)及更高)中,通常使用多模光纤来 载运光学数据信号。当今,此类链路广泛地用于数据中心及超级计算机中。在此类链路中, 举例来说,某些链路性能特性(例如链路发射距离)部分地取决于光学耦合系统的设计、光 纤的模带宽及激光二极管的相对强度噪声(RIN)。光纤的模带宽及激光二极管的RIN可受 激光到多模光纤的端中的发射条件影响。发射条件又取决于激光二极管本身的性质以及光 学耦合系统的设计及配置。
[0004] 尽管各种收发器及光纤链路设计使得能够增加光纤链路的总体带宽或数据速率, 但存在对当前可用技术可用于改进光纤链路的带宽的程度的限制。已展示,基于接收器的 电子色散补偿(EDC)技术与特定调制格式的组合可用于增加光纤链路的带宽。还已知,多 个光学链路可经组合以实现具有比形成所述组合的个别光学链路中的每一者的数据速率 高的数据速率的光学链路。然而,为了实现此链路,需要多组的并行光学器件及对应数目的 光纤,此显著增加与此类链路相关联的成本。因此,存在与按比例缩放此类链路以实现越来 越高的带宽相关联的困难。
[0005] 近来,已进行设计双向光学链路的尝试。在双向光学链路中,在相同光纤上发射及 接收数据。因此,双向光学链路在潜在地减少形成链路所需要的组件(例如,光纤)的数目 方面是具有吸引力的。出于此相同原因,双向光学链路在可按比例缩放性方面也是具有吸 引力的。另外,许多数据中心具有可潜在地在双向链路中使用以在不必添加光纤的情况下 增加带宽的现有多模光纤基础结构。然而,双向光学链路在处理光学串扰、回程损耗及信噪 t匕(SNR)的方面也提出了挑战。
[0006] 需要一种能够以相对高的数据速率操作同时实现相对低的回程损耗、相对低的光 学串扰及相对高的SNR的双向光学链路。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针对于供在链路中使用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及用于在光学链路上 双向通信的方法。所述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包括安装表面、安装于所述安装表面上的 光源阵列、安装于所述安装表面上的接收光检测器阵列及安置于所述安装表面上面的光学 器件系统。所述安装表面为处于平行于X、Y、Z笛卡尔坐标系统的X-Y平面的平面中的大体 平面表面。每一光源能够响应于接收到相应电信号而产生相应光学信号。每一光检测器能 够响应于接收到相应光学信号而产生相应电信号。至少一个光纤电缆的多个光纤的端面机 械耦合到所述光学器件系统。所述光学器件系统将由相应光源产生的光学信号耦合到相应 光纤的相应端面中。所述光学器件系统将从相应光纤的相应端面传出的光学信号耦合到所 述接收光检测器阵列中的相应接收光检测器上。所述光纤中的每一者同时发射及接收光学 信号。
[0008] 所述方法包括:提供耦合到光纤电缆的相对端的第一及第二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 模块,其中每一模块具有上文所描述的配置;及在所述模块中的每一者中同时发射及接收 光学信号。
[0009] 依据以下描述、图式及所附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 显而易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 图1图解说明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的透视图。
[0011] 图2图解说明根据另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的侧视平面图。 [0012] 图3图解说明根据另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的侧视平面图。
[0013] 图4图解说明根据另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的侧视平面图。
[0014] 图5图解说明根据另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的侧视平面图。
[0015] 图6图解说明根据另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的侧视平面图。
[0016] 图7图解说明根据另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的侧视平面图。 [0017] 图8图解说明根据另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的侧视平面图。
[0018] 图9图解说明根据另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的侧视平面图。
[0019] 图10图解说明根据另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的侧视平面 图。
[0020] 图11图解说明根据另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的侧视平面 图。
[0021] 图12图解说明根据另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的侧视平面 图。
[0022] 图13图解说明并入有两个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及互连所述模块的光纤电缆 的双向光学链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本发明针对于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及用于在光学链路上双向通信的方法。所 述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具有确保相对低的光学串扰、相对低的回程损耗及相对高的 SNR的特征。另外,所述模块具有允许所述模块紧凑且具有用于实现高带宽的高双向信道密 度的直列式Z字形配置。
