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95691发布日期:2023-05-27 23:55阅读:81来源:国知局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显示,特别是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信息技术社会的发展,用户对于机密性资料以及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窄视角显示屏也成为现代平板显示领域一个新兴的发展方向,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大至自动取款机等银行设备,小至人们最常用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性电子产品。针对这种市场的新兴需求,窄视角显示屏也应运而生,成为近年来各大显示公司的热点与新兴研究方向。

2、目前,显示屏实现窄视角,主要是利用在显示屏的表面贴附具有防窥功能的保护膜(称为防窥膜)来达到防窥效果。具体而言,防窥膜利用百叶窗原理,将百叶窗作为“防窥结构层”置于屏幕层中,通过光线角度控制将屏幕的广视角度变为窄视角,通过并列排布的光栅结构实现,因而在一定的角度光线是无法穿越屏幕反射回屏幕状态的,以达到防窥屏的作用。但上面的这种防窥膜只能在固定角度实现防窥,比较适合消费类电子等个人性质的产品;而在具备家庭或者团体使用性质的汽车上,显示屏的使用人和位置会存在变化,不适宜采用这一方案。而且贴防窥膜,势必降低光能利用率,不满足目前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

3、定向背光技术,就是通过设计背光模组,使其出光具有特定的视场角半峰宽且沿着特定角度出射。定向背光技术中核心器件是导光器件,是影响模组功耗、视场角以及显示效果的关键核心元件。因此,在保证背光模组性能的情况下,如何在保证光能利用率、降低功耗的情况下,压缩背光模组的视场角、实现窄视角显示,成为行业共性难题。

4、窄视角、高指向性的超薄导光器件,其在保证光能利用率的同时,视场角可以控制到半峰宽30°左右,实现窄视角显示,同时由于视场角比较小,可以有效提升背光模组中心视场亮度,因此,在满足使用需求的情况下,可以大大降低led的功耗,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使命愿景。同时窄视角显示,不仅可以用于商务notebook,还可以开发用于手机、桌上型显示器以及平板显示等应用领域,该技术都是满足了消费者信息共享和隐私保护的双重需求。

5、窄视角定向显示的实现,需要特殊的导光微结构。然而,目前业内在导光器件依然采用传统的圆形网点、微透镜网点和微棱镜结构,其光能利用率低,且由于散射,无法实现光线的准直聚焦,即无法实现窄视角以及定向导光的目的,不利于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在不影响出光均匀性的同时,实现窄视角显示的问题,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2、一种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

3、入光面;

4、出光面,与所述入光面连接;以及

5、底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所述底面包括沿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任一点至所述入光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区域内任一点至所述入光面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导光网点和若干个第二导光网点,所述第二区域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导光网点;所述第一导光网点具有朝向所述入光面的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底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导光网点具有朝向所述入光面的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底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均小于或者等于5°,且所述第一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夹角。

6、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夹角为0.5°~1.5°,所述第二夹角为1°~5°。

7、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沿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所述第一区域的长度小于50mm。

8、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区域,若干个所述第二导光网点沿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的分布密度逐渐减小。

9、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导光网点的分布密度与所述第一导光网点至所述入光面之间的距离满足三次函数关系,所述三次函数关系的自变量为所述第一导光网点至所述入光面之间的距离,因变量为所述第一导光网点的分布密度。

10、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光网点与所述第二导光网点各自独立为凸起结构或者凹陷结构。

11、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域内的若干个所述第一导光网点和/或若干个所述第二导光网点呈离散分布。

12、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域内的若干个所述第一导光网点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若干个所述第一导光网点沿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呈首尾相接的方式排布。

13、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光网点与所述第二导光网点为一体结构。

14、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光网点与所述第二导光网点的形状均为三棱锥。

15、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面各自独立为矩形或者梯形。

16、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射面沿平行于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方向的宽度为10μm~100μm,所述第一反射面沿远离所述入光面方向的侧边长度为30μm~150μm,所述第一导光网点的深度为0.3μm~4μm;

17、所述第二反射面沿平行于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方向的宽度为10μm~100μm,所述第二反射面沿远离所述入光面方向的侧边长度为10μm~120μm,所述第二导光网点的深度为1μm~10μm。

1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导光板,通过采用极小倾斜角度的第一导光网点,可以使得从导光板出射的光线以接近掠入射角的角度出射,且出射光能量集中分布在极窄的视场角内;同时,在入光处还布设有第二导光网点,可以提升导光板入光处的出射光能量,满足整个导光板出光均匀性要求。

19、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任一的导光板。

20、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任一的导光板和逆棱镜,所述逆棱镜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

2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背光模组包括上述导光板,能够实现窄视角显示的目的,同时还能满足出光均匀性。

22、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2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模组,能够实现窄视角显示的目的,同时还能满足出光均匀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为0.5°~1.5°,所述第二夹角为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所述第一区域的长度小于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若干个所述第二导光网点沿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的分布密度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导光网点的分布密度与所述第一导光网点至所述入光面之间的距离满足三次函数关系,所述三次函数关系的自变量为所述第一导光网点至所述入光面之间的距离,因变量为所述第一导光网点的分布密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网点与所述第二导光网点各自独立为凸起结构或者凹陷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若干个所述第一导光网点和/或若干个所述第二导光网点呈离散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若干个所述第一导光网点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若干个所述第一导光网点沿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呈首尾相接的方式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网点与所述第二导光网点为一体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网点与所述第二导光网点的形状均为三棱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面各自独立为矩形或者梯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沿平行于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方向的宽度为10μm~100μm,所述第一反射面沿远离所述入光面方向的侧边长度为30μm~150μm,所述第一导光网点的深度为0.3μm~4μm;

13.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

14.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和逆棱镜,所述逆棱镜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背光模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出光面,与入光面连接;底面,与出光面相对设置,底面包括沿远离入光面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内任一点至入光面的距离小于第二区域内任一点至入光面的距离;第一区域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导光网点和若干个第二导光网点,第二区域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导光网点;第一导光网点具有朝向入光面的第一反射面,第一反射面与底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第二导光网点具有朝向入光面的第二反射面,第二反射面与底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均小于或者等于5°,且第一夹角小于第二夹角。上述导光板能够在不影响出光均匀性的同时,实现窄视角显示。

技术研发人员:方宗豹,方慧,张恒,钱东角,陆延青,徐挺,张伟华,胡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维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