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85993发布日期:2024-02-02 21:20阅读:18来源:国知局
镜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光学装置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镜筒。


背景技术:

1、近年来,光学成像镜头不断演进,除了要求镜头轻薄短小、镜头的成像质量也同样重要,而除了透镜的面形或透镜间的空气间隙等参数会影响光学成像质量,透镜与光学环形元件在组装时的点胶程序顺利与否也是影响光学成像质量的一大因素。

2、传统镜筒设计皆是一体成型,并且镜筒靠近物侧的遮光部的结构设计会形成一最小通光孔,将迫使透镜组装顺序必须从物侧端的透镜开始依序组装至像侧端,若最靠近物侧的透镜的有效径是所有透镜里最大的,因透镜组装顺序的限制,镜筒围绕壁的透镜容纳部在像侧端的孔径则不能小于物侧端的孔径,迫使像侧端几个有效径小的镜片外径也须随之加大,从而影响透镜射出成型的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镜筒,可改善制造良率。

2、本发明提供一种镜筒,包括一镜筒围绕壁以及一压盖件。镜筒围绕壁围绕一光轴。镜筒围绕壁包含与多个透镜相抵接的一透镜容纳部。镜筒围绕壁具有最靠近一物侧且朝向物侧的一物侧连接面。最靠近物侧的透镜容纳部的内径大于最靠近一像侧的透镜容纳部的内径。压盖件具有朝向像侧的一像侧连接面。压盖件的像侧连接面固设于镜筒围绕壁的物侧连接面,其中压盖件的最大外径小于等于镜筒围绕壁的最大外径。

3、本发明另提供一种镜筒,包括一镜筒围绕壁以及一压盖件。镜筒围绕壁壁围绕一光轴。镜筒围绕壁包含与多个透镜相抵接的一透镜容纳部。镜筒围绕壁具有靠近一物侧的一连接部,最靠近物侧的透镜容纳部的内径大于最靠近一像侧的透镜容纳部的内径。从物侧数来的第一片透镜与从像侧数来的第一片透镜皆抵接于透镜容纳部朝向光轴的内侧面。透镜容纳部的内侧面与从物侧数来的第一片透镜抵接处所对应的镜筒围绕壁最大外径小于透镜容纳部的内侧面与从像侧数来第一片透镜抵接处所对应的镜筒围绕壁最大外径。压盖件固设于镜筒围绕壁的连接部。

4、本发明另提供一种镜筒,包括一镜筒围绕壁以及一压盖件。镜筒围绕壁围绕一光轴。镜筒围绕壁包含与多个透镜相抵接的一透镜容纳部及一背对光轴的外围绕面,从一像侧数来的第二片透镜抵接于透镜容纳部朝向光轴的一内侧面。镜筒围绕壁还具有靠近一物侧的一连接部。压盖件固设于镜筒围绕壁的连接部,且压盖件不与外围绕面直接地接触。其中,镜筒满足条件式(ds3-ds4)/(ds1-ds2)≧6.000,其中ds1为外围绕面最靠近物侧的位置与光轴的垂直距离,ds2为压盖件的最大外径,ds3为透镜容纳部的内侧面与从像侧数来的第二片透镜抵接处所对应的镜筒围绕壁最大外径,且ds4为透镜容纳部的内侧面与从像侧数来的第二片透镜抵接处所对应的镜筒围绕壁最大内径。

5、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镜筒中,将镜筒拆分成压盖件及镜筒围绕壁两部分,组装透镜时,因压盖件与镜筒围绕壁并非一体成型,因此可以先于镜筒围绕壁内将透镜组装完成后再将压盖件固设于镜筒围绕壁,即不会因压盖件围绕光轴的通光孔径小于透镜尺寸而限制了透镜组装的顺序,可实现透镜装设顺序为由像侧端开始依序往物侧端装设透镜。如此一来,镜筒围绕壁的透镜容纳部的内径可设计成由物侧往像侧逐渐缩小,使得靠近像侧的透镜外径可以缩小,进而改善透镜制造良率。

6、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镜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其中从该物侧数来的第一片透镜的最外缘与该透镜容纳部朝向该光轴的一内侧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压盖件具有连接于该像侧连接面且背对于该光轴的一外侧面,该外侧面与该镜筒围绕壁的该物侧连接面形成小于90度的夹角。

4.一种镜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5.一种镜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压盖件的最大外径小于等于该镜筒围绕壁的该连接部的最大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压盖件具有朝向该物侧的一物侧面,该物侧面具有纹路。

8.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压盖件与该镜筒围绕壁是以一胶体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压盖件与该镜筒围绕壁之间具有一胶体容置空间,该压盖件具有一倒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镜筒更满足以下条件式:(r1-r3)/(r3-r2)≦0.500,其中r1为最靠近该物侧的该透镜容纳部的内径,r3为最靠近该物侧的该透镜容纳部与最靠近该像侧的该透镜容纳部沿该光轴的距离的一半的所在位置所对应的该透镜容纳部的内径,且r2为最靠近该像侧的该透镜容纳部的内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镜筒更满足以下条件式:sl/r1≦2.000,其中sl为该压盖件最靠近该物侧的位置至该镜筒围绕壁最靠近该像侧的位置沿该光轴的距离,且r1为最靠近该物侧的该透镜容纳部的内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镜筒围绕壁具有背对于该光轴的一外表面,该外表面上具有平行该光轴的一切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透镜各自具有朝向该物侧的一物侧面及朝向该像侧的一像侧面,该些透镜的至少一者具有一切面形成于该物侧面与该像侧面之间,其中具有该切面的该些透镜的光学边界与不具有该切面的该些透镜的光学边界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压盖件环绕该光轴所形成的通光孔的最小孔径小于最靠近该物侧的该透镜容纳部的内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该透镜容纳部的内径随该些透镜由该物侧往该像侧逐渐缩小。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镜筒,包括一镜筒围绕壁以及一压盖件。镜筒围绕壁围绕一光轴。镜筒围绕壁包含与多个透镜相抵接的一透镜容纳部。镜筒围绕壁具有最靠近一物侧且朝向物侧的一物侧连接面。最靠近物侧的透镜容纳部的内径大于最靠近一像侧的透镜容纳部的内径。压盖件具有朝向像侧的一像侧连接面。压盖件的像侧连接面固设于镜筒围绕壁的物侧连接面,其中压盖件的最大外径小于等于镜筒围绕壁的最大外径。本发明的镜筒设计成由物侧至像侧逐渐缩小,使得靠近像侧的透镜外径可以缩小,进而改善制造良率。

技术研发人员:纪志忠,蔡嘉瑜,詹海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