[0024] 根据一些说明性实施例,所述模块的特征适应现有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二极管 (VCSEL)阵列及p掺杂-本征-η掺杂(P-I-N)二极管阵列的形状因子,此促进设计及组装 所述模块。根据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使用单个波长在双向光学链路上发射及接收光学信号。 根据其它说明性实施例,使用不同波长在双向链路上发射及接收光学信号。所述并行光学 收发器模块具有包含分束器及确保相对低的光学串扰、相对低的回程损耗及相对高的SNR 的其它光学特征的光学器件系统。现在将参考图1-12来描述各种说明性实施例,其中相似 参考编号表示相似特征、元件或组件。
[0025] 图1图解说明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1的透视图。出于说 明性目的,将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1展示为具有六个双向信道及相关联组件,但其可 具有任何数目个双向信道及相关联组件。所述六个双向信道包含具有用于产生待发射的六 个光学信号的六个VCSEL2a-2f的VCSEL阵列2及具有用于将六个所接收光学信号转换成 六个相应电信号的六个P-I-N二极管3a-3f的P-I-N二极管阵列3。模块1还包含具有用 于分别监视由VCSEL2a-2f产生的光学信号的六个监视二极管4a-4f的监视二极管阵列4。 存在连接到模块1的用于分别载运由VCSEL2a-2f产生的光学信号且用于分别载运由接收 P-I-N二极管3a-3f接收的光学信号的六个光纤5a-5f。
[0026] 根据此说明性实施例,使用相同波长λ 1来发射及接收光学信号。因此, VCSEL2a_2f中的每一者产生具有波长λ 1的光学信号且每一 Ρ-Ι-Ν二极管3a_3f接收具 有波长λ 1的光学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模块1包含光学器件系统10,光学器件系统 10取决于正发射还是接收光学信号而在光纤5a-5f的端5g与VCSEL2a-2f或Ρ-Ι-Ν二极管 3a-3f之间光学耦合所述光学信号。在图1中可看到光纤5a-5f的端5g中的仅一者。光 纤5a-5f的端5g可以多种方式紧固到光学器件系统10,如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此说 明性实施例,光纤5a-5f的包含端5g的部分安置于形成于光学器件系统10中的相应孔11 内。端5g可通过折射率(RI)匹配环氧树脂(出于清晰的目的而未展示)紧固到孔11。此 类型的光纤耦合布置在此项技术中通常称为对接端耦合布置。作为用以将光纤5a-5f的端 5g安置于孔11中的替代方案,可在光学器件系统10中形成相应V形凹槽(未展示),在此 情况中端5g将放置于相应V形凹槽中且接着盖或罩(未展示)将放置于光纤上方且紧固 到光学器件系统10以将光纤夹在所述盖或罩与V凹槽之间。
[0027] 阵列2、3及4安装于平行于图1中所展示的X、Y、Z笛卡尔坐标系统的X-Y平面的 安装表面6上。举例来说,安装表面6可为印刷电路板(PCB)的上部表面。将阵列2、3及 4安装于处于共同平面中的相同安装表面上通过允许用于将其它电组件对准、定向及安装 于PCB表面上的相同拾放系统也用于将阵列2、3及4对准、定向及安装于安装表面上而促 进组装。光学器件系统10接着将安装于安装表面6上以完成组装过程。在此类情况中,间 隔件(出于清晰的目的而未展示)可安置于安装表面6上或安置于光学器件系统10的下 部表面上以提供光学器件系统10的下部表面与阵列2、3及4的上部表面之间的必要垂直 间隔(Ζ维度)。
[0028] 根据此说明性实施例,光学器件系统10具有上部光学部分10a及下部光学部分 l〇b,上部光学部分10a及下部光学部分10b沿着上部光学部分10a的下部表面10a?及下 部光学部分l〇b的上部表面10b'彼此介接。制成上部光学部分10a及下部光学部分10b 的材料对于波长λ 1为透明的。根据此说明性实施例,表面l〇a'及l〇b'彼此平行且平行 于X、Y、Z笛卡尔坐标系统的X-Y平面。根据此说明性实施例,凹坑13形成于上部光学部 分l〇a中用于固持光学分束器20。凹坑13具有彼此平行且平行于笛卡尔坐标系统的X-Z 平面的相对垂直侧壁13a及13b且具有平行于表面10a'及10b'且平行于笛卡尔坐标系 统的X-Y平面的上部横向壁13c。凹坑13沿X方向从上部光学部分10a的一侧跨越上部光 学部分l〇a延伸到另一侧。下部光学部分10b的上部表面10b'的一部分13d形成凹坑13 的下部横向壁。凹坑13的下部横向壁13d大体平行于所述凹坑的上部横向壁13c。因此, 根据此说明性实施例,凹坑13在形状上为大体矩形的,但可具有其它形状。
[0029] 分束器20安置于凹坑13中且具有与凹坑13的形状大体互补的形状。分束器20 在大小上通常比凹坑13略小以允许RI匹配环氧树脂21安置于凹坑13中在凹坑13的壁 13a-13d与分束器20的侧20a-20d中间。RI匹配环氧树脂21与凹坑13的壁13a-13d且 与分束器20的侧20a-20d接触。RI匹配环氧树脂21还安置于下部光学部分10b的上部表 面10b'与上部光学部分10a的下部表面10a'中间。RI匹配环氧树脂21将分束器20固 定地定位于凹坑13内且将上部光学部分10a及下部光学部分10b彼此固定地紧固。
[0030] 现在将参考图1中所展示的双向信道中的一者来描述所发射、接收及监视的光学 信号的光学路径,所述双向信道包含VCSEL2a、接收P-I-N二极管3a、监视二极管4a及光纤 5a。箭头22表示由VCSEL2a产生且从模块1在光纤5a上发射的光学信号。箭头25表示 在光纤5a上于模块1中接收且在接收P-I-N二极管3a上接收的光学信号。箭头28表示 由VCSEL2a产生的光学信号的由监视二极管4a接收且用于监视VCSEL2a的光学功率的一 部分。标示为22、25的箭头对应于用于发射光学信号22及接收光学信号25的共享光学路 径。
[0031] 由VCSEL2a产生的光学信号22入射于形成于下部光学部分10b的下部表面10c中 的六个仿生透镜的阵列(出于清晰的目的而未展示)中的仿生透镜29a上。透镜29a-29f 的中心具有相同Y及Z坐标但具有不同X坐标,使得透镜29a-29f的中心分别与VCSEL2a-2f 的中心对准。透镜29a准直光学信号22并将其引导到分束器20的下部侧20d上。分束 器20具有安置于其上部侧20c上的第一滤光片20e及安置于其下部侧20d上的第二滤光 片20f。滤光片20e及20f中的每一者通常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薄膜涂覆层。第二滤光片 20f对于波长λ 1的光学信号为部分反射且部分透明的。分束器20执行使入射于第二滤 光片20f上的光学信号22的一部分通过并将光学信号22的所述部分引导到不规则透镜 31a-31f的阵列中的不规则透镜31a上的分束功能。透镜31a-31f的中心具有相同Y及Z 坐标但具有不同X坐标,使得透镜31a-31f的中心分别与光纤5a-5f的端面5g的中心对准。 透镜31a将光学信号22聚焦到光纤5a的端面5g中。
