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vr眼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戴式vr眼镜装置。
背景技术:
vr眼镜即vr头显,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由于早期没有头显这个概念,所以根据外观产生了vr眼镜、vr眼罩、vr头盔等不专业叫法。vr头显是利用头戴式显示设备将人的对外界的视觉、听觉封闭,引导用户产生一种身在虚拟环境中的感觉。其显示原理是左右眼屏幕分别显示左右眼的图像,人眼获取这种带有差异的信息后在脑海中产生立体感。市面上较多较便宜的vr眼镜是需要借助手机的,将4.7-5.7寸的手机放入vr眼镜中,在手机中下载相应的app(根据不同的品牌有其自主的手机软件)便可进行使用。由于手机被置入眼镜中使用者将无法操作手机所以必须配备一个蓝牙手柄进行操作。市面上还有较贵的vr一体机使用较为方便。但大都仍处于开发者版本,并不够成熟。vr眼镜的原理和我们的眼睛类似,两个透镜相当于眼睛,但远没有人眼“智能”。再加上vr眼镜一般都是将内容分屏,切成两半,通过镜片实现叠加成像。这时往往会导致人眼瞳孔中心、透镜中心、屏幕(分屏后)中心不在一条直线上,使得视觉效果很差,出现不清晰、变形等一大堆问题。而理想的状态是,人眼瞳孔中心、透镜中心、屏幕(分屏后)中心应该在一条直线上,这时就需要通过调节透镜的“瞳距”使之与人眼瞳距重合,然后使用软件调节画面中心,保证3点一线,从而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国内的设备有的是通过物理调节,有的是通过软件调节,比如暴风魔镜,其瞳距需要通过上方的旋钮来调节,svrglass则需要软件来调节瞳距。传统的vr眼镜都是通过固定皮带装置套设于头部固定,会挤压面部和鼻梁,长时间佩戴造成不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头戴式vr眼镜装置,用于解决vr眼镜佩戴时压破面部和鼻梁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佩戴方法,改变了对头部的施力角度,减轻佩戴者的压迫感。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头戴式vr眼镜装置,包括vr眼镜本体、头部固定带、三角连接板、耳机装置、连接杆和后固定带,所述vr眼镜本体设置于所述头部固定带下方前侧,所述vr眼镜本体两侧通过所述三角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头部固定带,所述耳机装置设置于所述头部固定带左右两侧下方,所述耳机装置与所述头部固定带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后固定带连接两个所述耳机装置且设置于所述头部固定带下方后侧;
优选的,所述耳机装置电连接所述vr眼镜本体;
优选的,所述头部固定带呈弹性皮带材料;
优选的,所述后固定带呈弹性皮带材料;
优选的,所述后固定带的长度小于所述头部固定带的长度。
有益效果:
本发明使用时将头部固定带套设于头顶,类似于戴帽子一样,将耳机装置佩戴于左右耳两侧,后固定带套设于头部后方固定,vr眼镜本体罩设于佩戴者视力前方,装置整体佩戴后不会对使用者头部产生捆包压迫感,使得佩戴者长时间使用vr眼镜时不会过分劳累,且舒适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头戴式vr眼镜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1、vr眼镜本体,2、头部固定带,3、三角连接板,4、耳机装置,5、连接杆,6、后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看图1:一种头戴式vr眼镜装置,包括头部固定带2、设置于头部固定带2下方前侧的vr眼镜本体1、连接vr眼镜本体1和头部固定带2的三角连接板3、设置于头部固定带2左右两侧下方的耳机装置4、连接头部固定带2的耳机装置4的连接杆5、连接两耳机装置4后侧的后固定带6,耳机装置4电连接vr眼镜本体1,头部固定带2呈弹性皮带材料,后固定带6呈弹性皮带材料,后固定带6的长度小于头部固定带2的长度,使用时将头部固定带2套设于头顶,类似于戴帽子一样,将耳机装置4佩戴于左右耳两侧,后固定带6套设于头部后方固定,vr眼镜本体1罩设于佩戴者视力前方,装置整体佩戴后不会对使用者头部产生捆包压迫感,使得佩戴者长时间使用vr眼镜时不会过分劳累,且舒适拆卸方便。
本发明易于安装和拆卸,头部固定带戴于头顶,不会有捆绑压迫感且透气性好,后固定带起到协助固定作用,使得长时间佩戴时使用者不会过分劳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