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盒、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2333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显影盒、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显影盒,具备壳体,该壳体具备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并通过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来构成在内部能够收容显影剂的收容部,该第一框架具备沿第一方向隔开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该第二框架覆盖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一方,第二框架具备:接触部,与第一框架接触;以及突出部,从接触部向第二方向的一方突出,遍及第一方向上的收容部的大致整体地延伸,突出部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在从第一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接触部与第一框架接触的接触面倾斜。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加收容的调色剂的量并能够减轻从干涉物受到的力。
【专利说明】显影盒、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用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在该图像形成装置装配的处理盒及显影盒。

【背景技术】
[0002]作为采用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已知有装配了显影盒的图像形成装置,该显影盒具备显影辊和收容调色剂的收容室。图像形成动作期间,在显影盒中,将收容室内的调色剂向显影辊搬运。由此,在显影辊的外周面适当地载持调色剂。
[0003]作为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装配的显影盒,已知有具备处理盒主体和盖的处理盒。处理盒主体为有底框形状,将显影辊支承为能够旋转。盖覆盖处理盒主体。在将处理盒主体与盖组合后的内部空间收容有显影剂。盖相对于处理盒主体与盖的接合面向与显影辊相反的一侧鼓出,由此,能够增加内部空间的容积,增加收容的显影剂的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10-72331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07]【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0008]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I记载的处理盒中,盖的端面、即相对于处理盒主体与盖的接合面隔开间隔设置的端面与该接合面大致平行地设置。因此,在处理盒的搬运等时,若干涉物相对于处理盒的盖发生碰撞时,盖直接受到来自干涉物的冲击,因此向处理盒施加较大的力。这种情况下,存在显影剂从处理盒泄漏的可能性。
[0009]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加收容的调色剂的量并能够减轻从干涉物受到的力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在该图像形成装置装配的处理盒及显影盒。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1](I)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显影盒具备壳体,该壳体具备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并通过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来构成在内部能够收容显影剂的收容部,该第一框架具备沿第一方向隔开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该第二框架覆盖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一方。第二框架具备:接触部,与第一框架接触;以及突出部,从接触部向第二方向的一方突出,遍及第一方向上的收容部的大致整体地延伸。突出部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在从第一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接触部与第一框架接触的接触面倾斜。
[0012]根据这样的结构,突出部从接触部向第二方向的一方突出且遍及第一方向上的收容部的大致整体地延伸。
[0013]因此,通过突出部,能够增加收容的显影剂的量。
[0014]另外,突出部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在从第一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接触部与第一框架接触的接触面倾斜。
[0015]因此,即使干涉物从第二方向的一方与显影盒发生碰撞,也能够通过突出部的倾斜面避开从干涉物受到的力。
[0016]其结果是,能够减轻从干涉物受到的力。
[0017](2)另外,显影盒可以还具备:棍构件,能够相对于第一方向旋转,第一方向的一方端部支承于第一侧壁,第一方向的另一方端部支承于第二侧壁,在外周面载持显影剂;以及层厚限制构件,与辊构件的外周面接触,对载持于辊构件的外周面上的显影剂的层厚进行限制。倾斜面可以在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这两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随着从层厚限制构件离开而朝向第二方向的一方倾斜。
[0018]根据这样的结构,倾斜面在第三方向上随着从层厚限制构件离开而朝向第二方向的一方倾斜。
[0019]因此,在干涉物从第二方向的一方与显影盒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干涉物与倾斜面中的在第三方向上从层厚限制构件离开的部分发生碰撞。
[0020]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向层厚限制构件施加力。
[0021](3)另外,层厚限制构件可以还具备:刮板构件,与辊构件接触,对辊构件上的显影剂的层厚进行限制;支承构件,对刮板构件进行支承;加强构件,相对于刮板构件而位于与支承构件相反的一侧,通过与支承构件的协作而夹持刮板构件;以及固定构件,为了通过支承构件和加强构件来夹持刮板构件而对支承构件和加强构件进行固定。在从第一方向观察时,倾斜面的位于第一框架侧的端缘可以比固定构件更位于第二方向的一方。
[0022]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从第一方向观察时,倾斜面的位于第一框架侧的端缘比固定构件更位于第二方向的一方。
[0023]其结果是,在干涉物从第二方向的一方与显影盒发生碰撞时,能够抑制干涉物与固定构件发生碰撞。