[0032] 第二滤光片20f将入射于其上的束22的一部分反射到形成于下部光学部分10b 的下部表面l〇c中的六个非球面透镜(出于清晰的目的而未展示)的阵列中的非球面透 镜32a上。箭头28表示光学信号的此经反射部分。透镜32a将光学信号的经反射部分28 聚焦到监视二极管4a上。监视二极管4a接收光学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可使用所述 电信号来监视正由VCSEL2a产生的光学信号的光学功率级且在必要或需要的情况下调整 所述光学功率级。使用光学反馈来监视及调整激光二极管的操作的方式是众所周知的且因 此为简洁起见本文中将不加以论述。
[0033] 在接收方向上,从光纤5a的端面5g传出的光学信号25由透镜31a准直且经准直 束25被引导到安置于分束器20的上部侧20c上的第一滤光片20e上。第一滤光片20e将 束25反射到形成于上部光学部分10a中的平坦全内反射(TIR)透镜33上。平坦TIR透镜 33将束25反射到形成于上部光学部分10a中的仿生透镜36上,仿生透镜36接着将所述 束反射到形成于下部光学部分l〇b的下部表面10c中的六个非球面透镜(出于清晰的目的 而未展示)的阵列中的非球面透镜37a上。透镜37a-37f的中心具有相同Y及Z坐标但具 有不同X坐标使得透镜37a-37f的中心分别与接收P-I-N二极管3a-3f的中心对准。透镜 37a接着将束聚焦到接收P-I-N二极管3a上。接收P-I-N二极管3a将所接收光学信号转 换成电信号,所述电信号由模块1的其它电路(出于清晰的目的而未展示)进一步处理以 恢复在所述光学信号中所含有的数据。
[0034] 在双向链路中,可存在近端串扰及远端串扰。关于模块1,如果待发射的光学信号 22的一部分将在端面5g处反射使得经反射光中的一些光由模块1的P-I-N二极管3a-3f 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接收到,那么可发生近端串扰。如果正在光纤5a上发射的光学信号22 的一部分将从光纤5a的安置于链路的相对端处的端面(未展示)反射回到模块1中且反 射到模块1的P-I-N二极管3a-3f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上,那么可发生模块1中的远端串 扰。当然,在模块内及沿着链路在模块外部可存在其它串扰源。减少串扰改进SNR。如果既 定由模块1的接收P-I-N二极管3a_3f接收的光学信号的一部分由于光纤5a上的传入光 学信号在端面5g处的反射而未被接收,那么可发生关于模块1的回程损耗。
[0035] 模块1的光学器件系统10的配置消除或至少大大地减少了此类不合意反射,借此 减少串扰及回程损耗且增加 SNR。所有透镜29a-29f、31a-31f、32a-32f、33、36及37a-37f 整体形成于通常由聚合物材料(例如,Ultem聚醚酰亚胺)制成的光学器件系统10中。安 置于孔11中的RI匹配环氧树脂提供光纤5a的端面5g与不规则透镜31a之间的经折射率 匹配界面。不规则透镜31a的面向光纤5a的端面5g的侧为平坦的,使得其可通过RI匹配 环氧树脂与光纤5的端面5g进行RI匹配。端面5g与透镜31a的此RI匹配减少端面5g 处的反射,借此减少串扰及回程损耗。
[0036] 环绕分束器20的RI匹配环氧树脂21提供下部光学部分10b的上部表面10b?与 分束器20之间及分束器20与上部光学部分10a的下部表面10a'之间的界面处的RI匹 配。此RI匹配防止在这些界面处发生非既定反射。安置于下部光学部分l〇b的上部表面 l〇b?与上部光学部分10a的下部表面10a'之间的RI匹配环氧树脂21还防止这些表面之 间的界面处的反射以防止在经准直束25从上部光学部分10a传入到下部光学部分10b中 的地方发生反射。滤光片20e及20f还减少串扰及回程损耗。以组合方式使用这些特征中 的一些或所有特征大大地减少串扰及回程损耗且大大地增加 SNR。
[0037] 分束器20相对于VCSEL阵列2的水平定向(平行于X-Y平面的侧20c及20d)提 供某些优点,但并非必需以此方式来定向分束器20。一个此种优点是,其允许光学信号22 相对于分束器20的下部侧20d的法线的入射角(Α0Ι)为极小的(例如,通常但不必在约0〇 与15〇之间)。光学信号28的反射角(A0R)等于Α0Ι。小Α0Ι的一个优点是,其允许容易 且廉价地在分束器的上部侧20c及/或下部侧20d上放置滤光片涂层,如下文将更详细地 描述。此类滤光片涂层可提供进一步减少串扰且改进SNR的额外光学隔离。小AOI的另一 优点是,其可避免在凹坑13中提供RI匹配环氧树脂21的需要,此可减少成本且促进组装 过程。水平定向分束器20的另一优点是,与必须以特定倾斜角定向分束器20相比,其使得 执行组装过程较容易且更可靠。
[0038] 随着光学信号在光学器件系统10的各种光学元件之间通过,由箭头22、25及28 表示的光学路径跨越上部光学部分l〇a及下部光学部分10b形成Z字形图案。此Z字形图 案允许模块1在Y维度上相对紧凑,而不牺牲在串扰、回程损耗及SNR方面的性能。还应注 意,VCSEL2a、接收P-I-N二极管3a、监视二极管4a及光纤5a的端面5g处于X-Y平面中的 相同线上。所有信道均为此直列式配置。所述直列式配置允许阵列2、3及4安装于相同安 装表面6上,此提供在组装及成本方面的前述优点。所述直列式Z字形配置还使用在X维 度上的极少空间,此允许邻近信道之间的X维度间隔为相对小的。此又允许模块1在大小 上为极紧凑的且具有较高信道密度。此配置的另一优点是,其允许在模块中使用具有邻近 VCSEL或二极管之间的标准250微米(micron)间距的现有VCSEL阵列及P-I-N二极管阵 列。
