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载玻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载玻片。
背景技术:
玻璃载玻片用于承载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通常选取样本聚焦观察。但有些情况下,由于样本有高度差,如果自动聚焦到特别厚的地方会得出错误的聚焦值或者根本无法聚焦,某些情况下,样本特别稀少,没有目标物供聚焦用,这就增加了显微观察的难度,现有的载玻片还存在着承载样品时承载不稳的情况以及涂片时不方便进行涂片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载玻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载玻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载玻片,包括载玻片本体,所述载玻片本体的顶部左侧固定设置有标签区,所述载玻片本体的顶部右侧固定设置有logo区,所述载玻片本体的顶部中间设置有矩形的样本分区线,所述样本分区线内侧设置有采样区,所述样本分区线为线性排列的油墨微点组成。
优选的,所述样本分区线由四条阵列排布的矩形线组成,且单条矩形线由间隔为50um的油墨微点构成,相邻两条矩形线之间的距离为50um。
优选的,所述载玻片本体的底部通过pu胶层粘结有止震垫,且止震垫为厚度为1mm的防滑棉垫,且止震垫的底部均匀开设有锥形槽。
优选的,所述载玻片本体为透明玻璃片,所述标签区的长度为15mm,所述logo区的长度为3mm。
优选的,所述样本分区线绕着载玻片本体的顶部边缘线铺设,且所述样本分区线为线宽为2mm的矩形分割线。
优选的,所述标签区和logo区的边角连接处均为弧形过渡,且弧形边角的弧度相同。
优选的,一种新型载玻片的使用方法:
s1:首先需要用镊子将标本放置到采样区内,然后盖上盖玻片,并且通过滴液管蘸取少量染色液滴在盖玻片边缘处,可以利用细胞的虹吸作用,促使细胞自动吸取染色液,从而可以对样本细胞的相关结构进行染色,从而便于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
s2:由油墨微点组成的样本分区线可以很好的将样本锁定在采样区内,可以提供聚焦目标物,从而为显微观察实现聚焦,这样可以避免盲目观察,提高样本观察效率;
s3:在完成显微观察后,在标签区贴上相应标签,放置在相应位置以供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发明通过由油墨微点组成的样本分区线可以很好的将样本锁定在采样区内,可以提供聚焦目标物,从而为显微观察实现聚焦,这样可以避免盲目观察,提高样本观察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载玻片本体、2标签区、3logo区、4样本分区线、5采样区、6油墨微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载玻片,包括载玻片本体1,载玻片本体1的顶部左侧固定设置有标签区2,载玻片本体1的顶部右侧固定设置有logo区3,载玻片本体1的顶部中间设置有矩形的样本分区线4,样本分区线4内侧设置有采样区5,样本分区线4为线性排列的油墨微点6组成。
其中,样本分区线4由四条阵列排布的矩形线组成,且单条矩形线由间隔为50um的油墨微点6构成,相邻两条矩形线之间的距离为50um,通过这种设置可以提供观察目标时的参照物,这样可以避免盲目观察,提高样本观察效率,避免出现找不到样本目标的情况;
载玻片本体1的底部通过pu胶层粘结有止震垫,且止震垫为厚度为1mm的防滑棉垫,且止震垫的底部均匀开设有锥形槽,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在放置载玻片本体1时,载玻片本体1通过止震垫起到抗振动的作用,同时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
载玻片本体1为透明玻璃片,标签区2的长度为15mm,logo区3的长度为3mm,通过这种设置便于对标本的观察;
样本分区线4绕着载玻片本体1的顶部边缘线铺设,且样本分区线4为线宽为2mm的矩形分割线,通过这种设置能够很好的将样本锁定在采样区5内,可以提供聚焦目标物,从而为显微观察实现聚焦;
标签区2和logo区3的边角连接处均为弧形过渡,且弧形边角的弧度相同,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在使用载玻片本体1时,不会因载玻片本体1的棱角而对人体造成伤害,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一种新型载玻片的使用方法:
s1:首先需要用镊子将标本放置到采样区5内,然后盖上盖玻片,并且通过滴液管蘸取少量染色液滴在盖玻片边缘处,可以利用细胞的虹吸作用,促使细胞自动吸取染色液,从而可以对样本细胞的相关结构进行染色,从而便于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
s2:由油墨微点6组成的样本分区线4可以很好的将样本锁定在采样区5内,可以提供聚焦目标物,从而为显微观察实现聚焦,这样可以避免盲目观察,提高样本观察效率;
s3:在完成显微观察后,在标签区2贴上相应标签,放置在相应位置以供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