[0024](4)另外,突出部可以具有:第一端缘,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在从第二方向观察时,在第三方向上位于层厚限制构件侧;以及第二端缘,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在从第二方向观察时,在第三方向上相对于第一端缘而位于与层厚限制构件相反的一侧。第一端缘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可以比第二端缘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短。
[0025]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一端缘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比第二端缘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短。
[0026]因此,能够使第一端缘的刚性比第二端缘的刚性高。
[0027]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第一端缘挠曲,从而能够抑制因显影盒的变形而向层厚限制构件施加力。
[0028](5)另外,显影盒可以还具备:搅拌构件,能够在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相对于第一方向旋转,构成为对显影剂进行搅拌,且具备具有挠性的搅拌叶片;以及搬运构件,能够在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相对于第一方向摆动,构成为将通过搅拌构件搅拌的显影剂朝向辊构件搬运。搬运构件可以具备构成为与搅拌叶片抵接的第一卡合部。第二框架可以具备构成为与搅拌叶片抵接的第二卡合部。搅拌构件可以构成为通过旋转使搅拌叶片与第—合部抵接之后与第二卡合部抵接。
[0029]根据这样的结构,显影盒具备:搅拌构件,构成为对显影剂进行搅拌,且具备具有挠性的搅拌叶片;以及搬运构件,构成为将显影剂朝向辊构件搬运。
[0030]因此,通过搅拌叶片及搬运构件,能够使显影剂流动。
[0031]另外,搅拌叶片通过搅拌构件的旋转,在与第一卡合部抵接之后,与第二卡合部抵接。
[0032]因此,通过搅拌构件的旋转,能够使搅拌叶片从第一卡合部向第二卡合部慢慢滑动而与第二卡合部接触。
[0033]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搅拌叶片猛力地与显影盒内的构件发生碰撞,因此能够抑制噪音的发生。
[0034](6)另外,壳体可以还具备把持部。把持部可以在第二方向上比突出部更向一方延伸。
[0035]根据这样的结构,把持部比突出部更向第二方向的一方延伸。
[0036]因此,从第二方向的一方能够容易地对把持部进行把持。
[0037](7)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盒具备:显影盒;以及鼓盒,能够拆装地安装显影盒。鼓盒具备在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这两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比突出部更位于一方的鼓侧把持部。突出部的第三方向的一方端部朝向第三方向的另一方凹陷。
[0038]根据这样的结构,鼓把持部在第三方向上比突出部更位于一方。突出部的第三方向的一方端部朝向第三方向的另一方凹陷。
[0039]因此,在对鼓把持部进行把持时,能够抑制突出部成为阻碍。
[0040]其结果是,Ff纟够各易地把持成把持部。
[0041](8)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显影盒;能够相对于第一方向旋转的感光鼓;以及构成为对感光鼓进行曝光的扫描单兀。倾斜面以沿着从扫描单兀朝向感光鼓的光的光路的方式设置。
[0042]根据这样的结构,倾斜面以沿着从扫描单元朝向感光鼓的光的光路的方式设置。
[0043]因此,能够增加收容的显影剂的量,并能够确保从扫描单元朝向感光鼓的光的光路。
[0044]其结果是,能够增加收容的显影剂的量,并能够确保稳定的图像形成动作。
[0045](9)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显影盒;能够相对于第一方向旋转的感光鼓;以及构成为对感光鼓进行曝光的扫描单元。支承构件具备向壳体安装的安装部。突出部在与从扫描单兀朝向感光鼓的光的光路正交的第四方向上比光路更位于第一框架侧。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在第四方向上相对于光路而位于与突出部相反的一侧。
[0046]根据这样的结构,突出部在第四方向上比光路更位于第一框架侧。安装部在第四方向上相对于光路而位于与突出部相反的一侧。
[0047]因此,能够抑制突出部及安装部与从扫描单元朝向感光鼓的光的光路发生干涉。
[0048]其结果是,能够确保稳定的图像形成动作。
[0049]【实用新型效果】
[0050]在本实用新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及显影盒中,能够增加收容的调色剂的量,并能够减轻从干涉物受到的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51]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侧剖视图。
[0052]图2是图1所示的打印机的处理盒的侧剖视图。
[0053]图3是图1所示的打印机的处理盒的俯视图。
[0054]图4是图1所示的打印机的显影盒的俯视图。
[0055]图5是图4所示的显影盒的A-A剖视图。
[0056]图6是图5所示的显影盒的B-B剖视图。
[0057]图7是图4所示的显影盒的分解立体图。
[0058]图8A是图4所示的显影盒的第二框架的俯视图。图SB是图4所示的显影盒的第二框架的仰视图。图SC是图4所示的显影盒的第二框架的左侧视图。
[0059]图9A是在图4所示的显影盒中,表示搅拌叶片与搬运构件接触的状态的侧剖视图。图9B是在图4所示的显影盒中,表示搅拌叶片与抵接壁接触的初期的状态的侧剖视图。图9C是在图4所示的显影盒中,表示搅拌叶片与抵接壁接触的中期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0060]图10是在图5所示的显影盒中,表示搬运构件在右侧视下逆时针旋转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1]1.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0062]如图1所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图像形成装置I是电子照片方式的单色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I具备装置主体2、处理盒11、扫描单元12、定影单元13。需要说明的是,在提到图像形成装置I的方向时,以沿水平方向载置的状态为基准。即,图1的纸面右方是图像形成装置I的前方,纸面左方是图像形成装置I的后方。而且,图1的纸面上方是图像形成装置I的上方,纸面下方是图像形成装置I的下方。而且,将从前方观察图像形成装置I时设为左右的基准。即,图1的纸面跟前是图像形成装置I的左方,纸面里部是图像形成装置I的右方。在将图像形成装置I沿水平方向载置的状态下,左右方向是第一方向的一例,上下方向是第四方向的一例,前后方向是第五方向的一例。