[0039] 如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可对图1中所展示的模块1做出许多变化,此并不 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现在将参考图2-12来描述一些此类变化。图2-12是在许多方面类似 于但在一些方面不同于图1中所展示的模块1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的侧视平面图。 类似于图1中所展示的模块1,图2-12中所展示的模块具有沿X方向彼此间隔开的多个 并行信道。图2-12中所展示的模块也具有上文参考图1所描述的直列式Z字形配置及相 关联优点。为易于图解说明,在图2-12中所展示的侧视平面图中的每一者中描绘仅单个信 道。
[0040] 参考图2,模块50包含光学器件系统60,光学器件系统60等同于图1中所展示的 光学器件系统10,只不过图2中所展示的光学器件系统60的下部光学部分60b略微不同于 图1中所展示的下部光学部分l〇b。图2中所展示的光学器件系统60的上部光学部分60a 等同于图1中所展示的光学器件系统10的上部光学部分l〇a。下部光学部分60b与下部 光学部分10b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已在下部光学部分60b的上部表面60b'中上部表面60b? 与分束器20的下部侧20d介接的地方形成凹痕61。此界面形成在此界面处形成折射率梯 度的气隙62,气隙62执行使光学信号22的一部分通过分束器20并将光学信号22的一部 分反射到透镜32a上的分束功能,透镜32a接着将光部分28聚焦到监视二极管4a上。光 学信号22的通过分束器20的部分入射于透镜31a上,透镜31a以上文参考图1所描述的 方式对所述光进行操作。
[0041] 分束器20的上部侧20c具有安置于其上的滤光片63,滤光片63执行将所发射光 学信号22与所接收光学信号25分离的功能。滤光片63通常是对于沿从透镜29a朝向透 镜31a的方向传播的波长λ 1的光学信号22为透明的但对于沿从透镜31a朝向滤光片63 的方向传播的波长λ 1的光学信号25为全反射的涂覆材料层。光学元件33、36及37a以 上文参考图1所描述的方式对光学信号25进行操作以将光学信号25引导到接收P-I-N二 极管3a上。
[0042] 包含气隙62避免了对分束器20的下部侧20d上的滤光片的需要,此减少成本且 促进组装。在分束器20的上部侧20c上包含滤光片63提供VCSEL2a与接收P-I-N二极管 3a之间的经改进光学隔离以进一步减少串扰及回程损耗,而同时允许针对正发射及接收的 光学信号使用相同波长λ 1。
[0043] 参考图3,模块100包含光学器件系统110,光学器件系统110等同于图2中所展 示的光学器件系统60,只不过图3中所展示的光学器件系统110的下部光学部分110b略 微不同于图2中所展示的下部光学部分60b。图3中所展示的光学器件系统110的上部光 学部分110a等同于图2中所展示的光学器件系统60的上部光学部分60a。下部光学部分 110b与下部光学部分60b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不同于图2中所展不的下部光学部分60b,在 下部光学部分ll〇b的上部表面110b'中上部表面110b?与分束器20的下部侧20d介接的 地方未形成有凹痕。而是,由图2中所展示的气隙62执行的主要分束功能是由安置于分束 器20的下部侧20d上的第二滤光片64执行的。此第二滤光片64执行使光学信号22的 一部分通过分束器20并将光学信号22的一部分反射到透镜32a上的分束功能,透镜32a 接着将经反射光部分28聚焦到监视二极管4a上。光学信号22的通过分束器20的部分入 射于透镜31a上,透镜31a以上文参考图1所描述的方式对光进行操作。
[0044] 分束器20的上部侧20c具有安置于其上的滤光片65,滤光片65执行将处于波长 λ 1的所发射光学信号22与处于波长λ 2的所接收光学信号25分离的功能。滤光片65对 于沿从透镜29a到透镜31a的方向传播的波长λ 1的光学信号22为至少部分透明的,但对 于沿从透镜31a朝向滤光片65的方向传播的波长λ 2的光学信号25为全反射的。滤光片 65将波长λ 2的实质上所有光反射到光学元件33上。光学元件33、36及37a以上文参考 图1所描述的方式对光学信号25进行操作以将光学信号25引导到接收P-I-N二极管3a 上。
[0045] 当正以此方式使用双重波长时,链路的相对端处的VCSEL正产生具有波长λ 2的 光学信号且Ρ-Ι-Ν二极管正接收处于波长λ 1的光学信号。因此,链路的相对端处的滤光 片65的性质将与图3中所展不的滤光片65相反,使得链路的相对端处的滤光片65将对于 沿从透镜29a到透镜31a的方向传播的波长λ 2的光学信号为至少部分透明的,但对于沿 从透镜31a朝向滤光片65的方向传播的波长λ 1的光学信号为全反射的。可针对此目的 形成适合滤光片的方式在此项技术中是众所周知的,且因此为简洁起见在本文中将不进一 步加以描述。
[0046] 包含滤光片64及65提供VCSEL2a与接收Ρ-Ι-Ν二极管3a之间的经改进光学隔离 以进一步减少近端及远端串扰以及回程损耗,借此进一步改进模块100中及沿着链路(出 于清晰的目的而未展示)的SNR。使用不同波长来发射及接收光学信号也减少串扰及回程 损耗且改进SNR。
[0047] 参考图4,模块150等同于图2中所展示的模块50,只不过分别使用第一波长λ 1 及第二波长λ 2来分别发射光学信号22及接收光学信号25,且滤光片63已由滤光片155 替换。在所有其它方面,模块50及150为等同的。根据此实施例,滤光片155执行将处于 波长λ 1的所发射光学信号22与处于波长λ 2的所接收光学信号25分离的功能。滤光 片155对于沿从透镜29a到透镜31a的方向传播的波长λ 1的光学信号22为至少部分透 明的,但对于沿从透镜31a朝向滤光片155的方向传播的波长λ 2的光学信号25通常为全 反射的。滤光片155将波长λ 2的实质上所有光反射到光学兀件33上。光学兀件33、36 及37a以上文参考图1所描述的方式对光学信号25进行操作以将光学信号25引导到接收 P-I-N二极管3a上。
[0048] 包含滤光片155提供VCSEL2a与接收P-I-N二极管3a之间的经改进光学隔离以 进一步减少近端及远端串扰以及回程损耗,借此进一步改进模块150中及沿着链路(出于 清晰的目的而未展示)的SNR。使用不同波长来发射及接收光学信号也减少串扰及回程损 耗且改进SNR。
