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1879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显示装置受其他膜层的影响显示亮度低的问题。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穿过多层薄膜发出,其中,所述多层薄膜中至少一层为具有纳米颗粒的薄膜。
【专利说明】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是一种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其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发光效率高、易形成柔性结构等优点。因此,利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显示技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显示技术。
[0003]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技术比较成熟,发光效率高,因此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中获得了广泛应用。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100和封装基板200,如图1所示,所述阵列基板100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0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10上的黑矩阵膜层11、彩色膜层12、平坦层13、第一电极层14、第二电极层17、位于所述第一电极14和第二电极17之间的有机发光功能层15以及像素界定层16。当第一电极14和第二电极17同时加载电信号,有机发光功能层15有电流通过,激发功能层发光实现显示。
[0004]其中,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彩色膜层包括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彩膜单元,每一个发光单元对应其中一种颜色的彩膜单元,以实现彩色显示。但是,通过该方法实现的有机发光显示,由于光的出射需要经过平坦层13、彩色膜层12以及衬底基板11,部分光会发生全反射,因此光会有一定的损失,直接影响到显示器件的显示亮度。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解决了现有的显示装置受其他膜层的影响显示亮度低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穿过多层薄膜发出,其中,所述多层薄膜中至少一层为具有纳米颗粒的薄膜。
[0008]可选的,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穿过彩色膜层发出,所述彩色膜层具有纳米颗粒。
[0009]可选的,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还穿过钝化层和/或平坦层发出,且所述钝化层和/或所述平坦层具有纳米颗粒。
[0010]可选的,所述纳米颗粒为一种或几种无机纳米颗粒。
[0011]可选的,所述无机纳米颗粒包括:MgF2、CaF2,SiO2, BaF、B203、NaF、AlF3, SiO、LiF、Na3AlF6、KF、CdF2、DyF3、LaF3、W03、ZnSe、ZnS、Ti02、Sb2S3、Zr02、Ba0、BaS、BaTi03、Bi203、V205、
SiNx。
[0012]可选的,仅所述彩色膜层具有纳米颗粒,且所述彩色膜层的厚度为1.5-3微米。
[0013]可选的,所述彩色膜层包括:红色膜层、绿色膜层以及蓝色膜层,
[0014]其中,所述蓝色膜层具有纳米颗粒。
[0015]可选的,所述红色膜层、绿色膜层以及蓝色膜层均具有纳米颗粒。
[0016]可选的,所述纳米颗粒在所述彩色膜层中的体积浓度为1%_60%。[0017]可选的,所述纳米颗粒在所述彩色膜层中的体积浓度为5%_30%。
[0018]可选的,所述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5-5纳米。
[0019]可选的,所述发光单元为背光单元或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
[002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制造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发光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0021]在衬底基板上形成至少一层具有纳米颗粒的薄膜,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穿过所述具有纳米颗粒的薄膜发出。
[0022]可选的,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掺杂有纳米颗粒的彩色膜层。
[0023]可选的,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掺杂有纳米颗粒的钝化层和/或平坦层。
[0024]可选的,所述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掺杂有纳米颗粒的彩色膜层具体包括:
[0025]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掺杂有纳米颗粒的蓝色膜层;
[0026]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没有掺杂纳米颗粒的红色膜层和绿色膜层。
[0027]可选的,所述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掺杂有纳米颗粒的彩色膜层具体包括:
[0028]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掺杂有纳米颗粒的红色膜层、绿色膜层以及蓝色膜层。
[0029]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穿过多层薄膜发出,其中,所述多层薄膜中至少一层为具有纳米颗粒的薄膜,则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经纳米颗粒进行散射,减少光的全反射,提高光的输出,进而提高整个显示装置的出光率,增大显示亮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为现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显示器示意图;
[003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显示器示意图;