[0063]装置主体2形成为大致箱形状。装置主体2具有开口部5、顶罩7、供纸托盘8、排纸托盘9。
[0064]开口部5位于装置主体2的前上端部。开口部5为了容许处理盒11的通过,而沿连结前上方与后下方的方向将装置主体2的内外连通。
[0065]顶罩7位于装置主体2的上端部。顶罩7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平板形状。顶罩7以其后端部为支点能够摆动地支承在装置主体2的后壁的上端部。顶罩7使开口部5开放或封闭。
[0066]供纸托盘8配置在装置主体2的底部。供纸托盘8以载置用纸P的方式构成。
[0067]排纸托盘9配置于装置主体2的上壁。排纸托盘9以载置用纸P的方式从装置主体2的上表面向下方凹陷。
[0068]处理盒11配置在装置主体2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处理盒11构成为经由开口部5相对于装置主体2进行装配或脱离。处理盒11具备鼓盒14、显影盒15。
[0069]处理盒11具备鼓盒14和上述的显影盒15。
[0070]鼓盒14具备感光鼓16、转印辊17、栅格电极型带电器18。
[0071]感光鼓16能够旋转地支承在鼓盒14的后方部分。
[0072]转印棍17相对于感光鼓16位于后方,能够旋转地支承在鼓盒14的后方部分。转印辊17的前上端部压接于感光鼓16的后下端部。
[0073]栅格电极型带电器18隔开间隔地位于感光鼓16的前上方。
[0074]显影盒15具备作为辊构件的一例的显影辊19、供给辊20、作为刮板构件的一例的层厚限制刮板21。
[0075]显影辊19能够旋转地支承在显影盒15的后端部。显影辊19的后上端部与感光鼓16的前下端部接触。
[0076]供给辊20位于显影辊19的前下方。供给辊20能够旋转地支承在显影盒15的后方部分。供给辊20的后上端部与显影辊19的前下端部接触。
[0077]层厚限制刮板21位于显影辊19的前方。层厚限制刮板21在主视下具有大致矩形。层厚限制刮板21支承在显影盒15的后端部。层厚限制刮板21的下端部与显影辊19的前端部接触。
[0078]在供给辊20及层厚限制刮板21的前方的空间内,划定作为后述的收容部的一例的调色剂收容室111,在调色剂收容室111内收容调色剂。
[0079]显影盒15能够拆装地装配于鼓盒14。由此,显影盒15拆装自如地装配于装置主体2。
[0080]扫描单元12在装置主体2的前端部内,配置在处理盒11的前方。扫描单元12构成为朝向感光鼓16射出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束L。
[0081]定影单元13位于处理盒11的上方。定影单元13具备加热辊26和压接于加热辊26的后上端部的加压辊27。
[0082]当图像形成装置I开始图像形成动作时,栅格电极型带电器18使感光鼓16的表面均匀地带电。扫描单元12对感光鼓16的表面进行曝光。由此,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影形成在感光鼓16的表面。
[0083]而且,显影盒15内的调色剂在显影辊19与供给辊20之间正极性地摩擦带电,并载持于显影辊19。层厚限制刮板21将载持于显影辊19的调色剂的层厚限制为一定厚度。
[0084]并且,载持于显影辊19的调色剂向感光鼓16表面的静电潜影供给。由此,调色剂像载持于感光鼓16的表面。
[0085]用纸P从供纸托盘8,通过各种辊的旋转,以规定的定时一张张地向感光鼓16与转印辊17之间供给。感光鼓16的表面的调色剂像在用纸P通过感光鼓16与转印辊17之间时,向用纸P转印。
[0086]然后,用纸P在通过加热辊26与加压辊27之间时被加热及加压。由此,用纸P上的调色剂像热定影于用纸P。然后,用纸P向排纸托盘9排出。
[0087]这样,用纸P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图像形成动作中,在侧视下大致C字状的搬运路径上从供纸托盘8向排纸托盘9搬运。
[0088]2.处理盒的详情
[0089]如图2及图3所示,处理盒11具备鼓盒14、显影盒15。需要说明的是,在提及处理盒11的方向时,以后述的显影盒15的第二框架62的前接触部96及后接触部99成为大致水平的状态为基准。即,图2的纸面右方是处理盒11的前方,纸面左方是处理盒11的后方。而且,图2的纸面上方是处理盒11的上方,纸面下方是处理盒11的下方。而且,将从前方观察处理盒11时作为左右的基准。即,图2的纸面跟前是处理盒11的左方,纸面里部是处理盒11的右方。在显影盒15的第二框架62的前接触部96及后接触部99成为大致水平的状态下,左右方向是第一方向的一例,上下方向是第二方向的一例,前后方向是第三方向的一例。
[0090](I)鼓盒
[0091]鼓盒14具备鼓框架40、上述的感光鼓16、上述的转印辊17、上述的栅格电极型带电器18。
[0092]鼓框架40具备基体框架41、罩框架42。
[0093]基体框架41具有俯视下大致矩形的有底框形状。基体框架41 一体地具备一对鼓侧壁43、鼓下壁44、鼓前壁45、鼓后壁46。
[0094]—对鼓侧壁43在左右方向上隔开一定的间隔而沿前后方向延伸。一对鼓侧壁43分别具有侧视下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状。
[0095]鼓下壁44架设在一对鼓侧壁43的下端部间,沿前后方向延伸。鼓下壁44具有俯视下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状。
[0096]鼓前壁45从鼓下壁44的前端部连续地向上方延伸。鼓前壁45具有主视下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状。鼓前壁45的左右两端部与一对鼓侧壁43的前端部连续。鼓前壁45具备作为鼓侧把持部的一例的鼓把持部47。
[0097]鼓把持部47位于鼓前壁45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鼓把持部47从鼓前壁45的上立而部向后方关出。
[0098]鼓后壁46位于鼓下壁44的后端部的后上方,且沿左右方向延伸。鼓后壁46具有侧视下弯曲状的板形状。鼓后壁46的左右两端部与一对鼓侧壁43的后端部连续。
[0099]罩框架42以覆盖后述的感光鼓16的方式位于基体框架41的后端部的上方。
[0100]通过比罩框架42靠前方处的一对鼓侧壁43、鼓下壁44及鼓前壁45来划定显影盒装配部48。
[0101]感光鼓16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能够旋转地支承在一对鼓侧壁43的后端部间。
[0102]栅格电极型带电器18在感光鼓16的上方,支承于罩框架42。
[0103]转印辊17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能够旋转地支承在一对鼓侧壁43的后端部间。转印辊17位于感光鼓16的后下方。
[0104](2)显影盒
[0105]显影盒15能够拆装地装配于鼓盒14的显影盒装配部48。
[0106]如图4、图5及图6所示,显影盒15具备第一框架61、第二框架62、上述的显影辊19、上述的供给辊20、具有上述的层厚限制刮板21的层厚限制构件120。
[0107](2-1)第一框架
[0108]第一框架61构成显影盒15的下方部分。第一框架61 —体地具备作为第一侧壁的一例的显影左壁63、作为第二侧壁的一例的显影右壁64、显影前壁65、显影底壁66。
[0109]显影左壁63位于第一框架61的左端部。显影左壁63具有侧视下大致矩形的板形状。如图7所示,显影左壁63具备左螺纹部70。左螺纹部70位于显影左壁63的后方的上端面,具有从后方朝向前方凹陷的螺纹孔。
[0110]如图5、图6及图7所示,显影右壁64位于第一框架61的右端部,相对于显影左壁63隔开间隔地位于右方。而且,显影右壁64与显影左壁63 —样,具有侧视下大致矩形的板形状。显影右壁64具备右螺纹部71。右螺纹部71位于显影右壁64的后方的上端面,具有从后方朝向前方凹陷的螺纹孔。显影右壁64具有未图示的调色剂填充口,为了覆盖该调色剂填充口而能够拆装地安装有盖72。