[0049] 参考图5,模块200极类似于图3中所展示的模块100,只不过模块200针对正发 射的光学信号22及正接收的光学信号25使用相同波长λ 1,且模块200包含适于接纳固持 光纤5a-5g(在所述侧视平面图中仅展示光纤5a)的端的连接器250的插座240。插座240 形成于光学器件系统110的上部光学部分ll〇a中。举例来说,连接器250为多光纤连接器, 例如ΜΡ0连接器。连接器250插入到插座240中以将光纤5a-5f与相应透镜31a-31f (在 图5的侧视平面图中仅展示透镜31a)机械耦合且光学对准。通常,连接器250及插座240 各自在其上具有将连接器250与插座240对准及联锁的对准及锁定特征。
[0050] 此类型的连接器/插座界面在其中模块需要与用ΜΡ0连接器或类似多光纤连接器 端接的带状电缆介接的情况中为有用的。模块200的直列式配置促进此些界面,因为其使 得可具有邻近信道之间的250微米间距,此通常为ΜΡ0连接器中的邻近光纤端之间的间隔。
[0051] 主要分束功能由安置于分束器20的下部侧20d上的滤光片64执行。滤光片64 使光学信号22的一部分通过以允许其通过分束器20并将光学信号22的一部分反射到透 镜32a上。光学信号22的通过分束器20的部分还通过滤光片65且入射于透镜31a上,透 镜31a以上文参考图1所描述的方式对光进行操作。安置于分束器20的上部侧20c上的 滤光片65执行将处于波长λ 1的所发射光学信号22与处于波长λ 1的所接收光学信号25 分离的功能。滤光片65对于沿从透镜29a朝向透镜31a的方向传播的波长λ 1的光学信 号22为至少部分透明的,但对于沿从透镜31a朝向滤光片65的方向传播的波长λ 1的光 学信号25为全反射的。由透镜31a引导到滤光片65上的波长λ 1的实质上所有光由滤光 片65反射到光学兀件33上。光学兀件33、36及37a以上文参考图1所描述的方式对光学 信号25进行操作以将光学信号25引导到接收P-I-N二极管3a上。
[0052] 如上文参考图3所指示,包含滤光片64及65提供VCSEL2a与接收P-I-N二极管 3a之间的经改进光学隔离以进一步减少近端及远端串扰以及回程损耗,借此进一步改进模 块100中及沿着链路(出于清晰的目的而未展示)的SNR。
[0053] 参考图6,模块300等同于图2中所展示的模块50,只不过不同于图2中所展示的 模块50的光学器件系统60,图6中所展不的模块300的光学器件系统60在其中形成有图 5中所展示的用于接纳图5中所展示的连接器250的插座240。因此,图2中所展示的模 块50与图6中所展示的模块300之间的仅有差异是关于光纤5a-5f耦合到光学器件系统 60的方式。模块300操作的方式等同于上文已参考图2描述的模块50操作的方式。类似 于模块50,模块300也具有低串扰、低回程损耗及高SNR。
[0054] 关于图7,模块350类似于图3中所展示的模块100。不同于图3中所展示的模 块100的光学器件系统110,图7中所展示的模块350的光学器件系统310在其中形成有 图5及6中所展示的用于接纳图5及6中所展示的连接器250的插座240。光学器件系统 310分别包括分别具有下部表面310a'及上部表面310b'的上部光学部分310a及下部光 学部分310b。图1-6中所展示的透镜31a-31f已由平坦TIR透镜41a-41f及非球面透镜 42a-42f (在图7的侧视平面图中仅可看到透镜41a及42a)替换。模块350操作的方式极 类似于上文已参考图3描述的模块100操作的方式。
[0055] 光纤5a_5f的端5g不与图7中所展示的光学器件系统310接触,而是安置于插座 240内的气隙中。平坦TIR透镜41a-41f(仅可看到透镜41a)折叠相应经准直光束,而非球 面透镜42a-42f(仅可看到透镜42a)准直所接收光学信号25并将所发射光学信号聚焦到 光纤5a-5f的端5g中。在所有其它方面,图7中所展示的模块350以上文参考图3中所展 示的模块100所描述的方式操作。类似于图3中所展示的模块100,图7中所展示的模块 350也具有低串扰、低回程损耗及高SNR。
[0056] 关于图8,模块400极类似于图4中所展示的模块150。不同于图4中所展示的模块 150的光学器件系统60,图8中所展示的模块400的光学器件系统410在其中形成有图5-7 中所展示的用于接纳图5-7中所展示的连接器250的插座240。光学器件系统410分别包括 分别具有下部表面410a'及上部表面410b'的上部光学部分410a及下部光学部分410b。 图1-6中所展示的透镜31a-31f已由平坦TIR透镜41a-41f及非球面透镜42a-42f (其形 成于光学器件系统410的上部光学部分410a中)替换。模块400操作的方式极类似于上 文已参考图4描述的模块150操作的方式。类似于模块150,模块400也具有低串扰、低回 程损耗及高SNR。
[0057] 如上文参考图7所描述,平坦TIR透镜41a_41f(仅可看到透镜41a)折叠相应经 准直光束,而非球面透镜42a-42f (仅可看到透镜42a)准直所接收光学信号25并将正发射 的光学信号聚焦到光纤5a-5f的端5g中。在所有其它方面,图8中所展示的模块400以上 文参考图4中所展示的模块150所描述的方式操作。
[0058] 关于图9,模块500等同于图3中所展示的模块100,只不过模块500包含第二分 束器520,第二分束器520可等同于分束器20,但分束器520仅具有安置于分束器520的上 部侧520c上的单个滤光片550。所述分束器的下部侧520d可具有但不需要具有安置于其 上的滤光片。滤光片550经设计以仅使具有波长λ 2的光学信号通过,所述光学信号接着 由Ρ-Ι-Ν二极管3a接收。具有任何其它波长的光学信号由滤光片550阻挡。在所有其它 方面,模块500以上文参考图3中所展示的模块100所描述的方式操作。额外分束器520/ 滤光片550组合提供额外光学隔离以进一步减少串扰及回程损耗且增加 SNR。
[0059] 关于图10,模块600等同于图9中所展示的模块500,只不过安置于分束器20的 下部侧20d上的滤光片64已由凹痕61所形成的气隙62替换,如上文参考图2所描述。气 隙62执行上文参考图2所描述的主要分束器操作。在所有其它方面,模块600以上文参考 图9中所展示的模块500所描述的方式操作。如上文参考图9所指示,额外分束器520/滤 光片550组合提供额外光学隔离以进一步减少串扰及回程损耗且增加 SNR。
[0060] 关于图11,模块700等同于图7中所展示的模块350,只不过模块700包含上文参 考图9及10所描述的第二分束器520。如上文所指示,第二分束器520具有安置于其上部 侧520c上的滤光片550。所述分束器的下部侧520d可具有但不需要具有安置于其上的滤 光片。滤光片550经设计以仅使具有波长λ 2的光学信号通过,所述光学信号接着由P-I-N 二极管3a接收。具有任何其它波长的光学信号由滤光片550阻挡。在所有其它方面,模块 700以上文参考图7中所展示的模块350所描述的方式操作。如上文所指示,额外分束器 520/滤光片550组合提供额外光学隔离以进一步减少串扰及回程损耗且增加 SNR。
