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影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14520发布日期:2022-11-25 16:54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投影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投影仪。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仪器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投影仪是经常会用到的一种仪器,是通过数字光处理技术或者lcd液晶成像技术将图像或视频投射或反射到屏幕上的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信号源,如计算机、手机、dvd、dv接入相应的图像和视频信号,实现播放,投影仪广泛应用在教育、商务、工程、家用等场所,由于投影仪要使用光源将图像投影到幕布上,而光源本身的发热功率较大,所以给投影机本身带来的热量是极大的。
3.而现有的投影仪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散热性能差,且不便于调节角度,实用性差。因此,设计实用性强的一种投影仪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影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投影仪,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顶部中间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底座的顶部两侧设置有铰接架,所述铰接架之间设置有铰接轴,所述铰接架的一侧设置有角度固定旋钮,且角度固定旋钮与铰接轴相连,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散热框架,所述散热框架的内腔设置有散热铜管,所述散热铜管的底部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的表面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铜管的顶部设置有投影仪主体,所述投影仪主体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头延伸至投影仪主体内腔,所述铰接架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的前表面设置有蜂鸣器,所述控制盒的内腔设置有处理器和传输模块,所述处理器电性输入连接温度传感器,所述处理器电性输出连接蜂鸣器和传输模块,所述传输模块电性输出连接手持终端。
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所述散热风扇的顶部设置有防尘网,所述万向轮上设置有刹车片。
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手持终端为智能手机、遥控器或者平板电脑其中的一种。
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角度固定旋钮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散热翅片呈波浪形设置。
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为可读数型电子温度计。
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盒的内腔设置有独立电源,且控制盒的一侧设置与电源接口。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散热风扇,在散热框架的内腔设置有散热铜管,在散热铜管的底部设置有散热翅片,在散热翅片的表面设置有散热孔,同时将投影仪主体固定在散热通过的顶部,与散热铜
管向贴合,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效率,通过散热风扇对散热翅片散热,进一步的提高了散热效率;此外通过铰接架、铰接轴和角度固定旋钮的配合,方便调节投影的角度。
附图说明
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散热框架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架示意图;
16.图中:100底座、110万向轮、120散热风扇、130铰接架、140铰接轴、150 角度固定旋钮、200散热框架、210散热铜管、220散热翅片、230散热孔、240 投影仪主体、250温度传感器、300控制盒、310蜂鸣器、320处理器、330传输模块、340手持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投影仪,包括底座100,所述底座100的底部四角设置有万向轮110,所述底座100的顶部中间设置有散热风扇120,所述底座100的顶部两侧设置有铰接架130,所述铰接架130之间设置有铰接轴140,所述铰接架130的一侧设置有角度固定旋钮150,且角度固定旋钮150与铰接轴140相连,所述铰接轴140上设置有散热框架200,所述散热框架200的内腔设置有散热铜管210,所述散热铜管210的底部设置有散热翅片 220,所述散热翅片220的表面设置有散热孔230,所述散热铜管210的顶部设置有投影仪主体240,所述投影仪主体240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50,且温度传感器250的检测头延伸至投影仪主体240内腔,所述铰接架130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盒300,所述控制盒300的前表面设置有蜂鸣器310,所述控制盒 300的内腔设置有处理器320和传输模块330,所述处理器320电性输入连接温度传感器250,所述处理器320电性输出连接蜂鸣器310和传输模块330,所述传输模块330电性输出连接手持终端340。
19.具体的,所述所述散热风扇120的顶部设置有防尘网,所述万向轮110上设置有刹车片。
20.具体的,所述手持终端340为智能手机、遥控器或者平板电脑其中的一种。
21.具体的,所述锁紧旋钮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散热翅片220呈波浪形设置。
22.具体的,所述温度传感器250为可读数型电子温度计。
23.具体的,所述控制盒300的内腔设置有独立电源,且控制盒300的一侧设置与电源接口。
24.工作原理:通过在底座100的顶部设置有散热风扇120,在散热框架200的内腔设置有散热铜管210,在散热铜管210的底部设置有散热翅片220,在散热翅片220的表面设置有散热孔230,同时将投影仪主体240固定在散热通过的顶部,与散热铜管210向贴合,提高了
装置的散热效率,通过散热风扇120对散热翅片220散热,进一步的提高了散热效率;此外通过铰接架130、铰接轴140 和角度固定旋钮150的配合,方便调节投影的角度。
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0),所述底座(100)的底部四角设置有万向轮(110),所述底座(100)的顶部中间设置有散热风扇(120),所述底座(100)的顶部两侧设置有铰接架(130),所述铰接架(130)之间设置有铰接轴(140),所述铰接架(130)的一侧设置有角度固定旋钮(150),且角度固定旋钮(150)与铰接轴(140)相连,所述铰接轴(140)上设置有散热框架(200),所述散热框架(200)的内腔设置有散热铜管(210),所述散热铜管(210)的底部设置有散热翅片(220),所述散热翅片(220)的表面设置有散热孔(230),所述散热铜管(210)的顶部设置有投影仪主体(240),所述投影仪主体(240)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50),且温度传感器(250)的检测头延伸至投影仪主体(240)内腔,所述铰接架(130)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盒(300),所述控制盒(300)的前表面设置有蜂鸣器(310),所述控制盒(300)的内腔设置有处理器(320)和传输模块(330),所述处理器(320)电性输入连接温度传感器(250),所述处理器(320)电性输出连接蜂鸣器(310)和传输模块(330),所述传输模块(330)电性输出连接手持终端(3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120)的顶部设置有防尘网,所述万向轮(110)上设置有刹车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终端(340)为智能手机、遥控器或者平板电脑其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固定旋钮(150)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散热翅片(220)呈波浪形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250)为可读数型电子温度计。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300)的内腔设置有独立电源,且控制盒(300)的一侧设置与电源接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投影仪,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顶部中间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底座的顶部两侧设置有铰接架,所述铰接架之间设置有铰接轴,所述铰接架的一侧设置有角度固定旋钮,且角度固定旋钮与铰接轴相连,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散热框架,所述散热框架的内腔设置有散热铜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散热风扇,在散热框架的内腔设置有散热铜管,在散热铜管的底部设置有散热翅片,在散热翅片的表面设置有散热孔,同时将投影仪主体固定在散热通过的顶部,与散热铜管向贴合,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效率,通过散热风扇对散热翅片散热,进一步的提高了散热效率。的提高了散热效率。的提高了散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正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滁州市大眼橙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14
技术公布日:2022/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