[0111]显影前壁65位于第一框架61的前端部,架设在显影左壁63及显影右壁64的前端部间。显影前壁65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主视下大致矩形的板形状。显影前壁65具备一对显影把持部73。
[0112]一对显影把持部73分别从显影前壁65的左右方向两端部朝向前上方突出。一对显影把持部73分别延伸至比后述的突出部77靠上方的位置。
[0113]显影底壁66位于第一框架61的下端部,架设在显影左壁63及显影右壁64的下端部间。而且,显影底壁66的前端部与显影前壁65的下端部连续。显影底壁66 —体地具备弯曲部67、圆弧部68、唇部69。
[0114]弯曲部67位于显影底壁66的前方部分。弯曲部67从显影前壁65的下端部连续地朝向后方延伸,且朝向下方弯曲。
[0115]圆弧部68相邻地位于弯曲部67的后方。圆弧部68具有朝向上方敞开的侧视下大致半圆弧形状。圆弧部68的前端部与弯曲部67的后端部连接。圆弧部68与弯曲部67的连续部分是连续部分90。
[0116]唇部69相邻地位于圆弧部68的后方,从圆弧部68的后端部连续地朝向后方延伸。
[0117](2-2)第二框架
[0118]第二框架62从上方覆盖第一框架61。详细而言,第二框架62将显影左壁63的上端部与显影右壁64的上端部之间从上方覆盖。如图7、图8A及图SC所示,第二框架62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俯视下大致矩形的板状。第二框架62 —体地具备前上壁75、后上壁76。
[0119]前上壁75是第二框架62的前方部分,具有突出部77和凸缘部78。
[0120]突出部77沿左右方向延伸,具有朝向下方敞开的大致箱形状。即,突出部77具有从凸缘部78朝向上方突出的俯视下大致矩形的上方封闭的方筒形状。突出部77具备突出右壁80、突出左壁81、突出前壁82、突出后壁83、突出上壁84。
[0121]突出右壁80位于突出部77的右端部。突出右壁80具备第一右壁85、第二右壁86、右架设壁87。
[0122]第一右壁85沿前后方向延伸,具有侧视下大致矩形的板形状。第一右壁85的上端以随着朝向前方而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
[0123]第二右壁86沿前后方向延伸,具有侧视下大致矩形的板形状。第二右壁86在前后方向上比第一右壁85更位于后方,在左右方向上比第一右壁85更位于左方。第二右壁86的上端以随着朝向前方而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
[0124]右架设壁87沿左右方向延伸,具有主视下大致矩形的板形状。右架设壁87的右端与第一右壁85的后端连续,右架设壁87的左端与第二右壁86的前端连续。
[0125]第一右壁85的上端、第二右壁86的上端、右架设壁87的上端在侧视下,以随着朝向前方而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
[0126]突出左壁81以向突出右壁80的左方隔开间隔的方式位于突出部77的左端部。突出左壁81具备第一左壁91、第二左壁92、左架设壁93。
[0127]第一左壁91沿前后方向延伸,具有侧视下大致矩形的板形状。第一左壁91的上端以随着朝向前方而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
[0128]第二左壁92沿前后方向延伸,具有侧视下大致矩形的板形状。第二左壁92在前后方向上比第一左壁91更位于后方,在左右方向上比第一右壁85更位于右方。第二左壁92的上端以随着朝向前方而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
[0129]左架设壁93沿左右方向延伸,具有主视下大致矩形的板形状。左架设壁93的左端与第一左壁91的后端连续,左架设壁93的右端与第二左壁92的前端连续。
[0130]第一左壁91的上端、第二左壁92的上端、左架设壁93的上端在侧视下,以随着朝向前方而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
[0131]突出前壁82位于突出部77的前端部。突出前壁82架设在第一右壁85及第一左壁91的前端部间。突出前壁82沿左右方向延伸,具有主视下大致矩形的板形状。突出前壁82具有凹部95。
[0132]如图7所示,凹部95是突出前壁82的前上端部,从左右方向中央部朝向后下方凹陷。如图2所不,凹部95在前后方向上,与鼓把持部47隔开间隔地设置。
[0133]如图7、图8A及图8C所示,突出后壁83以与突出前壁82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位于突出部77的后端部。突出后壁83架设在第二右壁86及第二左壁92的后端部间。突出后壁83沿左右方向延伸,具有主视下大致矩形的板形状。突出后壁83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比突出前壁82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短。而且,突出后壁83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比突出前壁82的左右方向的尺寸短。
[0134]突出上壁84位于突出部77的上端部。突出上壁84架设在第一右壁85、第二右壁86、右架设壁87、第一左壁91、第二左壁92、左架设壁93、突出前壁82及突出后壁83的上端部间。突出上壁84以随着朝向前方而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S卩,突出上壁84相对于后述的前接触部96及后接触部99倾斜。而且,突出上壁84以随着从后述的层厚限制构件120离开而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而且,突出上壁84在侧视下,位于第一框架61侧的端缘与后述的层厚限制构件120的固定螺钉132相比位于上方。在俯视下,突出上壁84的上表面的后方端缘84B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比突出上壁84的上表面的前方端缘84A的左右方向的尺寸短。后方端缘84B是第一端缘的一例,前方端缘84A是第二端缘的一例。突出上壁84的上表面是倾斜面的一例。
[0135]凸缘部78在俯视下以包围突出部77的方式相对于突出部77配置在左右两方及前方。凸缘部78具有朝向后方敞开的俯视下大致-字状。凸缘部78的右方部分的左端部与第一右壁85、第二右壁86及右架设壁87的下端部连续。凸缘部78的左方部分的右端部与第一左壁91、第二左壁92及左架设壁93的下端部连续。凸缘部78的前方部分的后端部与突出前壁82的下端部连接。如图SB所示,凸缘部78的下表面是作为接触部的一例的前接触部96。
[0136]如图5及图8B所示,后上壁76是第二框架62的后方部分,具备平板部97和3个纵壁100。
[0137]平板部97从突出部77的突出后壁83的下端部连续地朝向后方延伸。而且,平板部97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俯视下大致矩形的板形状。如图8B所示,平板部97的左右方向两端部的下表面是作为接触部的一例的后接触部99。平板部97具有4个接纳凹部97A。4个接纳凹部97A分别为俯视下大致圆形,从平板部97的上表面朝向下方凹陷。4个接纳凹部97A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设置。
