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93901发布日期:2020-12-22 14:01阅读:75来源:国知局
防眩光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一般涉及透光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眩光板。



背景技术:

眩光是一种视觉条件,容易引起眼部不舒适或者降低观察重要物体的能力,一般来说是由亮度分布不适当、亮度变化幅度太大、空间及时间上存在着极端对比等原因造成的。眩光会引起视力下降及其他眼睛疾病,影响人们工作生活的质量,而绿色照明工程的宗旨就是提供舒适、安全、有益的照明环境,以促进人们的工作效率、身心健康。因此,防眩光是绿色照明工程不可缺少的课题,也是现代灯具设计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现有的防眩光板材在表面喷涂助剂,实现防眩光的目的,但是喷涂助剂存在附着力不牢,受气候时间影响会脱落的问题,使得防眩光板降低直至没有防眩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保证防眩光效果的防眩光板。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防眩光板,包括透光层,所述透光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漫反射层,所述第一漫反射层背向所述透光层的一侧阵列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形状为六棱锥,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的间距为0.1mm,所述第一凸起的高度为0.5μm,所述第一凸起底面对角线的长度为0.2mm,所述透光层内间隔设置有多个颗粒硅,所述颗粒硅的形状为球形,所述颗粒硅的直径为0.2μm。

根据

本技术:
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透光层内设置颗粒硅,颗粒硅起到阻光作用,由于颗粒硅设置在透光层内部,能够避免颗粒硅的脱落,保证了防眩光板的防眩光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防眩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防眩光板的透光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防眩光板的第一漫反射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防眩光板的第一漫反射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防眩光板的第二漫反射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5,本发明的防眩光板,包括透光层10,透光层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漫反射层20,第一漫反射层20背向透光层10的一侧阵列有多个第一凸起21,第一凸起21的形状为六棱锥,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起21之间的间距为0.1mm,第一凸起21的高度为0.5μm,第一凸起21底面对角线的长度为0.2mm,透光层10内间隔设置有多个颗粒硅11,颗粒硅11的形状为球形,颗粒硅11的直径为0.2μm。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防眩光板设置在光源与用户眼睛之间,也就是光源发射的光经过防眩光板后,再进入用户的眼睛。在使用防眩光板时,第一漫反射层位于透光层背向光源的一侧,透光层内间隔设置有多个颗粒硅,颗粒硅的形状为球形,颗粒硅的直径为0.2μm,在光线进入透光层后,颗粒硅能够起到阻光作用,改变入射光的角度,使得光线不会沿着一个方向射出透光层,并且颗粒硅位于透光层内部,可以但不限于,在制造透光层时,将颗粒硅掺杂进原料内,直接获得含有颗粒硅的透光层,提高了颗粒硅与透光层连接的可靠性,提高了防眩光板的使用寿命。第一漫反射层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为透光凸起,并且第一凸起的形状为六棱锥,从透光层射出的光线,进入第一漫反射层后从第一凸起射出,由于第一凸起的各个面与透光层之间的位置存在差异,导致从第一漫反射层射出的光线会进一步改变射出角度,在第一漫反射层实现漫反射,经过第一漫反射层后的光线再进入用户眼睛,进一步保证了防眩光板的防眩光效果。第一漫反射层可以通过滚筒延压形成,加工简单,并且不会破坏防眩光板的整体强度,保证了防眩光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透光层10背向第一漫反射层2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漫反射层30,第二漫反射层30背向透光层10的一侧阵列有多个第二凸起31。

进一步的,第二凸起31的形状为六棱锥。

进一步的,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凸起31之间的间距为0.1mm。

进一步的,第二凸起31的高度为0.5μm。

进一步的,第二凸起31底面对角线的长度为0.2mm。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漫反射层设置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为透光凸起,并且第二凸起的形状为六棱锥,光线经过第二漫反射层后再进入透光层,光线在进入第二漫反射层时,由于第二凸起的各个面与透光层之间的位置存在差异,导致从第二漫反射层射入的光线会改变光线的射入角度,在第二漫反射层实现漫反射,经过漫反射的光线再进入透光层,进一步保证了防眩光板的防眩光效果。第二漫反射层可以通过滚筒延压形成,加工简单,并且不会破坏防眩光板的整体强度,保证了防眩光板的使用寿命。通过第一漫反射层和第二漫反射层的配合,进一步保证了防眩光板的防眩光效果。

进一步的,第二凸起31铺满第二漫反射层30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得经过第二漫反射层射入透光层的光线,都能够被第二凸起进行漫反射,进一步保证了防眩光板的防眩光效果。

进一步的,第一漫反射层20和第二漫反射层30厚度相等。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漫反射层和第二漫反射层厚度相等,并且第一漫反射层和第二漫反射层上的结构为对称结构,便于对防眩光板进行加工制造。

进一步的,第一凸起21铺满第一漫反射层20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得经过第一漫反射层射出透光层的光线,都能够被第一凸起进行漫反射,进一步保证了防眩光板的防眩光效果。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眩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层,所述透光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漫反射层,所述第一漫反射层背向所述透光层的一侧阵列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形状为六棱锥,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的间距为0.1mm,所述第一凸起的高度为0.5μm,所述第一凸起底面对角线的长度为0.2mm,所述透光层内间隔设置有多个颗粒硅,所述颗粒硅的形状为球形,所述颗粒硅的直径为0.2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层背向所述第一漫反射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漫反射层,所述第二漫反射层背向所述透光层的一侧阵列有多个第二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的形状为六棱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光板,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之间的间距为0.1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的高度为0.5μ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底面对角线的长度为0.2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铺满所述第二漫反射层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漫反射层和所述第二漫反射层厚度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铺满所述第一漫反射层的表面。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眩光板,包括透光层,所述透光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漫反射层,所述第一漫反射层背向所述透光层的一侧阵列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形状为六棱锥,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的间距为0.1mm,所述第一凸起的高度为0.5μm,所述第一凸起底面对角线的长度为0.2mm,所述透光层内间隔设置有多个颗粒硅,所述颗粒硅的形状为球形,所述颗粒硅的直径为0.2μm。通过在透光层内设置颗粒硅,颗粒硅起到阻光作用,由于颗粒硅设置在透光层内部,能够避免颗粒硅的脱落,保证了防眩光板的防眩光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杰士龙新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9
技术公布日:2020.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