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防眩目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06301发布日期:2022-08-03 10:16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防眩目镜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眩目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防眩目镜结构。


背景技术:

2.汽车用防眩目镜可有效防止夜间后车远光灯照射时对于本车驾驶人员视线的影响,汽车用防眩目镜的结构通常由两块玻璃基板夹一层电致变色材料层、导电镀层以及反射镀层组成,现有的结构是将电致变色材料层和基板直接结合,由于电致变色材料层属于非完全固体硬性结构,因此通常使得粘接的牢固度不够,造成使用一段时间后,电致变色材料层和基板脱离的现象;同时,由于汽车用防眩目镜由多层膜相结合,各层之间会造成离子迁移,也会极大地影响汽车用防眩目镜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自动防眩目镜结构,该自动防眩目镜结构通过在电致变色材料层和基板之间增设连接结构,从而使电致变色材料层和基板之间的连接牢固度增加,同时增加结合镀层结构,不但提高了膜层结合力,也很好地防止了离子迁移现象的发生。
4.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自动防眩目镜结构,包括由玻璃制成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一电致变色材料层,所述第一基板的上端以及第二基板的下端,分别设有上电极条和下电极条,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的外圈均设有密封胶层,所述密封胶层的用于真空注入ec材料的小孔处,涂覆有用于覆盖小孔的封口胶,所述第一基板和电致变色材料层之间镀设有第一透明导电镀层,从而使第一基板和电致变色材料层通过该第一透明导电镀层形成连接;
5.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后端面镀设有第二透明导电镀层,所述第二透明导电镀层的后端面镀设有一层反射镀层;
6.所述反射镀层的后端面镀设有第三透明导电镀层,所述第三透明导电镀层的后端面通过一提高膜层结合力、防止离子迁移的结合镀层和第二基板的前端面形成连接结合;从而使第一基板、电致变色材料层以及第二基板通过第一透明导电镀层、第二透明导电镀层、反射镀层、第三透明导电镀层形成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之优选,所述反射镀层为银镀层,或为铑镀层,或为钌镀层,或为金镀层,或为铝镀层,或为铂镀层,或为铜镀层,或为铬镀层。
8.作为本实用新型之进一步优选,所述结合镀层为二氧化硅结合镀层。
9.作为本实用新型之更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透明导电镀层、第二透明导电镀层、第三透明导电镀层均采用真空磁控溅射技术镀设而成。
10.采用上述技术改进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致变色材料层的前后层设置第一、第二透明导电镀层结构,从而使电致变色材料层和基板之间的连接牢固度增加;
12.2、本实用新型在反射镀层的后端面镀设有第三透明导电镀层,在第三透明导电镀层的后端面通过结合镀层和第二基板的前端面形成连接结合,不但提高了膜层结合力,也很好地防止了离子迁移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13.图1所示为未改进前的前端结构示意图;
14.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结构层图;
15.其中,1、上电极条;2、第二基板;3、密封胶层;4、封口胶;5、下电极条;6、第一透明导电镀层;7、第二透明导电镀层;8、反射镀层;9、第三透明导电镀层;10、电致变色材料层;11、第一基板;12、结合镀层。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7.结合图1和图2可知,一种自动防眩目镜结构,包括由玻璃制成的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以及一电致变色材料层10,在第一基板11的上端以及第二基板2的下端,分别设有上电极条1和下电极条5,在电致变色材料层10的外圈均设有密封胶层3,在密封胶层3的用于真空注入ec材料的小孔处,涂覆有用于覆盖小孔的封口胶4。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第一基板11和电致变色材料层10之间镀设有第一透明导电镀层6,从而使第一基板11和电致变色材料层10通过该第一透明导电镀层6形成连接;在电致变色材料层10后端面镀设有第二透明导电镀层7,以及在第二透明导电镀层7的后端面镀设有一层反射镀层8。
1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中,通过在电致变色材料层10的前后层分别设置第一透明导电镀层6和第二透明导电镀层7,从而使电致变色材料层10和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2之间的连接牢固度增加;由于在第二透明导电镀层7的后端面镀设反射镀层8,能够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光反射度进一步增加。
20.在反射镀层8的后端面镀设有第三透明导电镀层9,第三透明导电镀层9的后端面通过一提高膜层结合力、防止离子迁移的结合镀层12和第二基板的前端面形成连接结合;从而使第一基板11、电致变色材料层10以及第二基板5通过第一透明导电镀层6、第二透明导电镀层7、反射镀层8、第三透明导电镀层9形成连接而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结构。
21.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反射镀层8为银镀层,或为铑镀层,或为钌镀层,或为金镀层,或为铝镀层,或为铂镀层,或为铜镀层,或为铬镀层,或为二氧化硅结合镀层,或为上述任意集中镀层的混合层。
22.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第一透明导电镀层6、第二透明导电镀层7、第三透明导电镀层9均采用真空磁控溅射技术镀设而成。
23.本实用新型在反射镀层8的后端面镀设有第三透明导电镀层9,在第三透明导电镀层9的后端面通过结合镀层8和第二基板2的前端面形成连接结合,不但提高了膜层结合力,也很好地防止了离子迁移现象的发生。
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
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防眩目镜结构,包括由玻璃制成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一电致变色材料层,所述第一基板的上端以及第二基板的下端,分别设有上电极条和下电极条,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的外圈均设有密封胶层,所述密封胶层的用于真空注入ec材料的小孔处,涂覆有用于覆盖小孔的封口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电致变色材料层之间镀设有第一透明导电镀层,从而使第一基板和电致变色材料层通过该第一透明导电镀层形成连接;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后端面镀设有第二透明导电镀层,所述第二透明导电镀层的后端面镀设有一层反射镀层;所述反射镀层的后端面镀设有第三透明导电镀层,所述第三透明导电镀层的后端面通过一提高膜层结合力、防止离子迁移的结合镀层和第二基板的前端面形成连接结合;从而使第一基板、电致变色材料层以及第二基板通过第一透明导电镀层、第二透明导电镀层、反射镀层、第三透明导电镀层形成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防眩目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镀层为银镀层,或为铑镀层,或为钌镀层,或为金镀层,或为铝镀层,或为铂镀层,或为铜镀层,或为铬镀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防眩目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镀层为二氧化硅结合镀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防眩目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镀层、第二透明导电镀层、第三透明导电镀层均采用真空磁控溅射技术镀设而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防眩目镜结构,包括由玻璃制成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一电致变色材料层,所述第一基板的上端以及第二基板的下端,分别设有上电极条和下电极条,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的外圈均设有密封胶层,所述密封胶层的用于真空注入EC材料的小孔处,涂覆有用于覆盖小孔的封口胶,所述第一基板和电致变色材料层之间镀设有第一透明导电镀层,从而使第一基板和电致变色材料层通过该第一透明导电镀层形成连接;该自动防眩目镜结构通过在电致变色材料层和基板之间增设连接结构,从而使电致变色材料层和基板之间的连接牢固度增加,同时增加结合镀层结构,不但提高了膜层结合力,也很好地防止了离子迁移现象的发生。也很好地防止了离子迁移现象的发生。也很好地防止了离子迁移现象的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李坤 杨文华 杨金辉 楼璇 单姚斌 金凯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华瓴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07
技术公布日:2022/8/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