[0138]如图5及图8B所示,3个纵壁100包括第一纵壁100A、第二纵壁100B、第三纵壁10C0
[0139]第一纵壁100A从平板部97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第一纵壁100A沿左右方向延伸,具有主视下大致矩形的板形状。第一纵壁100A的上端与平板部97的前端部连结。
[0140]第二纵壁100B从平板部97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第二纵壁100B沿左右方向延伸,具有主视下大致矩形的板形状。第二纵壁100B的上端与平板部97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连结。第二纵壁100B在第一纵壁100A的后方隔开间隔地设置。第二纵壁100B的下端比第一纵壁100A及后述的第三纵壁100C的下端更位于下方。
[0141]第三纵壁100C从平板部97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第三纵壁100C沿左右方向延伸,具有主视下大致矩形的板形状。第三纵壁100C的上端与平板部97的后端部连续连结。第三纵壁100C在第二纵壁100B的后方隔开间隔地设置。
[0142]如图6及图9A所示,在从第一纵壁100A到第三纵壁100C之间架设有多个即6个作为第二卡合部的一例的抵接壁113。
[0143]6个抵接壁113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具有侧视下大致矩形的板形状。6个抵接壁113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6个抵接壁113分别架设在第一纵壁100A、第二纵壁100B及第三纵壁100C的下端之间。如图8B所示,在平板部97中,在左右方向上,2个抵接壁113隔开间隔地设置在I个接纳凹部97A与I个接纳凹部97A之间。
[0144]并且,如图4、图5及图6所示,将第二框架62与第一框架61组合而构成显影盒15的壳体。详细而言,第二框架62的前接触部96的左右方向两端部和后接触部99焊接于第一框架61的显影左壁63的上端部和显影右壁64的上端部。而且,第二框架62的前接触部96的前端部焊接于第一框架61的显影前壁65的上端部。
[0145](2-3)显影室及调色剂收容室
[0146]在显影盒15内,比将连续部分90与第二纵壁100B的下端部连结的假想线段V靠后方的空间被划定作为显影室110,比假想线段V靠前方的空间被划定作为调色剂收容室111。
[0147]详细而言,通过显影左壁63的后方部分、显影右壁64的后方部分、后上壁76的后方部分、显影底壁66的圆弧部68及唇部69、第二纵壁100B划定显影室110。
[0148]通过显影左壁63的前方部分、显影右壁64的前方部分、后上壁76的前方部分、前上壁75、显影底壁66的弯曲部67、第二纵壁100B划定作为收容部的一例的调色剂收容室111。调色剂收容室111在内部收容调色剂。显影室110与调色剂收容室111沿前后方向连通。
[0149](2-4)显影辊及供给辊
[0150]如图5及图7所示,显影辊19在显影室110中,能够旋转地支承在显影左壁63及显影右壁64的后端部间。显影辊19在唇部69的上方隔开间隔地配置。
[0151]供给辊20相对于显影辊19位于前下方。供给辊20在显影室110内,能够旋转地支承在显影左壁63及显影右壁64的后端部间,且收容在圆弧部68内。
[0152](2-5)层厚限制构件
[0153]如图5及图7所示,层厚限制构件120具备上述的层厚限制刮板21、支承构件130、加强构件131、作为固定构件的一例的4个固定螺钉132。
[0154]层厚限制刮板21在主视下为大致矩形,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板形状。层厚限制刮板21在前后方向上薄,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构成。
[0155]支承构件130为侧视下大致L字状,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弯折板形状。支承构件130由刚性强的金属构成,其厚度比层厚限制刮板21的厚度厚。支承构件130具备第一支承部135、第二支承部136、一对安装部137。
[0156]第一支承部135为主视下大致矩形,且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板形状。第一支承部135在侧视下沿着上下方向。
[0157]第二支承部136为俯视下大致矩形,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板形状。第二支承部136从第一支承部135的上端部朝向前方突出。第二支承部136在侧视下沿着前后方向。第二支承部136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比第一支承部135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短。第二支承部136具有未图示的4个插通孔。4个插通孔沿上下方向贯通第二支承部136,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
[0158]一对安装部137从第一支承部135的两端部朝向上方突出。一对安装部137分别具有主视下大致矩形的板形状。一对安装部137分别具有将一对安装部137分别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安装孔137A。
[0159]加强构件131位于支承构件130的上方。加强构件131为侧视下大致L字状,且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弯折板形状。支承构件130由刚性强的金属构成,其厚度比层厚限制刮板21的厚度厚。加强构件131的前端部具有未图示的4个螺纹孔。4个螺纹孔将加强构件131的前端部沿上下方向贯通,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加强构件131以比90°稍小的角度折弯,在侧视下与支承构件130重叠地位于支承构件130的上方。以在加强构件131的后端部与支承构件130的第一支承部135之间夹持层厚限制刮板21的上方部分的方式设置层厚限制刮板21。即,加强构件131相对于层厚限制刮板21位于与支承构件130相反的一侧。
[0160]第二支承部136的4个插通孔和加强构件131的4个螺纹孔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并且,在沿该上下方向重叠的插通孔及螺纹孔分别安装有4个固定螺钉132。而且,4个固定螺钉132分别插入到平板部97的4个接纳凹部97A内。
[0161]由此,加强构件131压接于支承构件130,在支承构件130的第一支承部135与加强构件131的后端部之间夹持层厚限制刮板21。S卩,通过支承构件130与加强构件131的协作来夹持层厚限制刮板21,而且通过4个固定螺钉132分别固定支承构件130和加强构件 131。
[0162]左方的安装部137与显影盒15的左螺纹部70抵接。右方的安装部137与显影盒15的右螺纹部71抵接。并且,在左方的安装部137的安装孔137A和左螺纹部70的螺纹孔安装左固定螺钉140,在右方的安装部137的安装孔137A和右螺纹部71的螺纹孔安装右固定螺钉141。由此,将层厚限制构件120固定于显影盒15的第一框架61。
[0163](2-6)搅拌器
[0164]图5及图6所示,显影盒15具备作为搅拌构件的一例的搅拌器151和搬运单元180。
