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雾度防眩膜以及高雾度防眩抗反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16621发布日期:2023-04-19 17:02阅读:67来源:国知局
高雾度防眩膜以及高雾度防眩抗反射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关于一种可用于影像显示装置的高雾度防眩膜,尤其是一 种具有耐闪烁性的防眩膜。


背景技术:

1、目前影像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器 (oled),因外部光入射至显示器表面造成眩光,而影响影像显示品质, 尤其是在高像素密度(例如,大于100ppi)的高精细显示器,在显示器表面 采用防眩膜以减少在显示器表面的外部光线反射的眩光及图像的闪烁。已 知技术建议在透明基材上利用粒子分散以形成具有凹凸结构表面的防眩 膜解决眩光现象,但凹凸结构表面多以球形微粒子形成半球形凸起表面, 此结构造成从面板产生的像素光源因透镜效应产生缩放而有闪烁光现象。 已知技术中,降低球形微粒子粒径大小使透镜效应的缩放程度减少可改善 闪烁光程度,但易造成防眩性不足;增加球形微粒子粒径大小可提高防眩 性,但会增大透镜效应的缩放程度,而增加闪烁光程度。亦曾建议大幅提 高防眩层的内部雾度,以使像素光源先经过防眩涂层内部散射而降低闪烁 光程度的方法,但此方法在防眩层增加球形微粒子含量以提供内部雾度 时,亦会同时增加防眩层的表面雾度和半球形凸起数,进而使透镜效应增 加,而使闪烁光程度增加,为避免粒子在表面增加的透镜效应,故需同时 将防眩层厚度增加以降低表面雾度,但此方式亦造成防眩性不足。

2、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耐闪烁性的高雾度防眩膜,可提高防眩性至无 眩光且有效避免透镜效应造成的闪烁光(sparkle),尤其适用于需要减少闪 烁光的高像素密度(例如,大于100ppi)显示器上。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提供一种高雾度防眩膜,其具高防眩性且在 高像素密度(例如,大于100ppi)显示器上具耐闪烁性。

2、本发明的高雾度防眩膜包含透明基材及形成于该透明基材上的防眩 涂层,其中该防眩涂层包含丙烯酸系粘结剂树脂及多个无定形的二氧化硅 微粒子,该高雾度防眩膜具有大于20%的全雾度(ht),其中该全雾度(ht) 为该高雾度防眩膜的表面雾度(hs)与该高雾度防眩膜的内部雾度(hi)的总 和,且内部雾度(hi)与全雾度(ht)符合关系式:0.01<hi/ht<0.25。

3、本发明的高雾度防眩膜包含透明基材及形成于该透明基材上的防眩 涂层,其中该防眩涂层包含丙烯酸系粘结剂树脂及多个无定形的二氧化硅 微粒子,其中所述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在该防眩涂层表面形成具有多个 不规则凸起的凹凸表面,该凹凸表面的线粗糙度的算术平均偏差(ra)为介 于0.15μm至1.5μm间且平均宽度(rsm)为介于5μm至20μm间,其中 ra及rsm满足关系式:1.8<(ra x100)/rsm<10,且所述不规则凸起的 倾斜角(均方根斜率,rδq)为介于15°至50°之间。

4、在本发明的高雾度防眩膜中,该防眩涂层中的所述无定形二氧化硅微 粒子的雷射法平均粒径大小为介于2.0μm至10μm间,尤以介于2.0μm 至8μm间为宜,且bet比表面积为介于60m2/g至100m2/g间。

5、在本发明的高雾度防眩膜中,相对于每百重量份的该丙烯酸系粘结剂 树脂,所述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的使用量为介于8重量份至35重量份 之间,尤以10重量份至30重量份间为宜。

6、在本发明的高雾度防眩膜中,该防眩涂层的厚度介于2μm至12μm 间,厚度尤以介于3μm至10μm间为宜。

7、本发明的高雾度防眩膜中,该防眩涂层可还包含多个球形有机微粒 子,所述球形有机微粒子为单分散且平均粒径小于使用的所述无定形二氧 化硅微粒子的平均粒径。在本发明的高雾度防眩膜的该防眩涂层中,相对 于每百重量份的该丙烯酸系粘结剂树脂,所述有机微粒子的使用量为介于 5重量份至25重量份间,其中所述有机微粒子与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的 使用量总量为介于15重量份至35重量份间且所述有机微粒子与所述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的重量份比为介于0.2至2.0间。

8、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是提供高雾度防眩抗反射膜。

9、本发明的高雾度防眩抗反射膜是在高雾度防眩膜的防眩涂层上进一 步形成低折射率层以提供抗反射功能并提高穿透率,用以提高暗室对比 度,其中该高雾度防眩抗反射膜的5度角平均反射率不大于0.15%且sci (specular component include)漫射和镜面平均反射率及sce(specular component exclude)漫射平均反射率皆不大于2.5%。