[0061] 关于图12,模块800等同于图11中所展示的模块700,只不过图11中所展示的滤 光片64已由气隙62替换。在所有方面,模块800以模块700操作的相同方式操作,只不过 主要分束操作是由气隙62而非滤光片64执行。
[0062] 图13图解说明并入有两个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910及920以及互连模块910 及920的光纤电缆930的双向光学链路900。模块910及920可为图1-12中所展示的模块 或并入有上文参考图1-12所描述的原理及概念的类似模块中的任一者。模块910及920 可发射及接收相同波长λ 1的光学信号,或其可分别发射及接收第一波长λ 1及第二波长 入2的光学信号。举例来说,电缆930可为具有等于模块910及920的信道的数目的数目个 光纤的光学带状光纤电缆。举例来说,在其中模块910及920中的每一者具有六个信道的 情况中,电缆930将具有六个光纤。在电缆930的每一光纤上发射及接收光学信号,因此沿 由箭头941及942表示的方向两者载运光学信号。
[0063] 双向光学链路900能够具有极高带宽。举例来说,假设模块910及920中的每一 者具有六个信道且每一信道同时以10千兆位/秒(Gbps)的数据速率发射且以lOGbps的 数据速率接收而实现20Gbps/信道的聚合数据速率,则链路900的双向数据速率将为 : 6X20GbpS=120Gbps。当然,可通过使用以较高速率操作的激光二极管及光电二极管及/或 通过增加在模块中提供的信道的数目及电缆930的光纤的数目来增加链路900的数据速 率。另外,可采取其它措施以进一步增加链路数据速率,例如使用电子色散补偿技术。此外, 由于模块910及920的直列式Z字形配置,可增加模块910及920的信道密度同时维持其 紧凑性质。此外,模块910及920的紧凑性质允许其中的许多模块并排放置及/或彼此上 下堆叠以允许使用极少空间来构造大数目的链路900。
[0064] 应注意,上文已出于示范本发明的原理及概念的目的而参考几个说明性实施例描 述了本发明。本发明并不限于本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如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鉴于本 文中所提供的描述将理解。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目标或目的情况下对本文中所描述的实施 例做出许多修改,且所有此类修改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〇〇65] 举例来说,可在模块中各种位置处使用额外滤光片来进一步减少串扰及回程损 耗。作为另一实例,可在模块中使用具有不同于所展示的分束器的形状及定向的分束器。此 夕卜,尽管已在图1-12中将模块内的光学路径展示为具有特定方向性,但这些光学路径的方 向性可不同于所展示的方向性。还应注意,虽然已在图1-12中分别将光源及接收光检测器 展示为VCSEL及P-I-N二极管,但可针对此目的使用其它光源及光检测器。此外,如果不需 要监视由光源产生的光学信号,那么可消除监视光检测器的阵列(例如,图1中的阵列4), 在此情况中分束器20将不需要经配置为反射光部分28。这些及其它修改均在本发明的范 围内,如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鉴于本文中所提供的描述将理解。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在双向光学链路上通信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所述收发器模块包 括: 安装表面,所述安装表面为处于平行于X、Y、Z笛卡尔坐标系统的X-Y平面的平面中的 大体平面表面; 光源阵列,其安装于所述安装表面上,每一光源能够响应于接收到相应电信号而产生 相应光学信号; 接收光检测器阵列,其安装于所述安装表面上,每一光检测器能够响应于接收到相应 光学信号而产生相应电信号;及 光学器件系统,其安置于所述安装表面上面,其中至少一个光纤电缆的多个光纤的端 面机械耦合到所述光学器件系统,且其中所述光学器件系统将由所述光源阵列中的相应光 源产生的光学信号耦合到相应光纤的相应端面中,且其中所述光学器件系统将从相应光纤 的相应端面传出的光学信号耦合到所述接收光检测器阵列中的相应接收光检测器上,且其 中所述光纤中的每一者同时发射及接收光学信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其中所述光学器件系统包含具有 至少上部侧及下部侧的至少第一分束器,其中由所述光源产生的所述光学信号以相对于所 述X、Y、Z笛卡尔坐标系统的Z轴的相应入射角AOI入射于所述第一分束器的所述下部侧 上,且其中入射于所述第一分束器的所述下部侧上的所述相应光学信号的至少相应第一部 分通过所述第一分束器,且其中所述光学器件系统将通过所述第一分束器的所述相应第一 部分耦合到所述相应光纤的所述相应端面中。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其中每一相应光纤端面、相应接 收光检测器及相应光源处于在所述X、Y、Z笛卡尔坐标系统的X及Y维度上的共同线中。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其中所述AOI为相等的且在从约 0〇到约15〇的范围中。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其进一步包括: 监视光检测器阵列,其安装于所述安装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分束器的所述下部侧以 相对于所述X、Y、Z笛卡尔坐标系统的所述Z轴的相应反射角AOR反射由所述相应光源产生 的所述光学信号的第二部分,且其中每一监视光检测器接收由所述第一分束器的所述下部 侧反射的所述相应第二部分中的一者且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相应第二部分而产生相应电信 号。