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揭露是有关于一种发光模块。
背景技术:
1、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blm)被广泛应用在各种3c产品上。现今许多电竞商品讲求灯光效果,亦使用了许多blm于外观的标志(logo)或灯条(light bar)上做发光视效。一般blm基本是由反射片、导光板与扩散片组成导光膜模块(light guide filmmodule,lgf)后和led灯条搭配的结合产物。
2、然而,一般传统blm设计的尺寸受限于led宽度。小于led宽度的发光区仅能依靠遮光盖板定义出窄宽度透光线条,但整个blm机构尺寸仍十分宽大而使得应用受限,如笔记型电脑的窄边框或侧面区域皆有blm宽度/厚度限制而无法实现。即便改采用光纤设计,光纤的出光效果并不好且不可掌控,仅是依靠光纤本身的光传导特性,由从光纤中漏逸出来的光作为出光。如此,除了均匀度不佳外,整体呈现的光强度也不够明亮,并且无法对光纤进行强度与均匀度的调整优化。
3、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发光模块,是目前业界亟欲投入研发资源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揭露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有解决上述问题的发光模块。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一种发光模块包含导光板、发光元件、第一反射层以及第二反射层。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入光面具有依序相连的三个边缘。第一表面、出光面与第二表面分别连接边缘。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分别位于导光板的相反两侧。出光面远离入光面延伸且呈长条状。发光元件配置以朝向入光面发光。第一反射层对应第一表面设置以覆盖第一表面,并配置以将从第一表面离开导光板的光反射回导光板内部。第二反射层对应第二表面设置以覆盖第二表面,并配置以将从第二表面离开导光板的光反射回导光板内部。
3、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发光模块进一步包含多个扰光结构。扰光结构设置于第一表面上。扰光结构的密度在远离入光面的方向上以及在朝向出光面的方向上渐增。
4、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导光板具有第二入光面。第二入光面与入光面分别位于导光板的相反两侧。发光模块进一步包含第二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配置以朝向第二入光面发光。
5、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发光模块进一步包含多个第二扰光结构。第二扰光结构设置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中的一者上。第二扰光结构的密度在远离第二入光面的方向上以及在朝向出光面的方向上渐增。
6、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包含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第一区域连接入光面。扰光结构设置于第一区域。第二区域连接于第一区域与第二入光面之间。第二扰光结构设置于第二区域。
7、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导光板还具有背面。出光面与背面分别位于导光板的相反两侧。第一表面包含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第一区域连接出光面。扰光结构设置于第一区域。第二区域连接于第一区域与背面之间。第二扰光结构设置于第二区域。
8、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扰光结构设置于第二表面上。
9、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发光元件相对于第一表面的高度大于发光元件相对于第一表面的高度。
10、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发光模块进一步包含遮光结构覆盖第二入光面。第二发光元件相对于第一表面的高度大于遮光结构相对于第一表面的高度。
11、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发光模块进一步包含遮光结构。遮光结构在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上的投影涵盖出光面的一部分以及发光元件与入光面之间的间隙。出光面的前述部分同时连接入光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
12、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遮光结构为由第二反射层延伸而出的一部位。
13、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表面具有出光区。出光区为第二表面上被第二反射层所覆盖的区域以外的区域。
1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一种发光模块包含电路板、导光板、扰光部、第一反射层以及第二反射层。电路板上设有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导光板设置于电路板上方,并位于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之间。导光板具有第一端面、第二端面、顶面以及底面。第一端面临近第一发光元件。第二端面临近第二发光元件。扰光部设置于顶面与底面中的一者上。第一反射层设置于导光板的底面上,并配置以将离开导光板的光反射回导光板内部。第二反射层设置于导光板的顶面上,并配置以将离开导光板的光反射回导光板内部。第一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经由第一端面进入导光板。第二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经由第二端面进入导光板。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分别位于导光板的相反两侧。顶面与底面分别位于导光板的相反两侧。
