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景补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06852发布日期:2023-03-10 20:57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景补光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辅助器件,具体涉及一种全景补光灯,适用于在夜间或者其他低光照环境下为全景相机补光照明。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5g通信技术的落地应用,全景直播迅速普及并已逐渐成为新型成熟产业。然而目前场景直播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一些景区、工厂等场景直播需求旺盛,但在景区、工厂进行全景直播时,夜间环境或其他低光照环境下,摄像清晰度较差,直播效果差,不能满足直播需求。而市面上的大多监控设备,夜间使用的补光灯大多是单方向的,即视场角120度以内的补光灯,这种补光灯视场角小,导致照射范围小,不适合全景直播。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可靠的全景补光灯,解决现有夜间单向补光灯视场角小的问题,大大扩展照射范围,可以达到夜视效果,满足黑暗环境的使用要求,适用于全景相机在夜间或其他低光照环境下进行持续直播监控,有利于全景相机实现全天候全时段全景直播。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全景补光灯,包括灯座及灯罩,其技术要点是:所述灯罩内设有灯珠矩阵,所述灯珠矩阵在水平方向的照射角度为360
°
,在垂直方向的照射角度大于等于270
°
,所述灯座为铝合金散热底座且其中设有触点连接器,所述灯珠矩阵利用电路板与触点连接器电连。
6.上述的全景补光灯,所述灯罩顶面悬设球面反射板,所述球面反射板中心设有通孔,所述电路板铺设于铝合金散热底座上表面,所述灯珠矩阵由位于电路板上的中心灯珠、围绕中心灯珠均匀布置的多个边侧灯珠构成,所述中心灯珠的中心线与所述通孔的中心线重合且其出射光线经由通孔释放向灯罩顶面,各个边侧灯珠的光线出射面朝向球面反射板的凸侧表面。
7.上述的全景补光灯,所述球面反射板为半球形结构,且凸侧表面朝下,所述凸侧表面上镀有反光膜,以实现对光的反射。
8.上述的全景补光灯,所述铝合金散热底座上表面设有支架,所述灯珠矩阵由位于支架顶部中心的中心灯珠、位于支架外周的多个边侧灯珠构成,所述中心灯珠的光线出射面朝向灯罩顶面,所述边侧灯珠的光线出射面朝向灯罩侧面,所述电路板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灯珠矩阵的每个灯珠配置一个电路板,各个电路板与支架连接固定。
9.上述的全景补光灯,所述灯罩由透光圆筒、设于透光圆筒上端的顶盖构成,所述铝合金散热底座的上表面边缘设有环形卡槽,所述透光圆筒下端位于环形卡槽中且透光圆筒下端内侧面与铝合金散热底座之间设有密封圈。
10.上述的全景补光灯,所述铝合金散热底座下表面设有散热槽组,铝合金散热底座
中心设有触点连接器固定槽,所述触点连接器一端位于灯罩内侧,另一端露于铝合金散热底座外侧,铝合金散热底座的四角设有安装孔。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采用铝合金散热底座作为全景补光灯的主体结构,也作为灯珠矩阵的散热器及其它结构的支撑及连接件。 灯珠矩阵通过在灯罩内的排布关系实现在水平方向照射角度为360
°
而在垂直方向照射角度大于等于270
°
的全域补光。解决现有的夜间单向补光灯视场角小的问题,大大扩展了照射范围,可以达到夜视效果,满足黑暗环境的使用要求,适用于全景相机在夜间或其他低光照环境下进行持续直播监控,有利于全景相机实现全天候全时段全景直播。
13.2、灯珠矩阵中各个灯珠的布局可利用直射原理或反射原理,即可利用不同方向的直射光源实现上述360*270度全域补光,也可利用单侧光源和反光结构实现360*270度全域补光。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图1中铝合金散热底座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17.图4是图3的俯视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轴向剖面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轴向剖面图。
20.图中:1.顶盖、2.透光圆筒、3.铝合金散热底座、4.散热槽组、5.安装孔、6.触点连接器、7.边侧灯珠、8.中心灯珠、9.球面反射板、10.电路板、11.密封圈、12.通孔、13.方桶形支架、14.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根据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22.实施例1
