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膜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77499发布日期:2023-06-15 14:02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膜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子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膜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1、背光模组主要由胶铁框、反射片、导光板、扩散膜、下增亮膜、上增亮膜和lcd液晶面板组成。随着显示器出现高清化、薄型化的发展趋势,背光模组也在向着复合化、轻薄化和高性能发展。

2、为了满足显示器的显示需求,背光模组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不同膜片进行组装,但是不同膜片的组装会大大增加背光模组的厚度。现有背光模组的结构中,导光板、扩散膜、下增亮膜和上增亮膜是分层组装的独立产品。在导光板的上方先放置一张扩散膜增加遮蔽性,再放置两张棱镜角度相互垂直的增亮膜增加背光模组的亮度。多个膜层叠放的方式增加了背光模组的厚度,不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在生产时需要分开多次组装,难以保证良品率,生产效率低;在使用时还会增大光源的损耗,影响产品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厚度大,组装流程不可控,生产效率低以及产品性能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膜及背光模组,降低背光模组厚度,便于组装,提高良品率和生产效率,提升产品性能。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膜,包括依次连接的导光板、扩散层和增光层;

4、其中,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扩散层的一面设置有若干导光凸点;

5、所述增光层背离所述扩散层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棱镜层。

6、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依次连接的模组框、反射片、复合膜、二次增光层和液晶面板;

7、其中,所述复合膜为第一方面的复合膜。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膜,包括依次连接的导光板、扩散层和增光层;其中,导光板背离扩散层的一面设置有若干导光凸点;增光层背离扩散层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棱镜层。本实用新型把导光板、扩散膜和下增光层集成于一体形成复合膜,以及基于复合膜组装背光模组,从而减少了背光模组的厚度,有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提高了产品性能;同时,简化了生产的组装流程,保证了产品良品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导光板、扩散层和增光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凸点的半径包括15~25μm,高度包括5~10μm,所述导光板的第一端所设置的导光凸点少于第二端所设置的导光凸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层和所述增光层之间通过固化粘接剂粘结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粘接剂包括uv固化粘接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层由丙烯酸树脂制成,所述丙烯酸树脂的折射率大于1.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层包括多个第一扩散凸点;所述第一扩散凸点的半径包括5~15μm,高度包括5~10μm。

7.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模组框、反射片、复合膜、二次增光层和液晶面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增光层背离所述复合膜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棱镜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增光层靠近所述复合膜的一面设置有若干第二扩散凸点;所述第二扩散凸点的半径包括5~15μm,高度包括5~1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设置有第一棱镜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膜,包括依次连接的导光板、扩散层和增光层;其中,导光板背离扩散层的一面设置有若干导光凸点;增光层背离扩散层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棱镜层。本技术把导光板、扩散膜和下增光层集成于一体形成复合膜,以及基于复合膜组装背光模组,从而减少了背光模组的厚度,有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提高了产品性能;同时,简化了生产的组装流程,保证了产品良品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潘文辉,张妮,李贝易,李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聚飞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