[0165]搅拌器151在调色剂收容室111内位于第一框架61的突出部77的下方。搅拌器151具备搅拌轴153、搅拌叶片154。搅拌器151沿旋转方向R旋转。需要说明的是,旋转方向R是右侧视下逆时针方向。
[0166]搅拌轴153 —体地具备轴主体156、一对旋转轴157、作为接触部的一例的凸轮158。
[0167]轴主体156具有截面大致矩形,沿左右方向延伸。
[0168]一对旋转轴157位于轴主体156的左右两端部。一对旋转轴157分别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从轴主体156的左右方向端面朝向左右方向外方突出。左方的旋转轴157能够旋转地支承在显影左壁63的前端部,右方的旋转轴157能够旋转地支承在显影右壁64的后端部。由此,一对旋转轴157分别能够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Al为中心旋转。
[0169]凸轮158与轴主体156的左方相邻,且位于左方的旋转轴157的右端部。凸轮158具有侧视下大致椭圆形的板形状,从左方的旋转轴157的周面朝向旋转轴157的径向外方扩展。凸轮158的旋转中心与旋转轴157的中心轴线Al—致。在侧视下,在凸轮158的外周缘处,根据其外周缘的位置的不同而距中心轴线Al的距离不同。凸轮158具有恒定部分158A、渐减部分158B、渐增部分158C。
[0170]恒定部分158A是凸轮158的中心角大致120°的部分,具有侧视下大致扇形形状。恒定部分158A的曲率半径在恒定部分158A的周方向整体上恒定。
[0171]渐减部分158B是凸轮158的中心角大致120°的部分,具有侧视下大致扇形形状。渐减部分158B的曲率半径随着朝向旋转方向R的上游而逐渐减小。渐减部分158B在侧视下,相对于恒定部分158A在旋转方向R的上游侧相邻。渐减部分158B的外周面与恒定部分158A的外周面连续。
[0172]渐增部分158C是凸轮158的中心角大致120°的部分,具有侧视下大致扇形形状。渐增部分158C的各自的曲率半径随着朝向旋转方向R的上游而逐渐增大。渐减部分158B在侧视下,相对于渐减部分158B在旋转方向R的上游侧相邻,相对于恒定部分158A在旋转方向R的下游侧相邻。渐增部分158C的外周面与恒定部分158A及渐减部分158B的外周面连续。
[0173]搅拌叶片154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具有挠性的膜材料构成。搅拌叶片154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形状。搅拌叶片154的左右方向尺寸与轴主体156的左右方向尺寸大致相同。搅拌叶片154的上端部支承于轴主体156的外周面。换言之,搅拌叶片154从轴主体156朝向径向外方突出。
[0174](2-7)搬运单元
[0175]搬运单元180位于显影室110与调色剂收容室111的交界。搬运单元180具备搬运构件181和膜构件182。
[0176]搬运构件181 —体地具备摆动轴183、搬运部184、凸轮接触部185、掏出部186。
[0177]摆动轴183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摆动轴183的左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显影左壁63的中央部,摆动轴183的右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显影右壁64的中央部。由此,摆动轴183能够以中心轴线A2为中心转动。
[0178]搬运部184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的板状,从摆动轴183的周面连续而朝向摆动轴183的径向外方突出。搬运部184具备6个作为第一卡合部的一例的搬运肋190。
[0179]6个搬运肋190分别在从搬运部184的突出方向的中央部到前端部的部分,向与搬运部184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详细而言,6个搬运肋190分别从搬运部184朝向与供给辊20侧相反的方向突出。6个搬运肋190分别为侧视下大致三角形形状,具有随着从搬运部184离开而变尖细的形状。6个搬运肋190沿左右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6个搬运肋190的各个在搬运构件181摆动的状态下,与第一框架61的6个抵接壁113的各个不干涉。S卩,在左右方向上,6个搬运肋190的各个与6个抵接壁113的各个交叉。
[0180]凸轮接触部185位于摆动轴183的左端部。凸轮接触部185从摆动轴183朝向径向外方突出。凸轮接触部185的前端部与搅拌器151的凸轮158的外周面抵接。
[0181]掏出部186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的板状,从摆动轴183的周面连续地朝向摆动轴183的径向外方突出。掏出部186与搬运部184在摆动轴183处从互不相同的部分朝向摆动轴183的径向的外方延伸。掏出部186与搬运部184在侧视下具有钝角的V字形状。
[0182]膜构件182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具有挠性的膜材料构成。膜构件182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形状。膜构件182的上端部安装在搬运部184的前端部。
[0183]对搬运构件181施加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由此,搬运单元180以中心轴线A2为中心,始终被沿右侧视下逆时针方向施力。
[0184]3.搅拌器的动作
[0185]如上述那样,在图像形成装置I中开始图像形成动作时,显影辊19及供给辊20分别如图9A、图9B及图9C所示的那样以规定的转速向右侧视下顺时针方向旋转。
[0186]另外,搅拌器151以规定的转速沿旋转方向R右侧视下逆时针旋转。而且,伴随于搅拌器151的旋转,凸轮158也沿旋转方向R旋转。
[0187]在图9A所示的状态下,搬运构件181的凸轮接触部185与作为凸轮158的径向外方端部的恒定部分158A接触。
[0188]此时,搅拌器151的搅拌叶片154的前端部与搬运构件181的搬运部184的前端发生接触,较大地挠曲。
[0189]接着,当搅拌器151沿旋转方向R进一步旋转时,如图9B所示,在保持凸轮接触部185与凸轮158的恒定部分158A的接触状态的状态下,凸轮158沿旋转方向R旋转。而且,搅拌器151的搅拌叶片154沿旋转方向R旋转。
[0190]此时,凸轮接触部185与凸轮158的恒定部分158A进行滑动接触。由此,搬运构件181未以中心轴线A2为中心摆动,而位于恒定位置。搅拌器151的搅拌叶片154的前端部与搬运构件181的6个搬运肋190的各自的前端部抵接。
[0191]并且,当搅拌器151沿旋转方向R进一步旋转时,如图9C所示,在保持凸轮接触部185与凸轮158的恒定部分158A的接触状态的状态下,凸轮158沿旋转方向R进一步旋转。而且,搅拌器151的搅拌叶片154沿旋转方向R进一步旋转。
[0192]此时,凸轮接触部185与凸轮158的恒定部分158A进行滑动接触。由此,搬运构件181未以中心轴线A2为中心摆动,而位于恒定位置。搅拌器151的搅拌叶片154的前端部与第二框架62的6个抵接壁113的各自的前下端部抵接。
[0193]而且,当搅拌器151向旋转方向R进一步旋转时,凸轮接触部185与作为凸轮158的径向外方端部的渐减部分158B接触。
[0194]接着,当搅拌器151沿旋转方向R进一步旋转时,在保持凸轮接触部185与渐减部分158B的接触状态的状态下,凸轮158沿旋转方向R进一步旋转。而且,搅拌器151的搅拌叶片154沿旋转方向R进一步旋转。