10、本发明的高雾度防眩抗反射膜为在本发明的该防眩涂层上形成低折 射层,该低折射层的折射率不大于1.4。本发明的高雾度防眩抗反射膜的 低折射层包含粘结剂树脂、多个中空状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以及包含具有全 氟聚醚官能基团的(甲基)丙烯酰改性的有机硅化合物的流平剂,其中该粘 结剂树脂可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或经氟和丙烯酸酯改性的聚硅氧烷树 脂。

11、本发明的高雾度防眩抗反射膜提供疏水表面,其表面的水接触角大于 90°,且较佳为大于95°。

12、上述
技术实现要素:
旨在提供本公开内容的简化摘要,以使阅读者对本公开 内容具备基本的理解。此发明内容并非本公开内容的完整概述,且其用意 并非在指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重要/关键元件或界定本发明的范围。在参阅下 文实施方式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当可轻易了解本发 明的基本精神以及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与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雾度防眩膜,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雾度防眩膜,其中该防眩涂层的所述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在该防眩涂层的表面形成具有多个不规则凸起的凹凸表面,该凹凸表面的线粗糙度的算术平均偏差ra为介于0.15μm至1.5μm之间,平均宽度rsm为介于5μm至20μm之间,其中ra及rsm满足关系式:1.8<(ra x100)/rsm<10,且所述不规则凸起的倾斜角,即均方根斜率rδq,为介于15°至5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雾度防眩膜,其中该防眩涂层中的所述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的雷射法平均粒径大小为介于2.0μm至10μm之间,且bet比表面积为介于60m2/g至100m2/g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雾度防眩膜,其中该防眩涂层中的所述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的雷射法平均粒径大小为介于2.0μm至8.0μ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雾度防眩膜,其中相对于每百重量份的该丙烯酸系粘结剂树脂,所述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的使用量介于8重量份至35重量份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雾度防眩膜,其中相对于每百重量份的该丙烯酸系粘结剂树脂,所述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的使用量介于10重量份至30重量份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雾度防眩膜,其中该防眩涂层的厚度介于2.0μm至12μ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雾度防眩膜,其中该防眩涂层还包含多个球形有机微粒子,所述球形有机微粒子为单分散,且所述球形有机微粒子的平均粒径小于使用的所述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的平均粒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雾度防眩膜,其中相对于每百重量份的该丙烯酸系粘结剂树脂,所述有机微粒子的使用量为介于5重量份至25重量份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雾度防眩膜,其中所述有机微粒子与所述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的使用量总量为介于15重量份至35重量份之间,且所述有机微粒子与所述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的重量份比为介于0.2至2.0之间。

11.一种高雾度防眩膜,包含: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高雾度防眩膜,其中该防眩涂层是所述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在所述防眩涂层表面形成具有多个不规则凸起的凹凸表面,该凹凸表面的线粗糙度的算术平均偏差ra为介于0.15μm至1.5μm之间,平均宽度rsm为介于5μm至20μm之间,其中ra及rsm满足关系式:1.8<(ra x100)/rsm<10,且所述不规则凸起的倾斜角,即均方根斜率rδq,为介于15°至50°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高雾度防眩膜,其中相对于每百重量份的该丙烯酸系粘结剂树脂,所述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的使用量介于8重量份至35重量份之间,所述有机微粒子的使用量为介于5重量份至25重量份之间,其中所述有机微粒子与所述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的使用量总量为介于15重量份至35重量份之间,且所述有机微粒子与所述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的重量份比为介于0.2至2.0之间。

14.一种高雾度防眩抗反射膜,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雾度防眩膜及形成于该高雾度防眩膜的该防眩涂层上的低折射层,其中该高雾度防眩抗反射膜的5度角平均反射率不大于0.15%,且sci漫射和镜面平均反射率及sce漫射平均反射率皆不大于2.5%。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高雾度防眩抗反射膜,其中该低折射层的折射率不大于1.4。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高雾度防眩抗反射膜,其中该低折射层包含粘结剂树脂、多个中空状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以及包含具有全氟聚醚官能基团的(甲基)丙烯酰改性的有机硅化合物的流平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高雾度防眩抗反射膜,其中该低折射层的粘结剂树脂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或经氟和丙烯酸酯改性的聚硅氧烷树脂。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高雾度防眩抗反射膜,其表面的水接触角大于9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高雾度防眩膜以及高雾度防眩抗反射膜。该高雾度防眩膜包含透明基材及形成于该透明基材上的防眩涂层,其中该防眩涂层包含丙烯酸系粘结剂树脂及多个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本发明的高雾度防眩膜具有大于20%的全雾度(Ht),其中该全雾度(Ht)为该高雾度防眩膜的表面雾度(Hs)与该高雾度防眩膜的内部雾度(Hi)的总和,且该内部雾度(Hi)与该全雾度(Ht)符合关系式:0.01<Hi/Ht<0.25。本发明的高雾度防眩膜具高防眩性和耐光闪烁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哲宇,涂羽葳,游国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