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片一体化的冲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19700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膜片一体化的冲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光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膜片一体化的冲切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背光模组中的主要光学膜材如遮光片、增光膜、扩散片、反射片,都是分别冲切来料,由背光厂分别组装,即贴膜。在背光厂贴膜又有两种方式即机器贴膜与人工贴膜。机器贴膜需要调机,调机时间一般为1-2小时,因此一般一次订单量小于10k的订单背光厂会采用人工贴膜。人工贴膜包含撕保护膜与贴合两个动作,人工贴合虽然成本有所降低,但是由于人工贴合的组装效率低,贴合精度差,导致贴合不良,良率低,无法满足具有一定品质、效率、精度等要求时的贴合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膜片一体化的冲切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膜片一体化的冲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扩散片的两侧分别复合保护膜和底模;

s2:使用第一刀模自保护膜向扩散片进行第一次模切、排废;该第一刀模的刀锋由外层刀锋和内层刀锋组成,所述内层刀锋设于所述外层刀锋内,二者间具有间隙,所用内层刀锋围成的形状与显示面板可视区的形状相同,所述外层刀锋和内层刀锋的深度不同,第一次模切时,所述内层刀锋切断保护膜抵达扩散片,所述外层刀锋切断保护膜和扩散片抵达底模;第一次模切时在底模的边缘打出定位孔;

s3:将带有离型pet膜的遮光胶带复合在保护膜上,使用第二刀模自离型pet膜向遮光胶带套定位孔进行第二次模切,在离型pet膜和遮光胶带上膜切出轮廓a,对轮廓a内部的离型pet膜和遮光胶带、以及保护膜进行排废,使得扩散片上仅保留轮廓a外部的离型pet膜和遮光胶带外框部分;所述轮廓a内部的形状与显示面板可视区形状相同;

s4:使用第三刀模对离型pet膜和遮光胶带外框部分进行第三次模切,排废,形成一体化膜片。

进一步地,第一次模切时,在保护膜上模切出轮廓b,在扩散片上模切出轮廓c,对轮廓b外部的保护膜外框部分和轮廓c外部的扩散片外框部分进行排废。

进一步地,所述轮廓a内部形状与轮廓b内部形状相同,所述轮廓b内部比轮廓c内部小。

进一步地,第三次模切时,在离型pet膜和遮光胶带外框部分模切出轮廓d,对轮廓d外部的外框部分进行排废。

进一步地,所述一体化膜片外形的拐角处设置有倒圆角,倒圆角直径在0.2mm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一体化膜片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叠加设置的离型pet膜、遮光胶带、扩散片、底膜,所述扩散片的周边均贴附于所述遮光胶带上,所述遮光胶带的至少一侧边延伸超过所述扩散片的相应侧边,用于与胶框固定,所述离型pet膜的形状与遮光胶带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刀模、第二刀模、第三刀模中,刀孔的刀锋为内直外斜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刀锋角度呈25度。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升了贴合效率,可将遮光与其下层被粘膜片复合在一起,可减少一次撕膜与一次贴合动作,提升组装效率,同时提高贴合精度,可减少分别贴附导致的贴合不良,提升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体化膜片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次模切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次模切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次模切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刀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可视区,2、遮光胶带,3、扩散片,4、保护膜,5、底膜,6、离型pet膜,7、内层刀锋,8、外层刀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针对生产量小、需要采用人工贴膜的背光生产,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贴合精度,本发明提供一种膜片一体化的冲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种膜片一体化的冲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扩散片的两侧分别复合保护膜和底模;

s2:参见图3,使用第一刀模自保护膜向扩散片进行第一次模切、排废;具体地,第一次模切时,在保护膜上模切出轮廓b,在扩散片上模切出轮廓c,对轮廓b外部的保护膜外框部分和轮廓c外部的扩散片外框部分进行排废。

本发明中,第一刀模的刀锋由外层刀锋和内层刀锋组成,所述内层刀锋设于所述外层刀锋内,二者间具有间隙,所用内层刀锋围成的形状与显示面板可视区的形状相同,所述外层刀锋和内层刀锋的深度不同,第一次模切时,所述内层刀锋切断保护膜抵达扩散片,所述外层刀锋切断保护膜和扩散片抵达底模;第一次模切时在底模的边缘打出定位孔,后续模切时,刀模在定位孔对应位置采用定位针来套位以传递不同刀模冲切时的相对位置;

s3:参见图4,将带有离型pet膜的遮光胶带复合在保护膜上,使用第二刀模自离型pet膜向遮光胶带套定位孔进行第二次模切,在离型pet膜和遮光胶带上膜切出轮廓a,对轮廓a内部的离型pet膜和遮光胶带、以及保护膜进行排废,使得扩散片上仅保留轮廓a外部的离型pet膜和遮光胶带外框部分;所述轮廓a内部的形状与显示面板可视区形状相同;其中,所述轮廓a内部形状与轮廓b内部形状相同,所述轮廓b内部比轮廓c内部小。

s4:参见图5,使用第三刀模对离型pet膜和遮光胶带外框部分进行第三次模切,同时冲断离型pet膜和遮光胶带外框部分,排废,形成一体化膜片。具体地,第三次模切时,在离型pet膜和遮光胶带外框部分模切出轮廓d,对轮廓d外部的外框部分进行排废。

参见图1-2,本发明所形成的一体化膜片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叠加设置的离型pet膜、遮光胶带、扩散片、底膜,所述扩散片的周边均贴附于所述遮光胶带上,所述遮光胶带的至少一侧边延伸超过所述扩散片的相应侧边,用于与胶框固定,所述离型pet膜的形状与遮光胶带一致。

本发明中,因为底模与扩散片复合,而扩散片无粘性,较通常遮光底模离型力重,因此在外形排废时在拐角处容造成遮光变形及披锋。因此,所述一体化膜片外形的拐角处设置有倒圆角,倒圆角后可缓解遮光废料与主料间的拉扯,提升排废效率。本发明中,倒圆角直径在0.2mm以上。

普通刀模刀深1mm-1.5mm,刀峰角度30-50度,本发明对刀模结构进行改进,参见图6,所述第一刀模、第二刀模、第三刀模中,刀孔的刀锋为内直外斜结构,避免内框受挤压导致产品变形遮光溢胶等问题。优选地,所述刀锋角度呈25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膜片一体化的冲切方法,包括:S1:在扩散片的两侧分别复合保护膜和底模;S2:使用第一刀模进行第一次模切、排废;该第一刀模的刀锋由外层刀锋和内层刀锋组成,所用内层刀锋围成的形状与显示面板可视区的形状相同,所述外层刀锋和内层刀锋的深度不同;第一次模切时在底模的边缘打出定位孔;S3:将带有离型PET膜的遮光胶带复合在保护膜上,使用第二刀模进行第二次模切、排废;S4:使用第三刀模进行第三次模切,排废,形成一体化膜片。本发明提升了贴合效率,可将遮光与其下层被粘膜片复合在一起,可减少一次撕膜与一次贴合动作,提升组装效率,同时提高贴合精度,可减少分别贴附导致的贴合不良,提升良率。

技术研发人员:周福新;赖春桃;戴佳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14
技术公布日:2018.01.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