[003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显示器示意图;
[003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示意图;
[0035]图5为不同颜色的子像素随显示时间的衰减示意图;
[003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形成彩色膜层的方法示意图;
[003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制造方法示意图。
[0038]附图标记:
[0039]10-第一衬底基板;11-黑矩阵膜层;12_彩色膜层;13_平坦层;14_第一电极层;15-有机发光功能层;16-像素界定层;17-第二电极层;100-阵列基板;101-钝化层;102-薄膜晶体管;200_封装基板;300_彩膜基板;301_第二衬底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穿过多层薄膜发出,其中,所述多层薄膜中至少一层为具有纳米颗粒的薄膜。
[0042]纳米颗粒即粒径为1-100纳米的粒子,属于胶体粒子大小的范围。它们处于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之间的过渡区,是由数目不多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集团,因此纳米颗粒具有新异的物理化学特性。由于粒径很小,表面曲率很大,纳米颗粒具有一定的表面散射效应。且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5-5纳米。
[0043]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穿过多层薄膜发出,其中,所述多层薄膜中至少一层为具有纳米颗粒的薄膜,即设置在发光单元出光侧的多层薄膜中至少一层为具有纳米颗粒的薄膜。则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经过该薄膜时发生光散射现象,减少光的全反射,提高光的输出,进而提高整个显示装置的出光率,增大显示亮度。
[004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穿过多层薄膜发出,其中,所述多层薄膜中至少一层为具有纳米颗粒的薄膜,则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经纳米颗粒进行散射,减少光的全反射,提高光的输出,进而提高整个显示装置的出光率,增大显示亮度。
[0045]可选的,所述发光单元为背光单元或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是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是自发光显示装置。且当所述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则所述发光单元为背光单元,且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发出的光经基板上的像素单元发出。当显示装置为自发光显示装置时,则所述发光单元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本发明实施例以所述发光单元为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0046]可选的,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穿过彩色膜层,所述彩色膜层具有纳米颗粒。
[0047]需要说明的是,当发光单元发出白光,为了实现彩色显示,一般设置彩色膜层,包括红、绿、蓝三种基色的膜层,其中一个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通过调节不同颜色的子像素的显示灰阶,实现各种颜色的彩色显示。其中可选的,所述白光发光二极管可以是全突光发光二极管、全磷光发光二极管还可以是磷光和突光符合发光的发光二极管。当然,对于自发光显示器,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还可以是一个二极管发不同颜色的光,则可以不通过彩色膜层即可实现多彩显示。
[0048]具体的,如图2所示,彩色膜层12中添加纳米颗粒,则有机发光功能层15发出的光经过彩色膜层12的纳米颗粒的散射,提高彩色膜层的光的输出,进而提高整个显示装置的出光率。
[0049]可选的,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还穿过钝化层和/或平坦层发出,且所述钝化层和/或所述平坦层具有纳米颗粒。
[0050]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还穿过钝化层和/或平坦层发出,且所述钝化层和/或所述平坦层具有纳米颗粒,即可以是发光单元发出的光还穿过钝化层或平坦层发出,则所述钝化层或所述平坦层具有纳米颗粒。还可以是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还穿过钝化层和平坦层发出,则所述钝化层和所述平坦层具有纳米颗粒。
[0051]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当显示装置的发光单元为有机二极管发光单元,则有机二极管(有机发光功能层15)发出的光经平坦层13以及彩色膜层12发出(基板上没有钝化层),则可以是在所述平坦层13和所述彩色膜层12中添加纳米颗粒。
[0052]当然,对于液晶显示器,由于其是背光发光单元,液晶显示器的阵列基板上的薄膜或层结构较多,如图4所示,背光单元的出光侧的阵列基板100的第一衬底基板10上设置有薄膜晶体管102以及钝化层101,彩膜基板300上设置有黑矩阵11、彩色膜层12以及平坦层13。所述液晶显示器的彩膜基板300上的彩色膜层12和平坦层13可以是掺杂有纳米颗粒,同时,还可以在阵列基板100的钝化层101掺杂纳米颗粒,以进一步提高光的透过率。
[0053]可选的,所述纳米颗粒为一种或几种无机纳米颗粒。即可以在一层薄膜中添加一种纳米颗粒,例如在所述蓝色膜层中仅添加SiO2纳米颗粒。还可以是在一层薄膜中添加几种混合的无机纳米颗粒。例如,还可以在所述蓝色膜层中添加SiO2和SiNx混合的纳米颗粒。
[0054]当然,所述纳米颗粒还可以是其他纳米颗粒,例如还可以是金纳米颗粒等。本发明实施例仅以无机纳米颗粒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0055]可选的,所述无机纳米颗粒包括:MgF2、CaF2,SiO2, BaF、B203、NaF、AlF3, SiO、LiF、Na3AlF6、KF、CdF2、DyF3、LaF3、W03、ZnSe、ZnS、Ti02、Sb2S3、Zr02、Ba0、BaS、BaTi03、Bi203、V205、SiNx。当然,所述无机纳米颗粒还可以是与上述材料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其他纳米颗粒,本发明实施例仅以上述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0056]可选的,仅所述彩色膜层具有纳米颗粒,且所述彩色膜层的厚度为1.5-3微米。即仅在所述彩色膜层具有纳米颗粒,而不在其他薄膜或层结构中添加纳米颗粒。