[0195]此时,搬运构件181以中心轴线A2为中心,沿右侧视下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10的实线所示的位置为止。而且,搅拌器151的搅拌叶片154的前端部从第二框架62的6个抵接壁113分别离开。
[0196]并且,当搅拌器151沿旋转方向R进一步旋转时,凸轮接触部185与作为凸轮158的径向外方端部的渐增部分158C接触。
[0197]此时,搬运构件181以中心轴线A2为中心,沿右侧视下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至图10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为止。
[0198]而且,当搅拌器151沿旋转方向R进一步旋转时,在保持凸轮接触部185与渐增部分158C的接触状态的状态下,凸轮158沿旋转方向R进一步旋转。而且,搅拌器151的搅拌叶片154沿旋转方向R进一步旋转。
[0199]此时,搬运构件181以中心轴线A2为中心,沿右侧视下顺时针方向旋转至图10的实线所示的位置为止。
[0200]这样,当搅拌器151沿着旋转方向R右侧视下逆时针地旋转时,搅拌叶片154右侧视下逆时针地旋转。搅拌叶片154的前端部以如下方式右侧视下逆时针地旋转:与搬运构件181的6个搬运肋190分别抵接之后,与第二框架62的6个抵接壁113分别抵接,然后,从第二框架62的6个抵接壁113分别离开。由此,通过搅拌叶片154来搅拌调色剂收容室111内的调色剂。
[0201]另外,搬运构件181以中心轴线A2为中心,右侧视下逆时针或右侧视下顺时针地旋转。即,搬运构件181以中心轴线A2为中心摆动。由此,位于调色剂收容室111与显影室110的交界处的调色剂由搬运构件181的搬运部184搬运到显影室110内。
[0202]此时,在侧视下,搅拌叶片154的前端部的旋转轨迹与突出部77内的区域不重叠。而且,由搅拌叶片154搅拌后的调色剂、即位于突出部77的下方的调色剂借助搅拌叶片154而弹起,与突出部77的突出前壁82碰触之后,与突出上壁84碰触,然后,返回调色剂收容室111的中央。而且,在突出部77内,调色剂与空气适当地混合。即,突出部77内的空间也被使用作为用于使调色剂与空气混合的空间。此时,通过第一纵壁100A,能抑制调色剂返回到搬运构件181的上方。
[0203]4.来自扫描单元的激光束的光路与显影盒的位置关系
[0204]如图1所示,在将处理盒11装配于图像形成装置I的状态下,显影盒15如以下那样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图像形成装置I中的显影盒15的位置的说明中,以将图像形成装置I沿水平方向载置的状态为基准。
[0205]显影盒15的突出部77相对于激光束L的光路位于下方。换言之,突出部77相对于激光束L的光路位于第一框架61侧。而且,详细而言,显影盒15的突出上壁84相对于从扫描单元12朝向感光鼓16照射的激光束L的光路位于下方。显影盒15的突出上壁84以沿着激光束L的光路的方式设置。
[0206]显影盒15的安装部137的上端相对于激光束L的光路稍位于上方。即,安装部137的上端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激光束L的光路位于与突出部77相反的一侧。
[0207]5.作用效果
[0208](I)根据该显影盒15,如图5所示,突出部77从凸缘部78向上方突出,且遍及左右方向上的调色剂收容室111的大致整体地延伸。
[0209]因此,通过突出部77,能够增加收容的调色剂的量。
[0210]另外,突出部77具有在侧视下相对于前接触部96及后接触部99倾斜的突出上壁84。
[0211]因此,即使干涉物从上方与显影盒15发生碰撞,也能够通过突出上壁84避开从干涉物受到的力。
[0212]其结果是,能够减轻从干涉物受到的力。
[0213]另外,显影盒15的框架由第一框架61和第二框架62构成,突出部77形成于第二框架62。因此,与通过一个框架来构成显影盒15的框架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制造突出部77。
[0214](2)而且,根据该显影盒15,如图5所示,突出上壁84以在前后方向上随着从层厚限制构件120离开而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
[0215]因此,在干涉物从上方与显影盒15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干涉物与突出上壁84中的从层厚限制构件120离开的前方部分发生碰撞。
[0216]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力施加于层厚限制构件120。
[0217](3)而且,根据该显影盒15,如图5所示,突出上壁84的后方端缘84B比固定螺钉132更位于上方。
[0218]其结果是,在干涉物从上方与显影盒15发生碰撞时,能够抑制干涉物与固定螺钉132发生碰撞。
[0219](4)而且,根据该显影盒15,如图4所示,突出上壁84的上表面的后方端缘84B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比突出上壁84的上表面的前方端缘84A的左右方向的尺寸短。
[0220]因此,能够使突出上壁84的上表面的后方端缘的刚性比突出上壁84的上表面的前方端缘的刚性高。
[0221]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突出部77的后方部分挠曲,能够抑制因显影盒15的变形而力施加于层厚限制构件120。
[0222](5)而且,根据该显影盒15,如图5所示,显影盒15具备:搅拌器151,构成为对调色剂进行搅拌,且具备具有挠性的搅拌叶片154 ;以及搬运构件181,构成为将调色剂朝向显影辊19搬运。
[0223]因此,通过搅拌叶片154及搬运构件181,能够使调色剂流动。
[0224]另外,搅拌叶片154通过搅拌器151的旋转,在与搬运构件181的6个搬运肋190分别抵接之后,与第一纵壁100A的6个抵接壁113分别逐渐抵接。
[0225]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搅拌叶片154猛力地与显影盒15内的构件发生碰撞,因此能够抑制噪音的发生。
[0226](6)而且,根据该显影盒15,如图5所示,一对显影把持部73向比突出部77更向上方延伸。
[0227]因此,在显影盒15中,能够容易地把持一对显影把持部73。
[0228](7)而且,根据该处理盒11,如图2所示,鼓把持部47相对于突出部77位于前方。突出部77具有向后下方凹陷的凹部95。
[0229]因此,在对鼓把持部47进行把持时,能够抑制突出部77成为阻碍。
[0230]其结果是,在处理盒11中,能够容易地把持鼓把持部47。
[0231](8)而且,根据该图像形成装置1,如图1所示,显影盒15的突出上壁84以沿着从扫描单兀12朝向感光鼓16的激光束L的光路的方式设置。
[0232]因此,能够增加在显影盒15内收容的调色剂的量,并能够确保激光束L的光路。
[0233]其结果是,能够增加在显影盒15内收容的调色剂的量,并能够确保稳定的图像形成动作。
[0234](9)另外,根据该图像形成装置1,如图1所示,显影盒15的突出部77与激光束L的光路相比位于下方。显影盒15的层厚限制构件120的安装部137的上端相对于激光束L位于上方。
[0235]因此,能够抑制突出部77及安装部137与激光束L的光路发生干涉。
[0236]其结果是,能够确保稳定的图像形成动作。
[0237]6.变形例
[023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了搅拌器151作为搅拌构件的一例,但是作为搅拌构件,也可以取代搅拌器151而应用例如螺杆或桨叶等。