15、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顶面与底面中的前述一者具有第一导光区、第二导光区、第三导光区以及第四导光区。第一导光区及第二导光区与第一侧面邻接。第三导光区及第四导光区与第二侧面邻接。扰光部于第一导光区中的总面积与扰光部于第二导光区中的总面积实质上相等。扰光部于第三导光区中的总面积与扰光部于第四导光区中的总面积实质上相等。扰光部于第一导光区中的总面积大于扰光部于第三导光区中的总面积。
16、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扰光部包含多个扰光结构。顶面与底面中的前述一者具有第一导光区、第二导光区、第三导光区与第四导光区。第一导光区与第二导光区邻接第一侧面。第三导光区与第四导光区邻接该第二侧面。第一导光区中的扰光结构的数量与第二导光区中的扰光结构的数量实质上相等。第三导光区中的扰光结构的数量与第四导光区中的扰光结构的数量实质上相等。第一导光区中的扰光结构的数量大于第三导光区中的扰光结构的数量。
17、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在正视顶面与底面中的前述一者时,扰光结构中的任两者的面积实质上相等。
18、综上所述,于本揭露的发光模块中,导光板的出光面远离入光面延伸且呈长条状,并连接于分别位于导光板的相反两侧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设置于第一表面的第一反射层配置以将从第一表面离开导光板的光反射回导光板内部。设置于第二表面的第二反射层配置以将从第二表面离开导光板的光反射回导光板内部。由此可知,本揭露的导光板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实际上是对应至传统导光板的出光面,而本揭露的导光板的出光面实际上是对应至传统导光板的侧面。有别于传统导光板的正面出光方式,本揭露的导光板的出光面的尺寸即为导光板的厚度,因此本揭露的发光模块即可提供纤细出光面的视觉效果。
19、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揭露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揭露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附图中详细介绍。
1.一种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多个扰光结构,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其中所述多个扰光结构的密度在远离该入光面的一方向上以及在朝向该出光面的一方向上渐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具有一第二入光面,该第二入光面与该入光面分别位于该导光板的相反两侧,该发光模块进一步包含: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多个第二扰光结构,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中的一者上,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扰光结构的密度在远离该第二入光面的一方向上以及在朝向该出光面的该方向上渐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包含: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还具有一背面,该出光面与该背面分别位于该导光板的相反两侧,并且该第一表面包含: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扰光结构设置于该第二表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发光元件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高度大于该发光元件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高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遮光结构覆盖该第二入光面,且该第二发光元件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高度大于该遮光结构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高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遮光结构,该遮光结构在垂直于该出光面的一方向上的投影涵盖该出光面的一部分以及该发光元件与该入光面之间的一间隙,其中该出光面的该部分同时连接该入光面、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遮光结构为由该第二反射层延伸而出的一部位。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表面具有一出光区,且该出光区为该第二表面上被该第二反射层所覆盖的区域以外的区域。
13.一种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顶面与该底面中的该者具有一第一导光区、一第二导光区、一第三导光区以及一第四导光区,该第一导光区及该第二导光区与该第一侧面邻接,该第三导光区及该第四导光区与该第二侧面邻接,其中该扰光部于该第一导光区中的总面积与该扰光部于该第二导光区中的总面积实质上相等,该扰光部于该第三导光区中的总面积与该扰光部于该第四导光区中的总面积实质上相等,且该扰光部于该第一导光区中的总面积大于该扰光部于该第三导光区中的总面积。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扰光部包含多个扰光结构,该顶面与该底面中的该者具有一第一导光区、一第二导光区、一第三导光区与一第四导光区,该第一导光区与该第二导光区邻接该第一侧面,该第三导光区与该第四导光区邻接该第二侧面,其中该第一导光区中的所述多个扰光结构的数量与该第二导光区中的所述多个扰光结构的数量实质上相等,该第三导光区中的所述多个扰光结构的数量与该第四导光区中的所述多个扰光结构的数量实质上相等,且该第一导光区中的所述多个扰光结构的数量大于该第三导光区中的所述多个扰光结构的数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正视该顶面与该底面中的该者时,所述多个扰光结构中的任两者的面积实质上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