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透镜、图像拾取装置和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05333发布日期:2023-07-07 10:43阅读:23来源:国知局
变焦透镜、图像拾取装置和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变焦透镜,其适用于数字视频相机、数字静态相机、广播相机、基于胶片的相机、监视相机等。


背景技术:

1、近来,要求用于图像拾取装置的变焦透镜在整个变焦范围内具有高光学性能并且重量减小。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提出了一种变焦透镜,该变焦透镜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以及包括多个透镜单元的后续单元(参见日本专利公开no.9-325274和2020-86073)。

2、具有长焦距和小f数的大光圈望远变焦透镜倾向于具有大透镜直径和重的重量。为了实现变焦透镜的重量减小,增强第一透镜单元的正折光力和减小后续单元中包括的透镜单元的透镜直径是有效的。但是,如果使第一透镜单元的折光力太强,那么变得难以校正球面像差、纵向色差和横向色差,尤其是在望远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整个变焦范围内具有高光学性能的轻型变焦透镜、以及各自具有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和成像系统。

2、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变焦透镜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以及包括多个透镜单元的后续单元。相邻的透镜单元之间的距离在变焦期间改变。在变焦期间,第一透镜单元不移动并且第二透镜单元移动。第一透镜单元从物侧到像侧依次由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组成。第一子单元由两个正透镜组成。第二子单元由单个正透镜和单个负透镜组成。满足以下不等式:

3、-0.45<f1a/f1b<-0.10

4、-5.50<f1/f2<-3.00

5、其中f1a是第一子单元的焦距,f1b是第二子单元的焦距,f1是第一透镜单元的焦距,并且f2是第二透镜单元的焦距。各自具有上述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和成像系统也构成本公开的另一方面。

6、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从以下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变得清楚。



技术特征:

1.一种变焦透镜,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以及包括多个透镜单元的后续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满足以下不等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满足以下不等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满足以下不等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满足以下不等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满足以下不等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满足以下不等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所述后续单元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五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六透镜单元和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七透镜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所述后续单元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和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五透镜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所述后续单元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五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六透镜单元和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七透镜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所述后续单元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五透镜单元和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六透镜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所述第二透镜单元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负透镜、负透镜、正透镜和负透镜。

13.一种图像拾取装置,包括:

14.一种成像系统,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与所述变焦透镜分离的构件,并且包括被配置为发送用于控制所述变焦透镜的控制信号的发送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与所述变焦透镜分离的部件,并且包括用于操作所述变焦透镜的操作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成像系统,包括被配置为显示关于所述变焦透镜的变焦的信息的显示器。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变焦透镜、图像拾取装置和成像系统。变焦透镜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以及包括多个透镜单元的后续单元。相邻的透镜单元之间的距离在变焦期间改变。在变焦期间,第一透镜单元不移动并且第二透镜单元移动。第一透镜单元从物侧到像侧依次由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组成。第一子单元由两个正透镜组成。第二子单元由单个正透镜和单个负透镜组成。满足预定条件。

技术研发人员:片寄慎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佳能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