[0239]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记载了显影辊19作为辊构件的一例,但是作为辊构件,也可以取代显影辊19而应用例如显影套筒、刷状的辊等。
【权利要求】
1.一种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该壳体具备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并通过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来构成在内部能够收容显影剂的收容部,该第一框架具备沿第一方向隔开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该第二框架覆盖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一方, 所述第二框架具备: 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框架接触;以及 突出部,从所述接触部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方突出,遍及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收容部的大致整体地延伸, 所述突出部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在从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框架接触的接触面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盒还具备: 辊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所述第一方向的一方端部支承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方端部支承于所述第二侧壁,在外周面载持显影剂;以及 层厚限制构件,与所述辊构件的外周面接触,对载持于所述辊构件的外周面上的显影剂的层厚进行限制, 所述倾斜面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这两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随着从所述层厚限制构件离开而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方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厚限制构件还具备: 刮板构件,与所述辊构件接触,对所述辊构件上的显影剂的层厚进行限制; 支承构件,对所述刮板构件进行支承; 加强构件,相对于所述刮板构件而位于与所述支承构件相反的一侧,通过与所述支承构件的协作而夹持所述刮板构件;以及 固定构件,为了通过所述支承构件和所述加强构件来夹持所述刮板构件而对所述支承构件和所述加强构件进行固定, 在从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所述倾斜面的位于所述第一框架侧的端缘比所述固定构件更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一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具有: 第一端缘,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在从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位于所述层厚限制构件侧;以及 第二端缘,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在从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缘而位于与所述层厚限制构件相反的一侧, 所述第一端缘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比所述第二端缘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盒还具备: 搅拌构件,能够在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构成为对显影剂进行搅拌,且具备具有挠性的搅拌叶片;以及 搬运构件,能够在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摆动,构成为将通过所述搅拌构件搅拌的所述显影剂朝向所述辊构件搬运, 所述搬运构件具备构成为与所述搅拌叶片抵接的第一卡合部, 所述第二框架具备构成为与所述搅拌叶片抵接的第二卡合部, 所述搅拌构件构成为通过旋转使所述搅拌叶片与所述第一卡合部抵接之后与所述第二卡合部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具备把持部, 所述把持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比所述突出部更向一方延伸。
7.—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具备: 所述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记载的显影盒;以及 鼓盒,能够拆装地安装所述显影盒, 所述鼓盒具备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这两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比所述突出部更位于一方的鼓侧把持部, 所述突出部的所述第三方向的一方端部朝向所述第三方向的另一方凹陷。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所述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记载的显影盒; 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旋转的感光鼓;以及 构成为对所述感光鼓进行曝光的扫描单兀, 所述倾斜面以沿着从所述扫描单元朝向所述感光鼓的光的光路的方式设置。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所述权利要求3记载的显影盒; 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旋转的感光鼓;以及 构成为对所述感光鼓进行曝光的扫描单兀, 所述支承构件具备向所述壳体安装的安装部, 所述突出部在与从所述扫描单元朝向所述感光鼓的光的光路正交的第四方向上比所述光路更位于所述第一框架侧, 所述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四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光路而位于与所述突出部相反的一侧。
【文档编号】G03G21/18GK204229118SQ201420640599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1日
【发明者】藤井康雅, 小笠原达夫, 森启城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