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其中每一相应光纤端面、相应接 收光检测器、相应监视光检测器及相应光源处于在所述X、Υ、Ζ笛卡尔坐标系统的X及Υ维 度上的共同线中。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其中所述光学器件系统进一步包 含: 第一光学元件阵列,其安置于所述光纤的所述端面与所述第一分束器中间,所述第一 阵列中的每一光学元件接收通过所述第一分束器的所述相应光学信号的相应第一部分并 将所述所接收第一部分引导到相应光纤的相应端面上,所述第一阵列中的每一相应光学元 件接收从相应端面传出的相应光学信号并将从所述相应端面传出的所述相应所接收光学 信号引导到所述第一分束器的所述上部侧上,且其中所述第一分束器的所述上部侧沿第一 方向反射被引导于其上的所述相应光学信号。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其中所述光学器件系统进一步包 含: 第一反射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反射表面接收沿所述第一方向反射的所述相应光学信号 并沿第二方向反射所述所接收相应光学信号。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其中所述光学器件系统进一步包 含: 第二反射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反射表面接收沿所述第一方向反射的所述相应光学信号 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大体相反的第三方向反射所述光学信号。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其中所述光学器件系统进一步 包含: 第二光学元件阵列,其安置于所述第二反射表面与所述接收光检测器阵列中间,且其 中所述第二阵列中的每一光学元件接收由所述第二反射表面沿所述第三方向反射的相应 光学信号并将所述相应光学信号聚焦到所述接收光检测器阵列中的相应接收光检测器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其中所述光学器件系统进一步 包含: 第三光学元件阵列,其安置于所述第一分束器的所述下部侧与所述光源阵列中间,且 其中所述第三阵列中的每一光学元件接收由相应光源产生的相应光学信号并将所述相应 光学信号引导到所述第一分束器的所述下部侧上。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其中所述光学器件系统进一步 包含: 第四光学元件阵列,其安置于所述第一分束器的所述下部侧与所述监视光检测器阵列 中间,且其中所述第四阵列中的每一光学元件接收由所述第一分束器的所述下部侧反射的 相应第二部分并将所述相应经反射第二部分聚焦到所述监视光检测器阵列中的相应监视 光检测器上。
1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其进一步包括: 第二分束器,其包含于所述光学器件系统中,且其中所述光学器件系统接收从所述相 应端面传出的相应光学信号并将从所述相应端面传出的所述相应光学信号引导到所述第 一分束器的所述上部侧上,且其中所述第一分束器的所述上部侧反射被引导于其上的所述 相应光学信号,且其中所述第二分束器安置于由所述第一分束器的所述上部侧反射的所述 相应光学信号沿其行进的光学路径中,且其中由所述第一分束器的所述上部侧反射的所述 相应光学信号的至少相应部分入射于所述第二分束器的上部侧上,且其中所述第二分束器 仅允许入射于所述第二分束器的所述上部侧上的光学信号的具有至少一个既定光波长的 相应部分通过所述第二分束器并由所述光学器件系统耦合到所述接收光检测器阵列中的 相应接收光检测器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其中由所述光源阵列中的所述 相应光源产生的所述相应光学信号具有第一波长λ 1,且其中从所述相应端面传出的所述 相应光学信号具有第二波长入2。
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其中由所述光源阵列中的所述 相应光源产生的所述相应光学信号具有第一波长λ 1,且其中从所述相应端面传出的所述 相应光学信号具有所述第一波长λ 1。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其中所述光纤的所述端面通过 对接耦合布置机械耦合到所述光学器件系统。
1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其中所述光纤的所述端面通过 多光纤连接器机械耦合到所述光学器件系统。
18. -种用于在光学链路上双向传递光学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机械耦合到光纤电缆的相对端的第一、第二双向并行光学收发器模块,每一模块 包括: 安装表面,所述安装表面为处于平行于X、Υ、Ζ笛卡尔坐标系统的Χ-Υ平面的平面中的 大体平面表面; 光源阵列,其安装于所述安装表面上,每一光源能够响应于接收到相应电信号而产生 相应光学信号; 接收光检测器阵列,其安装于所述安装表面上,每一光检测器能够响应于接收到相应 光学信号而产生相应电信号;及 光学器件系统,其安置于所述安装表面上面,其中所述光纤电缆的多个光纤的端面机 械耦合到所述光学器件系统,且其中所述光学器件系统将由所述光源阵列中的相应光源产 生的光学信号耦合到相应光纤的相应端面中,且其中所述光学器件系统将从相应光纤的相 应端面传出的光学信号耦合到所述接收光检测器阵列中的相应接收光检测器上; 及 在所述模块中的每一者中同时发射及接收光学信号。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一模块的所述光学器件系统包含具有至少上 部侧及下部侧的至少第一分束器,其中由所述光源产生的所述光学信号以相对于所述Χ、Υ、 Ζ笛卡尔坐标系统的Ζ轴的相应入射角ΑΟΙ入射于所述第一分束器的所述下部侧上,且其中 入射于所述第一分束器的所述下部侧上的所述相应光学信号的至少相应第一部分通过所 述第一分束器,且其中所述光学器件系统将通过所述第一分束器的所述相应第一部分耦合 到所述相应光纤的所述相应端面中。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每一模块内,每一相应光纤端面、相应接收光 检测器及相应光源处于在所述X、Υ、Ζ笛卡尔坐标系统的X及Υ维度上的共同线中。