[0057]可选的,所述彩色膜层包括:红色膜层、绿色膜层以及蓝色膜层,其中,所述蓝色膜层具有纳米颗粒。
[0058]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装置一般通过红、绿、蓝三种基色即可通过调节不同子像素的显示灰阶实现多彩显示,但现有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还可以是包括红、绿、蓝、白或者红、绿、蓝、黄等其他颜色的子像素。且不同颜色的膜层是分别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的,显示装置包括其他颜色的子像素,还可以在其他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分别添加纳米颗粒。本发明实施例仅以显示单元包括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子像素,即彩色膜层包括红色膜层、绿色膜层以及蓝色膜层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具体的如图5所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蓝色子像素3的亮度随时间的衰减较快,绿色子像素I和红色子像素2的亮度随时间的衰减较慢,器件发光的色坐标漂移白平衡出现红移现象,即全彩显示时白平衡向暖,严重影响了显示器的使用寿命。因此,如图3所示,仅在蓝色(B)膜层添加纳米颗粒,可以减小蓝色的衰减速率,进而使得蓝色子像素和红色子像素的衰减接近,延长显示器的使用寿命。
[0059]可选的,所述红色膜层、绿色膜层以及蓝色膜层均具有纳米颗粒。即如图2所示,在红色(R)膜层、绿色(G)膜层以及蓝色(B)膜层中均添加纳米颗粒,以提高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亮度。
[0060]可选的,所述纳米颗粒在所述彩色膜层中的体积浓度为1%_60%。所述体积浓度即体积百分浓度,常用于酒类,指每100毫升的溶液中溶质的体积(以毫升计)。其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纳米颗粒在所述彩色膜层中的体积浓度为5%-30%。以得到较好的发光亮度。
[006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制造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发光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0062]在衬底基板上形成至少一层具有纳米颗粒的薄膜,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穿过所述具有纳米颗粒的薄膜发出。
[0063]即所述具有纳米颗粒的薄膜形成在所述发光单元的出光侧。需要说明的是,若所述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则所述发光单元为背光单元,液晶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均设置在发光单元的出光侧。若所述显示装置为自发光显示装置,可以分为顶发光显示装置和低发光显示装置,但无论对于哪一种显示装置,本发明中具有纳米颗粒的薄膜均在所述发光单元的出光侧,即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经该层薄膜射出,纳米颗粒对背光单元的光进行散射,减少光的全反射,提高光的输出,进而提高整个显示装置的出光率,增大显不売度。
[0064]可选的,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掺杂有纳米颗粒的彩色膜层。
[0065]具体的,可以是通过旋涂掺杂有SiO2纳米颗粒的蓝色树脂类光阻材料,并经过曝光、显影、固化形成蓝色膜层,其厚度可是1.5-3微米。即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掺杂有SiO2纳米颗粒的蓝色膜层。其中,红色膜层和绿色膜层可以是不添加纳米颗粒直径经涂布红色树脂类光阻材料和绿色树脂类光阻材料形成正常的红色膜层和绿色膜层。即仅在蓝色膜层中添加纳米颗粒。
[0066]当然,也可以是同时在红色树脂类光阻材料和绿色树脂类光阻材料中添加纳米颗粒,并经旋涂形成掺杂有纳米颗粒的红色膜层以及绿色膜层。
[0067]可选的,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掺杂有纳米颗粒的钝化层和/或平坦层。
[0068]即当显示装置为自发光显示装置,如图2所示,在阵列基板100的衬底基板10上形成掺杂有纳米颗粒的平坦层13。当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在阵列基板100的第一衬底基板上10上形成掺杂有纳米颗粒的钝化层101,还可以在彩膜基板300的第二衬底基板301上形成掺杂有纳米颗粒的彩色膜层12以及平坦层13。
[0069]可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掺杂有纳米颗粒的彩色膜层具体包括:
[0070]步骤101、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掺杂有纳米颗粒的蓝色膜层。
[0071]步骤102、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没有掺杂纳米颗粒的红色膜层和绿色膜层。
[0072]即形成的显示装置如图3所示,彩色膜层12中的蓝色(B)膜层中掺杂有纳米颗粒,红色(R)膜层和绿色(G)膜层不掺杂纳米颗粒。具体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蓝色子像素的亮度随时间的衰减较快,绿色子像素和红色子像素的亮度随时间的衰减较慢,器件发光的色坐标漂移白平衡出现红移现象,即全彩显示时白平衡向暖,严重影响了显示器的使用寿命。因此,如图3所示,仅在蓝色(B)膜层添加纳米颗粒,可以减小蓝色的衰减速率,进而使得蓝色子像素和红色子像素的衰减接近,延长显示器的使用寿命。
[0073]需要说明的是,形成不同颜色的彩色膜层的制作顺序可以是不定了,由于每一个彩色膜层均是通过一次曝光形成,则可以根据需要形成不同颜色的彩色膜层。
[0074]可选的,所述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掺杂有纳米颗粒的彩色膜层具体包括:
[0075]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掺杂有纳米颗粒的红色膜层、绿色膜层以及蓝色膜层。
