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56285发布日期:2023-05-25 03:30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显示,尤其涉及一种透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mini led(迷你发光二极管)因为其能够自发光,具有低功耗,色彩饱和度高等优点,能够与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相媲美,且其制造成本相较于oled要低不少,因此,在电视显示领域中,mini led正在取代oled的地位。

2、然而,现有的mini led中的透镜通常都是设置一个容纳槽用于容纳一个发光芯片,因此,在mini led中存在着数量较多的透镜,数量较多的透镜封装于基板上时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透镜,应用于背光模组,包括:

2、出光面;

3、底面,与出光面相对设置,底面朝向出光面凹陷形成多个容纳槽,每个容纳槽均用于容纳一个发光芯片,相邻的容纳槽相互连通以使多个容纳槽形成一个容纳腔,容纳槽包括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

4、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腔内设置至少一个凸起,凸起用于将分隔相邻的容纳槽,且凸起的端部位于容纳腔内。

5、在一些实施例中,且第一容纳槽与相邻的第二容纳槽连通,凸起设置于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的连接处。

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关于透镜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凸起上与底面最接近的点位于中轴线上。

7、在一些实施例中,出光面包括第一出光面及与第一出光面连接的第二出光面,第一出光面与第二出光面的连接处朝向底面凹陷,第一出光面与第二出光面的连接处的最低点位于透镜的中轴线上。

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均为曲面,且第一出光面与第二出光面均与底面连接。

9、在一些实施例中,透镜还包括定位部,定位部设置于出光面。

10、在一些实施例中,透镜还包括底座,底座与底面连接。

11、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透镜;以及

12、至少一个第一发光芯片,第一发光芯片容纳于第一容纳槽;

13、至少一个第二发光芯片,第二发光芯片容纳于第二容纳槽;

14、基板,第一发光芯片设置于基板,第二发光芯片设置于基板,透镜罩设于第一发光芯片和第二发光芯片且与基板连接。

15、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多个背光模组;以及

16、基板,多个背光模组设置于基板上。

17、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背光模组。

18、本申请提供一种透镜、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本申请所提供的的透镜通过在底面开设有多个容纳槽相互连通形成的容纳腔内容纳多个发光芯片,可以增大发光芯片发出的光线进入透镜的面积,同时由于多个发光芯片的混光效果,可以使得进入到透镜中的光线更加明亮,从而提升出光面出射的光线所形成的光场范围和亮度,以使得在相同的视觉效果下,显示装置使用的透镜的数量更少,可以降低显示装置的成本,同时也会减少安装透镜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透镜,应用于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设置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将分隔相邻的所述容纳槽,且所述凸起的端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容纳槽连通,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关于所述透镜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所述凸起上与底面最接近的点位于所述中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包括第一出光面及与所述第一出光面连接的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与所述第二出光面的连接处朝向所述底面凹陷,所述第一出光面与所述第二出光面的连接处的最低点位于所述透镜的中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面和所述第二出光面均为曲面,且所述第一出光面与所述第二出光面均与所述底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设置于所述出光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底面连接。

9.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透镜;以及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透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透镜应用于背光模组,包括:出光面;底面,与出光面相对设置,底面朝向出光面凹陷形成多个容纳槽,每个容纳槽均用于容纳一个发光芯片,相邻的容纳槽相互连通以使多个容纳槽形成一个容纳腔。本申请所提供的的透镜通过在底面开设有多个容纳槽相互连通形成的容纳腔内容纳多个发光芯片,可以增大发光芯片发出的光线进入透镜的面积,同时由于多个发光芯片的混光效果,可以使得进入到透镜中的光线更加明亮,从而提升出光面出射的光线所形成的光场范围和亮度,以使得在相同的视觉效果下,显示装置使用的透镜的数量更少,可以降低显示装置的成本,同时也会减少安装透镜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陈壮,高伟,李健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