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车载摄像头与流程

文档序号:34846039发布日期:2023-07-22 11:54阅读:33来源:国知局
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车载摄像头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载摄像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车载摄像头。


背景技术:

1、车载摄像头,是车辆上用于获取音像效果的产品装置,对道路交通监管、车辆安全行驶及自动驾驶等有着重要作用。其中,摄像头(如倒车摄像头等)为获取可视角度更大、图像效果更清晰的图像,可能会安装在车外。遇到起雾及下雨天气时,车外摄像头镜头表面上会形成一层水迹,使得摄像头无法清晰成像。还有在面对环境中不同的光线强度,通过镜头的光会实时变化,白天或晚上,阴天或晴天,光的强度会有很大的差别,导致车载摄像头在实际运用中难以满足多种环境变化情况。

2、为应对摄像头过曝、欠曝及画面水迹的问题,传统的解决办法是采用图像传感器曝光时序切换和软件处理算法,然而,通过芯片进行调整需要很大的算力,且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且在复杂的光照条件下,软件算法往往很难满足实际场景的动态范围要求。另外,在阴雨天气时,车载摄像头被水迹遮挡后,物体影像会被扭曲,会损失很大一部分图像信息,很可能造成算法无法提取当前状况下的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完整信息,从而使得驾驶者对道路环境进行错误判断和决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车载摄像头,其能够解决摄像头单一曝光度下易产生过曝、欠曝现象以及因水迹遮挡摄像头而导致的图像扭曲问题,以使摄像头在不同环境变化下也能够较好的高质量工作。

2、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设于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的电致变色层,以及设于第一透明基板背离第二透明基板一侧的疏水层;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的一面分别具有导电层,且第一透明基板的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基板的导电层均与电致变色层接触连接。该电致变色器件能够解决摄像头单一曝光度下易产生过曝、欠曝现象以及因水迹遮挡摄像头而导致的图像扭曲问题,以使摄像头在不同环境变化下也能够较好的高质量工作。

4、可选地,疏水层背离第一透明基板的一面具有微纳结构。

5、可选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小于0.12mm。

6、可选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位于第一透明基板的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基板的导电层之间的环形胶层,环形胶层围合形成容置腔,电致变色层填充于容置腔内。

7、可选地,环形胶层和第一透明基板的折射率相等。

8、可选地,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的材料均为氧化铟锡。

9、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均具有相对的导电层和非导电层;在第一透明基板的非导电层形成疏水层;在第一透明基板或第二透明基板的导电层上点胶,以形成环形胶层,环形胶层围合形成容置腔;在容置腔内注入电致变色材料,以形成位于环形胶层内的电致变色层;将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贴合,以使电致变色层的相对两侧分别与第一透明基板的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基板的导电层接触连接;对环形胶层进行固化处理。

10、可选地,在第一透明基板的非导电层形成疏水层,包括:在第一透明基板的非导电层上旋涂压印胶;采用具有微纳结构的子板在压印胶上通过纳米压印工艺进行压合,以将子板上的微纳结构转印至压印胶上,得到疏水层。

11、可选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小于0.12mm。

12、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载摄像头,该车载摄像头包括上述的电致变色器件。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14、本申请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设于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的电致变色层,以及设于第一透明基板背离第二透明基板一侧的疏水层;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的一面分别具有导电层,且第一透明基板的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基板的导电层均与电致变色层接触连接。本申请通过在第一透明基板的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基板的导电层之间设置电致变色层,这样,两个导电层通电后能够对电致变色层进行供电,从而改变电致变色层的透光度,如此,采用本申请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车载摄像头能够解决摄像头单一曝光度下易产生过曝、欠曝的问题,从而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下也能够满足高质量的工作需求;另外,本申请还包括在第一透明基板的非导电层设置了疏水层,这样,能够解决因水迹遮挡摄像头而导致的图像扭曲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电致变色器件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设于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的电致变色层,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背离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一侧的疏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层背离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一面具有微纳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小于0.1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导电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导电层之间的环形胶层,所述环形胶层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电致变色层填充于所述容置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胶层和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折射率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材料均为氧化铟锡。

7.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非导电层形成疏水层,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小于0.12mm。

10.一种车载摄像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


技术总结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车载摄像头,涉及车载摄像头技术领域。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设于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的电致变色层,以及设于第一透明基板背离第二透明基板一侧的疏水层;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的一面分别具有导电层,且第一透明基板的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基板的导电层均与电致变色层接触连接。该电致变色器件能够解决摄像头单一曝光度下易产生过曝、欠曝现象以及因水迹遮挡摄像头而导致的图像扭曲问题,以使摄像头在不同环境变化下也能够较好的高质量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华,李坤,林锟杰,吴旭东,杨金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华瓴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