[0076]即形成的显示装置如图2所示,彩色膜层12中的蓝色(B)膜层、红色(R)膜层和绿色(G)膜层均掺杂纳米颗粒,以提高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亮度。
[0077]下面提供以具体实施例用于说明形成如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如图所示,所述方法包括:[0078]步骤201、在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黑矩阵膜层。
[0079]具体的,第一衬底基板形成之后,通过旋涂树脂类材料在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一层薄膜,通过曝光、显影、固化形成黑矩阵。
[0080]步骤202、在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掺杂有SiO2纳米颗粒的红色膜层、绿色膜层以及蓝色膜层。
[0081]具体的,在衬底基板上旋涂掺杂有SiO2纳米颗粒的红色树脂类材料,并经过曝光、显影、固化形成红色膜层,具体的形成的红色膜层的厚度为1.5-3微米,SiO2纳米颗粒的粒径在1-10纳米之间,其在红色膜层中的体积浓度为30%。然后按照上述工艺依次形成绿色膜层和蓝色膜层。
[0082]步骤203、在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平坦层。
[0083]具体的,可以是通过旋涂亚克力系材料并固化处平坦层,平坦层的厚度约4微米。
[0084]步骤204、在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层、像素界定层、有机发光功能层以及第二电极层。
[0085]具体的形成第一电极层、像素界定层、有机发光功能层以及第二电极层的制作方法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在这里不作赘述。其中,可以旋涂亚克力系材料并经过曝光、显影、固化处像素界定层,像素界定层约1.5微米。
[0086]经过上述步骤201-204在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各层薄膜或层结构及形成如图2所示的阵列基板100。
[0087]步骤205、将所述阵列基板和封装基板进行对盒。
[0088]对盒后形成的显示装置即如图2所示,其中彩色膜层中掺杂有纳米颗粒。
[0089]需要说明的是,形成如图2所述的显示装置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步骤,还可以根据需要对应调整相应的制作顺序。例如步骤201和步骤202的先后顺序也可以进行调换。本发明实施例仅以上述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009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发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穿过多层薄膜发出,其中,所述多层薄膜中至少一层为具有纳米颗粒的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穿过彩色膜层发出,所述彩色膜层具有纳米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还穿过钝化层和/或平坦层发出,且所述钝化层和/或所述平坦层具有纳米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为一种或几种无机纳米颗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纳米颗粒包括:MgF2、CaF2,Si02、BaF、B203、NaF、AlF3、Si0、LiF、Na3AlF6、KF、CdF2、DyF3、LaF3、W03、ZnSe、ZnS、Ti02、Sb2S3、ZrO2λ BaO、BaS、BaTiO3' Bi2O3' V205、SiNx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仅所述彩色膜层具有纳米颗粒,且所述彩色膜层的厚度为1.5-3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膜层包括:红色膜层、绿色膜层以及蓝色膜层,其中,所述蓝色膜层具有纳米颗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膜层、绿色膜层以及蓝色膜层均具有纳米颗粒。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在所述彩色膜层中的体积浓度为1%_6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在所述彩色膜层中的体积浓度为5%-3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5-5纳米。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为背光单元或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
13.—种显示装置制造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发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衬底基板上形成至少一层具有纳米颗粒的薄膜,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穿过所述具有纳米颗粒的薄膜发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掺杂有纳米颗粒的彩色膜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掺杂有纳米颗粒的钝化层和/或平坦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掺杂有纳米颗粒的彩色膜层具体包括: 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掺杂有纳米颗粒的蓝色膜层; 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没有掺杂纳米颗粒的红色膜层和绿色膜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掺杂有纳米颗粒的彩色膜层具体包括: 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掺杂有纳米颗粒的红色膜层、绿色膜层以及蓝色膜层。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103943661SQ201410150972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5日
【发明者】焦志强, 矫士博, 罗程远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