21.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ΑΟΙ为相等的且在从约0〇到约15〇的范围 中。
22.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一模块进一步包括: 监视光检测器阵列,其安装于所述相应安装表面上,其中所述相应第一分束器的所述 下部侧以相对于所述Χ、Υ、Ζ笛卡尔坐标系统的所述Ζ轴的相应反射角AOR反射由所述相应 光源产生的所述光学信号的第二部分,且其中所述相应监视光检测器阵列中的每一监视光 检测器接收由所述相应第一分束器的所述下部侧反射的所述相应第二部分中的一者且响 应于接收到所述相应第二部分而产生相应电信号。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每一模块内,每一相应光纤端面、相应接收光 检测器、相应监视光检测器及相应光源处于在所述X、Υ、Ζ笛卡尔坐标系统的X及Υ维度上 的共同线中。
24.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一相应光学器件系统进一步包含: 第一光学兀件阵列,其安置于所述相应光纤的所述相应端面与所述相应第一分束器中 间,所述相应第一阵列中的每一光学元件接收通过所述相应第一分束器的所述相应光学信 号的相应第一部分并将所述所接收第一部分引导到相应光纤的相应端面上,所述相应第一 阵列中的每一相应光学元件接收从相应端面传出的相应光学信号并将从所述相应端面传 出的所述相应所接收光学信号引导到所述相应第一分束器的所述上部侧上,且其中所述相 应第一分束器的所述上部侧沿第一方向反射被引导于其上的所述相应光学信号。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每一相应光学器件系统进一步包含: 第一反射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反射表面接收沿所述第一方向反射的所述相应光学信号 并沿第二方向反射所述所接收相应光学信号。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一相应光学器件系统进一步包含: 第二反射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反射表面接收沿所述第一方向反射的所述相应光学信号 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大体相反的第三方向反射所述光学信号。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一相应光学器件系统进一步包含: 第二光学元件阵列,其安置于所述相应第二反射表面与所述相应接收光检测器阵列中 间,且其中所述相应第二阵列中的每一光学元件接收由所述第二反射表面沿所述第三方向 反射的相应光学信号并将所述相应光学信号聚焦到所述相应接收光检测器阵列中的相应 接收光检测器上。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一相应光学器件系统进一步包含: 第三光学元件阵列,其安置于所述相应第一分束器的所述下部侧与所述相应光源阵列 中间,且其中所述相应第三阵列中的每一光学元件接收由相应光源产生的相应光学信号并 将所述相应光学信号引导到所述相应第一分束器的所述下部侧上。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一相应光学器件系统进一步包含: 第四光学元件阵列,其安置于所述相应第一分束器的所述下部侧与所述相应监视光检 测器阵列中间,且其中所述相应第四阵列中的每一光学元件接收由所述相应第一分束器的 所述下部侧反射的相应第二部分并将所述相应经反射第二部分聚焦到所述相应监视光检 测器阵列中的相应监视光检测器上。
3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一相应光学器件系统进一步包含: 第二分束器,且其中所述相应光学器件系统接收从所述相应端面传出的相应光学信号 并将从所述相应端面传出的所述相应光学信号引导到所述相应第一分束器的所述上部侧 上,且其中所述相应第一分束器的所述上部侧反射被引导于其上的所述相应光学信号,且 其中所述相应第二分束器安置于由所述相应第一分束器的所述上部侧反射的所述相应光 学信号沿其行进的光学路径中,且其中由所述相应第一分束器的所述上部侧反射的所述相 应光学信号的至少相应部分入射于所述相应第二分束器的上部侧上,且其中所述相应第二 分束器仅允许入射于所述相应第二分束器的所述上部侧上的光学信号的具有至少一个既 定光波长的相应部分通过所述相应第二分束器并由所述相应光学器件系统耦合到所述相 应接收光检测器阵列中的相应接收光检测器上。
31.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由第一模块的所述光源阵列中的所述相应光 源产生的所述相应光学信号具有第一波长λ 1,且其中从耦合到所述第一模块的所述光纤 的所述相应端面传出的所述相应光学信号具有第二波长λ 2,且其中由第二模块的所述光 源阵列中的所述相应光源产生的所述相应光学信号具有所述第二波长λ 2,且其中从耦合 到所述第二模块的所述光纤的所述相应端面传出的所述相应光学信号具有所述第一波长 λ 1〇
3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由所述第一及第二模块的所述光源阵列中的所 述相应光源产生的所述相应光学信号具有第一波长λ 1,且其中从耦合到所述第一及第二 模块的所述光纤的所述相应端面传出的所述相应光学信号具有所述第一波长λ 1。
【文档编号】G02B6/43GK104111508SQ201410066567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9日
【发明者】邵冰, 陈烨 申请人:安华高科技通用Ip(新加坡)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