23.如图1~图5所示,该全景补光灯,包括灯座及灯罩。所述灯罩内设有灯珠矩阵,所述灯珠矩阵在水平方向的照射角度为360
°
,在垂直方向的照射角度大于等于270
°
,所述灯座为铝合金散热底座3且其中设有触点连接器6,所述灯珠矩阵利用电路板与触点连接器6电连。
24.本实施例中,灯珠矩阵利用反射原理布局。所述灯罩顶面悬设球面反射板9,所述球面反射板9中心设有通孔12。所述电路板10铺设于铝合金散热底座3上表面,所述灯珠矩阵由位于电路板10上的中心灯珠8、围绕中心灯珠8均匀布置的4个边侧灯珠7构成。所述中心灯珠8的中心线与所述通孔12的中心线重合且其出射光线经由通孔12释放向灯罩顶面,各个边侧灯珠7的光线出射面朝向球面反射板9的凸侧表面。所述球面反射板9为半球形结构,且凸侧表面朝下,所述凸侧表面上镀有反光膜,以实现对光的反射。灯珠矩阵中各个灯珠的视场角为90
°‑
120
°

25.所述灯罩由透光圆筒2、设于透光圆筒2上端的顶盖1构成,所述铝合金散热底座3
的上表面边缘设有环形卡槽,所述透光圆筒2下端位于环形卡槽中且透光圆筒2下端内侧面与铝合金散热底座3之间设有密封圈11。铝合金散热底座3上设有对应密封圈11的安装槽,在透光圆筒2的接触挤压下密封圈11产生变形,实现防水密封效果。
26.所述铝合金散热底座3下表面设有散热槽组4,铝合金散热底座3中心设有触点连接器固定槽,所述触点连接器6一端位于灯罩内侧,另一端露于铝合金散热底座3外侧,铝合金散热底座3的四角设有安装孔5。
27.使用时,铝合金散热底座3通过安装孔5安装在全景相机或者其他用光设备上面,触点连接器6作为全景补光灯的供电连接器,与供电设备连接,实现对灯珠矩阵的供电。
28.实施例2
29.如图6所示,该全景补光灯,其中灯珠矩阵利用直射原理布局。
30.铝合金散热底座3上表面设有方桶形支架13,所述灯珠矩阵由位于方桶形支架13顶部中心的中心灯珠8、位于支架四周的4个边侧灯珠7构成。所述中心灯珠8的光线出射面朝向灯罩顶面,所述边侧灯珠7的光线出射面朝向灯罩侧面。所述电路板14的数量为5个,所述灯珠矩阵的每个灯珠配置一个电路板14,各个电路板14与方桶形支架13连接固定。
31.其他同实施例1。
3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创造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全景补光灯,包括灯座及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内设有灯珠矩阵,所述灯珠矩阵在水平方向的照射角度为360
°
,在垂直方向的照射角度大于等于270
°
,所述灯座为铝合金散热底座且其中设有触点连接器,所述灯珠矩阵利用电路板与触点连接器电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顶面悬设球面反射板,所述球面反射板中心设有通孔,所述电路板铺设于铝合金散热底座上表面,所述灯珠矩阵由位于电路板上的中心灯珠、围绕中心灯珠均匀布置的多个边侧灯珠构成,所述中心灯珠的中心线与所述通孔的中心线重合且其出射光线经由通孔释放向灯罩顶面,各个边侧灯珠的光线出射面朝向球面反射板的凸侧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景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面反射板为半球形结构,且凸侧表面朝下,所述凸侧表面上镀有反光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散热底座上表面设有支架,所述灯珠矩阵由位于支架顶部中心的中心灯珠、位于支架外周的多个边侧灯珠构成,所述中心灯珠的光线出射面朝向灯罩顶面,所述边侧灯珠的光线出射面朝向灯罩侧面,所述电路板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灯珠矩阵的每个灯珠配置一个电路板,各个电路板与支架连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由透光圆筒、设于透光圆筒上端的顶盖构成,所述铝合金散热底座的上表面边缘设有环形卡槽,所述透光圆筒下端位于环形卡槽中且透光圆筒下端内侧面与铝合金散热底座之间设有密封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散热底座下表面设有散热槽组,铝合金散热底座中心设有触点连接器固定槽,所述触点连接器一端位于灯罩内侧,另一端露于铝合金散热底座外侧,铝合金散热底座的四角设有安装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景补光灯,包括灯座及灯罩,其技术要点是:所述灯罩内设有灯珠矩阵,所述灯珠矩阵在水平方向的照射角度为360


技术研发人员:王权 王磊 邹佳明 王鹏 刘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泰科易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6
技术公布日:2023/3/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